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不装了,我就是朱元璋!
繁体版

第5章:才子佳人,倒真是一对好姻缘!

    然而在这六位国公之中,李善长的韩国公之位居首。

    这样一来,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群体似乎都显得有些不满。

    就在此时,宣读皇榜的太监朗读完毕最后一句,周德兴突然迈步向前。

    “臣,湖广行省左丞周德兴,在此指控中书左丞李善长不宜居于高位,请求陛下审慎裁断!”

    周德兴并非真与李善长有深仇大恨,而是认为自己善于揣摩圣意,明白皇帝并不喜欢部下团结一致,而是倾向于看到他们相互牵制,这样能让皇帝更加安心。

    他认为指控李善长不仅能提升自己在军中的声望,还能给朱元璋留下一个敢于直言,忠诚尽职的形象,可谓是双赢之举。

    周德兴说罢,满心得意地瞥了李善长一眼,却意外地发现李善长仍旧闭目养神,面无表情,毫不在意。

    周德兴更感到困惑的是,高坐于上的朱元璋竟无任何反应,这种沉默令他不禁感到一阵莫名的不安。

    如此情形,使得周德兴有些局促不安,他只得跪在原地,不敢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持续的沉默也让殿中众官感觉到了异样,过了良久,龙椅上的朱元璋终于轻轻叹息,缓缓开口:

    “今日之封爵,原为赏识诸位多年来的贡献,然而……”

    “在座诸位中,有些人实在令朕颇感失望。”

    这番话一经说出,尽管大殿内众人不明所以,却无一不感到一股莫名的寒意,这正是朱元璋的威慑力所致。

    从一无所有,至今成为拥有整个天下的皇帝,论起皇帝的卑微出身与正当地位,朱元璋无人能右。

    其间的经历,用尸山血海形容也不为过,这也塑造了朱元璋一言九鼎的威望。

    昨晚锦衣卫的彻查报告让朱元璋彻夜难眠。

    他怎么也没想到,在他看来的大明盛世,正如李作清所言。

    未曾真正开始,就已经被这些内部腐败者蚕食得体无完肤!

    被愤怒深深笼罩的朱元璋此刻毫不考虑在李作清面前失去颜面,他唯一的念头是将这些害虫铲除干净,以平息心中的怒火。

    然而,这情形也使朱元璋对李作清这个人更加重视起来。

    “遗憾的是,这年轻人似乎对做官颇有抵触,今日的赌约看来是我输了。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理由,让他愿意为我效力呢?”

    “对了,汝宁那姑娘和李作清这小伙子年龄相当,才子佳人,倒真是一对好姻缘!”

    大殿下跪着的重臣们被朱元璋这轻描淡写的话吓得满头大汗、心神不宁,完全没意识到朱元璋此刻正考虑着的是子女的婚事……

    “尔等实在令朕太失望了!”

    朱元璋再度重申这话,随即扫视跪在下方的周德兴,淡淡开口:“周德兴,方才你提到要弹劾李善长?”

    周德兴被突然点名,全身一颤,勉强回答:“启禀陛下,臣确有意弹劾中书左丞李善长,此人专横跋扈,轻视……”

    言犹未尽,便见朱元璋忽然抛出一张纸笺。

    “依文念出!”

    周德兴不知纸上所载何物,仅将头贴地,颤声道:“臣罪不可赦,恳求陛下饶恕!”

    全身战栗如筛糠,哪里还有先前封爵时的得意之态。

    朱元璋仅仅冷哼一声,用目光示意身旁的太监。那太监领会后,拾起一张纸张,大声读出:

    “洪武三年七月四日,周府以封爵为名,举办盛宴,招待十二位宾客,接受超过一千两的礼金、两位美妾、一千亩良田……”

    尽管大明律法尚未完全修订,还未明文禁止官员接受礼物,周德兴并不认为自己有何不妥。

    但随着太监继续宣读的内容,他却被吓得魂飞魄散。

    “洪武二年十一月六日,周德兴私自截留军粮二十万石,与湖广地区的粮商串通,哄抬粮价进行贩卖……”

    “洪武二年九月十四日,其子在荆州府强占平民女子,并放纵家奴伤害百姓……”

    “洪武二年六月二十七日,强行霸占百姓土地……”

    随着太监宣读的每一句话,周德兴的头颅更低,最终几乎趴在地面上,面色扭曲,心灰意冷。

    他唯一的希望是朱元璋能因儿时玩伴的旧情怜悯,饶他一家性命。

    若仅是收受礼金,或许尚存一丝幸存的机会,但随后的罪行却无疑触及了朱元璋最为敏感的底线。

    太监宣读的罪名长达十数项,追溯至至正二十七年,使得殿中所有人听得心惊胆战。

    这些罪证,朱元璋究竟是如何查明的?

    同样的疑虑在殿内众人心头盘旋,人人感到自身不保,心神不安,对周德兴的目光中带着兔死狐悲的复杂情绪。

    等太监念完周德兴的罪名,众人皆以为周德兴必定难逃一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太监并未停下,继续宣读下去。

    “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三年期间,霸占应天百姓住宅,受贿黄金百两……”

    陆仲亨顿时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抬头看向高坐的朱元璋。

    但朱元璋此刻只是闭目养神,面色毫无波澜。

    刚才还沉醉于即将封侯的喜悦中,不料片刻之后,这些罪名便直接指向了他。

    “噗通”一声跌落地面,与周德兴的无奈不同,他高声呼喊:“陛下,此乃谁人诬陷臣下,请陛下洞察!”

    然而,朱元璋仍旧未睁眼,陆仲亨的呼救声如同石沉大海,那太监继续毫不在意地宣读。

    陆仲亨焦虑万分,一时失去理智,突然站起身向那太监冲去。

    然而下一刻,他被早已待命的侍卫迅速制住,被迫跪在周德兴的旁边。

    殿中众臣明白,朱元璋此举乃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行动。

    果然,陆仲亨罪状一宣完,接着便是延安侯唐胜宗。

    每当宣读一人姓名,便有侍卫立刻将其拉出,压至前方跪下。

    朱元璋勤于政事,日常的朝会不过是形式,真正的政务处理多在后殿进行,日常需审批超过两百份奏折。

    然而今日的朝会异常漫长,持续了两个时辰,使群臣站立至脚部发麻,但无人敢发出任何声响,生怕自己成为被点名的一员。

    一直到正午时分,太监才宣读完最后一人的罪状,此时跪于前方的已有三十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