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事,那些人
繁体版

第八章 崭露头角(3)

    几个月后,大姑姑捎话来说,他干妈家招上门女婿,摆酒的日子都定好了,新娘就是小悦。

    听到这个消息,黄昊百感交集,他不知道小悦是自己愿意跟那个人结婚,还是迫于父母权威,被要求跟一个并不喜欢的男人,为家里传宗接代。如果是后者,那对于小悦来说,就太不公平了。

    想归想,自己并没有能力改变什么,连小悦内心怎么想的,都没机会知道。

    黄昊跟母亲前往贺喜。

    酒席上,黄昊也不认识几个人,与当地人坐在一桌。

    菜过几巡,那些人便要划拳助兴,谁输了就喝酒。他们一个劲地邀请黄昊参加,黄昊还真的不会划拳,连忙推辞。期间有人就取笑他,说你是不是一个男人,山里的男人哪有不会划拳喝酒的。

    这话就激起了血气方刚的黄昊的胜负欲,他说:“我真的不会划拳,但如果真的要参加,我变通一下规则。无论你们叫什么,我都坐庄一个‘5’。意思是,不管我嘴里有没有叫出声音来,每次我都是5,你们就不要叫5这个数字。来不来?”

    他心里盘算过的,“5”的概率应该是大一点,人家不出,我出,一样可以凑成5。而他们叫67或8910,我不出你就凑不成。

    那些人见一个楞头小伙子,竟敢跟一桌人下战书,好斗的精神,决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黄昊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人单挑,事实证明,他确实聪明。因为从刚才的观察当中,大概摸清了几个人划拳的规律,喜欢出几个指头。无数个回合下来,有两三个人输得很惨,喝多了直接在厕所就吐血了。

    当然,他自己也不是百战百胜,也喝了不少酒,最终不胜酒力,迷糊之中,把桌子掀翻了,然后就不省人事。

    黄昊醒过来的时候,看到的是小欢的那张俏丽可爱的脸,第一句话就让黄昊感觉到亲切又甜美:“干哥哥,你终于醒啦!醒了就好,我给你冲杯糖开水喝,醒酒暖胃。”

    守在旁边的王梅香见他醒了,赶紧抹去脸上的泪水。小欢告诉他,他睡了足足一天一夜,他睡多久,母亲就在旁边哭了多久,人家办红喜事还不能哭出声来,可想她有多憋屈和痛苦。

    黄昊心生愧疚,对母亲说:“妈,对不起,以后再也不斗酒了。”

    母亲伤心欲绝是有原因的,黄昊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已经失去了三个,如果他出了什么事,不仅没办法跟丈夫交代,这个家也彻底毁了。

    这件事,让黄昊深感自责。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肯定不完全是为了一时好兴。那么,为年纪轻轻的干妹妹小悦感到不公吗,或许她自己是高兴的、愿意的甚至是幸福的呢;为自己喜欢的人被别人抢了吗,根本谈不上,自己还没表白呢,只是喜欢了一下而已;是因为喜欢刘姣云而又没条件追求她吗,是因为姜林红的离开,又或是因为自己出身的家庭条件吗?

    他觉得世界太大,自己太渺小,就像是一棵任凭风雨摧残的小草,像是一粒任人践踏连抗争机会都没有的沙砾。

    回家后,黄昊主动为这件事向父亲道歉,说之前不该顶嘴伤害他。

    父亲并没有生气,说我们年纪大了,是管不住你的,你以后走什么路,要对自己负责,要想好再走。

    姜林红离开了,又“拒绝”了刘姣云,黄昊专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以优异成绩拿到新闻刊院颁发的结业证书,他还采写了几篇当地的新闻稿,被采用刊登在报纸上。

    村里的变化挺大的。县城办起了一个需要大量木柴的刨花板厂,各家各户大量砍伐原始山林,大片山坡变得光秃秃的,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

    有了钱,有的人家破天荒的建了砖瓦结构的小洋楼。

    乡里办了造纸厂,楠竹是主要造纸原料,村里的竹林也成片被砍伐。没几年,因为生态环境被破坏,山上的野生动物锐减,连野猪都很少见。野羊、果子狸等几乎绝迹。

    黄能顺赚钱了,买了新的货车,几乎每天从山里面拉木柴、楠竹、杂木或农副产品到县城或外地,他跟姜炳艮等人在县城的国营旅社包了房间长住。姜林春则在市里的火车站月台收购木材或楠竹,转手倒卖给其他地方来的人,赚取中间的差价。

    唯独黄昊因为不懂得经商,对赚钱的事没有很大的兴趣,或者说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和写作上,基本上没有改变家庭条件。

    但他没有后悔自己选择的路,认为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机会来的时候,才能蓄势待发。

    这一年,盘家洞姑姑在县城工作的大儿子张善福,突然捎信给黄昊说,如果到县城就去找一下他,有事给他做。

    黄昊收到消息后,赶到县城。张善福告诉他,乡政府上一年发动村里的老百姓在稻田里种植生姜,到乡农技站购买姜种和化肥,承诺每亩给多少种姜补助,最低保价多少钱一斤回购生姜,预估每亩增收好几倍。

    村支书一听有这种好事,就发动很多农户参与种植生姜。

    谁知,老百姓种好生姜等待回购的时候,接到的消息是,因为各地生姜种植面积太大、产量太高,导致生姜价格直线下跌,不仅收购价低得离谱,还没人收购。还有一个说法是,因为当年雪下得太早、太大,通往XJ的道路不通,生姜不能及时运过去,导致没有市场。

    生姜不是主粮,如果无人收购,意味着当年“颗粒无收”。老百姓费工费力,甚至背上债务购买姜种和化肥,他们说“没有市场”一句话就违背承诺,害得百姓苦不堪言。村民多次到乡政府反映和维权,都没得到正面回应;向上级反映,也石沉大海,现在是告状无门。他听说黄昊学的是新闻专业,还有记者证,就希望他能出面,代表老百姓维权。

    黄昊一听,立刻就义愤填膺。朗朗乾坤,岂能容这种背信弃义的官僚主义坑害群众利益?他非常气愤,当即决定挺身而出,为当地百姓代理“民告官”。

    张善福说,如果事情办成了,村里会根据他花费的时间精力,还有争取到的利益,付给一定的报酬。

    黄昊觉得这不是报酬的问题,是伸张正义的事情。

    黄昊来到盘家洞,村里为他在街上的一个招待所要了一间房,并负责他的食住费用。

    黄昊在意的不是吃喝,而是调查客观事实,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他到村里很多农户家里了解情况,为了避免“偏听偏信”,还到其他没有种植生姜的村,求证他们所讲的是否属实。

    然后综合调查情况,写了一个新闻稿,同时也写了一个情况反映报告,让参与种植的农户都在上面签名并按了手印,以便与乡政府或县领导交涉。

    乡政府知道有记者采访的消息后,便打听来者何人。经过多方打听,原来是乡长的一个远房亲戚。于是,乡长决定亲自出马,请黄昊吃饭。

    大山里就是这样,都是乡里乡亲的,特别是一个村,基本上都能牵上亲戚关系,不是血脉关系,就是姻亲关系。就算八竿子打不着,拐弯抹角因为张三李四都能扯上点缘故。

    乡与乡之间,特别隔壁这样的乡,一条河水或一条山脊周边的人,大多数有点年纪的都认识或找得到相关信息。

    这乡长一听黄昊的爷爷恰恰是他们宗族过继到黄家的,心里更有底气了。

    吃饭的那天,乡长先“攀了亲戚”,似乎要拉近距离,然后才诉说,乡政府也是一番好心,出发点是想让百姓种植经济作物,多创收入,不料生姜市场出现变数,导致这个结果,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因素。属于“天灾”而非“人祸”。

    同时,乡长说黄昊家里的条件,需要他出来有个稳定的工作才能改变,如果他愿意,乡政府可以提供工作机会。

    黄昊非常清楚乡长的意图,就是企图用利益拉拢自己,把乡政府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他的良知告诉自己,不能黑白不分,昧着良心为当权者护短。

    于是,他用客气的语言,但包含着正义的语气,告诉乡长:“虽然我们沾亲带故,你也是为了我考虑,但这不是个人的事情,是老百姓委托的事,就算我不坚持,他们还是会请张三、李四出面,事情总是要得到正面回应和解决的。”

    见黄昊软的不吃,乡长就来点“硬的”,说大家都是家乡人,现在乡政府的领导也好、工作人员也好,可能随时都调动或升迁,不知道哪一天就到了你的家乡去,现在得罪了人,以后可能会对自己不利。

    黄昊血气方刚,哪里听得了这些?他压制住内心的愤怒,和和气气地说感谢提醒,自己知道怎么做的。但还是希望乡长不要只看重职权,而是真的要当好“父母官”,民以食为天,农民一旦忍无可忍,可能会节外生枝,场面失控,到时候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对他对乡政府都不好。

    这次饭局,表面和气,实则是暗流汹涌。乡长心里十分不爽,心想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山里孩子,拿的也不是正式的记者证,吓唬谁呢?

    黄昊则给出了明确时间,如果乡政府不主动协商解决这个问题,他会直接找县委反映情况。

    过了预定的时间,乡政府没有任何积极的回应。

    黄昊丝毫没有犹豫,拿着新闻稿和情况反映报告,到县委大楼就敲开了县高官的办公室。

    那个年代,大家对记者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是什么头衔,也不知道黄昊是什么来路,更不知道他手上的实习记者证有多大的权力。

    县高官是新到不久的贺书记,看了黄昊递上的新闻稿和报告,态度和蔼地跟他交谈起来,交谈之前,他还谨慎地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黄昊一个山里长大的孩子,面对这么高级别的官员,心里还是有些胆怯甚至畏惧的,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怎么表达,内心一再自我强调:这不是为自己争取利益,只要没有私心,不带情绪,也不是求人,就没什么好害怕的。

    在贺书记看稿的时间,他只是平静地说了这样一段话:“贺书记,您是老百姓的父母官,民以食为天,乡政府发动群众种植生姜,群众购买姜种、化肥花了钱,这是经济账;政府承诺补贴和多少钱最低价回购,这是责任账;而且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场疲软导致价格下跌,责任与后果不能由群众承担,起码补贴要给,最低回购价则可以再商量。我相信,贺书记您的眼光更高,会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贺书记听着黄昊的话,好几次把眼神透过稿纸看一下面前这个小伙子,内心有点吃惊,他说的话逻辑性很强,态度也很端正,是非分明,有条有据,不禁偶尔点头以示回应。

    他看完后,用温和地语气跟黄昊说,虽然调来不久,但对当地的一些官僚主义作风和官官相护的现象有所了解,种植生姜这个事情,他也是知道的,只是对真实情况的把握度不够,还没来得及做出处理意见。

    简单看了黄昊的新闻稿和报告内容,觉得他愿意相信黄昊,因为新闻稿里面有大是大非的正义感,有新闻工作者的立场和原则性;报告里面有具体的数据和情况说明,还有那么多的农户签名摁手印,应该是客观真实、可信的。

    他先赞赏了黄昊的文笔,夸他很有才华。关于这件事情,他会亲自做出批示,要求乡政府兑现承诺,不能牺牲群众利益。如果乡政府财政困难,可以先向县财政预支或借款,也要赔偿群众损失;如果一次性太困难,要做出分批次的具体清算计划。

    贺书记的态度,让黄昊心里非常高兴,感觉遇到了一位开明的领导。

    临别,贺书记再次鼓励黄昊这个年轻人,做人一定要正直,把才华用到正义的地方,以后才会有前途。

    黄昊把县高官的意见向村支书传达了,村民们感觉这个小伙子本事还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