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无限物资
繁体版

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市场

    成富益英的出现令所有人眼前一亮,是啊,大明东面不止有朝鲜,还有日本,还有倭人,他们可以当倭奴。

    朱存枫也没想到自己颁布的人口刺激法案会演变歪曲成这样,他还是低估了官吏为了升官的动力,也低估了军功嘉奖刺激产生的动力。他也低估了自己的榜样力量,高皇后这种高大、健壮、易生产的女性正在一点点成为当下大明的审美标准。

    有了朱存枫的物资支持,军队待遇大幅提升,而且军中更容易获得嘉奖跟勋章,能为后代博取更多考试加分的可能,加上退役免费发放的开荒好的一百亩良田,以及优先分配和购买女奴。

    更重要的是随着朱存枫掌控的新式舆论工具:报纸和读报人宣传发力,让大明百姓的民族、国家概念塑造,身为天朝上国的自豪感加强。军人这个保家卫国的职业不再是丘八,而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飞黄腾达之地。

    参军的人都有立功之心,一级级向上传导,搞得各方高级军官全部求战心切。可惜大明的脱胎换骨,大明周边国家第一个感受到,尤其是漠北蒙古,他们现在都不敢南下牧马了,深怕被驻守漠南的明军定义为入侵消灭,要不是朱存枫不允许,漠南明军早就杀进漠北了。

    陆军拔剑,四顾茫然,南西北三个方向都有大片的无人区,没有朱存枫帮忙,没有铁路帮忙,不可能出动大军,小股部队孤军深入和送死没有区别。

    所以陆军部没事就跑到交通部,让交通部快点修通南西北三面对外铁路,这样他们才能向外征战,才能立功。

    交通部也有托词,他们说手下没人,要么你们陆军帮我们修铁路,要么你们抓来更多奴隶。

    把大明百姓抓起来当奴隶卖,不是没有人贩子干过,无一例外遭到朱存枫和东厂的强力打击,东厂正愁没有功绩,内阁兵部的衙役也期盼这样的大案升官,他们会很乐意见到军部的人犯错。

    不敢向国内伸手,只能向外看。陆军部找到海军部,找到商会,要求多多从朝鲜弄来奴隶。

    陆军渴望功绩,海军更渴望。海军除了郑家的南海舰队,其余将士不久前还是贱民,是朱存枫给了他们公正的待遇及地位,不说谋求战功升官嘉奖,为了回报朱存枫,海军也疯狂寻找立功点。

    朱存枫从江南去西南的五个月,隶属海军的登莱船厂下水了三十艘飞剪战船就可见一斑。海军明白,有了船才有军,有了军才有功。于是海军从协助工匠建造战船开始,一直到自己也加入建造序列,大大提升了造船速度。

    有了船,海军的心思就活泛了,正好成富益英撞在枪口上,让海军反应过来。

    对啊,东面还有个日本,还有倭寇,当年他们可是想要入侵大明的,正好拿他们开刀。

    想归想,前期准备工序还是要做的。天朝上国不能欺负人,总要有出兵的理由,而且出兵必须经过朱存枫同意。于是海军部一面与成富益英沟通,收集情报,一面快马加鞭向朱存枫汇报,求战。

    收到海军部的请战书,朱存枫欣慰笑了,这就是他要的积极性,推行了那么多政策,做了那么多前期工作,终于有了成果。

    朱存枫怎么可能拒绝这种积极性,立刻同意海军部的请战,只是要求海军部前期小心谨慎,不能直接上来就进攻日本本土,免得日本同仇敌忾,造成不必要的死伤,可以参考朝鲜的动作。

    朱存枫脑中的日本是明治维新后塑造了民族和军国的日本,17世纪的日本普通百姓,才不会为了日本拼死拼活,他们都快饿死了。

    有個有趣的议题,白粥榨菜无限,可以不可以在古代养死士打天下?

    如果还有人问朱存枫这个问题,朱存枫会肯定回答他,不能,在华夏古代不能。

    白粥榨菜在拥有东亚全部膏腴之地的大明是买不到死士的,大明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收入很高,普通白米饭都只能找活不下去的流民干活,白粥更不可能有人愿意当死士。赈灾的时候也不可以,相反赈灾还需要提高每天工作的待遇,这叫以工代赈。

    白粥榨菜连每天一个人所需的热量都无法保证,显然问这个问题的人把人口爆炸、极端贫困的清、民当成了普遍情况。

    还没人口爆炸的大明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很高(某些地方受灾绝收不等于全国绝收,没粮吃是因为交通不便,粮食运输不过来,才会有人逃荒,人逃荒的消耗小于运输粮食),全国各地普遍商业繁荣,百姓有余钱当然吃干饭,白粥榨菜只能当早饭。

    华夏百姓一直过的都是相对富裕的日子,不是没有见过白米饭的日本。

    日本比大明更早经历人口爆炸,当下日本人口接近1500万,人均耕地面积比大明十分之一还少。加上幕府、封建地主、大名和武士的层层剥削,在日本白粥榨菜还真就可以买到死士。

    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百姓怎么可能为大名、幕府拼死拼活,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帮大明打幕府都可以。

    朱存枫对此并不了解,所以要求海军部谨慎对待。而朱存枫在所有人心中早已树立了神圣的形象,没有人敢忤逆朱存枫,更坚定认为朱存枫什么都是对的。

    海军部得知日军人口和朝鲜差不多,又考虑到几十年前日本还能发动几十万人入侵朝鲜,可见日本的底蕴。这才过了几十年,说不定当年入侵朝鲜的那代人还没死,刚掌权,确实需要小心谨慎。

    于是王满仓找到郑芝龙,让他提供日本的情报,谁让郑芝龙就靠日本发的家,肯定熟悉日本。熟悉归熟悉,郑芝龙并不希望王满仓手下的东海舰队染指日本。

    郑芝龙确实投降了,也领了南海舰队都督的职位,可他并没有放弃海洋上的利益,郑家船只依然收取海贸过路费,谁让大明开海刚刚开始,自身海军还没有发展起来,这段权力真空期,这海洋的巨大利益,郑芝龙不舍得。

    登莱造船厂疯狂下水战舰,郑芝龙自然知道;两军都督府里都是群战争疯子,郑芝龙也知道;朝鲜变成什么样,郑芝龙更知道。让这群疯子盯上日本,那自己在日本的利益可就不保了。

    所以郑芝龙尽力夸大日本的国力,夸大德川幕府的能力和军力,企图压制海军部的胡思乱想。

    朱存枫叮嘱在前,郑芝龙欺骗在后,刚开始海军部确实有些缩手缩脚,直到海军部找到了突破点。

    新任琉球王尚丰几年前派人到大明,祈求大明册封他,崇祯二年时崇祯批准册封。户科给事中杜三策被任命为为册封正使,行人司行人杨抡为副使,他们本在福建打造册封乘坐的大船,朱存枫登基后一切工作停了下来,他们上书乾圣内阁,请示后续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