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平天下
繁体版

第六十四章:同游白马寺

    众人又是一番交谈,我每个人都单独敬了酒,打了一整圈,跟每个人聊天的时候,都描述了一番他们的性格和小时候的趣事,比如孔融让梨,曹操小名阿瞒等等,他们啧啧称奇的同时,彼此也拉近了距离,又是一番互相打圈,太史慈和孔融、华歆他们又论起了老乡。

    最后孙坚提议:

    “诸位弟兄,前几日在陈寔老夫子的寿宴上,侍御史王允大人遇到了一直远避会稽的蔡邕先生,邀他明日游白马寺,不如我们同去吧?”

    “文台兄提议甚好,我听说蔡邕先生此次偷偷来洛阳,还有一事是由他主持书写的儒家石经碑文,刻了八年,终于刻完了,据说今年8月份就要在太学门前竖立碑阵,皇帝和蔡先生的嫌隙仍然没有过去,蔡先生估计也无法公开参加落成仪式了,估计是想偷偷看看吧。如果明天同游白马寺,我们也可以宽慰一下老先生。”

    管宁附和道,曹操等人也称甚好。

    接着,大家又聊了不少辽东和扶余的风土人情,他们应该不知道我跟鲜卑和高句丽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提,所以我也没提,毕竟,我对曹操、袁绍这些人后面的发展还是了解的,现在不能什么都跟他们说。

    这次中原之行,能够见到这些历史上的大牛,我就没有遗憾了,我也不可能把他们拉到我的麾下,尤其是刘备、曹操、袁绍三人,甚至孙坚、公孙瓒、孔融等人我都没有可能,都是想自立为王的手。谁让我有先知优势呢,所以也就没必要对这些人介绍太多我扶余国内的社会发展和军事水平,就连之前我见到公孙瓒和刘备的时候,在这方面都有所保留。

    日后说不定有可能在战场上相见呢,现在大家都是热血青年,一心报国,等一旦汉室颓危,随着年纪的增长,大家看透了潮起潮落,自然这些地方诸侯也就有了野心,生出了逐鹿中原的念头。

    不过今天酒确实没少喝,我也算是跟这些大佬认识了,我们相约明日在城郊白马寺门前见面。

    我也想看看王允约蔡邕是什么样,可知道后世蔡邕最后就是死于王允之手,估计他俩也是相爱相杀吧。

    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10人就来到了白马寺门口,孔融袁绍众人也陆陆续续的到了,我们聊起了昨日的胡人表演,我突然想到可以跟胡人做一些贸易啊,回头让洪瑞在东巷找一个最好的位置,盘下来一个酒店,或者新建一个也可以,我的白山大酒楼一定会成为整个洛阳城最火的酒楼和客栈。

    不能新建,没记错的话,再过个六七年,洛阳就被董卓一把大火烧光了,到时候我就白建了,也不对,我还差这点钱吗?这点钱一年两年就赚回来了,搞情报最重要,一定要建,往好了建。

    我正在脑海中思索博弈着,只见两架马车驶了过来,素素一拽我袖子,我才回过神来,想必这就是王允和蔡邕了。

    王允下车时候,袁绍等人纷纷上前打招呼,王允也和他们一一打招呼,荀攸叫我和荀彧过去,这时候蔡邕也过来了,身边跟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我猜想,这不会是蔡文姬吧?难道蔡邕也是四十多岁才生的蔡文姬?

    “御史公、伯喈先生,这位是我族叔荀彧荀文若,这位是颍川贾氏伟节公之子,贾鹏贾安华,与我族叔乃结义兄弟。”

    “呀!这是贾伟节之子?颍川贾氏还有血脉留在这世上,真是万幸啊,万幸!”

    蔡邕惊讶并感慨道。

    “伟节公贾氏一族当年的悲壮,我现在想起来还有一丝隐隐作痛,确实多少也有点显得迂腐了,不过想必伟节公有伟节公的考量。安华啊,你这么多年都在哪里啊?”

    王允也是感慨道,不过我听出他的意思了,觉得我父亲有点傻,带着全家绝食,其实我也觉得有点傻,但毕竟古人的士大夫精神无法用后世的思维理解。我内心对王允不太感冒,第一个知道他在历史上的作为也并不是十分光彩,就看他刚才说的话,我来到这个世界三年多,遇到所有人,没有说我父亲迂腐的,这王允当了个什么侍御史,就开始大言不惭的哔哔了,我稍微有点反感,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敏感了。

    一番寒暄,我们就往里走,今天纯粹是旅游局,白马寺里绿树成荫,众人也是诗兴大发,文人相交嘛,在东汉的上流社会你不搞点诗词歌赋,好像也是跟不上潮流似的,我就开始琢磨了,想啊想,有一首诗正适合我,正好我高中还背过,回忆了半天,应该差不多,记不住的地方,我在稍微改改。

    只不过这好像是曹操儿子曹植做的,也算千古名篇了,哈哈,我这当叔叔的就不客气了,曹植估计这会还没出生呢,他恐怕没有机会做这首诗了。

    不一会就轮到我了。

    “安华,听闻你久居塞外,今天也是第一次来这白马寺吧,不知道你辞赋方面功底如何?今日正好御史公和伯喈先生都在,你也作诗一首,让他二人品评一番,也是一桩幸事。”

    曹操这是他喵的给我出难题,还是给我找露脸的机会,我也摸不清楚,不管了,对于我来说,这就是露脸的机会,哈哈。

    “虽然此地名为白马寺,晚辈只觉此地景美,竟一时想不出如何作诗称赞。”

    众人一听,皆以为我做不出来,涵养好的,略表惋惜,荀彧跟我直着急,涵养不好的,比如袁绍,孔融,都直接叹气了。蔡邕始终是鼓励的表情,王允笑眯眯的看着我,不知道啥意思。

    “但是晚辈来到这白马寺,突然想起了我多年在塞外的经历,产生了联想,今日就以这白马为题,拙作一篇,请各位前辈和兄长指教。”

    众人看到剧情反转,皆等待下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东北驰。借问谁家子,扶余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大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远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高丽,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无所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改了几个字,成了。众人皆屏息。

    “好!好一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安华,你是大才啊!孟德佩服,此时无酒啊,否则我定与你痛饮几杯!”

    “安华小侄,此乃佳作啊!上乘,上乘!”

    王允也正色称赞道。

    “安华小兄弟所作,一下就将老夫带到了那塞外大漠之中,跟着你一起长驱蹈高丽,左顾陵鲜卑,快,琰儿,将此诗记录下来,我要细细品读。”

    “诺,父亲大人,琰儿方才就已记在心里了,回去定会一字不差的誊抄在纸上。”

    这果然是蔡文姬,小小年纪刚六七岁,竟就练就了过目不忘,不愧为古代著名才女。

    “诸位前辈和兄长谬赞了,安华只是有感于这么多年的经历,从我的白马开始联想,顺下来这么一首诗,不敢当,不敢当,适才听闻伯喈先生爱女只听一遍就能一字不差的誊抄,这真是世间少有的神童啊!佩服,佩服。”

    “安华小兄弟也不必谦虚,哈哈,小女2岁习字从未间断,老夫这几年就陪这娃娃读书习字了,不足为奇,御史公,怎么样?我们今天这白马寺没有白来吧?”

    “确实没有白来,来,伯喈先生,这边请。”

    两位大佬继续往前走,素素一脸小迷妹的样子看着我,荀彧和太史慈脸上也颇为得意,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心想,我回去我也得赶紧写在纸上,要不我自己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