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秦笑观楚汉争
繁体版

第六十章 心曲

    只须臾,院内就响起了清亮的笛音,与埙曲唱和在一起。

    景娥心中一喜,靠在墙上更加用心的继续吹起来。她能明显的感到院内的笛声也靠向了自己的位置,一高一低的两种曲调,隔着一墙,背靠背,交汇混响,和谐无双。

    一曲罢了,柴扉打开,公孙桑走了出来含笑向景娥一礼:“我家主上请小娥入内一晤。”

    景娥两颊发热的走进院内,迎面就又遇上了那小郎的目光,含笑,含情,手持一管玉笛,立在三步之外。

    景娥忽然觉得,这世上似乎没有比这个小郎更为英俊的人了,整个院落似乎都因他而四壁明光。

    而此刻在胡亥眼中,整个世界都因为这个小娥的出现而消失到只剩一人。葛衣麻裙,腮红若霞,目光如一池春水,脚下如踏光晕而行。

    胡亥握紧玉笛的手指中,中指的指甲都嵌入了手掌肉中,竟然完全感觉不到疼痛。

    两个人就这么对视着,似乎很久,似乎转瞬。

    公孙桑对皇帝的表现有点儿不可思议,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想要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既然喜欢了这个小娥,那就下诏纳入宫中就是,何必如此花痴的模样。而且,这时代有地位的男人根本不会对女人下多大功夫,皇帝是不是有点过了?

    他轻咳一声:“这个,主上,还是请小娥入亭内叙谈吧。”

    胡亥一下清醒了过来,向景娥拱手一揖:“对不起,请原谅任襄失态了,请。”

    景娥也还了一礼:“还请郎君恕景娥不速冒昧之过。”

    胡亥笑了:“景娥不速,乃任襄所愿,进来坐吧。”

    两人走入小亭,在铺着坐席的地上按主宾方式跪坐,即胡亥正对石桥而坐,景娥则坐在胡亥的侧面客位。公孙桑和另一个甲卫放好了已经送来的楚风菜肴和一坛酒,退出亭桥在柴扉两侧站定。

    景娥从坛中舀出酒水注入胡亥面前的酒碗:“郎君请饮。”

    胡亥微笑着躬了躬身:“景娥为何不共饮?”

    景娥脸一红:“这里本是景娥家中酒肆,郎君为客,景娥侍饮是本分,如何可与客对饮?”

    胡亥又笑:“任襄可没有让景娥侍饮,此院内景娥是任襄的客人,主客对饮,岂不平常?”

    他摸摸鼻子,“如果景娥不饮,任襄也不饮。已非初次相见,还是随意一些好。”

    景娥听胡亥这么说,只好也给自己盛了半碗酒,两手举过眉一礼,然后放到嘴边抿了一口。

    胡亥也喝了一口酒,放下酒碗夹了一箸鱼鲜,放在口中嚼着:“景娥氏景,昭景曲本是楚国王族,却又如何在咸阳为贾呢?”

    景娥抿嘴一笑:“王族也有嫡支和旁支,景娥之父属嫡支,此间肆主为景娥族父,属旁支。族父此支已为商贾数十载,景娥不过是欲观咸阳胜景,在此小住。”

    “嫡支?”胡亥摆出一副崇敬的样子,“那我是不是可以说,景娥实际上是个公主?”

    景娥扑哧一笑:“郎君不要搞怪,我算什么公主,你见过麻衣公主吗?自大秦一统天下,故楚三氏已经与王位无关了。景娥这一支尚有田产可为富家翁,景娥已经知足了。”

    她想起出门前景曲的话,“郎君上次只是通名,不知郎君又出自哪一名门?”

    “咳,也算名门吧。”胡亥清了清嗓子,“任襄是郎中令婴的妻弟,现居郎中令府。”

    “还真的是名门,公子婴是公子成蟜之子,其尊父长安君成蟜是始皇帝之弟,公子婴是实实在在的大秦王族呢。”景娥带着很认真的神情说着,“郎君既是公子婴的妻弟,可有在朝中任事?”

    “姊婿说我现在年岁太小,让我好好读书,再过两年荐我去任一个谒者。”胡亥做出一副很无聊的样子回答道。

    “那你姊姊不帮你说话吗?”

    “我姊姊?我姊姊在生育姊婿的仲子时,难产亡故了。”

    胡亥既然要冒充公子婴的妻舅,自然是把公子婴这个二夫人的情况都仔细了解过:“景娥要说我现在身处名门中确实不假,但我却不是出身名门。我父不过是故赵小吏,阿姊是秦攻赵时被掠而献入大王宫中,先王知姊婿当时夫人离世,把阿姊赐与了姊婿。阿姊故去时我才周岁,一直在赵地随父母。”

    “前数月,姊婿说山东之地不稳,要把我们全家接来咸阳,吾父年老病弱不愿迁居,就让我一人过来了。”他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景娥给他注满酒,心想:难怪他不像其他那些食客自高自大的,看不上商贾,原来也是底层小吏人家所出,于是内心的亲近感又增加一层。

    景娥对自身的楚国王族出身根本不在意,在意也不会住到咸阳的商贾族父家里。所以也不会鄙薄任襄的底层小吏出身,反而为他靠上公子婴这么个大靠山却没有染上暴发户习气而觉得很赞赏。公子婴肯定很在意这个妻舅,不然随身的家将不会这么强悍。

    想到强悍,她有点犹犹豫豫的,要不要把前日杀人的事情提出来呢?

    “郎君,”景娥期期艾艾的,还是想问问那个杀人事件。“前日郎君来此前,是不是从章台街桥路过的?知道那儿杀了人的事儿吗?”

    胡亥看景娥想问又不好直接问的样子直乐,笑道:“你这个鬼机灵的小娥。”

    边说边伸出手去想刮景娥的鼻子,伸到半截又觉得不太好,收回手在自己的鼻子上摸了摸。景娥噗的掩口又笑了。

    胡亥恶狠狠地瞪了景娥一眼:“那个杀人的事儿我当然知道,因为就是他们,”他拿手一指在水榭中那帮怕影响皇帝谈情说爱而斯斯文文吃饭的甲卫,“就是他们干的。”

    他又一抬手招呼公孙桑:“过来过来,给小娥讲讲那天你们怎么杀了那几个闲民。”

    胡亥出门前想到过前日的杀人事件会不会景娥已经知道,她毕竟是在市井之中,而市井传言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在路上就和公孙桑统一了口径。

    公孙桑走入亭内向景娥施了个仆者见客礼,就天花乱坠的说了起来。在他的说法中,那帮闲民先是威胁说要把他们诬陷为六国遗族,这个威胁他们这帮人哪儿在乎。闲民看威胁不起作用,就要上前动手。

    “主上根本没说什么,只是我们这些家将中有好几个其实是郎中军郎,看不过那帮闲民的嘴脸,见他们有动手的意思就先下手为强了。我们还怕惊了主上,并没有见血,直接扭断脖子完事。”公孙桑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说。

    景娥听得脸色发白,扭断脖子完事……这些武夫还真是不把人命当回事。

    “我们也不想给主上惹事,所以几个兄弟跟着卫尉去了咸阳县,把事儿自己担了下来。也怪那个什么渭北傻彘,用诬陷别人是六国遗族来威胁已经不是一次,县令听我们弟兄们一说,又询问了耍百戏的那帮人,就判定那些闲民冒充官府耳目、损害官府形象,死了白死。”公孙桑擦了擦嘴角,结束了口沫横飞的描述。

    胡亥一脸厌恶的看着公孙桑:“你这东西能不能斯文一点儿,说话别喷口水好不好?”暗底下却在景娥看不到的腰际位置竖起一个大拇指。

    公孙桑看到了嘿嘿一乐,又向两人施礼,转身走回柴扉边上继续站岗。

    撒谎的要诀就是至少要有七成以上是真话。那天胡亥命令曹穿杀人的声音很低,曹穿命令甲卫杀人的声音很高,所以在旁人看来确实不是胡亥下的令,而是身边人那个家将在下令杀人。除了甲卫们,无人知道皇帝在场时无命令甲卫们不可能动手杀人的内情,甲卫们的职责是保护皇帝而不是杀人,因此公孙桑这个谎话很难拆穿。

    胡亥露出一个歉然的表情:“这家伙太粗鄙了。”

    景娥掩口笑道:“武夫嘛,只有这样强悍的武夫,才能保护郎君的安全啊。”

    胡亥咧咧嘴:“我也不想带这么多家将出来,何况里面还有郎中军郎。可姊婿说我是家中唯一承继香火之人,不能有失,否则他无颜去见我故去的阿姊。”

    “至于郎中军,平日都在宫内拱卫皇帝陛下,难得有机会逛市井,所以……”胡亥一副懊恼的样子。

    景娥端起自己的酒碗:“郎君,市井中什么人都有,郎中令也是关怀你。来,景娥敬郎君。”

    双手一举,然后又抿了一口酒。

    胡亥也举起酒碗还礼,喝了一大口。

    这事儿一说开,景娥的所有心结都已解开。看着摆放在旁边的玉笛,又看看自己身边的竹埙,她的脸又无缘无故的红了起来。

    胡亥装作没看到她脸红,低着头去夹菜,边夹边用筷子(箸)指着景娥身边的竹埙说:“真巧,上次我吹埙,你吹笛。这回我换成了笛,你又换成了埙。”

    景娥的脸更红了:“景娥,景娥觉得上次郎君的陶埙吹得好,景娥也会吹埙,就也想试试看有没有郎君吹得那么好。”

    胡亥眼中含着促狭的笑意:“又巧了,上次任襄觉得景娥的竹笛吹得真好,任襄也会吹笛,就也想试试看有没有景娥吹得那么好。”

    景娥脸上挂不住了,低着头用像蚊子一样小的声音说:“郎君欺负景娥。”

    胡亥坏坏的笑了起来。

    景娥抿了一口酒,镇定了一下自己:“郎君上次吹奏的曲乐,景娥凭记忆写了一个曲谱,不知是否有误,还请郎君补正。”

    说着从腰上解下竹简袋,抽出竹简递给胡亥。

    胡亥接过来一看头就大了,圈圈横横、折折点点,纯天书一卷。他挠了挠头,又把曲谱递了回去:“这个,我看不懂。”

    景娥眉毛惊异的一挑:“郎君奏曲流畅圆顺,却道不识曲谱,是嫌景娥所记之谱错漏太多吗?”

    胡亥赶紧摆手:“非也非也,其实我会的曲子也不多,也没有专门习过曲乐。当初在赵地时,偶去里市听得一些曲乐甚佳,用心记之,回家后试演,感觉其中不畅之处则再回里市聆听,由此而记得数曲,非比景娥专习曲乐。”

    景娥的大眼睛忽闪了几下,脸上露出理解的神情:“郎君博闻强记,也是好心思。”

    她蹙了蹙眉,“可郎君的佳曲,景娥甚喜,又如何能记录准确?”

    胡亥赶忙说:“此甚易,不若我现在吹奏,你看你的曲谱中有不符之处,改正即可。”

    “如此,劳烦郎君。”景娥展颜一笑,胡亥又觉得天地明亮一片。

    胡亥叫公孙桑去向酒肆侍者讨笔,待笔墨送来,就拿起玉笛,放慢了速度,先把《慢六板》吹奏了一遍,看景娥在竹简上的写画停下来,又把自己删减过的《高山流水》也吹奏了一遍。

    景娥待胡亥吹完,也停下了笔。胡亥侧头看那曲谱之上,修改之处并不多,只有几处,不由得暗叹景娥的记忆和音乐领悟能力的高超。

    “如何?”胡亥看着景娥满足的表情问道。

    “应该相差无几了,”景娥放下竹简,拿起竹埙:“我把第一首楚曲奏与郎君,看有误否?”

    说着举埙在口,悠悠的吹了起来。

    景娥的吹奏水平要高过胡亥一大截的,曲调更为悠扬婉转和流畅,再加上融入了她对曲乐内涵的理解,是这位替身胡亥的业余水准较难比拟的。

    曲音绕梁飘飞,胡亥的魂儿也在一起飞。

    一曲罢了,景娥放下竹埙,对胡亥嫣然一笑。胡亥看着满脸红扑扑的景娥有些忘情,伸出手去抓住了景娥的一只柔荑:“真好,比我吹的好一万倍。”

    景娥身子一颤,立即把手抽了回来,神色有些慌乱的拿起竹简站起来:“哦,郎君既然说好,就是景娥记录的没错讹,那,那景娥回去了,不再打搅郎君饮食。”

    把竹简装入袋内挂在腰际,草草的施了个礼就转往石桥方向快步走去,只是忙乱间一脚勾上了座席的一角一绊,哎呀一声两手一张身体向后就倒。此时胡亥也已站起,正准备追过去,结果正好迎上向后倒的景娥,一把就抱入了怀中。

    然后……天地间似乎瞬间凝固静止。

    景娥闭着眼睛一动不敢动的靠在胡亥怀里,檀口半张微微喘息,胡亥看着景娥颤动的眼睫毛,忍不住凑过去在景娥的眼睛上亲了一下。景娥一哆嗦,喉咙中发出了一声无意义的哼声,在胡亥身上靠的更紧了。

    转瞬间,像被惊醒一样,景娥小腰一弹,逃离了胡亥的怀抱,但胡亥眼疾手快,一把又拉住了她的一只手。

    景娥站在那里,逃也不是,不逃也不是,想要甩开拉住自己的手,又好像很留恋那手中传来的温暖和湿润。

    胡亥弯腰捡起玉笛,把它放进景娥的手掌,然后松开抓住景娥的手:“这个送给你。”

    景娥看着掌心的玉笛,这显然是用上好的绿玉雕成的,晶光半透,入手温润。她两眼有些迷离了:“这,这么贵重的东西,景娥,景娥不敢收。”

    胡亥用两手合住景娥的手握住玉笛:“给我心目中最美的小娥,自然要送我能拿出的最珍贵物品。这只玉笛今日带来,就是要送给你的。”

    他又弯腰捡起刚刚景娥欲逃时忘掉的竹埙:“交换吧,这只埙就送给我好不好?”

    景娥无意识的摇摇头,又赶紧点点头:“这埙不值什么,怎可与郎君的玉笛相比?”

    胡亥把竹埙举起来端详着:“这是景娥常用之物吗?”

    “嗯。”

    胡亥把竹埙举起,先嗅了嗅,埙上还有景娥的玉手余香。“我还有一支曲乐,就用你的埙,吹给你听。”

    说着他把埙捧到唇边,看了一眼景娥,闭目吹起了一支现代音乐,《梁祝》。

    景娥抬起了头,惊讶而又欣喜的听着胡亥吹出一支从未听过的乐曲。

    先是亮音萦绕,似在云端俯瞰人间,拨开云雾,曲调渐次清晰,绵长幽远,高低音交错现出不同的人物,低音的梁山伯,高音的祝英台,情意交缠,深情舒缓,转而又情绪轻快欢畅,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风华绝代。

    六孔埙的表达音域有限,所以胡亥在吹奏中有些小节显得有些生涩。曾经,他在原来的时代里用竹萧试奏过此曲,对这些地方已经有过适应性的处理,所以相对而言,也只有非常熟悉这曲的人才能分辨出其中的不流畅之处。

    景娥没有听出曲中瑕疵,但听出了曲中包含的双人互动。她的音乐造诣很高,也非常精擅寄情寄景于曲中。所以本来刚才害羞的心中乱成一团,但埙乐一起,她的心就慢慢地安定下来,沉浸到了曲中人物和意境当中。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乐曲的快乐情绪后是离别依依十八相送。缓缓奏出的音曲犹如迈不开的脚步,紧密交互难分难舍,景娥的心似乎也加入到曲中纠缠难理。只是,随着含有一丝呜咽的一串音调声,埙曲突然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