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平天下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上流聚会

    一行人来到永安里的东巷口,往里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一条将近有二里深的巷子,两边都是两层三层的酒楼客栈甚至还有汤泉,挂满了红灯笼,楼前尽是一些小商贩,按理说这三市晚上不是不让交易嘛,难道这小商贩不算做买卖?我也不太懂,此时刚入夜,整条巷子就已经人头攒动了,估计是洛阳睡不着觉的年轻人,手里有点闲钱的都过来了。

    有点像后世的各种不夜城和步行街的感觉。我们一行往里走了大概三四百米,来到了一处三层建筑门前,门口有人在等着,不用问,肯定是荀攸荀公达了。

    “公达,我们到了。”

    “小叔,你们怎么才到啊,今晚,我包下了这里整个三楼,舞姬都准备好了。”

    “公达,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扶余国松江王,伟节公之子贾鹏贾安华,我的结义兄弟,你的二叔。”

    “小侄久仰二叔大名,见过二叔。”

    说着,荀攸就躬身作拜,我赶忙馋起来他。

    “公达,公达,不要这样,我在你面前可不敢称二叔,你还比我大七岁呢,我当以弟之礼敬你。”

    只见荀彧脸色立马变了。

    “岂有此理,辈分可不能乱了,你这不胡闹呢嘛二弟,二叔就是二叔,不可瞎说。”

    “哈哈,二叔,我小叔说的对,无妨无妨,二叔不必多虑,辈分不能乱,但我们可以兄弟之情相交,哈哈,无妨无妨。”

    “这是你三叔,东莱太史慈,字子义。”

    “见过三叔,三叔好生威武英俊。”

    给太史慈说脸通红,哈哈,这场景太好玩了,荀彧又依次介绍了众人。

    “小叔,我今日还请到了几位平日相交不错的一些好友,一起为你们接风,他们都在里面等着呢,想一睹二叔的风采!”

    “哦?都有谁啊?你行事切不可如此高调,你二叔仍有党禁在身。”

    “哈哈,无妨无妨,在这洛阳城中,有我等在,就无妨,有谁到了你就知道了。”

    一行人上了三楼,豁然开朗,整个三楼就是一个大厅,中间最前方平地起约一尺高的主位,今日主位放了一个案几两个座位,主位正对面中间是舞池,舞池中间铺着羊毛地毯,两侧是各一列八个单几单座。整个大厅被大灯笼和密布的油灯蜡烛映衬的通亮,整体的装饰不中不洋,带着不少阿拉巴的元素,我才确认大食应该就是后世的阿拉伯地区,不是罗马。

    此时在右侧坐着的七八个人见我们到了,都站起来围了过来,荀攸一一为我们介绍:

    “我们的大哥,孔融孔文举,孔子之后,司徒府掾属,心直口快直肠子!”

    “袁绍袁本初,袁氏四世三公,隐居洛阳,竟敢在天子脚下暗中私通党人,赵常侍说他专养亡命之徒,袁太傅也管不了他!”

    “曹操曹孟德,当朝议郎,整天酗酒作诗,听曲赏舞,放荡不羁,不干实事!”

    “孙坚孙文台,吴郡孙氏,谏议大夫朱儁大弟子,年少就建立军功,三任县丞,百姓拜服,比他们三个强多了。”

    “华歆华子鱼,好好的郎中不做了,非说自己有病,我看他与孟德整日酗酒,说他有病我可不信,你个华龙头。”

    “这是邴原邴根矩,北海名士,几番拒绝征辟,是个世外高人,这是管宁管幼安,管子之后,也是北海名士,曾经跟华子鱼断交了,现在又搞一块去了,这俩位的爱恨交织,难解难分。他们三个并称一龙,根矩是龙腹,幼安是龙尾,这华龙头是常在,但这两位,要不是来给陈寔老先生祝八十大寿,恐怕想见一面太难了,正所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

    眩晕、还是眩晕,荀攸嘟嘟嘟一顿输出,我都没有反应过来,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亲们?谁懂啊?我何德何能,刚到洛阳,居然是这些人为我接风?我竟一时说不出话来。我向各位深鞠一躬,绞尽脑汁,竟一时不知说什么,我说什么啊?

    “二叔,你是怎么了?你起来啊?你说话啊?”

    荀攸焦急的问我。

    我抬起头,看着众人笑嘻嘻的看着我,我又一一打量了众人一遍,冒出来一句:

    “我,终于见到你们了!安华三生有幸,今日能让诸位接风,此生无憾啊!贾豹,上礼!”

    众人皆奇怪的看着我,只见贾豹捧着21根金条上来,我给上述7个人每人送了三根。

    “还请各位笑纳,小弟初来乍到,各位千万不要觉得唐突,这是我扶余国特产,我今天太激动了,太高兴了,必须表示一下,各位请先收下。”

    这一幕也确实出乎他们的意料,估计都觉得我这个人太怪了!

    “小弟乃颍川贾氏之后,避难扶余十五载,今日回到中原,能得诸位兄长接风,小弟无以言表,久闻各位兄长大名,今日得见,有如天降甘霖般满足和喜悦。”

    “二叔,你别光顾着自己说了,你怎么这么激动?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也不是外人,你是不是有点过了?快点我还要介绍其他人呢。”

    荀攸打断我的发言,依次介绍了众人,我今天确实有点失态了,内心也挺忐忑,不知道刚才的表现会不会被他们看成傻子,哈哈,不过我还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众人,挨个看,仔细看。曹孟德也跟我笑嘻嘻的对视,他肯定觉得我很好玩。

    我和荀彧坐在了主位,虽然是荀攸做东,实际上是以颍川荀氏的名义组织为我接风,今天在场荀氏里荀彧辈分大,所以他坐了主位,台下左侧依次做了贾叔、太史慈、素素、周维、张世平、苏双、贾豹、贾云,右侧依次做了孔融、袁绍、曹操、孙坚、华歆、邴原、管宁、荀攸坐在最末席,负责调节气氛。

    “各位,今日有幸能够和诸位兄长相聚一堂,为我二弟贾安华接风,小弟代表颍川荀氏,先敬各位一杯,希望大家今日能够尽兴,我们不醉不归。”

    荀彧开场,不卑不亢,众人皆一饮而尽,荀攸一拍手,大食舞姬和乐队就进来了,第一轮演出结束,大家均已酒过三巡,开始聊起了天。

    “诸位,我们让安华贤弟说几句吧?”

    袁绍提议到,皆附和着,洗耳恭听。

    “既然本初兄长让我说几句,那小弟就恭敬不如从命,诸位,我提一杯。”

    我清了清嗓子说道:

    “刚才公达所言,诸位隐居避世也好、放荡不羁也罢,在我看来,都是韬光养晦静待时机的无奈之举,诸位兄长皆非等闲之辈,表面上游戏人生,日日宿醉,内心实则对虚度光阴无比焦急。”

    众人听闻此言,皆面色一凝看向我,静待下文。

    “大丈夫在世,当持三尺剑,外抚四夷,内安社稷,然我等现在言无人听,行无人理,眼见朝中日日内耗,四境烽烟起、千里流民徙,我等干着急,小弟虽久居塞外,但也深有同感,唯有此酒,宽慰诸兄,诸兄皆为国之栋梁,小弟预测明年,诸兄就会有用武之地,届时,就是我们建立功勋,投身报国的时候了。”

    “安华何出此言?因何预言明年之事?”

    孔融不解发问。

    “文举兄长,且容我暂不挑明,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小弟自幼演习易经,各位兄长等来年开春便知,到时候是否应验,诸位兄长我们再聚首时,便可验证我今日所言。”

    关于太平道造反的事情,我除了跟身边最亲密的人讲过,再就是此次出行的众人,外加上公孙域、公孙瓒、刘备、荀彧太史慈,很多人只知道太平道在民间壮大,以道教的名义施符救病,没有人想到他们会直接造反,即使在太平道内部也仅限于高级别的首领知道而已。

    在这个场合,我不能再透露了,再透露就真的可能改变历史了,让张角知道朝廷知道了,提前造反,我就被动了,但是我又不能不装一下,故弄玄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