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不装了,我就是朱元璋!
繁体版

第6章:没收这些人的财产,国库应该能够得到相当的补充。

    其中竟有三分之一是刚被封爵的开国功臣,他们个个垂头丧气,内心绝望。

    未被点名的人也都心神不宁,因为他们心知肚明自己同样并非清白。

    果真,随朱元璋征战的人员构成复杂,多从贫贱之家出身,如今身居高位,由贫转富。

    这巨大的反差往往会让人头脑发热。

    此中,朱元璋对官员俸禄定得过低,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

    朱元璋先行封爵再列出罪状,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策略。

    当时朱标尚未离世,朱元璋仍然十分重视自己的名声。

    封爵表明朱元璋赞赏他们在开国战争中的贡献。

    但因他们后来失德,为了天下与民众的利益,不得不斩之以立威,这属于正当之举,无可指责。

    而被揭发的这些人也很引人关注,朝中无论是像李善长这样的清官,还是像周德兴这样的贪官。

    一个个都被揭露,没有一个是清白的。

    他们之间的差异仅在于贪污受贿的金额多寡和所用手段的恶劣程度而已。

    于是,在这次被揭发的人中。

    除了一些特别恶劣者外,多数是开国功臣中的关系户,周德兴便是其中的代表。

    他没有显著的功绩,却因为早期加入或与朱元璋关系亲近,得以存活至今,不得不占据一席爵位。

    那些真正立下功勋的人物,如徐达、汤和,以及常遇春之子常茂等。

    尽管他们也非白纸一张,但朱元璋仍选择了留用他们。

    朱元璋虽已巩固了统治,但面对北元残部、张士诚、陈友谅的残余势力仍在境内四处活动,清剿这些力量的任务仍旧艰巨,朱元璋需要这些将领继续为他效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朱元璋会对他们完全放松警惕。

    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眼前这些跪伏颤抖的人,正是用来示警的牺牲品。

    一旦示范结束,剩下的人就必须表态,若再有所犯,朱元璋将不会手软。

    在这个时刻,需要有人站出来做出示范。

    在所有战战兢兢的大臣中,李善长却显得格外镇定,大步走上前去,高声说:“陛下,臣有奏章!”

    “说来听听!”

    跪在下方的众人心中突生希望,以为李善长将为他们求情。

    然而李善长的接下来一番话,让除朱元璋外的殿中众人几乎咬牙切齿。

    “感谢陛下,官场贪腐盛行,乃至风气全败,不顾百姓苦难。”

    “臣建议陛下颁布新令,废除官员免缴田赋的法规。”

    听闻此言,下方官员内心充满愤怒。他们认为贪腐之风与他们缴不缴税无关。

    然而无人敢公开反驳李善长的话,反倒是纷纷表示支持。

    “臣同样附议!”

    “臣也附议!”

    “……”

    “善!”

    朱元璋毫无表情地简洁回应。

    然后不再等待太监宣布散朝,便带着冷漠的神情直接走向后殿。

    然而,当四周无人时,朱元璋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一抹微笑。

    尽管这些官员的贪腐行为令朱元璋震怒。

    但他也意识到,没收这些人的财产,国库应该能够得到相当的补充。

    ……

    【今日,违逆君命之臣层出不穷,公侯之列亦然,朕实感痛心。得天地宗庙社稷之灵昭显,这些人终被揭露。】

    【各就法司受审,家产将被没收,实施三族诛戮!】

    李作清放下手中的榜文,目光带着震惊落在递交榜文的朱元璋身上。

    “陛下的行动竟然如此的迅速?”

    “那定是自然如此!”朱元璋带着些许自豪地回应。

    李作清惊讶不已,思考着自己是否改变了历史进程。

    在历史上,朱元璋首次大规模清剿是因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李善长也因此案被牵连至死。

    “陛下爱民如子,一旦得悉贪腐之事,便大发雷霆,极力铲除这些贪官污吏,可谓是一代明君。”

    “你这年轻人虽偶有放言,却不乏才华,遇此明君,何不出仕辅佐,铸就功业?”

    朱元璋仍旧怀有招揽李作清的意图,利用此事展示自己的英明圣断。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李作清却摇头反问。

    “四爷,您这是何意?难道您忘记了我们之间的赌约吗?”

    李作清这似轻实重的一句话,令一旁的杨宪大吃一惊,震惊地望向李作清。

    今天朱元璋特地来到李作清这里,仍是三人一行:朱元璋父子和杨宪。

    李善长正忙于处理周德兴等人的财产。

    原户部尚书被逮捕,户部事务暂由李善长代理。

    杨宪在朱元璋攻破应天时投身其下。

    那时天下形势已明,机会不多,但杨宪仍迅速进入朱元璋的核心圈,成为其心腹,证明其确有过人之处。

    朱元璋此次能迅速汇聚众多贪腐罪证,主要功劳归于杨宪。

    当时所谓的“锦衣卫”并非其正式称谓,实际名为亲军都尉府。

    直至洪武十五年后才更名为锦衣卫,其职责比后来的锦衣卫更为广泛。

    除了搜集情报外,还包括军事情报收集及敌将策反等职责。

    此刻,杨宪正担任亲军都尉府的校尉,相当于日后锦衣卫的指挥使。

    杨宪无疑具备非凡才干,一夜之间便能搜集众多朝臣的罪证,这令朱元璋对他志在培养。

    今日引杨宪晋见李作清,正是希望探知李作清对于肃清贪污的看法,以便让杨宪付诸行动。

    杨宪原先对朱元璋嘱咐他在李作清面前隐瞒真实身份,并对李作清给予如此高度重视,感到不解。

    杨宪心想,李作清不过是李善长的年幼子嗣,似乎并不足以让朱元璋如此看重。

    然而,当他听到李作清竟敢与朱元璋押注时,惊讶到几乎下巴脱落。

    上午那会朱元璋还怒气冲冲,众多建国功臣已经被拘问,很快就将面临处决。

    而现在面对眼前的这名少年,对朱元璋都无几分敬意,朱元璋竟还没有生气,仅仅只是苦笑回应。

    旁边的朱标已对此习以为常,缓缓挑起一筷子青菜品尝,内心对李作清的烹饪技艺赞不绝口,认为其甚至超越了宫廷御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