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无限物资
繁体版

第一百三十三章 海军出动

    乾圣内阁因朝廷革新,工作千头万绪,哪有时间管琉球册封的事,杜三策便耽搁在福建,一直等到海军部的召唤。

    海军部有朱存枫提供的海图、世界地图、航海水路等,知道琉球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想要谋夺日本,琉球和济州岛都是很好的基地。

    济州岛那边的基地还在建设当中,正好利用册封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前往琉球,从各方面就近收集情报。

    王满仓没有听信郑芝龙的一面之词,他知道自己能得到朱存枫提拔和任用,就靠着死板和谨慎,日本到底怎么样,需要亲自侦察。

    “成富……益英”

    “是,我是成富益英,拜见阁下。”

    成富益英身为锅岛胜茂家老成富茂安的弟弟,基础的汉语还是会说的。如今这个年代,华夏周边的国家都以会说汉语为荣,特别是朝日。成富益英身为武士,会说的不多,但他会写会看。所以双方介绍过后,便开始写字交谈。

    “你们既然不是倭寇,误入朝奴队伍,我大明天朝上国慷慨,不会追究你们的罪责,如果你们要回国,可以安排船只相送。”

    “谢谢阁下,能到上国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们国家的荣幸。”成富益英说道,“我国大将军一直想要与上国商贸,只是未能成功,若阁下能促成此事,对两国都有利。”

    德川幕府建立后,一直想要与大明商贸,这里面的利益很大,所以德川家多次派出使者,最近一次在1625年,可无一例外都被拒绝。

    成富益英所处的肥前藩是日本少数几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很明白外贸的利益,要是能和大明谈妥商贸协议,那锅岛家便能壮大自身。

    日本各地大名名义上效忠德川幕府,实则对德川幕府很不满,特别是肥前藩这种外样大名,是德川幕府重点监察对象。

    为了长治久安,德川幕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除了闭关锁国,免除国外干扰因素外,还要求各地大名每年必须去江户(东京)参谒将军,汇报政务工作。汇报完后还要回去,并且各大名的妻、子要久住江户留作人质。

    这年头可没有高铁,来回一趟江户就要好几个月,路上的损耗十分惊人,还有人质在江户的花销也非常高昂。德川幕府就用这种手段限制各大名的原始资本积累,让大名没有造反的心思和物资。

    你要说每个大名都心甘情愿来回奔波,傻子都不信。没有反抗的资本而已,有了资本,倒幕运动就开始了。

    各家大名的家臣没有国家概念,他们效忠的对象是各自的主君,才不会在乎日本这個国家的利益,只要帮助主君谋取更多势力,就是好的家臣,就能名垂青史。

    得知自己被运到大明,度过初期要被阉割的慌乱,成富益英大喜过望。如果能假装日本使者,趁机与大明取得联系,那肥前藩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增强。这种假扮使者的事日本人不是没干过,做的得心应手,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此事本将做不了主,需要陛下批复,你们可以暂时等候。”

    “我们愿意等。”

    相比于大明,朝鲜算哪根葱。德川幕府让肥前藩打探朝鲜情报,就代表不重视,即便知道朝鲜分裂也不会做什么。有了丰臣秀吉的前车之鉴,德川幕府始终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侦察朝鲜也是为了避免分裂的朝鲜影响日本。

    国家利益算什么,确保自家政权稳定才是第一位。

    通商不妨碍打探情报,王满仓亲自安排成富益英一行人,好吃好喝,但就是不允许外出,不允许他们了解大明的近况。

    李安家,疍民自己推举出来的军官,跟随王满仓打入朝鲜抓国王,回国后升任(小)舰队指挥官,指挥三艘军舰,负责此次琉球册封的武事与护卫。

    “钱一舟,你怎么回事?”

    “指挥使,我们故意制造冲突,这不太好吧……”

    “你现在的高官厚禄,你现在能每天吃饱饭,你孩子能读书,这些是谁给的!”

    “是陛下,末将愿为陛下万死不辞!”

    “你知道就好,陛下要开疆拓土显赫武功,我等身为陛下臣子,岂能胡思乱想!”李安家对钱一舟说,也是对周围将士说,“听着,陛下得天庇佑,天命之人,说什么都是对的。谁再敢逡巡不前,一律以逃兵罪,斩首!”

    “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鼓舞完士气,李安家单独拉着钱一舟说道:“表弟,不是表哥说你。我们这代人碰上了好皇帝,要是下代皇帝又不待见我们怎么办?以前可都是那样,你还想伱子孙后代回到船上,吃不饱穿不暖,再不能回到岸上吗?”

    “不想。”

    “不想就对了,国内的土地都有主,我们连分田都没资格。我们也有子孙后代,不能都当海军,也当不上,总要给他们找个活计。”李安家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陆地,说道,“看,那些就是我们后代生活富裕的资本,有了新的土地,我们子孙就能上岸当农民。我们是为陛下开疆拓土,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

    “表哥我懂了。”

    “懂了就好,不枉我给你争这个头功。”

    无论是李安家等海军,还是杜三策等册封的官吏,他们都知道此行的目的。册封只是次要,制造矛盾,让海军有理由动武才是正事。

    李安家这样的军人希望利用军功升迁,主动制造矛盾说得通,杜三策这种礼部的使节为什么愿意配合军队胡作非为呢?这体现了大明官僚的高情商。

    用毕自严的话说,那位学成祖,不对,太宗,自然要认太宗,学太宗(朱存枫登基后,将朱棣的成祖改回太宗)。

    太宗朱棣如何处政的,无外乎文治武功。如今文治交给了内阁,交给了文官,那朱存枫这个皇帝注重什么,都不用问。

    身为文官,拿到了完全自主的执政权,要再给朱存枫的开疆拓土惹麻烦,把朱存枫的注意力拉回文治怎么办?要回执政权怎么办?

    身为文官,非但不能限制朱存枫,还要为朱存枫大开方便之门,为朱存枫提供力所能及的任何服务。

    朱存枫征战用的又不是国库的钱,打完还会增加官位数量,还能提升当地经济增长,全国经济增长,这国民生产总值也是升官的指标之一,没人不喜欢升官,更不敢耽误他人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