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平天下
繁体版

第九十一章:汉城

    乐浪,在后世是属于朝鲜的地界了,乐浪再往南,就是三韩,也就是后世的韩国的范围。

    我此行的目的是要在带水和列水(大同江)的交汇处到入海口的位置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同样建立一个像临渝港和沓氏港一样的港口和工业区。

    现在乐浪的郡治在朝鲜县,朝鲜县就是后世的平壤,大同江流经平壤,下游几十公里的位置就是后世的南浦港,但是现在那里应该什么都没有。

    而且这里附近矿藏非常丰富,尤其是石灰石,朝鲜半岛本身的矿产资源就十分丰富,随便哪里都有矿,像后世非常出名的世界上已探明储量最大的稀土矿,就在朝鲜,只不过我们现在还利用不了这种矿产,虽然稀土也能用于农业肥料,在冶金化学方面也起到一些作用,但是现在还不掌握对稀土矿的制备方法。

    所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能大规模利用的矿产一般就是煤、石灰石、金银铜铁铅锡汞等为主,还有少量的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也就扶余国在研究和试验。

    而平壤附近基本上述的的金属都有,我的想法就是依托此地,选定的港口位置,建设一个涵盖工业区、港区、船厂、居住区等为一体的城市,从海岸、入海口、河谷与山谷平原,海港为城市的最南端,城市的最北端在山谷平原处,由大路一直联通至辽阳。

    而这座新规划的城市,我给它起名叫汉城。

    对,没错,就叫汉城,名字的由来,我都想好了,接下来面对中原的动乱和战火,我将以此为主要基地,开通与青州、徐州、扬州、甚至交州和荆州的贸易航线,而我将面临的必然是大量的移民涌入,不管是避难的士族、还是失地的流民和商人,不管来自哪个州,他们在这里统称汉人,这座城市就是为他们而建,所以叫“汉城”。

    一路构思一路行,经过千余里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朝鲜县城,荀彧和太史慈我这两个结义兄弟,都在这里。

    “大哥,三弟,好不容易咱们三个单独在一起,这次可要好好放松一下啦。”

    “二哥,你想要怎么放松?大哥有嫂子看着呢,嫂子可不只看着大哥哦,你也小心点。”

    “你真能闹,你想歪了,你二哥我是那样的人嘛,我说的是咱们好好看看这乐浪的大好山河,吃吃这朝鲜的美食而已。”

    “哈哈,你们俩不要开玩笑了,安华,你带于总他们来乐浪,可是为了新城选址一事啊?”

    “不瞒大哥,就是为此事而来,这个事情我必须得亲自跑了,我上个月带于总去临渝和沓氏都看完了,最后一站是到你这里,咱们得仔细看看了,大哥,子义你们给我好好介绍介绍吧。”

    “就你,还用我们介绍吗?我看你对这普天之下就没有不知道的地方。”

    “哈哈,大哥取笑我啦,这四郡一国属乐浪郡下辖县最多,人口也是最多,18各县30余万人口,北接高句丽,南拒三韩,所以大哥你和子义才挑了这一块最难啃的骨头,为我分忧啊,你们当我不知道吗?我这次来就是好好关怀关怀你们滴。”

    “还算你有点良心,走,今晚我们在江边小酌一番。”

    “全听大哥安排。”

    一行人进城,见过各级属官后,我们就前往江边,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大同江,不管现在还是后世,咱确实没有到过这里,我站的脚下,不知道后世那位最牛八零后,是不是也站过啊,对,这里现在还不叫大同江,还叫列水,城也不叫平壤,叫朝鲜县城。

    在后世的家乡,有很多用大同江命名的饭店和娱乐场所,今天终于见到大同江了,我将关于汉城的设想跟乐浪郡的一众核心官员详细介绍了一下。

    “照王爷这么说,未来这个汉城将来会汇聚中原各州避难之人,这汉城也是我大汉子民远离战火的一方乐土啊,我看这汉城将来汇聚的人口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也不是不可能的。”

    “哈哈,嘉斌兄弟,怎么样?我看你来做这个汉城城市规划组的组长吧,于总还得跟我回去主持工部和辽阳的规划,大哥,我看嘉斌兄弟正合适。”

    这嘉斌兄弟,姓杜,本名杜三,是中原到扶余的流民,长得人高马大,但是不木讷,很灵活,会木匠,通文墨、善于钻研,也愿意舞蹈弄棒,后来成为首批师预科学员,继而成为扶余大学堂工匠科老师,再后来,又成为改进型纺织机课题组牵头人,扶余国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扶余王家学院教授。

    现在跟着荀彧来到乐浪,担任乐浪郡工部主事,在师预科时候,我就总逗他,因为他总想跟我提要去军队锻炼锻炼,我因为他研究纺织机太重要了,一直没同意。后来他得了奖之后,我跟他说,你不能再叫杜三了,我给你起个字,希望你将来能够再创佳绩,文武双全,你就字嘉斌吧,单名一个嘉字。

    杜三把我给他起名视为一个莫大的荣誉,因为在扶余国他是我第四个给起名的,前三个都是谁啊?李大力,孙管家,王六,那可是我多么亲近的人啊?现在要不就是军方大佬,要不就是内阁大员,杜三走到哪里必自称嘉斌,以引起别人的注意,问他之后他好说是我给他取的字,太逗了。

    其实这些都得益于他的性格,他性格很讨喜,对人又比较真诚,热情,总愿意配合我,跟我搭话,尤其是在师预科期间,表现很积极,总缠着我问这问那,可以说是师预科时期我比较喜欢的几个学员之一。

    “由嘉斌主持规划,自然是最妥当,嘉斌,天降大任啊,王爷青睐于你,你可要努力啦!”

    嘉斌起身向我们鞠了一躬,正色道:

    “嘉斌谢过王爷,嘉斌在规划方面还有很多不懂之处,请王爷、于总、荀大人多多指教。”

    “哎呀,你杜三儿,今日可做到谦虚了啊,我都有点不适应了。”

    众人哈哈一笑。

    “安华,汉城考察完,大的布局基本差不多了吧,按照你之前的设想,从辽阳城出发,向北直通扶余王城,向南三个方向,分别是临渝港、沓氏港、汉城港三个大城,辽阳居中,距离四个大城各800到1000里的距离。两个居于内陆,三个位于沿海,我们东北的发展骨架也就定型了。”

    “是啊,大哥,未来五到十年内,基本上就是这个格局了,其实我还有一个地方眼前想开发,但是短期之内实现不了,就是土门江口,原来的北沃沮靠近大海的一侧,那里的港湾也是全年不冻,而且那里附近有整个东北最大的露天铁矿,还有磁铁矿,这磁铁矿未来对我们有大用处。”

    “那我们怎么不去开发呢?”

    “那边现在过于荒凉,而且我们现在这五座大城还有连接他们的路网,还有配套的工厂矿区港口,就得至少耗费我们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去建设,那边实际上离扶余王城相对近一些,但是中间隔着崇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如果从海路,又需要从三韩南面绕过来到这边,短期内,就不开发那边了,等以后再说吧。”

    “也是,现在这五座大城,按照设想,每座城将来都能吸纳百万人口,到时候我们东北地区的总人口就会达到七八百万之巨,可以比肩中原那些大州的人口规模了,而我们眼前整个东北地区算上扶余国在内,不过百余万。”

    “所以,兄长,我们第一要务就是贸易,通过贸易来最大限度的接引中原地区的人口。你们这里的汉城,就是重中之重啊!”

    在对未来的畅想中,夕阳渐渐的落下山去。

    “子义,要留意高句丽和三韩的动向。”

    “我懂。”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走遍了朝鲜县城一直到大同江入海口的临海和腹地,大概有了一个规划的雏形了,我的工作就告一段落,剩下的事情,让于晨嘉斌他们去慢慢落实吧。

    五月份了,天气已经很热了,我也应该回去看一看了,朝鲜县城距离扶余王城从辽阳走的话,将近2000里远,即使从高句丽穿过去走直线,也得近1700多里,而且都是山区,我还不如绕到辽源呢,骑马骑得我屁股都出茧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