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神朋克
繁体版

第八十九章 骨干部分

    此次出航,没有紧急战事,加之又携有百姓,所以航速并不急。直到第三天下午才抵达瑚州。

    靠岸之后,各船执事官吏放猪一样将流民赶上了港口。乔银他们也送周近和随时官吏一同登了岛,准备在这里休整最后一夜。

    曾经的黑云寨,如今早就变了样子。除了已经修好的炮台依稀有当时的影子,原本黑沉凌乱的设施大多修缮一新,类似于内陆的小村镇了。

    瑚州原本有一万多奴隶,开垦的田亩约百余顷。收复后一直由洋务衙门在代管。

    如今仅过去一年,就有不少内陆人接二连三的逃到瑚州,人口已接近三万,几乎翻了一倍。

    新开垦的土地也向内延伸了许多。

    乔银在村寨外转了转,就找到了当时砍伐虹衫的遗迹,这里现在已然成了农田。

    可以说周近这个知县,也算名副其实。三万人口,也当得起一个小县了。

    周近一上岛,就带着随行官吏大致了解了一下当地情况。然后和洋务衙门的人做交接。

    瑚州的设施自然及不上内陆,不过像样的宅子还有几间。以前大小头领的住所,也都翻修过。

    比如公孙恩的潜邸“怀恩殿”,现在拆除了许多后宫隔墙,重新整改之后成了县衙。大门上挂起的“瑚中县衙”四个大字,也算气派。

    周近带在身边的人很多。除去县丞,县教两位副手,还有内陆拨来的百十个衙吏。此外还有百十名由太平庄中拨来的农民。

    这些农民,自然都是熟悉如何组织农庄生产的人。

    按周近的经验,一个什长可以带十个人一同组织生产,能力强的可以带几十个。生产过程中,他们还能发现培养有能力的人也成为什长和伍长。

    等新人成长起来,就能再培养更多的人。这其中有周近的功劳,也有“庶民蒙学”的功劳。

    周近的新政能试行,和百姓们识字开蒙是分不开的。

    这种有能力上传下达,组织生产的人,是政策推行之基石。他们未必是官员,但作用比官员更为重要,周近将他们比作队伍的“骨干部分”。

    所以“干部”不是官,但在逢年过节,衙门也会适当给予补贴,改善他们的生活。

    干部的待遇,会激发其他人的进取心。与其强迫百姓遵守新的生产方式,不如让他们自发的向新政靠拢,哪怕初衷是为了年节时领的那点酒肉钱粮。

    加之瑚州离内陆并不太远。源州府的巡府,知府,知县,洋务衙门都会给周近鼎力支持。开发瑚州所需的粮食物资,也会尽可能的调配。

    还有程松铭和林芝良两位武举人,李缘宏这位武进士也过来捧周近的场,暂时充当他的幕僚。

    “李兄,程兄,林兄,我哥就拜托你们了。”

    乔银对此也很是感激。有他们在,县衙的安全问题起码有了保证。

    程松铭笑道:“乔大人说哪里话?这次来到泯南,让我们兄弟大开眼界,能跟着周大人这样的人物一起做点实事,才不枉我们求取了半世功名。”

    自从来到泯南,看到了太平庄,这三位客人就被一点点折服了。他们来到瑚州,完全是心甘情愿,不存在乔银帮过谁,拉谁入伙这种事。

    不光是他们,就是泸源,胡三娘这些有庄园的人,太平庄周边的诸多开明士绅们,丘掌柜这些在乡下有田产的商户,也都响应新政,效仿周府整改土地,请太平庄的干部过去指导生产。

    若问为什么?

    恐怕他们自己也说不明白,就像乔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冒死出去航海一样。

    将士们为什么要保家卫国,义士们为什么要舍已救人,弱者遇难我们为什么会同情……世上有很多为什么,但没有必要问那么清楚。

    正如那些清流士大夫为什么禁海,为什么兼并土地,为什么鱼肉百姓。乔银也没有兴趣知道。

    总之,这次的新政上始皇帝,下到乞丐。大家各自有不同的需求,但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形成一股力量,反而应验了圣人的那句话。

    “君子和而不同。”

    乔银带着几位客人在瑚州走了一小圈,不觉天色又晚。一行人才意犹未尽的回到县衙。

    县衙大堂上,明亮的岩油灯照亮了桌案。

    看着在案前认真整理材料的周近,乔银也没再打扰他。周近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把瑚州构建成理想中的样子,需要一点一点抽丝剥茧的治理。

    眼见夜色已深,乔银便先回了自己的船上。

    ……

    “起航!”

    次日放明,三艘远洋大舰终于再渡起航。这一回是真正要离开大肃的国土了。

    风浪中,船行渐远。回头眺望瑚州港口,乔银还能看见周近他们送行的身影。

    直到瑚州的港口消失在视野之外,剩下的便是尚未开发的荒凉滩涂,和岛屿深处大片的森林。

    最后,滩涂和森林也终于到了尽头。乔银又看到了瑚州岛的东南山岭。

    瑚州南岸,地处北回归线。超过千丈的高山之上,全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哪怕现在内陆的许多树叶都开始枯黄,这里依然是生机勃勃。

    随着航程越来越远,瑚州岛的轮廓也逐渐变得模糊,直到模糊得难以分辨。

    “我们,终于离开大肃的国土了。”

    乔银一时又有些感慨。哪怕试航的时候也远离过陆地,但和现在的感受多少有些不同。

    郎先生也站在甲板上,放眼眺望南方。那里只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更不知道会通向何处。

    看着乔银巴巴的望着大肃,他忍不住打趣道:“怎么了小乔,这么快就开始想家了吗?”

    乔银回过神,连忙说道:“怎么可能。”

    郎先生笑道:“这次的航行,恐怕会很漫长啊?你打算怎么消磨时光,想学一下牌九吗?”

    乔银也笑了笑:“这个就不必了。我早就做好了打算,远航如果无事可做,那就修炼!”

    “修炼?那可太好了。”

    郎先生听了,便从怀中摸出一本小册子。“你看这是什么?”

    乔银接过来翻看了一下,不由得惊道:“轮回经!”

    郎先生笑道:“不错,正是轮回经!可惜不是正本,是廉州天龙观手抄的残本。我们一直指望有人能参悟一下,好给祁大人治好伤势。”

    “残本,也很不错了!”

    乔银边翻看,边流露出惊喜,“有了经文,我能给祁大人治伤的把握也就更大了!”

    郎先生说道:“我也相信你的能力,但万事不要勉强。这经文不是原本,没有确切的观想图像,所以也一直没人敢修炼。如果有阻碍,你千万不要冒险。”

    乔银合上书,点头道:“放心,我会小心的。”

    一部功法,无论是修武还是修道,文字和图像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文字没有图像,就无法直观的描述表达的内容,只有图像没有文字,也无法确切掌握细节。

    特别是轮回经这种幻术秘典,就是拿到原本经文修炼都风险极高,更何况是抄本。

    抄本的价值,肯定不及原本。

    就像乔银当初得到的八部神王经,最具价值的观想图像就是那尊金蟾。他现在也能把经文写成抄本,甚至把悲母还魂经都写出来,别人也能拿来修炼。

    但别人没见过乔氏,哪怕见过,也无法体会到这位母亲对子女的慈爱。练出的神通自然不可能有乔银这样神奇,只能凭个人感悟定论了。

    好在乔银对轮回经的理解,在观想上并不缺失。他几次落入过幻空的幻术之中,又在察看祁云伟伤势时看到了六道的法阵,并且完全记忆在了念头里。

    再加上他有幻灵佛珠这样的法宝,只要和郎先生慢慢参悟,得到的成果至少能有个七八成。

    很快,乔银和郎先生一同回到了船舱,一起先讨论经文上的含义,为将来的修炼做好准备。

    银环号也跟随瑚州号,乘风号向着南方大洋飞速航行,在广阔的大海上呈现出一种壮丽。

    ……

    西北季风的形成,是海洋与内陆的温差所致。所以离海岸线越远,海洋较内陆的积温越高,风力也就越足,风帆鼓起的幅度也就更大。

    另外,从北向南的东瀛寒流也从瑚州海峡流向南大洋。这也是乔银当初追袭公孙恩顺行的寒流,它的流速达到每个小时辰五海里(远洋时将一个大时辰分成上下两个小时辰,方便计算航速)。

    如今这三艘风帆大舰,平均航速在十到十二节之间。而在完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航速已接近十六节,远超海船航速的危险指数十四节。

    不过舰队的航线在洋流之上,因此听起来危险,实际上稳如泰山。

    从早上天蒙蒙亮开始出航,到太阳西沉后天色变黑才停航,一天的航行时间整整六个时辰。

    按每个小时辰航行十五海里保守测算,舰队一天总共航行超过一百八十海里,离瑚州岛的距离已有六七百里。

    这样的航行,当真只有在天时,地利完全占尽的情况下才能出现,堪比朝庭六百里加急的快马。就是神魂高手夜游一千,日行八百,也不过稍胜一筹。

    随着三艘大舰相继停船下锚,各自开伙造饭,就如同当初试航的时候一样,轻车熟路。

    停舰之后,各舰之上的官长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记录航海日志。各知舰,舰丞,都统都要仔细审查日志内容,然后签名留证。

    水手们也相继来到甲板上放风,排队打饭。

    如今的舰队人数要少上一半,不用那么拥挤,活动空间也更大。

    银环号上,照例是范大师傅负责掌勺,其乐融融。瑚州号也是当差休息两分开。

    乘风号上的方皓,开航之初依然展露着旺盛的精力,在船上管天管地,声震四海。

    “单论嗓门,老方简直要比得上武圣了。”

    天黑下来后,乔银便坐在甲板上,望着深秋天空上稀疏的星辰,慢慢整理着自己的修为。

    听着乘风号上的动静,乔银真庆幸自己没和方皓在一起航海。

    旁边,郎先生正在岩油灯下翻阅着一些功法图文,口中只说道:“但愿他别搞出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