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秦笑观楚汉争
繁体版

第七十四章 内侍组军

    家将用了带着杀气的军卒?对此景曲也有点“不应如此”的感觉。郎中令虽然位高权重,可以直接调动郎中军,问题是郎中军主要是一批宗室贵胄和官宦子弟组成,是为日后到军中任职而准备的军官预备队,基本没有上过战场。如果具有战阵经历的人早就应外放领兵,也不会再待在郎中军里,这确实是个疑点。

    不过这个疑点能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位叫任襄的小郎是比郎中令的亲族地位更高的人物?那还能是什么,要么是公卿一级的大臣,要么干脆就是皇帝。

    大臣的可能性太小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探,朝堂上的重臣景曲都知道,没有这种年岁的小小重臣。皇帝的可能性更小,对于暴秦的皇帝而言,喜欢了一个女人才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追求,直接下诏征召入宫,景曲也毫无办法去违抗。虽然知道秦帝年龄不大,大约也就是任襄这种年纪,但景曲实在无法把那个杀人不眨眼的秦二世和眼下这个愿意在讨女人欢心方面下功夫的小家伙当作同一个人。

    可是,既不可能是这样,又不可能是那样,真相到底又是什么?

    可惜了,景曲暗叹,景娥和小郎最后是不欢而散的,否则可以在那个小郎再来百草庭或者芳椒堂的时候,让武庚尹来认认,能参加大朝会的大臣这位博士都是见过的。

    景曲给了两个家仆每人百钱的犒赏,然后起身往景娥的房间走去,他想知道两人是为什么闹翻的。另外既然闹翻了,景娥所看到听到的也会不再受感情因素影响而全都说出来,或许也能补充两个家仆的消息内容。

    胡亥一回到郎中令府,公子婴就告知他御使大夫顿弱正在宫中候驾,有事奏告。胡亥在府内换回宫中服装,带着公子婴经暗道回宫。

    顿弱奏报的事情就是与景曲有关。捕影阁的人查出,那位博士武庚尹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景曲的百草庭和芳椒堂。上次胡亥烧掉减租赋的谏章后,武庚尹出宫后立即就去了芳椒堂,盯梢的人跟进去观察,发现不一时他就被人请到后面去了,来请他的人正是景硕。

    捕影阁顺藤摸瓜,发现还有郎中谒者似乎也得到了景曲家的优待……只是朝堂大臣去酒肆女闾者很多,所以无法分辨除了那个博士外还有谁是景曲的耳目。咸阳内酒肆和女闾,都含有六国风格的特色,也都有六国迁居关中富户的参与,所以如果有山东耳目,肯定不止楚国景曲这一家。

    “陛下,”顿弱奏报道:“捕影阁才筹建不过十几日,人手不足,消息也刚开始收集,所以也只能去探查已有征兆的人。还望陛下不要过于心急,给老臣一些时日,关中的情况必定会为陛下打探到更多。”

    胡亥看着顿弱,感觉就这十几天,似乎他的头发又灰白了许多,脸上明显的憔悴苍老。“卿无需太心急了,我看你就这几日又苍老了很多。朕需要你们这些老臣啊,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累垮。”

    顿弱很感动,不过老头也很倔:“臣谢过陛下的关怀和体谅,但臣既居此位,当为陛下谋应谋之事。陛下放心,臣会量力而行,臣还想看到大秦重新安定,如先皇帝之愿,万世流传。”

    “关中如果闭锁,有再多的六国耳目也莫想动摇大秦。”胡亥双手据案看着顿弱和公子婴:“我所欲建捕影阁,是为了减少大秦军机被刺探,使秦锐在山东扑灭反秦力量时更顺利,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山东细作在关中造谣生事惑乱人心。这两个目的都很重要,但也都不那么致命。所以顿弱,不要心急,更不要用上全部精力,慢慢来。”

    “另外,”胡亥嘿嘿一笑:“老卿家不要因为朕说了这些带有关怀的话,就为了不负皇恩,然后更加不要命的去做事。我可不想让人认为朕在用权谋之术驭臣效死命,臣子都累死了,谁来帮我守护大秦天下呢?”

    顿弱一揖到地:“臣领诏,一定遵诏爱惜自己身体,为大秦多效力几年。”

    “嗯,希望卿言出必践。”胡亥劝慰完顿弱,想到应该对这个武庚尹应该有所处置才行。

    幸好今天已经与景娥商量好不再去景曲的势力范围,否则万一景曲把这个武庚尹弄来认人,自己难说什么时候就暴露了,然后就等于送上门去让楚人刺杀。

    唉,看来自己微服私访的历程到此结束了。

    “这个博士庚尹,不能再留在朝堂上了。”胡亥对二人说:“你们看看,把他调到什么地方去,不会引起景曲的警惕,又显得合情合理。这样楚人势必会重新找个人重点栽培,他们的势力也就不断暴露出来了。”

    “那要看陛下想不想惩治他。”公子婴笑着说:“想惩治他,就调到九原郡为吏。博士庚尹本为南人,咸阳的气候已经不容易适应,送去北疆苦寒之地就更难过。不想惩治他呢,可以调到於商做一县史,让他向楚人通报武关道的情况。陛下不是正要加强武关道一线的防守吗,让他通报武关固若金汤的消息,也免了山东有人来打武关道的主意。”

    “皇兄之言大善。”胡亥很高兴,“就这么办吧,让他去於商之地,找个县为长史,就负责租赋之事。夸夸其谈的减租赋,让他也看看租赋的实际情况。皇兄拟诏来,然后传达丞相府。”

    _

    “韩谈。”公子婴和顿弱下殿后,胡亥瞪着眼睛叫。

    “公子有什么吩咐?”韩谈本来站在丹陛下,一听胡亥召唤,赶紧躬腰。

    “我记得我曾经要你把宫中有武力之人挑选一下,这事儿你是不是早就忘掉了?这也有十来天了吧,你好像从来没有跟我奏报过进展。”胡亥继续恶狠狠地瞪着韩谈。

    “臣冤枉。”韩谈立即就跪下了,“臣一直在挑选,现已选出善剑术之人九名。臣正要择机请示公子,宫人之中要不要也做挑选。”

    “呸!滚起来。”胡亥敲着御案,“我不问你你就不说,我问你你就随口说来凑数是不是?”

    韩谈刚爬起来,一听后面的话又跪下了:“臣不敢,臣真的已经选出九人。”

    “起来起来!”胡亥把目光漫不经心的扫过大殿,“今日已晚,明日你把这九个人带去找吴子水,看看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准。至于你刚刚说的宫人当中……你和育母商讨一下,也要选。人尽其才嘛,我也不介意有个红粉侍卫团。”

    韩谈爬起来施礼:“臣奉诏,明日臣即去办此事。”

    “嗯。”胡亥又敲了敲御案,突然问:“韩谈,我这一阵封闭宫室、裁撤宫人,宫人有不少是有本家的,可以遣回。但现在还多出来两万多内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寺人,这些人一旦出宫多数就无法生活,你觉得能不能把这些内侍中正当盛年之人组织成一支军旅?”

    “公子这是……”韩谈有点疑惑。

    “如果这些内侍能训练成卒,我想把现在咸阳的卫尉再送到秦锐中一些。”胡亥说道:“只留巡守咸阳街市和护卫咸阳外围的卫尉,留五千人即可。所有宫室守卫和宫室周围巡守,都由内侍军来做。其实护卫咸阳外围也可以用内侍军,只是街市巡察用内侍不是太合适,怕其中的寺人被百姓歧视。所以,只在街市上留两千卫尉就可以了。”

    韩谈没想到皇帝还考虑了寺人会不会被歧视的问题,内侍是什么?是皇宫中的贱奴,是狗都不如的东西,皇帝说杀就杀、说打就打。就因为不知是谁把始皇帝说李斯车队豪奢的话传给李斯,始皇帝随手就杀掉了几十个内侍。

    作为内侍的一员,韩谈为此感动的内牛满面。

    胡亥一抬头,突然发现韩谈在哭,很奇怪:“怎么?这事儿很困难吗?要是难做就算了,也犯不上哭天抹泪吧?”

    韩谈使劲忍着泪,尽力保持声音别太不正常:“公子,不是,公子还考虑我等这类人在街市上巡守会不会被歧视,韩谈实在感动莫名。”

    “噢,你们是寺人,可你们也是人啊。在宫里为我做事,虽然是我的隶奴,可也是我家里的隶奴,当然我要为你们考虑。”胡亥轻描淡写的说,“不说这个了。你去找育母合计一下,对现有的全部内侍,以及栾桓很快将从山东撤回的内侍做一个盘点。”

    胡亥停顿了一下,“几点,我说你记。”

    韩谈招手叫一个寺人拿笔墨竹简过来,在丹陛下一个几案前坐下:“公子请讲。”

    “第一,现有宫中有具体职司的内侍,凡超过五十岁的,并未在宫中担任比较重要职司的,单独列出,询问他们自己的意见,愿不愿意就此养老。告诉他们,有家可归的给年俸放归,无家的我会在上林苑划出一块地方为他们建立单独的住宅,每人可得一个小院,提供每日粟粮,建立公共饭食屋,愿意自行煮饭也可,所需日常衣物用具,基本都给予保证。他们离开宫室后的职司,由年轻的内侍顶替。”

    “第二,”胡亥敲了敲御案,“现有无固定事做的内侍,挑选身体强壮的,年龄十五到五十岁之间的,告诉他们,如果入伍为卒,就像之前对刑徒军一样,马上脱离隶籍,完全按军卒相待。其中无家者可与征召为卒的庶民农人不同,由宫中用度上拿出财帛来,内侍为卒者,可得月俸百钱,或年俸五十石。伤残,或者年过五十退伍,就如第一项方式在上林苑供养。”

    “第三,不愿从军、宫中无职司、又未满五十岁的内侍,全都发往上林苑去做维护的事情,每人划分出一个区域。另外从其中选出部分人去照顾第一项中的年老内侍。总之,我这里只养老人,不养闲人。”

    “第四,最重要的,”胡亥两手据案很严肃的盯着韩谈:“以后宫中不再添寺人,废除宫刑。这一点我已经与廷尉讲过,这里再重复强调。”

    “可是,公子,宫中不再增加阉人,后宫中一些事情需要身强力壮者来做时,怎么办?”韩谈面露疑惑。

    “这个简单,从百姓中征召健妇,入宫服役一到三载,发月俸三石。健妇尚力有不逮之事,有内侍军时招内侍军中寺人卒来做,以后无寺人了,招卫尉来做。这些事情不会太多,无外乎大件物品搬运之类。”胡亥早就想好了办法。

    “还有,对于参加了内侍军的人,我刚说了,他们已经不在隶籍,如果够五十岁退伍或战阵伤残时,手中有钱愿意离开宫室去自行居住,可允准自行离开。从内侍军退下的无家内侍卒在上林苑居住地与第一项中退养的内侍分开,要距离市井区近一些,他们是自由人,开辟专门道路许他们往来。不过,寺人立功不能封爵,但可得到授田,或者按授田的价值折金,由立功寺人自选。”胡亥又想了想,“就这些,都记下了?”

    “嗨,公子,臣都记下了。”韩谈落下最后一笔,拿起竹简看了看,又给胡亥读了一遍。

    “很好。”胡亥满意的点点头,“你现在拿着这个去找育母,看看她还有什么想法。如果合计的差不多了,再拿给我看,然后交给郎中令拟诏,就此颁制执行。”

    胡亥又想起了什么:“愿做军卒的内侍就在上林苑集中,然后着卫尉派人进行训练半载。这个,等内侍选拔完后再另行拟诏吧。”

    韩谈转身向殿后去找燕媪,此时公子婴正好也走入殿中,听到了胡亥吩咐韩谈的后面两段话。

    “陛下要组建内侍军?”公子婴行礼之后问道。

    “宫中裁撤宫人和内侍,宫人还好说,大多有本家,放归即可。内侍就比较难办,应该多出两万多。单论关中各宫,我只留咸阳附近数宫其他封闭,只需四千左右的内侍就够,这样多出的这些人放了没地方去,不放无事做。前一阵不是弄了一批给你去修宫墙了吗?他们不适合在宫外承担劳役,所以我想,用他们组军,替代卫尉守卫宫室和咸阳外围。”

    胡亥把刚才对韩谈下的诏令又跟公子婴大略说了一下。“内侍中,就算是寺人,做军卒也与常人并没什么不同,其所残缺并无大影响。以前我曾听说极西之地有国,专买小孩子宫腐后训练为兵,因心无旁骛,战力超强。”

    胡亥所说的这个极西之地用阉人为兵之事,实际指的是马木留克骑兵。马木留克是阿拉伯语“奴隶”的意思。公元九世纪起,阿巴斯帝国的哈里发从希腊的色雷斯、马其顿,高加索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方购买奴隶,在加以严格训练以后,组建成骑兵部队,成为哈里发直接指挥的一支精锐部队。

    有一种说法说,马木留克骑兵都是不到六岁时,就从他们的故乡被购买或者拐骗而来,这些男孩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和身世。经过筛选的男孩一律被阉割,然后就投入冷酷无情的军事训练,他们主要学习的课程就是马术和格斗。一般会有三分之一的男孩死在成长的过程中,幸存者自然而然地被训练为没有家庭,没有亲情,甚至没有肉欲的战争机器。但也有说法认为这只是早期的情况,后来就不再阉割,马木留克骑兵还娶妻生子等。

    马木留克骑兵的事情是晚于秦初的后世一千年后的事情了,不过反正这时代消息闭塞,胡亥怎么说,公子婴也没法去考证。

    公子婴对胡亥的话将信将疑,不过他也没想反对,试一试看看呗。

    “皇兄刚刚出宫,怎么又回来了?这时辰可是不早了。”胡亥把话锋一转,问公子婴。

    “陛下,臣刚回府,门上就告知臣,有两个贤者找到府上,要求见陛下。”公子婴答道。

    “是什么大贤人呢?”胡亥来了精神,“这种时候,还有人愿意辅保暴秦,我倒是蛮有兴趣的。”

    “陛下,其中之一,就是陛下曾经下诏去寻的,陆贾。”公子婴笑笑:“不过看他那样子,似乎不是很情愿,一再声称要见陛下再定。”

    “陆贾,好像是楚人吧。”胡亥自嘲的一笑:“想要被先皇父平灭的故楚人来保大秦,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高,肯来,就已经不错了。那么另一个呢?”

    “另一个就是大贤了,是先皇帝东巡时与之相谈三日夜的安期生。”

    胡亥听到“安期生”三个字,脑海中立即浮现出沛县酒肆中的老术士、蓝田大营晚上梦中出现老仙翁。

    “这还真的是大贤。当初我还小,据说后来先皇父再召他时,他就消失了,这会儿突然出现在咸阳,想必不是什么坏事。”

    “臣也是这么觉得。这么说陛下愿意召见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