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开又一年
繁体版

第19章:让我牵着你的手

    他说,是,那是我最美的一段生活。史蒂文给宁远生看一个女孩的照片,看上去十七八岁的样子。相片是近距离拍的。她穿着红色和黑色线条交织的格子裙和白色棉布衬衣,卷曲的头发用细布条扎成两束,蓝色明亮的眼睛里流露着淡淡的忧郁,但眼睛分明在微笑。

    她安静地坐在草地上,旁边是几丛风信子,身后是一座美丽的红漆尖塔教堂。他说,她就是凯伊,去年我在外公那儿给她拍的照片。宁远生问,你很喜欢她对吗。他说,对,她比我大一岁,我常常会想起她,但她已经和村里一个比她大五岁的男人订婚了。

    宁远生沉默地看着他说,太遗憾了。他笑,这没什么,是现实我们总是要面对的,不是吗?

    班上组织了一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宁远生、史蒂文还有竺可心自发地组成一个组。宁远生带上他的相机,史蒂文把DV拿给他,说,用这个。宁远生微笑着推却,我还是喜欢用相机,它能捕捉到人们脸上更真实的表情,留住生活中更精彩的细节。

    他们在公交车站碰到一个十分年轻的母亲,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幼稚的婴儿裹着薄薄的棉布衣服,甜蜜地躺在母亲的怀里。年轻的母亲眼里有许多哀伤,但又透出几分坚韧。

    宁远生知道,这是个有故事的女人,至少,她抱着婴儿的这个画面就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他让竺可心跟她搭讪,并且说明他们的来意。但她很木然,竺可心的几次动人微笑都不能感染她。宁远生轻轻地拉开竺可心,在一旁悄悄地说,让我去试试吧。他把相机悬在胸口,双膝弯曲地蹲下,看着熟睡的婴儿微笑。他把一个红色丝带系住的玉观音放到婴儿颈上,像是跟年轻母亲的谈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他说,这个是保平安的,我们真心地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平安,相信爱能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微笑的看着年轻母亲,说,我能给小家伙拍张照片吗。宁远生说的是汉语,因为他看到年轻母亲手中红色的中国结,他猜想她肯定是个有着忧伤情节渴望与孩子父亲团圆的中国女子。

    宁远生的话过真让年轻女子有些惊讶,她说,你也是从中国来的。他说,我们都来自中国。年轻母亲眼里有许多幸福的东西在闪动,说,我来这儿找我的男人,但是我刚到这儿不熟悉这儿的路。他说,那我们能帮助你吗?

    年轻母亲额头皱眉舒展开来,她点点头,说,一年前我男人来新加坡就没有了音讯,我希望可以找到他。竺可心高兴起来,说,我们正好要写一则社会报告新闻,我们可以把你的故事写出来,这样就能尽快地帮助你找到要找的人。宁远生说,你愿意告诉我们你和他的故事吗。她看着三双真诚的眼睛单纯的面孔说,好吧。

    年轻母亲告诉他们,她今年刚满二十二岁。二十岁到广东打工认识一个比她大四岁的当地男子。两人很快相爱并且同居,他答应她会娶她,并且留了一对中国结给她。但一遇到困难誓言便会显得苍白无力,他家人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他被逼无赖只好在她怀胎六个月的时候离开她去了新加坡,离开时她带走了一个中国结。

    她说,生了个女儿,希望能让他知道,给他看看,如果他真的不要我了,我也会好好的把女儿养大。年轻母亲脸上有种淡淡的微笑,清纯的脸上或许因为一路奔波而略显苍白,浑身的疲倦让她感到茫然。

    听完年轻母亲的故事,宁远生给母女俩拍照片。坐在天蓝色漆饰的座椅上,母亲抱着幼嫩的孩子静静微笑,远处是模糊的人影。孩子甜蜜地熟睡着,颈上挂着一尊玉观音,胸口上是母亲放在上面的中国结。

    他们在车站旁边的餐馆里吃了个简单的午餐,便忙着帮她找廉价的租房。忙完这一切,他们又开始写这则新闻报告,一个曲折动人的社会生活故事。写完后,他们将新闻报告投到了新加坡的一家中文早报上。

    第二天早上,新加坡的街头,一则叫做“万里寻夫路,红色情结为谁”的故事新闻出现在一家中文报头版。页面上有两幅生动的画面,一幅是汽车站候车室里的母婴两人,一幅是母婴二人和三个纯洁而温暖的面孔。这则故事新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和寻找这对母婴,还有许多人把电话打到了报社。

    因为害怕外界打扰,宁愿生他们并没有把母女俩的去向透露给任何人,只是报社打来电话的时候,说,如果有一个叫刘阳明的人打电话问询他们的的去处就乐意回话。

    新闻刊出的第二天,竺可心就接到报社的电话,说,一个叫刘阳明的男子打电话过来说想要和他的未婚妻团聚。听到这个消息,竺可心兴奋得不得了,马上把这事告诉了宁远生和史蒂文。他们带着年轻母亲和那个幼婴,一起去一个叫做“HONEYNEST”的咖啡屋去见那个负情的男子。

    到咖啡屋的时候,那个叫刘阳明的男子已经等了很久。见到妻儿,他的脸上满是惊喜和愧疚。他不知所措地站起来,微笑却显得有些羞涩。慌乱地跑过来,轻轻地唤她的名字,念辰,我很想你,原谅我。

    他告诉他们,他在父母面前的艰难选择以及离开她之后的深深痛悔,但他已经无法再联系上她,只能在夜里想象她艰难的生活。她说,我答应过阳明要给他生一个孩子,让他做一个幸福的爸爸,所以尽管过得很艰难,我还是把孩子留了下来,因为我爱他。他们是真心相爱的,尽管有万般的阻难和万水千山的阻隔,但最终他们还是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看到一家三口的团聚,三个人觉得非常愉快。两人再三地感谢他们,更是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征得两人的同意,宁远生他们准备在写一个团圆的完结篇,使整个故事新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两天后关于夫妻的故事一登出,立即引起了更加激烈的反响,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两个故事人物以及照片上三张年轻的面孔。但宁远生答应他们不向外界透露任何目前的情况,因而三位新闻的背后人物成了人们关注的重要焦点。

    那家中文报社邀请到宁远生、竺可心、史蒂文三个进行了访谈式的专栏谈话,以了解他们在追踪整个故事的过程。报社还让他们从中推选出一个人作为其新闻专栏的特约记者。竺可心和史蒂文异口同声地说,宁远生。

    宁远生说,那怎么行呢,我们三个人的功怎么能让我一个人贪了呢,要不这个特约记者让竺可心来当吧?竺可心说,不行,这次的新闻报告你的功劳最大了,这个特约记者不给你当还有谁有资格呢?约

    见他们的报社主编是位和蔼的中年男子,他拍了拍宁远生的肩说,既然那些新闻稿以及图片是由你主要负责拍摄和撰写的,那这特约记者就由你来当吧。竺可心看着他笑,这回没话说了吧。史蒂文用不怎么顺畅的汉语说,主编都说了,不要得了便宜又卖乖啊。

    史蒂文的话和声调很有些诙谐的味道,逗得几个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