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平天下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游说四方

    李昊顺利迎回姬狐公主,车队踏上了返程之路。

    话说两头,诸葛亮出使齐国,并没有直接去临淄,而是绕着临淄开始了一段旅程,再一次展示了什么叫智近于妖。

    孔明这货爱装,常常一副自在仙家老,道门逍遥人的派头,身边必须配上童子,方显仙风道骨。

    此行第一站,便是齐国五都之一的莒城。让童子递了拜帖,莒城都大夫鲍峒大开中门亲自来迎。

    诸葛亮前次出使楚国,因得二城一战成名,如今也算名士之流,不管去哪都会受到礼遇。

    俩人见了礼,一同进了都大夫府。

    “先生此来我莒城,不知有何见教?”

    诸葛亮眼珠子转了转,大笑着摆了摆羽扇道:“无事,无事,路过此地,特来拜会一二。来人,将我特地为鲍公准备的厚礼奉上。”

    鲍峒看着一车礼品,特别是厚厚的一摞唐纸,满是惊疑的道:“先生,唐国唐纸千金难求,如此多唐纸,让我如何敢收?先生还是带回去吧。”

    诸葛亮眼中露出一丝讶异,随即又掏出一物道:“素闻鲍公爱好吾主书法,此乃吾主亲笔所写字帖,特带来赠予鲍公。”

    鲍峒眼眸一亮,神色间露出些许兴奋,希翼的看着诸葛亮手中一叠书稿。不说齐国朝堂,如今天下士族,谁不想得到李昊的亲笔作品。淳于髡手中那两幅字,早被炒到了天价,仍然被其死死捂在手中,平时不舍得让别人一观。

    “孔明先生,汝备下如此大礼,恐怕不只是路过这么简单。鲍某乃是统兵之人,喜欢直来直去,先生来意不妨直言。”

    任何人都有弱点,鲍峒也不例外。唐纸或许珍稀,但对于鲍氏而言,无非多花些金子而已。天下资源士族占九成,鲍氏家族传承数百年,这些金子还不放在眼中。但李昊书法不同,可不是有金子就能买到的东西。

    诸葛亮大笑道:“鲍公行事谨慎,亮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所传非虚。亮此来没有他求,鲍公尽可安心。若说来意,唯结盟尔。”

    鲍峒露出一丝疑惑道:“鲍某不解先生之意,若要结盟,先生应该与齐王谈,如何到我莒城?而且,唐国乃是齐国属国,肩负第六都之责,结盟从何说起?”

    诸葛亮轻叹道:“唐国的结盟对象不是齐国,正是莒城鲍氏。”

    “此言何解?”

    鲍峒不理解结盟的意义何在,唐国和莒城就算结盟,同盟又在防备谁呢?

    “鲍公,你如何看待齐国之未来?”

    “齐王辟疆继位两载,勤勤恳恳,一心为国,民心归附,威严已立,乃是和威王比肩之明君,齐国未来必定更加强盛。”鲍峒毫不犹豫道。

    诸葛亮点头道:“你所言不错,齐王辟疆志向远大,胸有韬略,乃是一位中兴之主,齐国在他的带领下,一定会更加繁荣强大。然,正因如此,莒城距离灾祸不远矣。”

    “先生岂敢乱言,齐国强大,我莒城自然无忧,何来灾祸一说?”鲍峒脸色有些难看。

    诸葛亮正色道:“敢问鲍公,莒城之责为何?”

    鲍峒想都没想道:“莒城作为齐国五都之一,位于齐都之东,自然是镇守东面越国。”

    “当年,越国被齐、楚打败,北方土地被两国分食。奈何威王关键时期病逝,征伐被迫终止,唯留东夷之地,还在对方掌控之中。若齐王辟疆彻底掌握权柄,第一件事就是攻伐被齐国包围的这片孤地,使其彻底成为齐国国土。”

    鲍峒并不否认,甚至还开口道:“先生所言不假,鲍某正准备谏言,明年春带莒城执戟之士攻打越国。”

    “鲍公大错矣,越国若亡,莒城鲍氏离覆灭之期不远矣。”

    “先生莫要危言耸听,越国若灭,莒城以东直至大海,尽归齐国所有,东夷之地尽归莒城所辖,我鲍氏实力必将倍增,远超其余三都,怎会有覆灭之危?”鲍峒脸色非常难看,神色间露出些许愤怒。

    诸葛亮朗声大笑道:“越国若灭,临淄以东尽为齐土,东都莒城还有何用?自家后花园何用镇守?”

    “这~”鲍峒一愣,呐呐不可言。

    诸葛亮又道:“恕亮说句大不敬之言,田氏代齐,你鲍氏功不可没,然则功高盖主。当初田氏能取代姜氏,除了几代人苦心经营,五都制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让田氏掌握了大量军队。如今,莒城、阿城、即墨、平陆四都,随便一都的技击府兵,皆不弱于齐都临淄。田氏代齐不足百年,王不过二世,根基犹有未稳。齐王若是昏聩,莒城自然无忧。然,齐王辟疆乃是中兴之主,胸有大志,腹有韬略。鲍公以为,齐王继位最担心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

    “这~”鲍峒彻底无言,眼中露出一丝凝重陷入了沉思。

    “当初,田氏联合鲍氏灭杀高氏、栾氏等家族,距今不过数十年,如今仍然历历在目,目的无非为了稳固自身政权。而今,鲍氏比当初高氏、栾氏威胁更大。若越国灭,莒城接管东夷之地,实力再次暴涨,相比临淄还要强上三分。鲍氏是不是下个田氏,谁能确保?齐王能睡着觉吗?”

    “再则,若齐王真灭了越国,岂会给莒城强大的机会?五都制乃是姜齐旧制,田齐早有废除之心,只是田氏执掌齐国,根基未稳没有合适机会。如今反倒给了他借口,趁势废除东都莒城,甚至废除五都制,剥夺鲍氏统兵之权,加强自身对军队的控制力。那时,鲍氏难免沦为鱼肉任人宰割。”

    鲍峒目露骇然,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君王历来无情。数百年间,不知多少世家大族淹没在君王铁腕之下,他鲍氏的存亡,岂能侥幸押注对方的一丝善念。

    几步来到诸葛亮身旁,鲍峒不禁躬身垂首道:“还请先生教我。”

    诸葛亮扶起对方,迟疑片刻,低声一叹,转身摇扇道:“亮亦无良策。”

    鲍峒走到诸葛亮对面,再次躬身拜道:“鲍某刚才多有得罪之处,还望先生不要介怀。先生既然为结盟而来,胸中必有良谋,还请赐教。”

    诸葛亮审视的看了对方一眼,微微颔首道:“既然鲍公如此真诚,亮自有妙法解莒城之难。”

    转身行了两步,开口道:“鲍公应该知晓,我主李昊乃是炎地郯子氏,越国断了郯子氏宗祀,与我主有灭国之仇。此仇不报妄为人君,我主从未忘却此恨。奈何,唐国乃是积弱小国,无法与越国本土抗衡。东夷之地孤悬在外,我主欲灭之,却担心齐王猜忌,诸大夫反对。”

    “唐国欲要攻越?”鲍峒惊疑道。

    “不错,鲍公作为五都大夫之一,又肩负防守越国之责,一旦唐国对越用兵,必将引发齐国朝堂非议。届时,鲍公意见将至关重要。莒城鲍氏忧在内,内忧需引外乱。我唐国和莒城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若唐国灭了越国东夷,莒城之危自解。唐国乃齐国属国,若无十足理由,齐国不好向唐国动兵。如此,唐国一日不亡,莒城鲍氏一日无忧矣。”诸葛亮轻摇羽扇踱步而言道。

    鲍峒沉思良久,最终面色一凝,轻声叹道:“罢了,我鲍氏虽然忠诚,亦无反心,但君王自古无情。四都如今明争暗斗,全是威王当初操弄,田氏早已在防备我等诸族。鲍氏传承数百载,不能断于我手。若唐国对越国用兵,王殿上我自会为唐国开解。”

    按理说,唐国对他国用兵,根本不用第三方国家同意。只是,越国是齐国到嘴的肥肉,如今只是缓一口气再吃。唐国此时若拿下越国,虽然不算虎口拔牙,但绝对是虎口夺食。

    诸葛亮在莒城待了一日,再次启程出发赶往即墨。即墨也是齐国五都之一,上任即墨大夫田种首极负贤名。

    当初齐威王昏聩,一朝被邹忌嘲讽醒悟,召见四都大夫履职。即墨大夫田种首为人刚正,勤恳务实,政绩卓著。因不贿赂近侍,导致众人诋毁中伤。齐威王派人前去核实,发现即墨被治理的井井有序,民富安宁,因此被封之万家。但阿城大夫贿赂近侍,赞誉者众,领地却一团糟,求誉害民,遂被齐威王扔油锅里煮了。

    现任即墨大夫乃是田淳,田种首之长子。其人甚为平庸,早已没了其父操守。诸葛亮到此,自然换了另一套说辞。

    齐国若攻越,莒城首得其功。再则东夷尽数归莒,莒城领地扩大,实力必然倍增,莒城自此压即墨一头。其实,根本不用多费口舌,只此一条,田淳就不会让齐国攻越。甚至是诸葛亮礼品献上,田淳就已经站在了唐国这一边。

    齐国五都看似强大,当初却差点被燕灭国。但凡五都大夫有一点血性,齐国也不至于如此。究其原因,还不是五都内耗日久,大家眼中只有自己的一都之地。

    其余三都,情况和即墨相差不大。诸葛亮绕着临淄走了一圈,终于进了临淄城。

    然则,诸葛亮未曾休息分毫,当晚便带着一车重礼进了田婴的丞相府。两人早就相识,李昊祭天加封之时,便是诸葛亮接待的田婴。

    “孔明先生,深夜造访,所谓何来?”

    诸葛亮轻笑道:“一为田相献宝;二为齐王献宝。”

    田婴闻言一愣,有了几分兴趣道:“先生所献何宝?”

    “唐纸一车,唐君手书字帖一卷,瓷器一套。”诸葛亮让人把礼品抬了进来。

    田婴面露欣喜,不说唐君手书字帖,单是一车唐纸,恐不下数千金。

    “先生真是大手笔,唐纸虽然珍贵,但比起唐君手书字帖,反而不值一提。只是,瓷器乃是何物?”

    诸葛亮让童子打开礼箱,从中拿出一只瓷碗递了过去道:“此套瓷器分别有瓷碗、瓷盘、瓷杯、瓷盆等数十件,此乃食器,可替代青铜等笨重之物。”

    田婴手持瓷碗,有些挪不开眼睛,欣赏良久才赞叹道:“世间居然有如此精美之器,真乃神物,不知是如何锻造?”

    “瓷器乃吾主采四方土地之精,加入数十种珍稀宝材,用千度高温炼制而成。此物不可多得,烧制艰难,如此食器世间也仅有数套而已。”

    田婴闻言更加爱不释手,从箱中拿出锅碗瓢盆又欣赏了一会儿,这才不舍的让人搬了下去,仔细叮嘱小心看管。

    田婴一生为相,历经三王,更是齐王兄弟,齐威王最小的儿子,但是此人甚贪。田文曾言‘相府府库日渐充盈,国库却日渐亏空’,以此劝谏田婴。

    摒退了下人,田婴请诸葛亮入座后,开口问道:“先生深夜献礼,不知有何所求?”

    诸葛亮轻摇羽扇,正色道:“无他,唯一城尔。”

    田婴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气极而笑道:“哼,唐国刚建国,唐君就觊觎我齐国国土了?”

    诸葛亮摇头笑道:“田相有所误解,吾主深受齐国之恩,不敢觊觎齐国国土,只是交换而已。”

    “哦?交换?”

    田婴眉头略皱,疑问道:“只是几件宝物,可换不来齐国城池。”

    诸葛亮摆了摆羽扇轻笑道:“自然不能,方才之物乃是寻常之礼,只是唐君的一点心意而已。但若是亩产八千六百斤的粮种,用此交换齐国一城,是否足够?”

    田婴闻言大惊而起,难以置信的道:“唐国愿将红薯粮种交予齐国?”

    诸葛亮点头道:“红薯亩产八千六百斤,如今已传遍天下,田相应该对此知之甚详,亮就不再过多介绍了。除此之外,唐国还奉上一诺。齐国看似强大,五都皆有执戟之士。但也因此导致军权分散,四都之兵如今已是四都府兵,听命于四都都大夫,而不是齐王,危害何其大,田相应该深明此理。唐君感念齐王之恩,愿承诺未来与田氏共进退。若四都有变,唐国可出兵助之。”

    直接挑明四都之害,诸葛亮毫不担心后果。

    不管齐国如何应对,分而化之也好,大刀阔斧改革也罢,必将触及四都家族利益,因此爆发内乱也不无可能。齐国乱了,唐国机会就来了,还能借此承诺介入其中。

    再者,齐国就算不闻不问,齐王对四都信任有加,仍然沿用五都制。唐国也没有任何损失,诸葛亮还给双方埋下了一根钉子。怀疑这东西,一旦出现就很难消失。

    这是诸葛亮的阳某,不管对方如何做,唐国都是既得利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