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秦笑观楚汉争
繁体版

第十四章 胡亥胡出主意

    司马欣点点头,拱手说:“若遇敌骑冲击,弩箭仰射、床弩击发、再弩箭平射时,敌便已至阵前五十步。”

    胡亥很满意这个答案:“如此,矛盾卒亦可配短矛,于敌骑至二十步投掷,可增一波次杀伤。另,前排盾卒持盾强行抵挡马撞,恐力有不足,也容易造成伤亡。”

    他回头看着章邯说:“是否可在大盾之后加一个支撑,盾插地面后有撑杆,也可消去一部分撞击力道,行军时撑杆则可收起贴于盾后。”

    章邯略一思索就立即回答:“陛下此法亦可一试,臣回去之后即让匠人比较一下,因为撑杆需要再增加的士卒负重,要权衡撑杆重量和抵御冲击能力之间的平衡。”

    胡亥环顾四周笑了一下说:“我今天出的主意,可都是让军卒增加背负重量的。幸而我不在军中常驻,否则若兵卒知道所增负重是我说的,会不会把五万人增加的重量都加在我的背上把我压成肉饼啊?”

    军将们又都笑了起来。

    胡亥抬手压了压,又问司马欣:“蓝田大营中可有投石机?”

    司马欣听到“投石机”有点糊涂,但一瞬就恍然意识到胡亥说的是什么:“陛下说的可是抛射石砲?”

    胡亥想了想,这个时代还说不准这些玩意儿都叫啥,“大致不差就是这个东西吧,大营中有吗?”

    “有一架单梢(一支投石臂),用以教习新军,尚可使用。”

    “嗯?整个大营只有一架?”胡亥大出意外,“这东西不是攻城利器?”

    司马欣拱拱手:“抛石砲以人力拉拽,随口令而动,并无更多技巧,不是习练的重点。陛下,雄城的城墙厚可至八到十丈,城基更可达十五丈以上,抛射砲操作需数十人,石弹重一石投射不过百步,半石可有二百余步,但精准度差,击打城墙效用有限,击打城头又难保证。而布置抛石砲的位置处于城头床弩范围内,极不安全,对雄城比较少用。制作费时费力,攻击小城又不值得。相反,抛石砲若用于守城时可将石弹或泥弹抛射出城即可,精准要求低,因此更为适用。”

    胡亥有点儿惊讶,“你带我去看看。”

    回视堂内其他军将又说:“你们可由少府引领,去堂外观一观我的马和中常侍的马,看看有何新奇之处。我的马和中常侍的马,皆任由你们试骑。待我回来,再行商讨。”

    胡亥没坐自己的辎车,就直接站在司马欣的轻车上由一队骑郎和一队中尉骑军护卫着,向蓝田大营的西南角驶去。穿过一排排的兵营,来到一个长百步左右的小校场,校场上摆放着各式木人、草人等训练器材,校场一端则立着一个门式的木架,这应该就是抛石机了。

    下车时司马欣对一个中尉骑卒吩咐了一声,骑卒拨马向军营方向而去。

    胡亥背着手走到投石机跟前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架投石机下面是大木作框,固定在地面上,一个门式的支架直立着,上框为圆木插在两边框架中间的圆孔中,圆木中间垂直嵌入一根长木梁,在圆木两侧一长一短。长的一端有一个皮兜,应该是放置石弹的,短的一端则垂下五条长绳盘卷在地面上。旁边整齐的放置着两排石弹。胡亥一看就知道,这是用人力发石的,这与他脑中中国古代没有配重式投石机的记忆相符。

    中外的投石机大致有几种类型。

    一种就是胡亥现在看到的用人力发石,石弹装好后,用几十到几百人牵住绳索,一声号令同时拉拽,将石弹射出。这种投石机的问题比较多,最主要的就是人力不确定,所以发石距离也不确定,根据石弹重量不同,在五十到三百步上下。

    另一种是配重式投石机,即在短端配以重物,依据杠杆原理,重物下落时石弹一端向上向前运动,抛出石弹。这种投石机又被称为“回回炮”,大致在宋末元初由西域传入。

    还有一种则是扭力式,将抛石木梁的中心插在几十束牛筋中,压下木梁牛筋被扭曲,释放时扭力使木梁反向运动,石弹抛出。

    中国历史上由于城墙较厚,所以投石机的应用并不广泛。攻城时采用投石毁城的方式较少,多采用云梯或者踏蹶箭登城,要不就用挖地道陷塌城墙的方法。

    胡亥问投石机,也并不是想以投石的方式攻城,而是有其他的想法。

    胡亥围着投石机转了几圈,司马欣等人静立一旁看着没有说话。此时随着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一个屯将领着一队步卒从军营那边跑步而来。

    到校场中站定向司马欣行了个军礼:“后军前曲甲营第一百队左屯奉命前来。”

    司马欣挥手一指:“去见过皇帝陛下。”

    屯将微微一愣,看到正在投石机旁微笑的看着他们的少年,从身上的黑色绣龙服饰上看出这就是当今天子,马上一个号令,士卒全体半跪行军礼,整齐的喊喝:“恭迎陛下,陛下万岁。”

    “都起来吧,”胡亥慢慢走过来,“中尉欣,你叫兵士来是要为我演示一下?那么开始吧。”

    胡亥站在校场边,看着兵卒在皮兜里装上一颗伤痕累累不知使用过多少次的石弹,直径也就不到二秦尺(一秦尺23厘米左右),侧头问司马欣:“这个石弹看着不大,有多重?”

    “陛下,此弹约重五石(150千克左右),已是较大的石弹了。”

    “不大啊,以此重量的石弹,攻城确实无太大效果。”胡亥自言自语。

    石弹装好后,地上的五条绳索被展开,每条绳索有十个兵卒拽着,随着屯将一声令下,几十名兵卒拉起绳子就跑。石弹被抛到顶点后甩出,“砰”的一声落于八十步左右的地方,在地面上砸起一团尘土。

    兵卒们又装上石弹发射了两次,一次射出六十步左右,一次射到了小校场外,即过了百步。

    胡亥心里直骂娘,记得后世看过一部描写东汉末年的小说,里面居然说投石机能抛射六百步,那大概发射的石弹重量也就是5千克吧,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他十分喜欢那部书作者的作品,只是在投石机方面,显然那位老兄没有做过认真的考证,有点云山雾罩了。

    轻轻的摇了摇头,对司马欣说:“我看过了,回大堂去吧。”

    轻车驶回中军大堂时,远远地就看到那些军官还没有进入大堂,正在兴奋的争论着什么。还有两个军官两匹马在大堂前左右盘桓着,骑胡亥御马的军官还收敛一些,只是策骑而行,双手丢开马缰在空中做引弓状,骑韩谈马的军官则直接弄来一把长矛,在马上左右挥舞。看到胡亥和司马欣的轻车拖着烟尘奔来,才翻身下马,在大堂门外排列迎接。

    胡亥跳下车,冲着列队的军官们一点头就走进大堂坐下,从韩谈手上接过一个酒爵喝了一口。等军官们都坐好了,胡亥开口问道:“诸位将校,对朕和常侍马上所增加的东西,可有什么感受?”

    一个军官有点按耐不住的一直身向胡亥拱手施礼:“陛下,臣中尉左军校尉桓范。陛下,臣乃武人,不知如何表示。臣只知道,如果我大秦骑军全部装备陛下马上鞍镫,骑军战法将完全颠覆以往。太尉适才之言非虚,陛下之法臣想不出将会对大秦战力提升到什么程度,至少不亚于昔年赵的胡服骑射所造成的巨大改变。”

    其他军官也都神情兴奋的纷纷拱手,一面报自己的军职,一面对桓范的发言表示同意还想要补充,大堂上一时竟有些混乱。

    冯劫心中暗暗感叹,军中一向法度森严,除了饮宴时外,军中少有如此躁动的时候,这是真的都太过兴奋了。皇帝此一行已尽收中尉军的军心,而中尉军马上就会分散遣出老卒宿将去统领二十多万秦人为主的刑徒军,还有二十万待招备卒也由大量中尉军去训练。所以皇帝等于已经把关中的军心尽复,同时还牢牢的握住了军权。

    昏君?这样的昏君说不定会比始皇帝那样的明君更强横。

    看到皇帝只是笑眯眯看着军官们不说话,司马欣轻咳了一声,堂内安静了下来。胡亥这才又开口说话:“诸卿,朕不通兵事……”

    这句套话一出一堆军官都开始翻白眼了。

    “咳咳,”胡亥掩饰了一下。

    “呃,诸位将军,我确实想到一些方法想要提振我大秦军力,我也确实不通兵事啊,我看你们似乎都要向我翻白眼了,”说着自己先把黑眼球向上一顶,再斜楞着看向军官,“是不是都想这样对朕啊?”

    大堂中又是一片哄笑,连冯劫都忍不住笑了。

    “将军们不必如此,呃,这个,朕确实不通兵事。还是那句话,我的想法你们可以思考,可以用卒试演之,但不对的地方也千万不要以我的想法当诏命,我说了,这不是诏命。”

    胡亥说完这堆话,端起酒爵喝了一口润了润,继续说:“骑战之法,朕确实想到了一个新的思路,不过……也似乎又要增加士卒的负重了。”

    军官们又笑了,司马欣也笑着对胡亥拱手说:“陛下请尽言,臣等恭听。”

    “嗯嗯,好吧。”胡亥挽了挽大袖,“我大秦的军卒都是征召而来,平定六国前,往往都是没有很多时间训练就投入战场,因此我大秦尚弩而非弓,训练弩卒比训练弓卒要容易很多,而在马上由于无马镫高鞍,我大秦的骑军还需要一手牵缰控马所以也不易使弓。如果我的马鞍马镫普遍配到军中,就可以,也很有必要训练兵卒的弓箭,因为弓箭虽不如弩及远,但弓的射击频度要高很多。”

    众将全都点头赞同。

    “不过,训练步战弓卒和骑卒的弓射非一日之功,中尉军可以从今日开始训练,但何时能有成效也未可知。所以我想到另一法,即为每个骑卒配备双弩。现有的骑弩射程多少?”

    “骑弩需臂张,所以力道低于步卒的蹶张弩。百多步可伤轻兵,六十步可贯皮甲。”司马欣答道。

    胡亥转头看着章邯:“少府可考虑为骑军再配一小弩,二十步可贯穿皮甲。”

    然后又看着大家说:“还可为骑军装备四尺短矛,这样远用骑弩,近用小弩,十步掷矛,挟快马的速度,击杀力必然惊人。”

    军官们又开始兴奋起来,交头接耳的嗡嗡声再起。

    “咳,”胡亥轻咳一声止住大家的私下讨论,“大家且稍安,容我把话说完。我不通兵事……好啦好啦,以后我不再说这话了,你们不要这么看着我……我想以后骑军的兵械配置为,一长兵,如矛、铍、戟等,可以直接冲阵撞击。一短兵,如刀剑。两弩各配三箭,三只短矛。当然了,我不通……咳咳,我的想法,诸位将校可以试演之,找出一个最佳的配备方式。”

    司马欣看胡亥说完了,于是开口叫道:“桓范,你左军有骑军三千,这事由你承担,参照陛下的思路,十天内拿出演练结果。”

    桓范直身行军礼:“属将遵令!”

    胡亥看司马欣吩咐完后,接着说道:“还有一事,我说出来给你们听听。都说我大秦兵械优良犀利,但我看士卒的短兵多为铜剑。剑利于刺而不利于劈砍,所以我的想法是,”他回头看着章邯:“可使匠师台试造长刀,一侧有刃,一侧厚背无刃,刀头尖锐可刺。这样的刀需用铁制,可能需要用铁条折叠锻打多次。”

    他又向军将们说:“这样的刀利于劈砍,在战场上比单纯刺杀之剑应该更利使用。”

    他再一次转头对章邯说:“不但要犀利好用,制造上也要利于大量生产,所以需在制作速度、造价、使用能力上进行权衡,先试造五百把在军中评估。”

    章邯拱手领命。

    “另外,诸位将军已知我刚才去看抛石机,也说说我的想法。今日演兵中使用床弩,床弩的张紧上弦是不是很费力?”胡亥问司马欣。

    “陛下,一张床弩需一屯卒绞轴。”

    “我是想,如果敌军以盾墙推进,床弩的破盾还有限,所以我想用抛石机抛飞石砸盾,若配以油火罐,一架抛石机同时抛出多个火罐,就可以连砸带烧清出一个区域。当然了,以我刚才看到的抛石机,做不到。”

    胡亥遗憾的摇摇头:“此事容我再想想吧,还需与少府商议改进抛石机,并且还要让抛石机易于随军转运。不过有一个对床弩的想法也和你们说一下,可以探讨。就是床弩不使用专用箭枝,而用矛替。现有的军中长矛太长,但如果我刚才所言的步卒和骑卒短矛战法可行,就可专造轻矛,床弩用矛也就可一体考虑。”

    胡亥的话,又让堂内的军官开始嗡嗡起来。

    “好啦,我的胡思乱想都已告知诸位将校。我还有一句话,希望诸卿有什么增强大秦军力的想法,均应尽快告知军中主将,主将若认为可行则可奏报于朕,朕与少府和太尉等群议之。如果主将认为不可行而提议者坚持,也可直接报与郎中令,由郎中令转奏于我。汝等均为军人,所想思路必比我这个不通……咳咳,更切合实际,只是需要诸卿开动脑筋,站到大秦固有战法之外来多做考虑。优秀的战法,也是不断出现的。”

    胡亥说完一端酒爵,向司马欣做了个示意,司马欣就让军官们离开了,大堂内只留下了公子婴、冯劫、董翳、司马欣、章邯等人。

    胡亥开口问司马欣:“前日我曾托太尉转告在军中选拔剑士和熟悉市井及搏击之人,中尉军这边可曾开始遴选?”

    司马欣拱手回答:“臣昨日返回蓝田后即已着手。由于军中暇时常有剑技比斗之乐,所以剑士现下就可让陛下带走约二百名。短剑搏击也有比斗,只是熟悉并可随时融入市井的人不多,目下只有不到十人可用。陛下,昨日安排,时间仓促,再过几日可较为完备。”

    胡亥又看着董翳和公子婴:“卫尉与郎中军也开始遴选否?”

    董翳回答:“卫尉也已选出数十剑士,市井搏击之士略多于中尉军以选出数目,现下应有二十多人,此番随扈陛下的士卒中就有十三人。”

    公子婴则回答说,郎中军郎善剑者本就很多,千人的郎中军善剑者足有五百名以上,所以可以待卫尉和中尉军选定后,不足之数直接补充。但市井搏击之士则较难,因郎中军郎全为贵族和世胄,并不太熟悉庶民市井。

    胡亥一脸坏笑的对公子婴说:“皇兄啊,贵胄也未必不熟悉市井,那帮东西架鹰逐犬,进出酒肆、角抵和女闾之所,也比朕整日闭锁深宫了解的多多了。”其他人都邪邪的笑了。

    “皇兄,这样,”胡亥说:“你就在郎中军内,选几个让人一看就认为是不学无术、整日里就知道行猎斗酒的无用公子模样的,但也知进退不是一味的好勇斗狠,而且近身搏击比较拿手的人。我的意思也不是都要那类完全出身百姓的人手,从脚夫到恶公子,鸡鸣狗盗各色人等均有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