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在五丈原,丞相刚归天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 魏延的转变,案件的线索

    “夫人所说之事,延皆承认,”魏延面色如常。

    “当时丞相病逝,大军要撤回汉中,吾心中慌乱,想到未来可能再也见不到长安,情急之下做了那些错事,这些吾都承认。”

    “正是如此,延才要面见陛下,陈述当时的事实,已求他的宽恕,往后能为大汉再出一份力。”

    他的话不急不慢,完全不像是在面临指责的样子。

    黄月英也面露惊异的看着魏延。

    没想到那个性情孤傲,跟昔日高傲的寿亭侯有一拼的魏文长,面对这等指责,竟然没有一丝的动怒,这可不该是他的性格啊。

    想到此,黄月英瞥了一眼安平。

    在场只有安平一个陌生人,本身便是名师之徒,加上他又是魏延一家的救命恩人,魏延的性情转变估计和他脱不了干系。

    “魏征西之言可是真话?”

    “真话。”

    “对朝廷,对陛下没有一丝意见?”

    “没有,延所做之事有错,又怎能怪罪他人,丞相在时亦曾规劝过我,当时我头脑混沌,没明白自身的问题,如今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有别人指点迷经,延已经想通了。”

    黄月英听着魏延的话,心有越发惊异。

    虽然不知道他想通了什么,是不再目中无人,恃功自傲,还是自身惜命,怕枉死在外。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黄月英的判断。

    本来,听到夫君去世的消息,她除了感到巨大的悲痛,还对大汉的未来感到担忧。

    现在正是多事之秋,经过孔明数年的北伐,大汉对曹魏已经形成暂时的优势,不仅粮草问题得到了解决,朝廷上下对兴复汉室的希望也空前高涨。

    如今孔明一去,朝廷上下势必会混乱一段时间,又会有多少英杰收到影响,本就人才贫瘠的大汉真受不得这种折腾。

    而自家内乱,曹魏必然能修养生息,此消彼长之下,两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黄月英之所以如此刺激魏延,为的就是看看他对大汉是否还是忠心,以后面对众多的责问,能否顶住压力。

    现在看来,魏延忠心可嘉,而且经历一场生死之劫,明显对其有了一番沉淀,想必以后做事会更加稳重,对大汉来说,是件好事。

    而且要带着他面见陛下,得先确认其内心没有抱怨,否则出了什么事情,自己难辞其就。

    “若真是如此,老身很是欣慰。”

    言罢,黄月英站起身来,“我今日就进宫求见陛下陈清事实。魏征西,你还得乔装扮作相府的下人,先在宫门之外等候,可否?”

    魏延抱拳道,“全凭夫人安排。”

    “很好,”黄月英微微颔首看向诸葛瞻,“瞻儿,你在府里陪着你汀兰姐她们,我同你文长叔叔前去求见陛下。”

    诸葛瞻起身称是。

    黄月英年纪虽大,行动却很迅速,安排好一切,便带着魏延走了出去。

    他们一走,安平内心也放松下来,只要黄月英肯出面,魏延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没准刘禅耳根子软,魏延痛哭一番,还能遛下个爵位什么的。

    黄月英二人走后,大厅里冷清了不少,几个人各怀心事,没有多说什么。

    诸葛瞻见时候不早,便吩咐管家,准备饭菜招待几人。

    汉朝的时候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粮食的产量低,一般人家甚至包括一些低级的官员,都是一天两顿饭,上午9点一顿,下午四点一顿。

    安平等人因为要提前起床等待消息,早上也没吃什么东西,现在一晃神的功夫就到了中午。

    丞相府虽然节俭,但一日三餐的挑费还是有的。

    不多时,一道道简易的菜品便端了上来。

    安平略微扫了一眼,都是很常见的菜式,无非是量多了一些。

    上午商议了半天,众人也都饿了,每个人看着自己面前案板上的美味忍不住吞口水。

    安平正要享用,堂外走进来一个下人。

    “禀小侯爷,门外有人自称是姜小姐的管家,名叫姜正,说是有事求见姜小姐。”

    诸葛瞻听闻,看向姜思。

    姜正他自然是认识,乃是当阳亭侯姜维的心腹,留在成都负责姜府的大小事务,这人亲自来找姜思,怕是真有要事。

    姜思显然也知道这些,顾不得再吃东西,同诸葛瞻告罪一声,出了大厅。

    安平和魏芷对视一眼,看姜思这么着急,怕是知道是什么事情吧。

    三个人默默的吃着饭,虽然只是平常饭菜,安平却吃的津津有味,毕竟这是他头一次不用担心事情,稳稳当当吃顿饱饭。

    待几人吃的差不多了,姜思脸色阴沉的回到大厅。

    诸葛瞻见状,不由问道,“不齐姐姐,可是发生什么事情?”

    姜思也没有隐瞒,将所听到的事情讲述出来。

    原来,姜正来找她,正是为了昨天的事情。

    昨天的一众绑匪,头目在被抓不久,便趁姜正不注意,自杀了。

    而在他的讯问下,那几个绑匪小弟把能招的事情都招了。

    他们是城里游侠势力“青龙堂”的堂众,一般在坊市附近活动,偶尔收收保护费,活的倒也不错。

    上个月,自家势力“青龙堂”不知道被什么大势力给吞并,开始大力发展。

    原来游侠们根本接触不到的青楼、黑盐、黑市等暴力行业,开始有人安排他们做事,领头的便是那个自杀的头目。

    知道自己背后的靠山很硬,他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杀人放火,拐卖人口,原来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做了出来。

    几个游侠本就在城里混的不错,被稍微培养之后,成了城里的骨干,专门负责从城里倒卖“东西”到乡下。

    幼童在他们眼里也是“东西”的一部分,而且因为是城里货,在乡下更加抢手。

    “他们怎敢做这种事情,”诸葛瞻本就年幼,听了这种事情,想象一下顿时气愤不已,“京尹在干什么?”

    声音之大,远超平日。

    伺候在身侧的管家低头询问道,“少主,可否需要让相府介入此事?”

    听到这话,诸葛瞻略一思索,答道,“昨日董厥叔叔已经前去调查,等下午时候,我再去了解一下情况。”

    安平也不由皱起眉头,他一直觉得这件事情有蹊跷。

    大汉法治因为丞相的缘故,较为严苛,像这几个游侠所讲的那样,三五个泼皮无赖很难避免。

    而成了一个大组织,甚至垄断了成都城附近的黄赌毒各种暴力生意,这里面要说没有官家势力的参与,安平是不可能信的。

    想来是丞相久在前线,对成都之事鞭长莫及,被某些小人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