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事,那些人
繁体版

第二十章 “最具价值”(4)

    很快,黄昊在机场路一家农药贸易公司应聘成为人力资源经理。

    面试通过后,他直言不讳地对面试他的蔡董事长说:“我们公司人员不到20人,要一个专职的人力资源经理,一定有其他作用。您不妨直接跟我说吧。”

    蔡董事长说:“没想到你这么直接。我们公司虽然不到20人,但我一年有5个亿的农药原药和中间体贸易,利润是相当可观的。我在清远英德收购了一个农药厂,现在是焦头烂额,工人阻挠收购,搞破坏。工厂现在是四大帮派,原农药厂管理班子一派,当地工人一派,外聘的一派,总部派下去的一派,谁也不服谁,乱七八糟。我急需一个得力的人,帮我解决这些头痛的问题。如果实在不行,我就转卖,也不亏,反正是低价收购的。”

    黄昊一听,心想公司离得太远,每天坐车上下班,要花三四个小时在路上,如果到工厂去,就不用每天跑。于是,便回答说:“蔡董,我这人就喜欢挑战性的工作,我不怕乱,我怕不乱,四平八稳就没有激情。我到工厂去吧。”

    蔡董事长觉得录用黄昊,简直是捡到宝了,相信他一定能说到做到,说说让黄昊先熟悉公司,等他决定去工厂时,再特意安排专车过去。

    在公司上班一段时间后,黄昊决定去工厂。他不想让他们直接到家里,便说在柯木朗公园门口就好。

    第二天,总经理蔡当群亲自开车,带着财务部经理老林和采购部经理禹克伟,过来接黄昊。

    毛毛想着黄昊出差可能得一段时间回家,便抱着几个月的万顺,送黄昊到公园门口。

    蔡当群和同事看到黄昊老婆这么年轻,怀里抱着这么小的孩子,就愿意去工厂,心里还蛮感动的,便下车跟毛毛打招呼。

    看到他们这么热情,对黄昊也蛮尊重,毛毛心里就放心了许多。她相信自己这个个子不大的男人,在工作上还是有能力的,内衣厂就是一个案例。

    黄昊对毛毛曾经说过:老板是否尊重你,不是长得是否好看,或是喜欢溜须拍马,而是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价值。人才的价值,就是创造价值。

    蔡当群在车上,详细介绍了工厂情况,黄昊大概了解所谓的四大帮派的牵头人物是谁。

    农药厂在QY市英德的一个镇上,开车需要三个小时才到。

    农药厂坐落在一个山坡上,独立的厂区用围墙与周边隔离开来。离大门最近的是食堂,然后是四层的办公大楼。一楼主要是一些科室和化验室,二、三层办公,四楼是会议室和员工活动室。

    蔡当群把黄昊带到三楼的一个大办公室,对里面的人介绍:“这是总部的人力资源经理黄昊,以后负责与工厂办公室工作的对接。大家积极配合他的工作。”

    一个高大的中年男人用潮汕话跟蔡当群嘀咕了一下,才对黄昊自我介绍说是厂办主任老谢。然后把他领到隔壁一间独立办公室说:“黄经理,以后你就在这间房办公。”

    然后带他到各办公室走了一圈,给大家介绍黄昊。黄昊根本记不住谁是谁,也懒得记,心想时间呆久了,自然会一清二楚。

    黄昊回到自己的临时办公室,看了一下内部通讯录,打电话把办公室文员小陆叫了过来,对她说:“小陆,你把工厂的组织架构和花名册给我一份,复印件也行。”

    小陆指着办公室里的一排文件柜说:“黄经理,都在这个文件柜里,我去拿钥匙。”

    小陆出去后,过了好一会儿才进来,黄昊问她:“刚才是不是请示那个老谢,怎么花了这么久时间?”

    小陆如实回答说:“是的,我请示谢主任,他打了电话给老板,才让我过来。”

    黄昊笑了一下,说:“好的,我明白了,谢谢你。”

    黄昊找到财务部老林,问:“老林,现在忙吗?”

    老林说:“不忙,有事吗?”

    黄昊说:“我俩走一走,你带我熟悉一下环境。可以吗?”

    老林便带着黄昊到工厂转了一圈,其中最重要的是剧毒仓库,里面有氰化钠等剧毒物品,设有四道门锁,必须有工厂负责人、车间负责人、保卫科科长和市安监局专管人员四个人到场,才能打开四道锁取用,且全程严格监管,就算空桶都必须由安全部门处理。

    菊酯车间正在改造,由高毒低效农药改为低毒高效农药生产线。环保车间在按部就班运行,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在一个大水池,水池里养了一些鱼,表示污水处理完全达标。工厂右侧是一个很大很深的湖,据说是当年硫矿挖得很深,西江水倒灌进来形成了湖。工厂下面一公里处,是生活区。

    农药厂已经停产很久了,目前正在改造生产线,所以空气中并没有很浓的农药味。

    老林说,目前工作最大的困难是,原农药厂的管理层在里面影响了改造进度。原厂长明哲保身,不当责,混日子;总工程师老卢总是拖工程,说设计图有问题,要老板花五十万让他负责重新设计;当地员工主要听百草枯车间古主任的,极个别员工偷东西出去变卖;办公室老谢是老板亲戚,没什么能力,胆小怕事,干点后勤活还行;比较靠谱的是环保车间戚主任,为人正直,对工作负责。

    蔡当群和老林三人当天就回了广州,黄昊觉得应该召开一个管理层会议,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包括他到工厂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但是,他没有,说明是不太懂管理的。

    黄昊想,没开也罢,自己先调查了解工作情况,有必要时,让董事长父子来工厂再开会也不迟。

    晚上,黄昊住进了生活区招待所,他发现不用说在办公区的跨部门沟通,连生活区都是分派系的。本地工人基本上在自己家里住,原工厂管理人员只跟派系内的人来往,总部来的人只跟广州的来往,外聘的则自己玩。

    黄昊到环保车间戚主任家走访,看到黄昊,两口子倒还热情,泡了茶,还端上了一些水果。

    黄昊看到墙上贴满了奖状,看内容应该是他们女儿的学习不错,便从孩子身上聊起:“戚主任,这是你们的丫头吧,学习很优秀啊!”

    戚主任夫妇聊起小孩,便没有了拘束。戚主任说,他是本地人,在农药厂很多年了,爱人在财务部,小孩在市里读初中,两周回一次。

    聊开之后,黄昊跟他们说了一下来意,先阐明自己的态度,不拉帮结派,不针对任何人,也不只为老板唱赞歌,而是实事求是,了解工作问题,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让工厂的改造顺利完成,正常生产后,公司效率好了,大家都好。所以,请他们不要再顾虑,也不要带有色眼镜,根据客观事实交流就好,没有对错,也不会把聊天内容透露给其他人。

    戚主任夫妇听黄昊这么说,倒感觉蛮亲切,也是懂管理的职业经理人,便大概讲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主要归纳为,老板收购农药厂的价格偏低,大多数人觉得是贱卖国有资产,所以阻挠收购甚至心存不满搞点小破坏。阻力最大的应该是原来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他们拿着工资不干活,不担责,还想看老板笑话。总工程师老卢觉得只拿一份工资,不愿意尽快交出生产线改造的设计图,曾经放话出来说如果请设计院设计起码得上百万,他要50万老板都不给,不够意思。至于当地派的核心人物古主任,本身脾气有点大,喜欢耍点官僚作风,但他专业技能强,所以在本地员工当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总部派来的人除了老谢在办公室,其他人都是走马观花,包括蔡当群因为年轻,员工也不太把他当回事。老谢算是老板安插的亲信,能力比较差,什么事都不敢做主,得打电话给老板请示,最大的优点就是忠心。其他外聘的技术人员,不参加任何派系,也不会有什么负面作用。

    黄昊问:“听说有人故意拆一些零件什么的,偷偷带出去卖,有这种情况吗?”

    戚主任说:“这个有听说,但没有抓到人,也没人负责,开会有说。没人敢出面的。但都是一些小东西。工厂的原材料送人都是用不上的。最重要是那个氰化钠,那是巨毒的,如果外流一点点后果不堪设想。”

    黄昊说:“那个原厂长,现在主要作用是什么?”

    戚主任说:“关厂长人是比较好的,主要作用是对接政府部门的关系,毕竟是老厂长。他为人比较谨慎,怕担责。”

    黄昊说:“老卢呢?应该也是退休了返聘的吧。”

    戚主任说:“是的,他如果捞不到油水,靠这份工作,估计也呆不久的。”

    黄昊跟老谢了解情况,老谢是个实诚的人,话多但说不到点子上,反映最多的就是有人偷东西出去。

    黄昊呆了几天后,基本摸清了情况,起草了一个关于加强工厂管理的初步构想,发到蔡当群的邮箱,请他和董事长审阅。其中,关于防止搞破坏和偷盗行为,建议所有非公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生产区域,在大门内设停车场,安装监控;个人背包只许带到办公室和食堂,不得带进车间。重新调整管理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能和各岗位职责,明确层级关系,推行考核制度和考核工资。奖优罚劣,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重中之重,启动会议和培训制度,加强管理技能培训和员工素质教育,抓好会议各项决议的执行跟踪和结果检查。

    董事长看了非常高兴,采纳了黄昊的建议,在厂门内的食堂旁边搞了一个内部停车场,不允许员工的摩托车、自行车等进入生产区域。这事遭到了不少人的抵制,带头的人就是古主任,他大声抗议,说这是老板不相信员工,把员工当小偷看待。有他带头,一部分人响应,影响很大。

    董事长知道后,在电话里有点担心,问黄昊怎么办?

    黄昊说,对付古主任和不服从管理的员工,他自有办法,让犯错的人自觉写出检讨,公开表示服从管理。

    董事长让黄昊谨慎从事,不要搞出什么大的问题来,造成直接冲突引发严重后果就麻烦了。

    黄昊说:“董事长,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不会硬碰硬,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心服口服。”

    机会很快就来了。有几天天气反常,接连下了几天暴雨,一炸猛雷,把生活区池塘边的一棵大树劈倒了。古主任就叫了几个人把树干锯了,码放在自己家门口当柴烧,据为己有。

    黄昊晚上吃了饭,进了古主任的家。古主任一看是他,连忙招呼喝酒。

    黄昊也不客气,就跟他喝起来。古主任一看,黄昊愿意在他家喝酒,便叫老婆炒多了两个菜。

    黄昊通过之前的了解,基本知道他家的情况。夫妻都在农药厂上班,妻子是财务部出纳。几杯酒下肚,黄昊指着墙上的奖状说:“你两个孩子,都上高中了?”

    古主任说:“是的,一个高一,一个高三,压力大啊,光学费、补课费、生活费,我们两口子的工资还不够,还好这么多年有点积蓄,要不然连孩子读书都供不起。黄经理几个孩子啊?”

    黄昊说:“我结婚晚,一个小孩,才几个月呢。”

    古主任夫妻俩就说,那多好,你现在没什么负担。

    黄昊说:“我的负担也很重啊,要不然怎么会跑到这个山沟里,对吧?我在广州租房住,两个妈妈都在这边,老婆没工作,我一个人还是有压力的。”

    古主任夫妻说那倒也是,一边就劝黄昊喝酒。

    黄昊喝着酒,吃着菜,感觉火候差不多了,开始了自己的“思想工作”。他说:“刚才我听你两口子说,现在孩子读书费用挺大的,那你们除了在农药厂这份工资,还有其他收入吗?”

    古主任说:“这穷乡僻壤,哪里还有其他收入,最多就是周末去江边钓鱼,那也只能改善伙食,卖不了几个钱。”

    黄昊:“这么说来,古主任和李大姐还是希望农药厂效益好,能稳住这份工作,对吧?”

    古主任两口子说:“那当然。”

    黄昊说:“假如农药厂倒闭了,你们会出去打工吗?”

    古主任说:“我们没其他技术,也不想背井离乡的,就算打工,也是我出去卖力气吧,你李大姐肯定找不到工作,她没有会计证的,现在老板让他当出纳,是因为她之前就是出纳。”

    黄昊点点头说:“我非常理解,确实出去也不容易。我想问一下,既然你们两口子觉得这份工作重要,古主任,不是我喝了你的酒,也不是替老板讲话,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对那个内部停车场的事,那么敏感呢?”

    古主任说:“黄经理,你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是吧?好好的,不给我们把摩托开到车间去,这不是把我们当贼防吗?换谁都有气啊。”

    黄昊:“来来来,喝酒。你这么说我也能理解你。但是,你知道车间有人用摩托车的后备箱和背包,拿东西出去的事吗?”

    古主任说:“这个没有亲眼看到,我也不敢说,对吧。”

    黄昊说:“对,我理解。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工厂照这样乱下去,你觉得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