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轻轻吻你,你不会昏厥的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平平的女儿小娥(七)

    因为搬家,外屋一片狼籍。丁小清不知何故一直未归,前来找她的京宸大学三年级学生周伟宁无处可去,便似乎是被自然地安排在里屋小娥的旁边,与她共用一张桌子来复习功课,显得有些窘迫。这更令她希望逃避。于是,她悄悄打开绿皮小本,因为受了本上插图中江南园林唤起的迷恋,用左手遮盖着本子,右手则开始随意编造故事,来暂时平息心中对那意境,对理想化的古代空灵情调的向往:

    "明朝永乐年间,国泰民强。在江南杭州的西湖畔,住着一家姓江的官宦人家。江家宅院位于苏堤深处的柳荫中,环境清雅,令人迷醉。江家上有一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丈夫已故,只有一儿一女。儿子江孟达三十出头,已出任江陵太守。平时在任上,只有节假才能回来。江老太太膝下只有一女荔枝,已满十六,待嫁闺中。江孟达之妻邢碧烟也留在杭州,侍候婆婆。此刻,她正坐在西厢房内与荔枝对弈。碧烟二十出头,骨格清瘦,态度娴雅。她虽无十分的姿色,却落落有致,举手投足间显露着大家的风范。她梳着碧箩髻,上插一玉钗。身穿淡色衣裙,系一条浅黄色腰带,更显出纤纤身姿。她端坐桌前,左手捧着宜兴紫茶盅,右手伸入棋盒中,露出一截玉腕和腕上的碧玉镯子。

    她的对面,坐着娇小活泼的少女荔枝。荔枝梳着双髻,刘海齐眉,玉铛耳环垂落腮边,显得未脱稚气,颇具纯情。此刻,她鼓着腮帮,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局面。"啪"她将一枚黑子落在盘上。"妹妹,这招错矣。"碧烟淡淡一笑,取出一粒白子在黑子旁一点,并不落下。"啊,嫂嫂,好精妙的棋路!"荔枝惊叹一声,忙收回那粒黑子。这时,丫环梅香送上了厨房刚做好的乳香糕。"妹妹,先吃糕吧!"碧烟放下棋子,用纤纤素手拈了一块递给正冥思苦想的荔枝。荔枝一边点头,一边接过,向嫂子笑笑。碧烟坐在窗旁,凝神远眺孤山的春色。她和丈夫成亲已有三年。她虽不爱江孟达,却和他相处得很融洽。江孟达对她一直很客气,从不开玩笑,也不发火。她也是如此。对于丈夫的行踪,她从来不管。但每次丈夫回家,她总是备好酒菜,侍候周到,二人相敬如宾。江孟达和碧烟都对这桩门当户对的般配婚姻感到满意,尽管他们彼此并没有什么感情。江孟达一年前去江陵上任时,碧烟本该陪同,但杭州家中只剩下老母小妹,再加上荔枝已到出嫁年龄,碧烟再一去实在不便。最主要的原因是碧烟并不愿离开这清雅宁静的世外桃源而随着她并不爱的丈夫去异地。他们之间并无一点琴瑟和谐、举案齐眉般的情趣,因此一起生活太久反而乏味。再者,碧烟深知丈夫喜欢的是那种风骚妖媚的妇人,到了任上后,说不定会娶一个小妾,碧烟乃是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家女子,她绝不愿与一个市井或风尘女子共同生活。因此,她在婆婆表示了为难后,立即提出留下侍奉老人,管教小妹并为其操持婚事。婆婆考虑再三,也就应允了。江孟达心中高兴,他很客气地与妻子告别后,辞别老母小妹,上任去了。不久,就传出信说他已娶了一房妾,现在一切安好,请母亲妻妹不必担心等等。在那种年代,男人娶妾本是理所当然之事,只由于过去碧烟出身官宦大家,二人成亲只有两年,老母又深爱儿媳,管教儿子甚严,因此江孟达不太敢提出此事,现在一人到了异地,娶一房妾自然就是无可非议的事了。因此,老太太也没有反对。碧烟只是微微一笑,心中竟感到一种解脱。

    "嫂子,接着来呀!"荔枝见嫂子一人凭窗沉思,不禁噘嘴叫道。碧烟淡淡一笑,起身坐到桌边。她拿起一枚棋子刚要下,忽听廊上的鹦鹉叫了一声:"老太太好!"碧烟忙起身站立,荔枝也随着站起。

    不一会儿,门帘一挑,一个丫环扶着江老太太走了进来。江老太太雍容华贵,穿金戴玉,肩上还围着披肩。她进来后,慈眉笑目地打量了儿媳和女儿一眼,在桌边坐下。姑嫂两个这才也跟着坐下。

    江老太太呻了一口丫环递上的香茶,看了一眼儿媳,又盯着女儿,满脸是笑:"枝儿呀,我来给你就一件事。""什么事?"荔枝不解地问,又忽似明白了几分,顿时粉面飞红,眼波流溢。碧烟在一边看了,只是淡笑,并不问话。江老太太笑着看看二人,才说:"你住在无锡的姑丈家与无锡有名的才子方道韫家是几代通好。方道韫才华横溢,闻名方圆百十里。他今年二十四岁,已经考中了秀才。方家又是书香门第,家中也无兄弟姐妹。因此你姑丈替你相中了他,托人给我捎来书信,询问我们江家的意下如何。荔枝,你看呢?"荔枝早已羞得用手捂脸,不敢看人。碧烟愣了一会儿,忙笑着上前用手抚摩着荔枝的后背:"妹妹,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哩。""是啊。"江老太太也走上来:"丫头,女大当嫁,你也已到了出门子的时候了。"她叹口气,又转向儿媳:"碧烟,你也是无锡人,一定听说过方道韫吧?"碧烟瞥了一眼正偷偷看她的荔枝,微微点头:"是的。""那么你讲讲,这个人名声如何?""他........他才华出众,风流倜傥,是有名的无锡才子。""人品呢?""人品.......听说他一心读书,并未有什么不轨之事。""这就好!"江老太太满意地点头,"那,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吧。枝儿,你看呢?"荔枝却羞涩地笑笑,一转身跑出了内房。江老太太不禁点头微笑。碧烟也笑笑,心中却荡起了波纹。

    碧烟十九岁嫁到江家,已有两年。在这两年里,她本已将过去那段青梅竹马的恋情忘却了。没想到,婆婆的一番话又勾起了她的情思..........

    碧烟自幼聪颖,诗书琴画俱通。九岁时,她父亲认识了江南名儒方伯仲。两家时常往来,她也与方伯仲的独子方道韫两小无猜,一同玩耍。方家、邢家的后花园内、回廊下曾留下多少二人的足迹啊!后来二人年纪渐长,更是情投意合,心已暗许。不料当空飞来大棒,父亲在她十八岁时将她许给了杭州的江家。听到这个消息,二人痛苦难过,又无力挽回,只得洒泪分手。从此天涯咫尺,不再相见。碧烟本已强使自己将这段往事忘却,没想到,今天婆婆的一番话却使一向淡泊放朗的她百转千思,心内涌起层层波澜:......”

    "你写的是什么?能让我看看吗?"忽然,周伟宁在旁边说话了。小娥一惊,看见周伟宁专注的,然而又是惊奇的目光正望着完全沉浸在古代世界中的自己。她下意识地握紧本子,冷淡地道:"没什么。复习题而已。"

    "你和丁小清一点也不一样。"周伟宁忽然轻声感叹,"简直难以置信。"

    他不再说话,只是保持着那有些做作的姿态,微耸着肩膀,头仍旧向小娥手中的小本看着。该死的好奇心!小娥想着。她迅速合上本,打开物理参考书。周伟宁依旧探究地,象发现了什么新大陆般沉思地望着她。她忽然想,是不是我过去把自己隐藏得太深了?令外人无法体察到自己的优势,会不会带来一丝将来无法弥补的缺憾?孟子不是说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会做吗?我帮你复习好吗?"周伟宁的声音是从未有过的亲切温暖。这一瞬,仿佛他们已真正地成为了交谈过无数次的朋友。小娥犹豫一下.......

    "伟宁,清清回来了!"忽然,妈妈如释重负的声音响起在门厅里。两人立刻不约而同地拉开了距离,从桌边腾地站起。穿着艳丽大衣,一路卷起香风玉雾的丁小清喊着:"伟宁,等多长时间了?",登登地跑到屋门口,微含窘迫的大眼睛闪着晶亮的光彩。周伟宁迎过去,轻声说:"一会儿。丁小清,你才回来?"

    "来来,你们到这儿聊吧,不要影响了小娥的复习,她明天还要考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