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在五丈原,丞相刚归天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初见诸葛瞻

    魏延策马来到对面马车前,朝车里一拱手。

    “在下南郑侯魏延,敢问车里是哪位先生?”

    他估计,丞相府会派一位总管之类的内府亲信来接应自己。

    “魏伯伯,好久不见。”

    一道声音从车内传出,诸葛瞻挑开车帘,看向骑在马上的魏延。

    安平察觉到魏延身体一震。

    说实话安平也没想到诸葛瞻会亲自前来接应,扭头看向身后的车里,对姜思说客的能力表示惊叹。

    魏延更是心中震动,他从想过在得知丞相故去,自己犯上作乱之后,黄月英竟然还能遣诸葛瞻来接自己进城。

    想到此,他感到满脸的羞愧。

    急忙翻身下马,双手抱拳,惭愧道,“见过瞻公子,没想到还劳烦你亲自前来。”

    诸葛瞻方才八岁,在侍卫的搀扶下走下马车,来到魏延近前,拉住他的双手。

    “魏伯伯谦虚了,母亲知道您乃国之栋梁,特意叮嘱我保护好您,怕城门盘查严厉,便让我来接您进城。”

    被对方一握,魏延眼眶一红,似是想起来什么,喃喃道,“有劳......有劳夫人费心了。”

    话语之中竟有些哽咽。

    “现在非常时期,成都府各个城门盘查急严,还得委屈一下魏伯伯,等会需要穿上甲胄,假扮成相府的护卫。”

    诸葛瞻朝后挥挥手,身后一名护卫抱着一身布甲走了过来。

    魏延自然知道为什么,口中边道谢边接过布甲头盔,在侍卫的帮助下穿戴整齐,跟众多侍卫站在一起,确实不怎么显眼。

    安平不由感叹,姜还是老的辣,相府车队进城,城门守军自然不会仔细排查。

    这时,诸葛瞻也发现了安平,不由有些好奇。

    “这位是?”

    昨天他已经听姜思提到过,魏延只带了一名侍卫前来成都,见安平模样陌生,心里便猜测这便是那名护卫。

    魏延听了,转身便介绍起安平。

    “这位是安平安公子,钟南山仙人的高徒,延被杨仪那厮追杀,便是安公子救下了我父子三人。”

    安平急忙翻身下马,双手一拱,“在下安平安舒和,见过瞻公子。”

    他一直在观察诸葛瞻,见其谈吐不凡,逻辑清晰,只是几岁的孩子,便有如此表现,该说不愧是丞相的儿子。

    历史上,诸葛亮对自己这个儿子的评价,也是聪明早慧,只是怕其早成,以后难成大器。

    事实上,诸葛瞻长大之后,也深受其父诸葛亮的影响。

    每当朝庭发布一项好的政令,百姓都会互传乃是武乡侯诸葛瞻所荐,长此以往,对他乃是一种捧杀。

    而蜀汉后期,诸葛瞻官居高位,内不能治黄皓,外不能御外敌,最终在灭国之战中,同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沙场。

    其一生都贯彻了诸葛亮、黄月英对他的教诲,遗教“忠孝”二字。

    诸葛瞻见安平高大俊朗,哪怕穿着下人的衣服,也彰显出一番别样的气质。

    也还礼道,“在下诸葛瞻,见过安兄。”

    说着上前握住安平的双手,“多谢安兄出手相助,不然我大汉又损失一位栋梁之才。”

    “乃是分内之事,瞻公子无需挂怀。”

    安平嘴里客气,心里却很是别扭。

    一个小孩子和你探讨国家大事,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而且,你是丞相的儿子啊,怎么跟昭烈帝刘备似的,到处和人促心长谈,推心置腹。

    你的成长路线歪了吧。

    安平等人说话的功夫,后面两人也从车上下来。

    “汀兰姐,”诸葛瞻眼尖,一下便认出魏芷。

    虽然一年之中见不了几次面,但因为黄月英对魏芷直爽的性格很喜欢,连带着诸葛瞻对她也很亲近。

    “瞻弟,”魏芷快步上前,来到诸葛瞻身前。

    诸葛瞻年纪虽小,但举止有度。

    先施了一礼,才道:“汀兰姐,好久不见了。”

    魏芷望着眼前略有武侯风采的诸葛瞻,心里感叹。

    不愧是丞相夫妇教育出来的孩子,只有七八岁的年纪,说话做事却井井有条,张弛有度。

    “是啊,有一年多没见了,上次见面你还是个小娃娃,如今长得这么健壮,倒是令姐姐我颇为吃惊。”

    魏芷忍不住称赞道。

    诸葛瞻微微一笑,“汀兰姐又说笑了,瞻今年才八岁,哪有姐姐说的那么夸张,许是我们好久没见,和姐姐印象中不大相同罢了。”

    说着,又朝跟在后面的姜思拱拱手,“见过不齐姐姐。”

    姜思嗯了一声,“瞻弟,事态紧急,我们闲话少说,先进城再说。”

    诸葛瞻点点头,看向魏延,“魏伯伯,您先混入我的马队,咱们抓紧时间进城,母亲已经在府里等着您了。”

    接着把两辆马车汇成一队,让手下侍卫分成前后两队,护卫着马车。

    魏延和安平听从安排,并入了前队。

    安平看着诸葛瞻发布数道命令,手下人不但行动迅速,而且执行彻底,没有遗漏和偏差,忍不住感叹。

    这就是蜀汉以后的二代吗?小小年纪就如此了得。

    又看看魏芷,看看姜思。

    小的八岁,大的也才不过十八岁,所做的事情就已经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

    这样看了,汉室未来还是大有希望的。

    进城没有受到太多阻拦,毕竟是丞相府的车队。

    城门口的士兵见是相府的车马,只是稍加询问便放行,以至于诸葛瞻出来客套几句,众多士卒都感激的老泪纵横。

    诸葛瞻当然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所有一切都来源于那个光芒万丈的男人——武乡侯诸葛亮。

    在蜀地,因为诸葛亮的执法严明,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自己哪怕受到处罚,对其结果都能认可,这等威望,连带着儿子诸葛瞻都受到优待。

    再次进入成都,安平的感受却大不一样。

    上次是为了查探情报,不论说话做事都十分小心,生怕发生什么意外,根本没有时间观察成都的风土人情。

    而这词车队行走的并不快,安平有时间从容的观察城里百姓的神态。

    该说不愧是大汉都城,哪怕是普通的百姓,虽然一副风尘仆仆的神情,但整个人的精气神十足,很多人都带着一份朝气。

    这份朝气不分官员还是百姓,想来在诸葛丞相的治理之下,益州百姓的生活正在逐步的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