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秦
繁体版

第57章:兵指阳夏

    苦县。

    道家贤哲老子的出生地,一座位于陈郡边境的小城。

    如今这座小小的县城就像是面对波涛巨浪的一叶扁舟,在赤色的浪涛下随时有倾覆之危。

    苦县城外,赤旗飘扬。

    一片片人头攒动,矛戟如林,映照日光闪烁。

    上百辆战车滚滚而动,卷起沙浪滔滔。

    三四百匹战马迈开四蹄,围绕城池纵横驰骋,马上骑士时而勒马停步,向城中和城墙上射出一支支裹着帛书的箭矢。

    “叛军这阵势足有万人了吧?这还只是前锋,若是加上后军,这得多少人啊。”

    低矮的墙垣上,苦县令脸色苍白,拢在袖中的手微微颤抖。

    苦县尉凄声道:“叛军势力增长太快,一日赛过一日。他们昨天下午抵达城外,因天色太晚没有攻城。但到了夜间,我就发现周围乡里不断有人前去投靠。要不是吾等连夜巡城压着,杀了几个城中的闹事者,恐怕这苦县昨晚就没了。”

    “没什么区别,吾等区区三百守卒,如何挡得住城外的叛军。更别说不用叛军动手,这城中楚人就会要了吾等的性命。今日……是该一死以报皇帝了。”

    苦县令惨然一笑。

    他回头看去,只见城墙上的县卒和征召守城的民夫神色各异,不少人皆目光诡异的盯着他和苦县尉。

    整个苦县长吏,只有他和县尉是关中人。

    下属小吏、城中居民或许有一些是秦人,但数量太少了,与整个城中的楚人相比就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

    而铚、酂、谯等县的县令、县尉是什么下场,他们是听过的,所以很清楚自己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果不其然,城外叛军还没正式攻城,只是阵势一摆,向城内射了一些招降帛书。

    苦县就开始乱起来。

    早已蓄势待发的城中大族、豪强皆振臂高呼,无数楚人响应,冲击城门。

    城墙上的县卒则在县司马的带领下,手持兵刃,直奔县令、县尉冲来。

    “杀秦狗,诛暴秦,复我楚国!”

    “暴法酷吏,吾等与之不共戴天!”

    “杀!”

    ……

    “都尉,这也太没意思了吧,咱们大军还没开攻,苦县就破城了,真让吾等无用武之地。”

    阿牛打量着远方大开的城门,以及在邓说、葛婴率领下进入城中的起义军,顿觉索然无味。

    此时吴广正与手下诸将站在城外高坡上,眺望苦县战场。

    听到阿牛这话,吴广淡淡一笑:“我这几天观摩兵书,见到有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等句。发兵攻城,在兵书中只是下乘,能不战而取城,才是真正的上策啊。”

    阿牛眨了眨眼。

    都尉自从打下蕲县后,就从蔡基县尉家搜来几卷兵书,天天观摩研究,手不释卷。

    现在说话越来越高深,他阿牛勉勉强强才能听懂一些意思。

    不过这也无妨,反正都尉说得肯定没错。

    阿牛边点头边赞:“都尉说的是。”

    相比阿牛的懵懂,另外几个新加入的将领则要看的更清楚一些。

    “将军和都尉首倡反秦,得吾等楚人拥护,大军所过之处万众响应。区区几个秦吏岂能抵挡,照吾等义军的发展速度,等打至陈县时,怕是能有三四万人啊。”

    说话的是宋留,年约四十,乃铚县豪强出身。

    旁侧有方脸短须男子接口:“然也,都尉所率先锋已过万人,而我听闻将军在后方收兵也接近两万。以如此兵力攻打陈县,必能一举破城,拿下这座淮北大城后,届时吾等四面出击,早晚能恢复楚国疆土,将秦人全部赶回关中。”

    此人名为伍徐,三十余岁,是铚县百将出身。

    当日他同宋留一起响应起义军,打开铚县城门,帮助吴广夺城。

    彼时义军初起,兵员虽多,但可用之将却很缺乏。

    吴广见宋、伍两人有些见识能力,便收在麾下,任命为将,统管从铚县招募的那批兵卒。

    正如两人所言,现在起义军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单单吴广手下的先锋军就有万人以上,跟在后面不停收兵的陈胜主力更多,已快接近两万人了。

    吴广大军所过,没有任何县城能够抵挡。

    故而诸将皆有骄色,认为攻克陈县轻而易举。

    宋留更是大胆建言道:“都尉,如今吾等已破苦县,陈郡门户大开,不若明日便挥兵直取陈县,打陈县一個措手不及!”

    吴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让宋留、伍徐等将先配合城内的葛婴、邓说等安顿士卒,接管府库,放粮换装,并维持苦县的治安。

    待到他们领命离去后。

    吴广才转头看向一直跟在自己身后,那个沉默寡言的雄壮男子。

    “毋死,你可担忧家人?”

    毋死默默点头。

    吴广又看向阿牛。

    阿牛红着眼道:“自是担忧父母亲人,要不然都尉分我一支兵,让我先去打下阳夏吧,也好护着咱们的家人。”

    吴广笑了笑,转而轻声道:“无需分兵,我自将率军先取阳夏,再南下攻陈。”

    在吴广看来,陈县何时攻打都无妨。

    因为火焰已经点燃,反秦已成为大势。

    关东大地就是他们的主场,所过之处六国故民都会争相呼应。

    陈县看似一郡治所,城高墙厚,兵卒众多。

    可守城的兵卒大多都是楚人,届时吴广只要兵临城下,振臂一呼,陈县易手是早晚的事。

    且如今是起义军发展迅猛的时候,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楚人前来加入反抗暴秦的事业。

    迟上几天攻打陈县,看上去会误了时间,但实际上延迟的这几日,足以为他们增加几千上万的兵力。

    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阳夏,是他吴广的家乡。

    也是阿牛、毋死、张婴,以及五百阳夏士卒的家乡。

    他们的亲眷家人都在阳夏,相比陈县,阳夏才是他们日思夜想的地方。

    对吴广来说,这军中的五百阳夏子弟,是他的基本盘。

    在这个注重乡党地域的时代,整个阳夏县,对他吴广的意义也远胜其他地方。

    更别说那里,还有他想守护的人。

    待到苦县彻底被掌控。

    吴广便下达军令。

    “伍徐率两千人驻守苦县,征召兵员,并接应将军所率主力。我自领前军先取柘(zhè)县,再攻阳夏,最终与将军主力合围陈县,届时一举破城!”

    军令一下,诸将应声领命,同时吴广也修书一封送往后军陈胜处。

    第二日,上万大军直奔柘县。

    柘县是小县,没什么军力驻守,在吴广大军威慑下,一日之间城池易手,县令、县尉首级悬于城门。

    柘县既下,则阳夏遥遥在望。

    翌日大军再度启程,战车辚辚,马蹄如雷,矛戟赤旗遮天蔽日。

    吴广站在战车上,目光遥望前方。

    他轻轻低语。

    “阳夏,我吴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