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在五丈原,丞相刚归天
繁体版

第三十章 将军若死,大汉亡已

    “所谓先帝之志,丞相之愿,人死俱灭,何足道哉?”

    安平看着魏延,冷笑不止。

    “常听闻,当年魏文长曾豪言,

    若曹魏举国之力前来,我为大王挡之;若曹魏遣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为大王吞之。”

    “此等豪气,怎么现在没了?丞相一死,魏文长连兵都带不了吗?”

    安平深知,重病需用猛药,刺激的越深,越多能激发高傲之人的斗志。

    先将魏延贬得一文不值,引起他的反弹,再对他进行肯定,更容易让他接受。

    听着安平的话,魏延满脸狰狞。

    “老夫受先帝重托,镇守汉中,无时不再希望北伐中原,匡扶汉室。”

    “可现在如何?”他挣脱开魏芷的束缚,用力拍着床沿。

    “丞相刚死,大军便要退回汉中。老夫精忠为国三十年,朝上衮衮诸公,竟要吾项上人头,就连陛下,陛下......”

    魏延死死攥着拳头,“谈何北伐?怎能北伐?”

    “魏文长!”安平大喝。

    “你是要拥兵自重吗?”

    “你是要意图谋反吗?”

    “先帝时期的老人,位高者有谁?丞相时期的老人,权重者还有谁?军侯乃大汉当世第一人,却在北疆行风作浪,谁人不惧,谁人不慌,谁人能治。”

    “杨仪一介书生,哪怕心有异动,只遣三五卫士便可拿下。

    可军侯你呢,犯上作乱,拥兵抗命,若是司马懿来攻,大汉国柞中断,就此灭亡,你魏文长就是最大的罪臣。”

    安平越说越激动,都无暇顾及系统面板刷新的技能。

    “安平!”

    魏芷站起身,“不要再说了,父亲忠于大汉,忠于陛下,岂会拥兵谋反。”

    她设想过安平怎样劝解,没料到他的话如此激烈,怕父亲接受不了,生什么差错,只能出言打断。

    魏延张着嘴,有心反驳,却没有话说。

    平日行为怎样,自己也明白,丞相曾多次遣费祎等人调节过自己和别人的矛盾。

    他低声道,“昨天晚上,我买通一名小二,让其今天上午前往城里南郑侯府,假借送东西之名,探听情况。

    小二回来禀报,东西送了进去,没有见到护卫统领。”

    说到这里,魏延抬起头看着安平。

    “这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

    没等二人回答,解释道。

    “吾送东西是假,对暗号是真。东西进去,人却没有出来,这表明侯府上下都被外人控制,甚至已经被清空。”

    “在成都城内,有这么大能量的人,只有陛下。”

    “陛下让老夫死,老夫安能不死。”

    魏延面色死灰。

    安平这才明白为何对方一副万念俱灰的神情,不过,自己和魏芷进城,不就是为解决这事情的吗?

    他摇头道,“军侯,岂不闻天物绝人之路,陛下只是蒙蔽,只要见到他,把事情陈述清楚,还有一线生机。”

    “军侯,你要知道,大汉缺得并不是您这一员大将,更需要的是您坐镇成都,坚守北伐大业,安定朝中人心。

    以后为大汉发掘更多人才,引荐更多志士,方才对得起先帝,不负当初托付之恩。”

    对得起先帝?

    先帝啊。

    魏延嘴里一直叨念着,慢慢直起身来。

    一直扶着他的魏芷心里不由一喜,看向安平的眼色更加佩服。

    “舒和可有良策,让老夫见到陛下?”

    安平看看魏芷,她心有理会,轻声安抚着身边的人。

    “父亲,我们找到见陛下的办法了?”

    听闻有办法,魏延凝视着她,“什么办法?”

    “父亲,今天在城里,我们碰见了当阳亭侯的妹妹-姜思,她答应帮我们搭线丞相夫人,明日我们入城,和夫人讲明事情经过,便可以通过相府,进宫面见陛下。”

    魏延微微颔首,“记得丞相在时曾多次提及,诸葛夫人深明大义,若能说服,面见陛下就有很大希望。”

    “不过,”他有些犹豫,“吾此前所做所为,已经惹陛下不喜,哪怕能见到,陛下还会相信吾吗?”

    “军侯不必多虑,”安平坐回书案,鼓励道,“陛下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心生宽厚,军侯只需表明心意,阐述事实,便可赢得原谅。再做些操作,没准以后还能官复原职。”

    “老夫官复原职已经不敢幻想,不知舒和所说是何计?”

    魏延下了床,在安平对面席地而坐。

    “军侯可曾听过‘负荆请罪’的典故?”

    魏延眉头一皱,看向身后的魏芷,见她也摇头,无奈道。

    “老夫一介粗人,不通文墨,没听说过,还望舒和慢慢讲来。”

    安平点点头,缓慢道,“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良将,名为廉颇,因战功拜上卿,闻名诸侯。而蔺相如只是一名普通门客,在渑池会盟上为赵王立下大功,被封为上卿,官职更在廉颇之上。

    这让廉颇很是不服,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之后,尽量回避、容让,不和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都以为他害怕廉颇,蔺相如却说,

    秦国不敢攻打赵国,正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我对他容忍、退让,是吧国家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恩怨放在后面。

    这话被廉颇听说,他发现自己只顾个人恩怨,弃国事于不顾,很是不该。

    于是他赤裸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二人从此成为朋友,共同保卫国家......”

    声音不急不慢,把著名的负荆请罪的故事讲了出来。

    二人听得入神,半响,魏延面露迟疑之色。

    “舒和的意思是,让我给杨仪去赔罪?”

    “这有用吗?”魏芷也有些怀疑。

    安平摇摇头,“非也。”

    “先不说杨仪远在汉中,去找他负荆请罪,太耽误时间。

    如今事情关键,在于陛下,军侯需要去皇宫负荆请罪,只要感动陛下,所有事情都有转机。”

    “要知道,自今日此之后,大汉坚定要北伐的就只剩下您一人了。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先帝之志唯有您才能继承。”

    虽然话夸张了些,安平也对事实进行了美化。

    不过真实情况也差不多,丞相死后,蜀汉朝廷分裂为大致三派。

    一派以蒋琬为首,主张有限北伐,多为原荆州人士。

    一派以费祎为首,主张修养生息,多为益州本土人士。

    一派以姜维为首,主张积极北伐,多为降将、武将。

    而魏延一死,等到积极北伐派上台,已经离丞相逝世过了将近二十年。

    而曹魏重臣,老狐狸司马懿在此期间,征辽东,退东吴,诛曹爽,灭宗室,基本整合好自己的手下势力,为日后司马炎篡位奠定基础。

    等姜维升任大将军,再统帅大军北伐关中时,面对的已经是比曹魏还要实力庞大的司马魏。

    所以,安平不只是为了借助魏延的势力,更重要的是为了留下一条主动北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