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此子妖孽,断不可留
繁体版

第95章 妖僧之名,衍圣公入京

    慈恩令,第一时间送到天界寺,慧昙大师看到这个圣旨,手颤了一下,差点将圣旨丢落地上。

    他见宣纸的太监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赶紧低头赔罪。

    “慧昙方丈,陛下托我带个口谕:好自为之……”

    太监留下一句话,便是离开了天界寺。

    可是慈恩令带来的影响,却惊动了天下佛门。

    “陛下,好手笔……”

    章府,章溢回想起慈恩令的内容,还在感慨。

    他望向瓦官寺的方向,回忆起那天道衍和陛下在瓦官寺之外聊天的情景。

    “陛下对他的信任,恐怕比我想的还要……”

    章溢再看慈恩令上的内容,久久不语。

    这份圣旨,是朱元璋通过自己当和尚的经历开始,讲述什么叫做假慈悲,什么叫做真慈悲。

    文章入手,就从梁武帝萧衍推行吃素开始,讲起佛门戒律,又从戒律,讲到菩萨道。

    文中朱元璋极不客气,论起沙弥十戒,又说起前阵子抽调和尚去照顾大疫中的患者的事。

    皇帝的语气极度嘲讽,说僧人执着于以吃肉与否判定慈悲,却遇见真正的病者退避不及。

    皇帝以一种无可商量的语气下了命令,既然梁武帝可以教你们假慈悲之道,朕也可以教你们什么叫做真慈悲。

    他一纸圣旨,定下了天下僧道有义务在大灾大疫之前,必须上前线安抚病患。

    这叫做,你不想慈悲,朕就帮你们慈悲……

    这个命令,哪怕是作为儒生的章溢乐见其成,也吓了一跳。

    佛门,道门,或者说能出家的那些人,自古以来他们身上的徭役,税赋都是享受特权的。

    当皇帝以政令的形式,将皇权的手伸入寺院的时候。

    其实就是动了出家人千百年不变的特权,这是妥妥的能让天下动荡的大事件。

    换成朝局不稳的时代,这可是要逼反佛道二门的节奏。

    可洪武皇帝以一个梁武帝动得,朕就动得的借口,终于成功开启了打压佛门的第一步。

    当然,顺带把道门也一波带走。

    章溢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慈恩令,而是以后朱元璋会借着慈恩令,开始破除佛道二门一個个特权。

    这个慈恩令一出,当然引起天下僧人的不满。

    关于此事的讨论,甚至盖过了最近即将入京的衍圣公的消息。

    据说天界寺的慧昙大师,已经在皇宫前跪了许久了。

    不过章溢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个人,道衍。

    朱元璋帮他出了一口气,却也将他推向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章溢摇头,他不明白皇帝这么做的意义?

    如果他真的是心疼道衍,不应该用如此激烈的做法才对。

    ……

    “妖僧?”

    瓦官寺。

    伴随着霍乱疫情逐渐散去,住在瓦官寺附近的流民,也逐渐离开。

    道衍从张维这里知道了关于自己的风声,他乐呵呵。

    朱元璋的慈恩令,掀起了惊涛骇浪。

    作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道衍自然会被不敢怼皇帝的人记恨。

    他给朱元璋的提议,是妥妥动了佛门,甚至道门千百年来的传统和利益。

    而这一切的发生,仅仅是因为一个和尚吃肉引起的。

    大量的人,哪怕是江南的高僧,也写文对他破口大骂。

    面对漫天的流言,他基本无所畏惧。

    不过妖僧之名,却还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落在自己身上,道衍还是觉得命运仿佛就有惯性。

    “你是不是跟人打架了?”

    道衍看着眼前的张维眼圈泛着黑色,温和说道。

    张维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那人说您,我看不过……

    不过娘亲说我这样是有辱斯文……”

    张维用崇拜的目光看着道衍,在他眼中,不管其他人怎么说,道衍都是他的偶像,也是救命恩人。

    “小星来也没事了吧?”

    “妹妹已经能下床了……”

    张维提起妹妹,整个人的心情也开朗起来。

    道衍在这些日子,已经大致知道兄妹二人南下的经历。

    虽然说有人护着他们,可二人来到京城,也是十分不容易。

    根据张维的说法,他们下来寻找娘家的亲人。

    但人海茫茫,又历经战争。

    等到了应天府,他们才发现娘亲口中的讯息,早就过时了。

    在妹妹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张维只能根据记忆,去天界寺寻找道衍。

    “你们这些人,陛下迟早会送回北方去的!

    你兄妹二人,可有托付之人?”

    “除了娘亲说的姨娘的信息,其他就没有了。

    父亲那边的人不待见我们,我们回去恐怕也没有活路!

    除非,我不要妹妹了……”

    张维提起自己父亲本家那边,眼中带着恨意。

    宗族社会,宗族本应该是庇佑失去双亲的一对孩子最好的庇护所。

    可一来星来被人歧视,二来张家所谓的宗族,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也分崩离析。

    道衍想了一下说:

    “那你们暂时安置在瓦官寺好了,贫僧回头让人去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寻着你的亲人……”

    “嗯!多谢道衍师父……”

    小张维最近一直在担心这件事。

    随着霍乱的疫情逐渐解除,关于流民的去向,也多有传闻。

    如今天下荒田不少,朝廷整体也是缺人的。

    官府不可能将他们这些人全部安置在应天府,肯定会有一次迁徙。

    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大明是南方的朝廷,他们肯定会被迁徙往南方某地。

    但只有道衍明白,朱元璋花了这么多的精力去笼络这批流民,他们注定就是被送回北方的宣传机器。

    他看了看张维,这孩子与他缘分不浅,留两个人在身边,应该也不是难事。

    “你可还记得你当初的愿望,读书的事也不能落下。

    我会给你找个好老师,让伱跟着他学东西,你可不能辜负了贫僧的好心!”

    “道衍师父,我一定好好读书,未来当了官,为弥合南北,重整华夏尽一份力!”

    张维受道衍影响,也知道道衍喜欢听什么话。

    见他赌咒发誓,道衍乐呵呵笑。

    一个在史书上没有听过的名字,会受他影响青史留名吗?

    他觉得培养个学生好像也不错。

    尤其是自己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确实也需要一些人分享。

    “好,回头我给宋濂说一声,让他教你……”

    道衍一开口,张维直接傻了,宋濂的名声,他自然知道。

    道衍师父居然请得动宋夫子?

    阿嚏!

    宋濂在应天府城门口,打了一个喷嚏。

    也许是感应到有人念着他,他四处张望。

    旁边的礼部尚书赶紧提醒他:

    “宋先生,衍圣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