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困惑
繁体版

第二十章茶园

    第二天早上,大哥按照我们之前商定好的时间,热情地敲响了我们的房门,呼唤我们起床。他兴奋地告诉我们,今天计划去半山上的茶园游玩。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们立刻精神焕发,迅速起床并进行简单的梳洗。随后,我们和大哥、小妹一同前往小镇上的一家早餐店,享用了一顿美味的早餐。

    早餐的主食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粉,它的口感与桂林的米粉颇为相似。原来,这汤粉的主要原料都是当地农民辛勤种植的水稻,经过精细的磨浆和晒干工艺,最终制成了米粉。在烹饪过程中,店家还巧妙地加入了小肉末、萝卜丁和酸豆角等配料,使得汤粉的味道更加鲜美。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独特的辣椒酱了,它是由当地家家户户自制的,选用的是还未完全成熟的指天椒。这些指天椒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精心腌制和泡制,最终制成了香辣可口的辣椒酱。我们每人都品尝了一大碗肉末汤米粉,那饱满的口感和香辣的味道让我们吃得既舒服又过瘾。

    吃完早餐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大哥所说的半山茶园的旅程。这个茶园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相传,这里曾经是一个瑶族的小山村,村里的姑娘都美丽动人。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外界对这里的美丽知之甚少。直到明朝时期,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妃子,这个小山村也未能幸免。最终,这个小村有四户人家的女孩被选中,但由于离京城路途遥远,只有一位幸运儿成功抵达并被封为妃子。后来,她生下了儿子,更是被晋升为王后。为了纪念这位传奇的王后,这个小山村更名为皇后村,而背后的那座大山也随之改名为皇后山。

    如今的皇后山茶园已经成为我们小县城的一大旅游景点。它位于距离县城30公里的水洞镇皇后山上,地处粤湘桂三省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茶园占地面积广阔,达到了14000多亩,其中包括风景旅游区和高山有机茶生产区。有机茶生产区占地13400多亩,自创了“贡绿”和“贡红”两个茶叶品牌,深受业界和社会的好评。这里以保留原始自然生态康养环境为目标,致力于打造茶梯田风光和独特的旅游文化。同时,结合当地壮瑶少数民族的风情,形成了一个集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和休闲农业观光、高山森林康养、禅修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我们期待着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度过一个难忘的旅程。

    经过改写的文章如下:

    皇后山茶庄园巧妙地结合了皇后山的传奇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这个以康养为主题的茶庄园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庄园内的景观层次丰富多样,功能分区设计精心且完备。住宿区环境优雅宁静,高山木屋酒店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嬉戏水池和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皇后茶汤泉浴。此外,庄园还提供壮乡楼私房菜、特色小吃、品茶室、棋牌室、歌舞演艺广场以及烧烤露营区等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选择。

    皇后山茶庄园汇聚了天地间的灵气,揽取了自然的精华。这里拥有独特的高山茶梯田风光、浓厚的茶文化、原生态的人文景观、壮瑶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特色美食。庄园将高效生态农业与优美的自然景色巧妙融合,形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风景画卷。凭借这些独特资源,皇后山茶庄园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

    我们一行人在街上叫了两辆载客摩托车,俗称“摩的”,轻松抵达了皇后茶园的门口。进入茶园无需购买门票,但若要游览风景区内的其他景点,如温泉等,则需购票进入。我们与大哥一同沿着风景区边缘的一条山路往茶园方向行进。由于大哥与茶园里的种植户相熟,有时他们会就种植方面的问题向大哥请教。即使大哥对某些问题不甚了解,他也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因为我们县的林业局里有许多茶树种植专家,他们既有技术也有实践经验,大哥总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我们顺着皇后山的山路拾阶而上,这里的山路因种植茶叶的需要,修建得比一般的山路略宽一些,足以容纳手扶拖拉机通行。然而,由于山势陡峭,上山的路仍然被设计成盘山路。我们与大哥一同缓缓攀登,经过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来到了茶园的入口处。这里的茶园全部位于半山腰,由于山腰的温度比山脚略低,因此种植出的茶叶品质也更为优良。

    进入茶园后,我们眼前展现出一片广阔的茶园,面积超过1万3000多亩。大部分茶园以合作社的形式由当地村民承包经营,每户人家大约承包二十多亩或几十亩的土地。茶叶的制作工艺由合作社提供,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我们在茶园中漫步不久,便遇到了大哥的朋友李大哥。他热情地与大哥打招呼,并邀请我们到茶园深处游玩。考虑到我们已经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确实有些疲惫,而且还有一个小朋友同行,李大哥便带我们来到了他们在山上的临时住所。

    这是一个宽敞的平房,面积大约三四百平方米,其中一大半空间用于茶叶制作。虽然他们真正的居住空间相对较小,只有几十平方米,但门口却有一块宽敞的空地,可能是用来晾晒茶叶的。在这里,我们得以稍作休息,感受茶园的宁静与美好。

    在我们一行人抵达他那个略显局促的小房间时,发现他的伴侣及孩子正在享用早餐。我不禁好奇地问道:“现在是早餐时间还是午餐时间?为何如此晚才用餐?”时钟已经悄悄跳过了早上十点。他朋友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解释说:“哦,这是早餐。我们通常早上六点多就出门工作了。当太阳升起,大约在十点钟时,天气变得炎热,我们就会回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准备早餐。毕竟,那时候的太阳确实有点大,有时我们也担心会中暑。所以我们从十点钟或十一点钟开始休息,一直休息到下午三四点钟,然后再出门工作几个小时。”

    听完他的解释,我恍然大悟。坐下后,大哥向他们介绍了我们这一行人。由于我们位于半山腰,风力颇为强劲,坐下来不久,我们就感到全身凉爽,与刚刚爬山时的气喘吁吁、微微出汗的状态截然不同。李大哥的伴侣见状,迅速到附近的山泉打了一些水回来烧,准备泡茶给我们喝。

    大哥热情地介绍说:“这里的茶叶,只有配上这里的山泉水,才能泡出与众不同的味道。如果你们不信,我可以让他们拿出一包新制的清明茶,泡给我们尝尝。到时候,我们再把这包茶叶带到山下我单位去泡,你们会发现,即使是同一包茶叶,泡出来的味道也会完全不同。这里泡的茶,初尝略苦,但回味悠长,不久之后,口中会涌现出一种甘甜的感觉,非常美妙。这可不是吹牛哦。”

    我深信大哥的话,只是对于同一包茶叶在不同地方泡出不同味道的现象感到有些匪夷所思。这或许只能说明大哥单位那边泡茶的水与这山上的水有所不同吧?我心中不禁想,如果条件允许,这里完全可以开设一个山泉水厂,将山泉水和茶叶一起配套销售,倒也是一种额外的收入来源。

    没过多久,李大哥的伴侣就将茶泡好了。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品尝了一口这刚泡好的茶,果然,这茶的味道与我们以往所喝的截然不同,具体区别却难以言表,只感觉异常舒适。

    经过一场轻松的品茶会话,李大哥热情地邀请我们参观他家的茶园。我坦言,尽管我在老家度过了许多时光,却从未踏入过茶园,对于茶叶的采摘与种植过程一无所知。然而,此刻已错过了茶叶的采摘期,无法亲眼目睹那繁忙的采摘场景。据说,茶叶的采摘十分讲究,一年中会进行多次,但清明前后的茶叶质量最佳,我们称之为清明茶或雨前茶。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叶品质会逐渐降低。

    眼前这片茶园占地万余亩,其中七成用于种植绿茶。绿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而红茶则需经过独特的发酵过程。尽管绿茶的售价略低于红茶,但优质绿茶的价格仍会相对较高。红茶的售价通常稳定在每斤几十元左右,而普通绿茶的售价则大约在每斤十几元。因此,大约三成的农户选择将茶叶发酵成红茶以增加收入。然而,红茶的发酵工艺并不容易掌握,许多人为了方便直接选择制作绿茶出售。

    在李大哥的带领下,我们沿着茶园往上攀登。他提到,如果我们继续往上走几个小时,翻过山顶就能到达全县著名的青目山旅游区。这里位于青目山旅游区的北坡面,与那边同属一条山脉,只是位于不同的山峰。如果选择坐车前往青目山旅游区,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站在这里,我和砾砾可以俯瞰山下的小村庄和绿油油的稻田,远处的群山令人心旷神怡。我不禁感叹这里的风景如画,于是对李大哥说:“大哥,我们不往上走了,这里的风景已经很美了。”

    我们在一片开阔的地方坐下来,边聊天边享受着凉爽的山风。过了一会儿,李大哥邀请我们下山去他家吃午饭。他已经让妻子准备了丰盛的农家菜。我们有些不好意思,连声道谢。李大哥笑着说:“别客气,这些都是家常菜,飞哥以前经常帮我们解决困难,我们早就把他当作一家人了。有时候资金短缺、肥料不足,飞哥都会想办法帮我们解决。我们这样的小农户虽然资源有限,但总是能够依靠像飞哥这样的热心肠朋友相互扶持。“

    他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吃顿饭,在我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份深厚的情谊。面对他的热情,我虽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决定和他一起前往他家。

    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我们来到了飞哥的家。他家位于半山腰,环境幽静宜人。他的妻子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热情地邀请我们入座。这里的饭菜不同于城市里的快餐,而是充满了乡村的淳朴和天然。食材都是自家产的,有新鲜的炒鸡蛋和茶园里放养的走地鸡。这些鸡在茶园里自由漫步,以昆虫为食,因此肉质鲜美,口感极佳。此外,还有他们在茶园旁种植的蔬菜,如辣椒、茄子、丝瓜和西红柿等,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农家风味。

    李大哥见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也拿出自家酿的米酒来招待我们。尽管我们担心喝醉影响下山,但他安慰我们说,米酒度数低,适量饮用并无大碍。于是,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品尝着美酒佳肴,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午后时光。

    饭后,我们与李哥一家道别,准备下山回家。临行前,他送给我们十几斤自家做的茶叶,让我们带到省城品尝。虽然这些茶叶无法与山泉水泡制的相比,但在他看来,这也是一份心意和情谊。最终,在大哥的劝说下,我们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背在背包里,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下山的路上,我们乘坐摩托车回到了大哥的单位。虽然已是傍晚时分,但大哥告诉我们还有一趟回县城的车在五点钟发车。于是,我们决定在这里稍作休息,等待车的到来。在这个温馨的时刻,我深深感受到了乡村人的热情和纯朴,以及那份难以言喻的乡情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