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家乐通古代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议都城

    虽然朱标之前听店家说过,似乎可以将人带去其他的朝代,但是等到他真正面对如此怪力乱神的事情,朱标一时也有些无法接受。

    “小据,你是说你能够跟随我前往大明?”

    刘据忙不迭地点头。

    “是的,兄长,之前我便跟随玄德叔父前往过东汉末年,玄德叔父也跟随着我前往了西汉,如今我与兄长一同前往大明应当不是什么问题。”

    听着刘据肯定的语气,朱标也不由得浮想联翩。

    如果刘据能够前往大明,那与之相对应的,他也能前往西汉和东汉。

    即使是朱标,此刻也难掩心中的激动。

    他有些迫切地想见一见那些历史当中的传奇人物,武帝刘彻,长平侯卫青,以及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

    说实话,在某些方面,大明与大汉十分类似,大汉的北方有匈奴,大明的北方有北元。

    与大汉有着封良居胥的冠军侯一样,他大明也有着堪比封良居胥的蓝玉与老四。

    不过,这一切目前还未发生,蓝玉的成名之战捕鱼儿海之役发生在洪武二十一年,至于老四,那更久远了。

    想到蓝玉,朱标就有些痛心。

    身为他的妻舅,蓝玉自然是他是一伙的,只不过平日里有些骄纵,但是这对于朱标来说完全不是事。

    他有信心,可以完全压制蓝玉这骄纵的性格。

    但是问题是,史书当中的他死了。

    这自然就导致了一个后果,他的父亲,怕允炆压制不住蓝玉,于是就爆发了洪武末期的蓝玉案,牵扯数万人。

    但是,如今历史的走向应该是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至于东汉末年,他最想见的人就是诸葛孔明,在大明,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如果青田先生(刘伯温)得知能够前往东汉时期,恐怕也会忍不住去见上诸葛亮一面吧。

    但是,刘伯温早在洪武八年就离世了。

    想到这,朱标难免有些怅然。

    收拾了一番心情,朱标最终同意了刘据的请求。

    想来父亲得知这个消息,也会极度感兴趣。

    走之前,朱标还向张泊赊买了一些葡萄,他想带回去让父皇母后尝尝鲜。

    刘据跟随着朱标的脚步行走了约一炷香的时间,只感觉到眼前一阵变换,刘据就见到一座巍峨的城池矗立在他的面前,城门前还上书两个大字。

    太平。

    此巍峨的城池也是令得刘据啧啧称奇。

    “兄长,不知这座城池名为何,坐落在何处。”

    “此城名为南京城,隶属于应天府,小据,在你那时期,这地方还名声不显,其名为秣陵,隶属于丹阳郡,不知你可曾听过。”

    对此,刘据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知道丹阳郡,但是对于秣陵,却是知之甚少。

    “那兄长,为何大明会选在此地建立都城,为何不选在长安呢。”

    “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应天地处江南,较为富庶,可以使大明从战争的泥潭中快速挣脱出来。

    其二,大明建立之初,北方还有着其他的敌人,而此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面朝大江,背靠高山,进可攻退可守。

    其三,江南土地肥沃,粮食产量大,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通过水路,不停地向北方运输。”

    “但是,有很大的概率,我大明即将迁都。”

    刘据有些搞不懂,明明这三点就是建都的完美条件,为什么还会迁都?

    莫非是发现了较之此地更加适合作为都城的存在?

    “兄长,这是为何。”

    “一方面此地风水不好,小据你可能不知晓,自三国时期东吴之后,一共还有着五个王朝在此建都,即使作为存续时间最长的东晋,也不过只有103年。”

    103年?

    这确实有些太短了。

    刘据可是知晓,西汉210年,东汉195年,都远远地超过了103年。

    “另一方面,不仅是风水的问题,自唐末,小据你可能不知晓唐这个朝代,你只需要知晓,北方自唐末起就已经落入异族手中长达四百余年,如果不将都城迁往北方,那就势必会引起南北分裂,这是父皇不愿意看到的。”

    北方竟然落入异族四百年之久!

    刘据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长安处在匈奴铁蹄下的场景。

    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了。

    “那兄长,迁都的计划可有眉目,是否要迁往长安。”

    “本来是有这个计划,在四年前,父皇派人前往开封,洛阳,长安,北平之地进行考察,但是之后因为地势等一系列其他原因,也就放弃了。

    就比如开封,不仅地处中原的核心地带,而且还是前代汉人王朝的国都。

    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敌视平坦,无险可守。

    曾经父皇也想迁都长安,但是被人劝告,南京乃是龙兴之地,加之宫殿已经建成,不便更改,因此在建立大明的十一年后,父皇也是下定了决心,将南京定为国都。”

    刘据听完朱标的讲述,难免有些咋舌。

    没想到开国皇帝竟然需要考虑如此多的事情,而且连建都的地点都如此的有讲究,他想起了大汉的太祖高皇帝。

    想必太祖高皇帝也是考虑许久,才将都城定在了长安,这才建立了大汉的百年基业。

    刘据此刻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情绪,或许,这位大明的洪武皇帝较之父皇还要厉害?

    随着朱标进入城中,刘据看着街面之上人来人往的景象,忍不住向朱标问询。

    “兄长,不知城中人口有多少。”

    朱标略一思索,便是给出了一个数字。

    “大抵上为40万左右。”

    40万!

    刘据有些不敢相信

    长安如今的人口也就堪堪二十万,也就是说,光是都城的的人口数量,大明就是大汉的两倍。

    当下刘据便是对这个偌大的帝国充满了好奇。

    刘据跟随着朱标,行进了约两刻钟的时间,两人回到了太子府。

    拿上昨日朱标带回来的黄瓜番茄之类,两人乘坐马车,向着宫城的方位赶去。

    等到了宫门口,两人下了马车,刘据抬头向上看去。

    只见通向皇宫内的大门之上,赫然写着两个字。

    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