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平天下
繁体版

第九十六章:农业的前景

    八月份就在和扶余王家学院的大牛们一起探讨中度过了,而此时我也迎来了今年春小麦丰收的消息,扶余国自不必说,继续实现产量翻番,扶余国已经连续四年粮食产量翻番了,但是随着历年人口的增长,现在的粮食也就能多出来一倍的余粮而已。

    因为扶余国每年的人口增长虽然达不到翻番,但是至少也是以20%的速度在递增,有外来人口,有近几年的新生儿潮,而且一旦满足了口粮需求,现在随着食品加工行业和民间商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吃饱就可以了。

    扶余国的主食结构,已经完全实现以稻米和白面为主,其他杂粮要么卖给什么高句丽、鲜卑地区、甚至卖给中原地区,再剩余的粮食,基本上都用来酿酒,做一些零食,糕点,油炸食品,甚至成品包装食品进行售卖。

    大豆基本上全部用于榨油,做豆腐,酿造酱油,做豆饼,盐卤豆干等食品。

    高粱几乎都酿酒了,因为其实高粱作为主食并不好吃。而小米和大黄米几乎都是用于早餐或者偶尔改善饮食结构的食物,但是小米的加工食品较多。

    而水稻和小麦,是扶余人餐桌上的重要主食,大米饭和白面,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今年不但扶余国春小麦产量翻番,而且四郡一国地区,产量也实现了高出去年一半的产量,说明东北行署行动迅速,抢抓春耕的措施是有效果的。

    而来年,整个东北地区的农业增产,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整个东北地区所有人口加一块不超过150万人,这在后世几乎跟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县级单位规模相当。

    这一时期的汉王朝总的人口不过五六千万,就是把这些人都放在东北,东北也养活的起。

    关于农业未来的前景和规划,趁着弥加回到王城,我着急他和王家学院育种研究所的人,还有在王城的内阁几位大佬,一起开了个会。

    “首先我先抛出一个论断,你们看对不对,我们已经彻底告别了已解决温饱为目的的农业生产,现在我们的老百姓不但吃得饱,而且还吃得好,我说的对吗?”

    “王爷,确如你所说,照目前的态势看来,我们人口增长的速度,是永远赶不上我们粮食增产的速度了,我可以大胆的说,现在扶余国没有因为吃不上饭饿死的人了。”

    “贵武大人说的对,我当初在鲜卑部落,知道挨饿的滋味,其实要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鲜卑族也不会总到大汉和扶余来劫掠了,谁愿意打仗死人?不还是因为要抢吃的抢穿的吗?”

    “诸位既然认同我这个论断,那么我再抛出一个观点,大家一起议一议。我觉得接下来的农业种植应该朝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方向去发展。”

    “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我从字面上大概能理解一些,但是还是请王爷给详细讲讲。”

    “哈哈,弥加大人不必谦虚,你先尝试着说说,应该咱们想的差不多少。”

    “那好,规模化呢,我理解就是要集中连片大面积种植一种作物,方便统一灌溉,统一开垦,统一收割,统一加工,农作物的收成也方便统计,还可以节约人力,降低成本;

    这专业化,我理解就类似我们现在的农场牧场,由专门的组织管理,组织职业化的农民进行一年四季的工作,从育种、耕种,施肥、除草、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一条龙。

    那商业化,我认为可能就是以加工和售卖为目的的种植模式,因为我们的口粮,有目前一半的耕地就可以保障了,那么剩下的一半耕地种什么?谁来种,种的东西到时候怎么卖,卖给谁的问题。

    以上这些,老头子我也是瞎猜啊,下面有请我们王爷给大家讲一讲。”

    “绝了,绝!弥加大王不愧是鲜卑第一大人,你在咱们扶余国管这几年农牧业,你可是没白管,你这说的头头是道,比我说的还清晰,还专业,小弟佩服,佩服!”

    “哎呀呀,可不敢,松江王,你这不是逗我呢吗?我能说出这些,那也不是在你的引导之下吗?可不敢本末倒置啊。王爷你快说说吧。”

    “哈哈,好吧,要我说啊,这规模化、专业化和商品化,其实就是弥加大人说的这个意思,至于怎么做,我也没想好,得需要你们搞农业的慢慢去摸索。”

    “那公子你多少给点提示啊,我们也好往那个方向研究。”

    说话的人是左鹏,地道的中原流民,在我穿越那年来到黑水屯,是把种地的好手,一直跟着贾叔屁股后帮着管农具和牲口。

    后来赶上黑水屯办扫盲班,他看那些参加黑水营的农民都识了字,他自己也着急了,央求贾叔,给他开了个特例,跟着一起学了一年多。

    再后来办了师预科,他也想参选但是没选上,当时仅仅是识了字而已,算术还没有学习,想走贾叔的路子,贾叔说,只要你有这心,你可以准备从学士科开始学,也能系统的学,脱产学,要不当师预科的老师,他跟不上还压力大。

    左鹏好就好在听人劝,在种地方面丰富的经验,让他在农牧科的学员中脱颖而出。蒸馏酒课题组的牵头人就是他。

    “大鹏,我启发你的可不少啦,那酒,是不是在黑水屯时候我就给你讲过?你得那个奖,我没算你作弊就不错了。”

    “公子说的这是哪里话,你虽然讲过,那还不是咱老左一点一点的摸索和试验出来的,回头你喝到咱酿的酒,你还不得念我的好嘛!”

    “哈哈,我说不过你,不过说到这呢,我真的给你们一点启示:

    比如葡萄,你们都吃过,你们可想过用葡萄酿酒?咱们东北地区,咱们扶余国也能种植葡萄,省的你们再去中原买,路途遥远不说,你们也只能买一些葡萄干。

    再比如胡椒,香菜,西瓜,很多作物的种子你们都可以去中原找,甚至去西域,去交州找,再远点,去贵霜,去大秦找,我看也不是不可以,你们跟洪瑞他们那边搞情报的一起商量一下,农部要单独成立一个调查部门,去各地搜罗农业方面的情报。

    不光甘蔗可以制糖,还有一种叫甜菜的作物,长得跟萝卜很像,不光是大豆可以榨油,还有一种作物叫花生、芝麻,甚至有一种蔬菜叫油菜,也能出油。

    再换一种说法,各地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这是最浅的一层,深一点的层面,我们要研究什么作物有用,什么作物好吃,加工后有什么应用,吃的能加工出什么菜品,反过来推销到各地市场,让他们被我们引导,养成习惯,反而离不开我们的这些商品和食物。

    那以后我们岂不是赚大了,数钱数到手抽筋,咱不说别的,就说大鹏你酿这个酒,够卖吗?”

    “不够,太不够了,产能跟不上啊,我还在想建议吉尼台大人,让扶余商行组织来年多种两万亩高粱呢。”

    “对吧?所以未来的农业,一定要优化结构,不要一直把稻、黍、麦这些常规作物当成唯一的选择,一直种啊种,一定要像三化方向去发展。”

    今天这次关于农业的讨论,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转折,自此,扶余国农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了农业种植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