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雄英,引爆大明工业革命
繁体版

第030章 世界这么大,您该去看看

    很显然,朱雄英说的话是打动了朱元璋的,不过收回自己的儿子们的军权,万一有人造个反啥的,都没人能帮个忙。

    但是朱雄英也说得很清楚了,别人造不造反不好说,有兵又有钱的藩王造反概率肯定比普通老百姓要高。

    好在这个问题并不急迫,朱元璋自己估计还有好几十年活头,而朱标更是30岁都不到,妥妥的小年轻一个,朱元璋此刻觉得也不用过度考虑这个问题。

    只是该敲打的还是得敲打,不,这不是敲打,这是对他们的保护,从朱雄英那淡定的表现来看,若是真有哪个想不开的藩王要造反,自己的大孙怕是反手就得把他灭了啊。

    “雄英啊,你刚才说的‘一手刀把子,一手钱袋子’,刀把子咱懂,就是杀人嘛,不过这个钱袋子咱有点疑问,自古以来,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就能让老百姓过得好起来,你怎么还说这跟贪官也有关系呢?”

    不得不说,朱元璋其实真的算是个关心老百姓的皇帝了,这大概跟他自己的穷苦出身有关系。

    但是小农家庭出身同样也限制了他的思维,他理想中的大明就是一个大农村,发展商业,甚至发展金融,在他看来是罪大恶极不可原谅的,因为商人重利,不事生产却赚得最多。

    即使当了皇帝,他也对商人保持一种很抵触很厌恶的态度。

    “皇爷爷,老百姓光种地是永远过不上富足的日子的!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真正地提高天下所有人的生活状态。”

    “孙儿再给您举个例子,咱们大明应天府附近的水地稻田,每亩产稻谷3石,这已经是丰年高产的了,但是如果,孙儿是说如果,咱们能培育更好的稻种,达到每亩6石,这会是什么场景?”

    “再换一个角度,北方水稻一年一熟,江南以南水稻一年两熟,孙儿听闻在安南占城等地,水稻甚至能一年三熟,这又能养活多少人!”

    朱雄英循循善诱,想让老朱对科技发展带来的粮食增收产生贪念,进而支持他的基础科学发展。

    “怎么可能会有如此高产的稻种?”朱元璋虽然很向往,但是他的经验告诉他那么高产量的稻米是不存在的。

    “怎么就不能存在呢?核桃,石榴,黄瓜,大蒜,芹菜,蚕豆,香菜,豌豆,芋头,胡椒,大葱,葡萄这些,都是汉朝张骞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带回我华夏神州的,您现在最爱吃的拍黄瓜,秦始皇他是见都没见过啊!还有西瓜,香蕉,胡萝卜,这都是到了宋元才传过来的,唐太宗他虽然是天可汗,但是夏天想吃个西瓜那也是不可能的!那您怎么就确定,这海外蛮夷就没有其他很好的粮食是咱还不知道的呢?”朱雄英携后世600余年的知识量,对朱元璋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世界观碾压。

    “这……”

    朱元璋和朱标同时被这段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的话说得无可辩驳。

    “其实孙儿甚至有一个想法,皇爷爷您应该现在就往咱大明国境的四面八方派出使臣和探险队,向西重走丝绸之路,看看曾经的西域现在都怎么样了,孙儿听闻元朝的几个汗国再往西还有很多国家,他们的城市建在水里,出门都得坐船,有个叫马可·波罗的还给忽必烈当过官;往北通过辽东,看看那些参天的松树与杉树一直到哪里,是不是能砍了为大明所用;东边的倭国再往东,无尽的大海一直航行,是不是能到全新的世界;往南过了吕宋,过了爪哇,一直往南会是什么,彻底弄清这天下有多大!”

    朱雄英对于地球是有完整的概念的,但是他直接说非洲美洲,老朱肯定是不会信的,但是这些老朱已经知道一些,或者在历史中有所记载的,老朱是没法否认的。

    他要给朱元璋和朱标在心里种下探索的种子,不去穷兵黩武,奢望统一全球,至少也要让大航海从大明开始,以后只有大明欺负别人,而不是被洋人打到家门口!

    作为一个年轻人,朱标此时也被朱雄英说得心里痒痒的,但他又有点迟疑:“雄英,若要向东向南,都要越过茫茫大海,海上风浪极大,远渡者经常葬身大海,费这么大功夫探索海外,真的值得吗?”

    “父王,就孩儿刚刚说的这些水果蔬菜,您现在每日能缺得了吗?还一个问题,咱们不去探索,不去发现,如果海外有国家造出了远胜我大明的船和炮,跑来打咱们怎么办?”

    朱标一边听一边点头,是啊,咱们不去打别人,指不定别人来打咱,北元被赶到漠北,但是还有一战之力,老朱这都还天天想着要扫清北元呢。

    “这事是得好好琢磨琢磨,但是开海影响太大,暂时不能轻易开禁,但是雄英所说的派遣使臣和探险队,这个倒是可以,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老朱也在苦苦思考朱雄英说的话。

    “皇爷爷,别说这些万里之外的海外了,就是咱大明,您也没去过多少地方啊。”朱雄英说话间已经又产生了一个想法,但是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

    “皇爷爷,父王,只能说,世界这么大,咱们都该到处去看看!”

    “你以为我不想啊,可是我天天加班没有假期啊。”朱标暗自腹诽。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开海和派遣使臣探索队的事,等过了年,咱再好好想想。”

    “现在先想想过年和册封太孙的事吧,标儿,你派人准备过年的宴席,至于雄英的册封大典,就定在正月十五吧。”

    爷仨又聊了很长时间,朱雄英也更加详细地跟他们介绍了自己关于海外经营的想法以及对登基皇太孙之后的一些要求。

    老朱对于这个好大孙嘴里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已经见怪不怪了,反正大孙每次提出的新东西多数都是有用的,精辟的,正确的,所以朱元璋现在也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好大孙,心中那些顽固保守的想法,也在潜移默化中稍微有些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