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认爹朱元璋
繁体版

第18章 抗生素的提取成功了!(求追读!)

    姜晨之身于家中,便可知天下事,当真厉害了得!

    一旁的老太监看着面色忽喜忽忧的陛下,心中不免有些忧虑。

    他是老朱身旁的亲信,跟随多年。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服侍老朱,未曾见过老朱如此失态的模样。

    回想陛下让自己去察看小皇子的墓穴,再联系一下刚刚锦衣卫纪纲说过的话。

    他心中不免多出了一丝猜测。

    而这种猜测,在看到陛下的忧喜后,也渐渐确定。

    “那个叫姜晨的少年,应该就是早已过世的小皇子。”

    想到这里他心中那是又惊又喜,也忽然明白了陛下的心情。

    他压不住心中惊喜,颤颤巍巍地躬身一礼:“老奴斗胆询问,小皇子.......如今尚存人世?”

    老朱有着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脸色古怪道:“你竟然也会好奇?”

    老太监闻言,吓了一跳,慌忙下跪。

    老朱有些无语,叹了口气,无奈道。

    “起来吧,你好奇也不奇怪,幺儿是你看着出生的,咱还记得,当初他不小心被炭火烫伤时,是你把他拽出来,拍掉那些炭火的。”

    老朱轻轻扣了扣桌上的资料和玉佩,道:“你想得没错,幺儿还活着,而且就在南京附近!”

    老太监惊恐交加的脸上瞬间被喜色代替,再次躬身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老朱笑着点头。

    对于这个老太监,他是十分信任。

    毕竟是陪自己二十多年了。

    老朱命令道:“此事不要告诉任何人,太子也不行。然后再去调查当年给幺儿诊断的太医,问问他,明明幺儿未死,为何下葬!给我查出个水落石出!”

    老朱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幺儿是他和马皇后最疼的小儿子。

    当年那些庸医竟然连幺儿没死都弄错了,老朱有理由怀疑他们是受人指使!

    总而言之,有人要倒大霉了。

    老朱拍了拍桌案,沉声道:“待会传令纪纲,限他十天内,彻查当年之事,不惜一切代价!”

    老太监郑重点头,躬身称是,转身而去。

    这一去,十六年前的所有事都要被扒个底朝天。

    此时的大殿中再次陷入平静。

    但老朱的心却并不平静。

    失而复得后,姜晨的身份又是个新问题。

    若是现在与他认亲。

    那么便要为他设立藩地,让他前去就藩。

    可,自己舍得吗?

    扪心自问,老朱舍不得,同时他也知道马皇后一样舍不得。

    他们与姜晨失散十六年之久,刚一见面就要让他去藩地?

    这样的话,和没失散前又有什么两样?

    而且幺儿吃了十六的苦,自己一点不补就算了?

    哪怕自己狠心,咬咬牙,让他去藩地。

    马皇后若是知道了,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而且老朱担心马皇后为了此事再次绝食。

    老朱还记得在姜晨家中给马皇后看病时,他曾经说过,要是马皇后再次绝食,旧病便会复发,到时药石难医!

    老朱不想看到失而复得小儿子远走他乡,更不想看到马皇后因此长眠。

    但这些事,并不是他说不想就可以不想的。

    老朱虽然是皇帝,但有时候一些事不是他想说的算就说得算。

    他要照顾自己的儿子们的心情,要维护皇帝的权威,更要巩固大明的江山!

    就算他执意把姜晨留在身边,不照顾其他儿子们的心情,哪也还有其他麻烦,比如那些言官。

    皇子成年后就藩,是老朱自己设定的规则。

    而言官们则是遵循这套规则。

    老朱是个讲道理的人,不然也不会成为当今皇帝。

    若是连他自己都违背了规则,那么无论是言官还是朝廷上的臣子必定也不会遵守。

    到时的麻烦可就不是简单解决的。

    而且,把姜晨留下,对他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先不说姜晨会不会成为大臣们谴责的对象。

    就说,他很有可能成为世人眼中的众矢之的。

    老朱是农民出身,在他眼中,百姓的话语可比大臣们重要得多。

    老朱喜也不是,愁也不是,被这些琐事搞得头都大了。

    “算了,这些事以后再说,等明天就把这件喜事告诉妹子。”

    正当他打算起身离开时。

    一个太监又把一份奏折送了进来。

    老太监不在,所以只能是他们这些小太监送。

    老朱皱了下眉毛,沉声道:“都这么晚了,怎么还送奏折?今天不批了,留在明天吧。”

    他并非累了,而是因为心情不好,所以才不批。

    老朱可是出了名的肝王。

    纸质的奏折一天批阅百斤,那是常态。

    若是普通人这么干,怕是用不了几天便会因为爆肝而死。

    小太监见陛下要走,慌忙下跪,心惊胆战道:“禀陛下,工部大人说这份奏折十万火急,要您现在亲自批阅。”

    老朱撇了撇嘴,颇为不爽。

    妈的。

    从前都是老子卷你们,现在倒好,你们竟然开始卷老子了。

    什么倒反天罡?

    老朱不悦地拿过奏折,重新落座,嘴里骂骂咧咧道:“他娘的,要是让咱知道这件事不是什么重要事,明天就砍了他的脑袋!”

    老朱虽然生性多疑,但还不至于没事就砍人。

    刚刚那句话只是他发泄发泄情绪。

    但旁边的小太监不知道啊,此刻吓得浑身颤抖。

    老朱打开奏折,十分不耐烦地扫了两眼。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工部出问题了。

    但看着看着,他瞬间就有些坐不住了。

    我草!

    还真是十万火急的大事!

    咱还真错怪他了!

    奏折上的言简意赅,十分简单明了。

    总结起来就一件事。

    前几天老朱给他的制盐术,已经实验完毕。

    工部按照上面写的方法,十分轻易地提炼出大量的,品质比贡盐还好的雪花盐!

    而且,最最最重要的事。

    这种制盐技术对盐的原材料没有一丁点的要求!

    管你矿盐,海盐,还是井盐,都可以提炼!

    在得出这个结果后,整个工部都轰动了。

    工部的老大更是连夜提笔写奏折,向老朱禀告此事。

    老朱全部看完后,整个人激动得快要飞起来了!

    不是老朱太轻浮,沉不住气。

    而是这件事对他太过重要了!

    在明朝什么珍贵?

    黄金?白银?甲胄?

    不,它们都不是。

    只有粮食,盐,才是最珍贵的硬通货!

    这些东西的地位,哪怕是在不愁吃喝后世,依旧是不可撼动的。

    黄金白银,没有就没有了。

    大不了再挖就是了。

    但要是粮食,盐没了,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东西是重中之重!

    是只能被朝廷把稳在手中的命脉!

    但是,这东西却没那么好把握。

    毕竟盐这种东西的产量太稀少了。

    并非产盐的盐矿少,甚至恰恰相反。

    大明的盐矿很多!

    但盐矿多没用啊。

    你没法从里面提取真正可以食用的盐。

    食盐的产量太少了。

    少到令人发指!

    老朱清楚地记得,有一年他微服私访,去一户普通百姓家中。

    百姓见皇帝来了,自然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什么好吃的都拿了出来。

    但唯独盐却是拿不出来,甚至只能用醋布代替。

    老朱大受震撼。

    原以为天下太平后,百姓至少可以吃上盐,哪怕是最低劣的青盐也行。

    但他没想到,老百姓连青盐都吃不起。

    自那之后,老朱便想尽一切办法提去食盐,但都无疾而终。

    之前是没办法把盐矿变成盐。

    但现在不一样了!

    只要有了姜晨给的制盐法,天下的百姓再也不用因为吃不起盐而浑身乏力了!

    而且,老朱甚至能够看到。

    在不远的未来。

    像雪花盐这种奢侈品,能够流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