重生之失落的天空
繁体版

第012章 跨越时代的强身计划

    生活中有一些难以跨越的坎,可能会因为某个人的善意而最终被跨越。正是这些小小的、随机的幸福和温柔,将无尽奔波的日子,变成无法割舍的生活。

    。。。。。

    下午散学的钟声已经消逝许久。

    纪东躺倒在座位上,长舒一口气。

    刚才,他终于将数学习题集的最后一题解答了出来。此时,那怕他的心志再坚定,一股喜悦之情还是顿然而生。

    他看了看自己的右手,整整一个下午的搓磨,那几个握笔的指头,已经从嫩黄色变得鲜红,又酸又疼,无法伸展。

    “有机会,可以发明一些后世学生专用的指套才好!”纪东自嘲着,开始整理书籍。

    突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小心从抽屉内拿出那摞试卷和几本学习笔记,一股淡淡的处子香混着油墨的味道散逸开来。他轻轻将之叠好,放入旧双肩包内,扣好拉链,调整好背带,背于肩上,走出教室,走下坡道,走向大门。

    他之所以要稍晚一点单独出校,除了演算数学题外,还因为要继续实施专门为自己定制的“强身计划”。

    还没走到校门,纪东的耳腔就已经充满了各种嘈杂的声音。

    一中门外是繁华的商业区和生活区,无可非议,学生的钱太好赚!尤其是武阳县一中门口,那可是商家必争之地。

    每逢学生入学和散学时机,各类商家都是闻风而动,蜂拥而来,就像吸血的蝗虫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抢占阵地,挂起招牌,支起煤炉,架起锅灶,拿出十八般武艺各显其能。

    行走于其间,从学校极静的环境中突出进入喧器杂乱的闹市,仿佛刚才还是阳春白雪、娟好静秀,一转眼就进入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万马奔腾的战场,让纪东瞬间有种失聪感!

    很快,他的感观恢复正常,但接踵而至的,是各种歇斯底里的听觉视觉嗅觉盛宴,双耳充斥着爆炸般的流行歌曲声和叫卖声,鼻腔充斥着各色美食香味,还有就是汉昌特色美食,如水煎包、热干面、炸面窝、炸苕窝、炸油条、煎饼果子,烧烤、凉粉、面皮、玉米、水果,琳琅满目,还有熙熙攘攘的家长、学生以及其他食客,像是无数蚂蚁般在移动,在交流,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构成一幅人世间的百态图。

    。。。。。

    纪东挤出人缝,来到主街路肩,缓缓活动脚腕和膝盖,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向前跃出步伐,开始小跑起来。

    选择在下午跑步回家,既因为回家擦洗方便,也是专门针对身体状况制定的计划。他是“寒湿”体质,在夕阳下坚持适量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而且效果明显。

    学校离家才3公里多,按照他现在的体能,坚持坚持,十五六分钟就能跑到!

    此时,街上的暑气仍未消散,丝丝热风从额头、鼻尖、耳垂边拂过,还没到300米,纪东就有了呼吸困难和胸闷的感觉,双腿像灌满了铅水似的,肌肉酸软无力。

    “呵呵,这么快就到“极点”了啊!现在这幅身体确实太弱了一点!”

    前世有着丰富长跑经验的他很清楚,这就是“极点”状态。少年时期的自己,不注重锻炼,内脏器官功能跟不上肌肉活动频率,运动量稍大一点,就会导致血液供氧不足,肌肉大量乳酸堆积,呼吸系统紊乱失调。

    当“极点”状态到来时,就要依靠顽强的意志力坚持跑动,及时调整运动节奏,等待“极点”症状减轻或消失,达到“第二次呼吸”状态,此时,跑步动作才会变得轻松有力,呼吸才会变得均匀自如,达到锻炼心肺和肌肉的效果。

    。。。。。

    纪东抹了抹眼眉边的汗水,咬牙坚持着,极力地向前迈动步子,大量的氧气从他的口部和鼻腔吸入再全数排出。

    “400米!”

    “500米!”

    “600米!”

    拐了一个弯,他跑过了那条热闹拥挤的街道,来到了蔡甸镇闻名遐迩的莲花湖畔。

    突然,周围徒然安静得好像时间停止一样,没有嘈杂的说话声,没有喧闹的叫卖声,耳边只剩下柔和的风声和细细的涛声,一股荷叶荷花的清香味袭面而来。

    放眼望去,只见两排高大的香樟青翠欲滴,一棵棵生机勃勃,将一路绿荫延伸向远方。

    湖面上波光荡漾,在夕阳的照耀下,光彩熠熠。

    一个身穿白色太极服的老人,悠然的在湖边草地上,划着太极拳。

    远处的白墙黑瓦依湖而立、倒映水中,宛若纯洁的少女倚在窗边,静静地望着远方的云霞。

    一股悠闲自在、真实自然的写照迎面而来,燥热的空气仿佛悄悄溜走,只余清香与凉爽!

    沿着九十年代灰白的柏油马路路肩慢跑,相比后世那些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带建立的绿道来讲,不可同日而语。

    就像后世某位赴美留学女生吹嘘的,这时的空气中甚至散发出一股清甜的味道。

    在凉爽的树荫下,纪东的疲劳感好像消失大半。

    纪东采取的是后世掌握到的标准长跑姿势,抬头挺直后背,双眼注视前方,双脚落地轻快,适当增加手臂的摇摆幅度。

    他努力地将自己的呼吸节奏和步速协调起来,按照“三步交叉呼吸法”要领,每次吐气干净后,口鼻立即深呼吸,以确保氧气在肺部充分交换。

    慢慢地,他找回了前世熟悉的野战部队长跑时的节奏感。

    当他跑过800多米的一中商业带,跑过近1.8公里的武阳大街,经过镇血防站,即将跑入狭窄的老河街时,那种轻快自然且富有余力的感觉,让他有了一丝欢喜的感觉。

    。。。。。

    相比前几天,纪东觉得体能有了一丝增强。

    而一路跑来,印入纪东眼帘的,皆是印象中的九十年代特有的县城气息。

    这个时代汽车保有量很少,触目所及,马路中间驰骋的,除了十几辆老丰田皇冠、桑塔纳、短途中巴外,基本上全是骑着“飞鸽”、“永久”自行车,准备回家的工人和学生。

    马路两旁架设了密密麻麻的水泥电杆,带着优美弧度的架空电线一直延伸向远方。这时的低压配电线路全是架空裸线,还没有改成后世的集束电缆套管或地埋,进行“隐形”改造,但也承载了千家万户的用电需求。

    终于到达老河街街口,纪东稍稍停了一会儿,喘了几口气。现在的体能素质,基本上已经可以支持他一次性跑完3公里的路程。

    他的家就位于老河街里,靠近中间的位置。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未来几年,尤其是1999年以后,武阳县撤县扩区,新设立的县治“蔡甸区”,将大力向东、南方向的新天、高庙、知音湖地区发展,一座座高楼将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宽阔平坦,甚至连区政府主要机关都将搬迁至高庙开发区内,而老河街,这条在蔡甸镇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街,在承载了城市的发展之后,却成为老旧建筑的集合地,最后逐渐被人遗忘。

    从街口看去,老河街整体充满着青苔般质感的色彩。

    老河街的右边第一家是一间竹篾店。记得小时候,纪东会经常旁观,篾匠师傅如何把竹子破成竹篾条。在篾匠手里,这些篾条十分听话地均匀地散开,篾匠把它们编成了竹篮和竹筐,而大一些的篾片,通过火上炙烤和手工弯曲,则用来做竹椅子。现在,师傅应该是去厨房做晚饭了,门口已经摆满了各种竹制的成品。

    左边的第二家是一个小餐馆,师傅炒菜的时候,火苗总是炫耀般的窜得老高,三三两两的食客会在边上交谈,偶尔会赞赏一下师傅的手艺,激得他颠锅的幅度都会夸张几分!当然,经他手出来的炒菜,味道更是一绝。

    再往里一点,有几间最原始的木质店面。店面的上面有木搭的小阳台,可以晒衣服,阳台下自然形成一个空间,可供躲雨和乘凉。店面的门也是木板制成的,开关店门时要用手一片一片把门卸下或装好。以前的老河街大部分房子都是这样的结构,可现在剩下来的就只有几间了。

    他初三的女同学马小静一家就住在这里。她的父亲是一个裁缝,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却连生了三个女儿,后来终于消停了。

    他平时精打细算,但对纪东兄弟俩却好像不错,有时会主动打声招呼“伢儿回家了”,有时还会偷塞两个糖果,应该是盼男伢儿的心不死!

    在他印象较深的少年时光中,自13岁开始,大部分上是在这里度过的。因此,他对这里的感情和印象,一直到他中年以后都记忆深刻,乃至于在外地看到一些老旧街区或弄堂,他都能想起童年时光在老房子里的匆匆岁月、邻人们的欢笑哭闹以及房子外头夏天斑驳的树影。

    到了这里,纪东就不准备再继续跑了,沿着这条老街再行不到200米,就到了他家。

    他微笑着、主动着,边与那些平凡而又善良的街坊打着招呼,边向家的方向走去。

    裁缝马师傅在门口看到他向自己打招呼后,也应道:“哟,一中生回来啦!”待纪东走过后,转身向老婆说到:“感觉这伢儿上一中后,有点像个大人了,以前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现在觉得比我都稳,走起路来蛮有风度的!”

    “都怪你舍不得交那个钱,不然我们的二姑娘伢也能读上一中!上一中,就像古代考了秀才一样,肯定要不一样的了!”他老婆忙着手中的活计,在一边嘀嘀咕咕,好似在为生活的不公而抱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