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游记
繁体版

第十四章 听琴

    话说莫呃听得天崩地塌般的一声巨响,只觉脚下的大地也在剧烈地震颤着。他瞬间魂飞魄散,惊恐万分,深怕整座山即将崩塌下来,将他掩埋。无名看到莫呃的这番状态,轻声的安慰:“不必惊慌,这不过是山上积雪被泉水冲刷空了,一大块夹杂着冰雪的土石滚落,才会发出如此巨响。”

    莫呃闻声,心中的惊惧稍减,但依旧心有余悸。只是他自己也是奇怪的很,自从来到这大溪谷处,莫呃只觉得自己胆识变得小了很多,不过也是他从前从未遇到这么多古怪的事情,只怕是少见多怪的心态作祟吧,想到这里,便跟上无名的后头。

    无名领着他朝北方向一转,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洞门。这洞门并不大,约莫两间房子大小,朝外的一侧是半截窗台,上面安装着精美的窗户,窗棂雕刻着细腻的花纹,透出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

    其余三面平整光滑,洁白如雪,仿佛是用最纯净的玉石雕琢而成。顶部是圆形的,宛如一个城门的洞口。

    洞内陈设简朴至极,几张树根制成的坐具散落其间。这些坐具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宛如自然雕琢的艺术品。它们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绢,每一道纹路都似在镌刻时光轨迹,让莫呃怅然若失,这里?……

    几案皆由古藤天生而成,那古藤盘旋缠绕,姿态万千。它们并非规整的方形或圆形,而是随势自然而成,彰显出一种古朴而又不失雅致的韵味。案上摆放着几样简单的物件,却都散发着一种岁月的沉香。

    东壁横陈一张枯搓独睡榻子,榻面斑驳,透露出一种沧桑的美感。榻上设着精致的衾枕,色彩淡雅,与整个洞内的氛围相得益彰。榻旁放了两三个黄竹箱子,箱子外观古朴,线条流畅。

    整个洞内弥漫着一种古朴而自然的气息,仿佛是一位古代文人雅士的隐居之所。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这份宁静与古朴之中。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感染力,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洞内并无灯烛,却别有一番情趣。四围一片漆黑,唯有北墙上嵌着两颗滴圆的夜明珠,珠子犹如巴斗般大小,散发出淡淡的红光。那红光并不刺眼,反倒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让人似醒似梦。

    地面铺着厚实柔软的地毯,踩上去微微发出声响,宛如大自然的呼吸声在耳边轻轻响起。榻北立着一个曲尺形的书架,上面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那些书都是用草订成的,未曾经过切书头的处理,每一页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双夜明珠中间悬挂着几件乐器,有两张瑟、两张琴,都是常见的乐器,一眼便能认出。它们静静地悬挂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有缘人的弹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乐器,它们散发出独特的气息,引人遐想,莫呃竟也有心去把玩一番。

    红缨此刻如一只轻盈的幽狐,悄无声息地踏入那漆黑的洞窟。她的脚步轻如落叶,仿佛怕惊扰了这静谧的洞穴。手中的烛台,那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摇曳。

    她小心翼翼地吹熄了烛火,将烛台轻轻放置在窗户台上。她的动作轻柔而谨慎,仿佛怕惊起一丝风,打破这份的宁静。

    然而,就在这时,洞外突然传来了几声低沉而震撼的“唔唔”之声。那声音像是野兽的吼叫,低沉而有力,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莫呃的心头都是一紧,眼中流露出惊恐之色。

    紧接着,又是许多声接连不断的吼叫,仿佛有无数的野兽在洞外聚集。但奇怪的是,尽管声音震天响,窗纸却并未因此而有丝毫震动。

    莫呃疑惑地皱起了眉头,他喃喃自语道:“这山里怎会突然冒出这么多虎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轻。

    红缨闻言,却掩嘴轻笑,眼中闪烁着调皮的光芒。她调侃道:“莫先生啊,你真是像那初入城市的乡里人,看到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不懂,恐怕要被城里人笑话呢。可你这城里人下乡来,却也跟个乡巴佬似的,样样都不识得,说不定也有人会笑你呢。”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在这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

    莫呃的脸色微微泛红,像是被突如其来的问题挠得有些局促。他伸出一只大手,略显笨拙地挠了挠头,几缕发丝在指尖跳跃,“你听,外面那‘唔唔’的叫声,难道不是虎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似乎既想确认自己的猜测,又害怕得到肯定的答复。

    红缨静静地站在一旁,她的眼眸深邃如湖,倒映着洞外的夜色和莫呃紧张的脸庞。

    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安抚的微笑,耐心地解释道:“那不过是狼的嚎叫声罢了,哪里会有这么多虎呢?”她的声音柔和而坚定,像是春风拂过湖面,带走了莫呃心中的一丝惶恐。

    “虎的叫声悠长而震撼,如同山间的狂风,能够震慑万物;而狼的叫声则短促而尖锐,像是尖锐的箭矢,划破夜空。所以虎被称为‘啸’,而狼则被称为‘嗥’。古人给这些动物命名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莫呃一想也是,昨日听到的虎啸声并非如今天一般,就是在这之前的声音比之现在也不一样,是他近日虎啸声听的多了,才混了音,将‘嗷’当做‘啸’,胆识浅薄了,就连听力也薄弱了,可笑!可笑!

    莫呃摇摇头,似嘲笑自己!

    “莫先生别在意,红缨这丫头爱显摆惯了,其心无意。”无名看出莫呃的窘迫,开口说道。

    “无名先生,无妨,是莫呃无知了。”莫呃忙说道。

    “红缨丫头,过来别笑了,过来干活。”无名这边催促红缨,自己也轻步上前,小心翼翼地移动了两张小长几至适宜的位置。他微微倾身,从一旁轻轻摘下一张古琴和一张瑟,动作间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优雅与从容。琴瑟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仿佛承载了无数的故事。

    “嗯。”红缨紧随其后,她的动作同样轻盈而细致。她细细地移动了三张凳子,让莫呃得以在其中选择一张最为舒适的坐下。

    凳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宛如一幅精心布置的画卷。

    无名与红缨相视一笑,彼此间无需多言。他们各自坐下,开始细心地调整着琴弦。指尖在琴弦上轻轻滑动,发出细微而悦耳的声音。他们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交流,确保每一根琴弦都调整到最佳状态。

    随着琴弦的调整完毕,无名与红缨开始演奏。一开始他们的手法轻挑漫剔,琴瑟之声在夜空中悠扬响起。那声音如同春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又如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清脆悦耳。

    演奏至四五段时,吟揉的手法逐渐减少,转而由批拂之音替代。琴音变得苍凉而磊落,如同古道上远去的马蹄声,回荡在空旷的原野。下指的力度逐渐加重,每一次触弦都仿佛有千钧之力,声韵愈发丰富,如同山间溪流,潺潺而流,又似松涛阵阵,轰鸣不息。

    到了六七八段,旋律开始融入曼妙的元素,曲调变得清逸悠扬。琴声如仙乐飘飘,引领着听众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仿佛看到了云雾缭绕的山巅,听到了仙鹤长鸣,感受到了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祥和。

    莫呃本精通十几调琴艺,每当琴声响起,他都能如痴如醉地聆听。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被那优美的旋律深深吸引。然而,对于瑟这种乐器,他却从未有过接触,因此他格外地留心倾听。

    只见弹奏者右手轻拨琴弦,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左手则在琴弦上轻拂揉颤,余音如同绵延不绝的波纹般荡漾开来。那种感觉真是前所未有,令人叹为观止。

    起初,莫呃还试图揣摩那弹奏者的指法及调头,但渐渐地,他的耳中仿佛只剩下那悠扬的琴音,眼中也似乎捕捉不到那飘忽不定的手指。时光荏苒,他的感官似乎逐渐消失,只剩下身体在琴声的引领下,如飘浮于长风之中,穿梭于云霞之间。

    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很久,久到莫呃仿佛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忘却了心灵的存在,仿佛置身于一个如梦似幻的境地。那个境地里面似有一个轮廓在等待着他,并且想要对他诉说着什么。

    然而就在这种恍惚迷离的状态下,突然铮钅数声响起,琴瑟之音戛然而止。

    莫呃如梦初醒,欠了欠身子,缓缓站起,目光中满是惊叹:“此曲真妙到极处也!吾曾学琴两年,亦尝见名手奏技。向者闻孙琴秋先生奏《汉宫秋》一曲,已觉非人世音,此曲更高出孙数倍。”他转向红缨,拱手问道:“请教大师,此曲何名?有谱否?”

    红缨面带微笑,神态悠然:“此曲名为《海水天风》之曲,其妙处人世所未有,亦无谱可传。此曲不仅尘世未闻,即其指法,亦山中古调,非外人所知。平时所弹,皆一人之曲,若二人合弹,则彼此宫商相和,不敢稍乱羽徵。

    即三四人同弹,亦如之,实同奏一曲,非合奏也。吾辈所弹,一人弹之,谓之‘自成之曲’;二人合弹,则为‘合成之曲’。故此处之宫,即应彼处之商;彼处之角,即应此处之羽。

    彼此宫商相和,而又不相混,实古人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之意。‘和’之一字,后人久已无此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