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王朝:弗格森制造
繁体版

第19章 最大的羞辱

    弗格森在圣米伦的短暂辉煌戛然而止,因为他与管理层的尖锐矛盾,更衣室出现了全面的混乱。弗格森最终被管理层无情地炒掉,还被公开批评是个叛徒,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羞辱。

    ——题记

    弗格森在圣米伦队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带领球队升级。这不仅赢得了球员的尊敬,也赢得了球迷的热爱。

    当然,弗格森火爆的脾气也开始表现出来,并且惹出不少麻烦。

    就在1976年,弗格森带着圣米伦开赴加勒比海进行三周海外拉练。当他们到了圭亚那开始热身比赛时,一场冲突突然发生了。

    圭亚那与圣米伦的比赛一点都不像友谊赛,积极为世界杯备战的圭亚那非常凶狠,他们的高大中卫不停地侵犯圣米伦的年轻前锋罗伯特-托伦斯。场边的弗格森向裁判提出抗议,但没得到任何回应。临近中场休息时托伦斯再次被放倒,这回算是彻底点燃了火药桶。

    “真是够了,”弗格森对助教大卫-普洛文说道,“我要上了。”

    当时弗格森已经退役两年,普洛文一看就知道他上场肯定不是去踢球的,急忙劝阻。但弗格森的火气上来了,“那杂碎实在太放肆了!”他撂下这么一句话后就上场了。

    弗格森果然不是上去踢球的,他接应传中时背身倚着对手后卫,瞅准时机就是一记铁肘,当场把对手打翻在地。那名后卫痛苦地翻滚着,弗格森也顺利地领到一张红牌。

    比赛草草结束,赛后当地媒体一片怒潮,纷纷声讨弗格森的野蛮犯规。

    “别给任何人提起我被罚下这事儿!”弗格森赛后对球员们说。球员们果然守口如瓶,他们知道如果管不住嘴,那麻烦就大了。

    弗格森在带领球队向顶级联赛高歌猛进之际,他对每个球员的管理非常严格。这种严格有时候未免矫枉过正,连弗格森后来都有些后悔。圣米伦队有一次在比赛时状态不佳,弗格森竟然在开场第7分钟就把比利-斯塔克换下,“说实话我后来都觉得太过分了,那段时间我一直头脑发热,对一切都有着吹毛求疵的毛病。”弗格森后来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

    弗格森对球员的管控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有些球员感觉自己被盯梢了,就只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

    圣米伦在那个赛季的杯赛中输给了马瑟韦尔,弗格森赛后得知弗兰克-麦加维曾在滑铁卢酒吧赛前买醉,当即大为震怒。弗格森表示要将这个新星打入冷宫,麦加维心胆俱裂,不断认错,并一直努力训练,弗格森的态度才终于有所缓和。

    弗格森有一次得知几名球员违反队规私自在酒吧喝酒,球队的奖金分配政策颇有微词,他就在更衣室把每个人都狂骂了一顿。弗格森当时越说越气,拿起一个可乐瓶子直接砸向几个球员。瓶子最后砸到了天花板,玻璃瓶碎片哗啦啦往下落,几位被吓坏了的球员谁都没敢动。

    严格的禁酒令,严格的队内纪律,保证了弗格森对球队更衣室的控制,也保证了球队的精神面貌始终高昂。

    弗格森的球队在1976-77赛季足总杯比赛里也继续着大黑马本色。他们以4∶1的比分战胜超级强队邓迪联,昂首挺进下一轮。圣米伦的主场一共涌入了超过20000名球迷,刷新了入场纪录。当弗格森带队挑战马瑟韦尔队时,大约15000名球迷跟随球队出征客场。和马瑟韦尔的这场比赛踢得天崩地裂,比赛非常火爆,冲突几乎一刻不停,连绵不断。裁判偏哨得令人愤怒,他完全听任主队球员粗暴犯规,圣米伦队好几个球员受伤了也装着看不到。暴怒的弗格森当场发飙,而马瑟韦尔队的主教练威利-麦克利恩则出言讽刺,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弗格森直接老拳相向,将对方打成猪头。弗格森还在当场怒骂主裁判伊恩-富特,赛后更是追着臭骂了一顿。

    圣米伦最终输球,而弗格森立即被苏格兰足协点名批评,罚款,禁赛。

    弗格森说:“失败从来不合我的口味,但是如果比赛公正,我也会向对方祝贺。那天比赛实在是苏格兰足球的耻辱,你无法想象裁判容许足球场上的暴行。你不可能会开心与对手主帅拥抱,不可能一点都没有反应。”

    弗格森就是如此的直率,他无所畏惧,坚持自己的行事风格。

    升入了苏超,这是弗格森主教练生涯第一次巨大的成功。他下一步的目标是将圣米伦发展成一家精英俱乐部。

    就在1977年夏天,苏超的劲旅阿伯丁队向他发出了执教的邀请,但弗格森选择了留下来。

    弗格森以为自己在圣米伦的空间很大,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球队,争取更多的成功,但他很快发现这一切并不容易。圣米伦队换了新的老板威利-托德,对于弗格森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难题。新老板托德自认为很懂足球,他和弗格森之间经常爆发争吵。从球队的打法,但球员的合同,再到一线阵容的确定,一切都一切,弗格森与托德都针锋相对。球队的董事会开始分化——有的人力挺弗格森,其他人则站在对立面。

    这样的状况很快就影响到了更衣室,球队出现持续的内耗,精神气都受到影响,球队的整体性几乎被摧毁了。整个球队战斗力大减,逐渐陷入了一盘散沙的状态,弗格森也无法遏止球队的下滑。

    弗格森心急如焚,他希望强化自己作为主帅的权威,能够在训练与比赛指挥方面说话算数,但托德依然不断地施加自己的影响。弗格森和托德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了,弗格森以为自己能够压俱乐部主席一头,但他最后知道这是很天真的想法。

    圣米伦渐渐在联赛中滑落到积分榜第10位,距离降级区只有6分之差,当时阿伯丁再次向他抛出橄榄枝,但弗格森也没有主动提出离开的要求。

    到了五月底,托德将弗格森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列数其违约的15条罪状。托德强调他已经知道弗格森一心想走,弗格森已经告诉教练组成员要去阿伯丁,而且居然声称要带走至少一名球员。

    弗格森被这些荒谬的指责气笑了,但令他猝不及防的是托德随即宣布了对他的立即解雇。

    不仅如此,圣米伦俱乐部还拒绝支付弗格森这一年的薪水。

    弗格森决心与托德以及整个俱乐部恩断义绝,并且起诉托德非法解雇员工。圣米伦俱乐部则反诉弗格森违背职业道德,要求禁止弗格森执教其他足球队。

    在法庭上双方交锋激烈。圣米伦俱乐部在托德的指挥下,投入到指控弗格森的行动中去。一些工作人员愿意出庭指称弗格森非法处理俱乐部的资金,违约给球员支付“黑金”。还指弗格森未经董事会同意就直接买入球员,严重违反了规定。不仅如此,弗格森的秘书也出庭作证,指控他“对秘书肆意恐吓和羞辱”,证据是长达6个星期拒绝与秘书交谈,并且没收了秘书保管的自己办公室的钥匙。这个秘书作证时咬定说弗格森让她无比恐惧,俱乐部则把弗格森在更衣室大发雷霆,砸碎玻璃,怒骂球员的“恶行”作为例子,指证弗格森非常有攻击性。

    托德在庭审中说:“弗格森毫无职业教练的道德素养,不遵守行为规范,背叛和伤害了俱乐部利益,即使他的执教能力再强,也不适合担任圣米伦的主教练。”

    弗格森愤怒反击,但却发现自己之前还是过于天真,落入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圈套中。弗格森坚持说自己根本就没有经手过任何俱乐部资金,更不存在给球员支付黑金问题,但这些需要自己举证就太难了。弗格森强调自己并不负责引援的合同,更没有和球员私底下签订任何协议,所有引援都是由俱乐部负责。但他也无法否认俱乐部引援时会充分咨询自己意见,并且自己有否决权。弗格森强调自己没有恐吓别人,和秘书的谈话语气非常和善,和更衣室教训球员的责骂相比简直是小儿科。

    弗格森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难以自证的陷阱里,他无法证明自己的态度是否足够和善,而对手则让秘书一直强调非常恐惧。至于更衣室里的事情,弗格森认为严管毫无问题,但公开在法庭上就会显得非常突兀。

    无论弗格森何等愤怒,他在这个年纪还只是教练界的菜鸟,不足以战胜狡猾的对手。即使他的恩师乔治-斯坦愿意出庭作证,即使他的朋友、举荐他来执教的威利-坎宁安专门致信法官,也无法洗刷他的冤屈。

    最终法庭认定36岁的弗格森“小气和不成熟,行为确有不当,不适合继续担任圣米伦主教练。俱乐部解雇是合理的,无需作出赔偿。”

    弗格森被炒,他遭遇了自己执教生涯中最严重的打击。

    打赢了官司的托德,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解雇了弗格森的球队老板。“对我来说那并不是什么大事,我只是站在球队立场上做了最正确的事情。我当初别无选择,只能选择解雇他。”

    弗格森难以释怀,他拒绝原谅圣米伦俱乐部的一切人,也不愿意再透露任何纠纷内幕。

    一直到了2008年,时年87岁的原圣米伦俱乐部主席托德才承认错误,向弗格森道歉。他解释说当年董事会听到了一些球员的反应,以为弗格森已经私底下接触阿伯丁队,不仅要直接转会,还要带走多个球员,这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托德表示,“弗格森取得的成就令人震惊,俱乐部非常后悔解雇了这位名帅。”

    弗格森并没有就此原谅对手,一些与弗格森相熟的记者深入挖掘了当年的冲突,揭示了另外的一些情景。

    当年弗格森是被阿伯丁队邀请,但他并不打算直接辞职走人,没有想着与圣米伦彻底决裂。即使他要到一个更好的球队任教,与原球队也打算友好分手。但当时弗格森发现圣米伦队里有人挪用球员工资,造成十分严重的欠薪问题。弗格森对此怒不可遏,这才与托德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弗格森拿着那一张写满了球员名字的工资单去找球队老板,追问球员没有领工资,但为何有领取人的签名,这是严重的造假和欺诈行为。托德哑口无言,恼羞成怒,又非常害怕弗格森将此事公开,立即以莫须有的理由直接解雇了弗格森,并且赖掉了他的薪水。”

    真相可能无法重现,但这种情况可能才更恰当地解释为什么弗格森在1978年6月时与圣米伦彻底决裂。

    即使被圣米伦队如此羞辱,但弗格森的执教成绩依然不容忽视。多年以后,一些受到他栽培之后成才的圣米伦球员纷纷撰文,回忆当年弗格森执教的故事,重新表达了迟到的愧疚和崇高的敬意。

    时间最终证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