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警探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品行证人

    “这是最新的报纸。”霍伊特从报纸架上抽下几份当天的报纸递给彭顿。

    报纸头版的内容无非是卡特抨击警方在审讯时对他诱供,他被释放后又被警方24小时监视,毫无自由可言,以及警方在没有获得他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公布他的车牌,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唯一新鲜一点的东西就是1995年伦敦蓝帽子误杀案被重新扒拉了出来,使彭顿不得不再次面对公众舆论的压力。

    卡特在报纸中声称彭顿之所以对他纠缠不放,是为了早点结案立功,好继续回到苏格兰场,哪怕是制造冤假错案也在所不惜。

    以上内容的中的任何一条都使警方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境地,但都还不至于让彭顿破防。

    真正让彭顿破防的是,这些报纸刊登了卡特的照片。

    从卡特婴儿时代的照片、小学时代的照片一直刊登到了最近一段时间的照片。

    卡特个人肖像照,乃至和亲友之间的合照,应有尽有。

    “这些无良媒体!他们怎么可以公开卡特的照片?!”彭顿愤怒地咆哮道。

    卡特的照片被公开,意味着通过目击者指认卡特的计划宣告破产,这条路被彻底堵死了。

    媒体的行为已经严重干扰到了警方的调查,完全打乱了彭顿的计划。

    兜兜转转,案件调查再度回到原点。

    现在想重新羁押卡特,将卡特移送起诉的难度更大了。

    “迫于压力,负责监视卡特的警员不得不全都撤回来了,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霍伊特为彭顿倒了一杯茶,“先喝杯红茶消消火。”

    被卡特反将一军,案件调查陷入僵局,彭顿不禁又对卡特高看一眼。

    此人演技之精湛,心理素质之强,头脑之冷静奸猾,实属罕见。彭顿上辈子刑警生涯中接触过成百上千名罪犯。其中不乏穷凶极恶之徒,也不乏连环杀手。

    但像卡特这么狡猾难对付的,不会超过5个。

    彭顿喝下半杯红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被情绪左右,他理了理有些混乱的思绪,理清思绪后才开口说道:“卡特此前在伯明翰有一起强奸未遂案的案底,我想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从他以前的案子查他的蛛丝马迹。”

    “我查看过资料,卡特确实有这么一个案底,不过当时的受害者已经撤诉了。”霍伊特从文件柜找出卡特强奸未遂案的资料。

    “但这件事给受害者留下了很多的心理阴影,我联系过受害者的亲属,他们都拒绝提起此事,更不用说协助调查了。受害者的心理医生也建议,考虑到受害者的心理状况,不宜接受警方的询问。”

    “我们可以不调查受害者。”彭顿翻开资料,迅速找到当时出庭为卡特充当品行证人的迈克尔·哈里森,他指着迈克尔·哈里森的名字说道。

    “当初此人既然愿意出面为卡他做品行证人,想必他肯定对卡特有所了解。他现在是啤酒厂的生产经理,风评也不错,不然法官也不会采纳他的证词。”

    “难道又是一个人面兽心的家伙?”霍伊特鼻子吭气,冷笑一声道。

    “不管他是不是人面兽心,先会会这位品行证人再说。”彭顿说道,“我去趟啤酒厂,两个小时后回来。”

    彭顿重整旗鼓,驱车来到啤酒厂。

    彭顿的阿斯顿马丁太过拉风,加之彭顿举手投足间气质不凡。

    啤酒厂的负责人第一反应是来了大客户,非常殷勤地上前迎接。

    不过经常看收看BBQ频道的啤酒厂员工还是认出了彭顿就是昨天刚刚上过电视的那位警督。

    “我要见你们的生产经理迈克尔·哈里森。”彭顿向啤酒厂负责人出示了证件。

    “您稍等。”啤酒厂的负责人很配合,马上通知哈里森。

    哈里森在啤酒厂的会客室接待了彭顿,问话开始前,随行的小警员乔纳森拿出便携式录音机,掏出笔记本开始记录此次谈话内容。

    哈里森见状也没有拒绝警方的录音记录。

    “哈里森先生,谈一谈你对卡特的看法吧,关于他犯下的那起强奸未遂案。”彭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哦?这起案子,这起案子我记得,我还为他做了品行证人呢。”哈里森略一思索,没费多大劲就想起了这件案子。

    “卡特这人人缘很好,别看他长相一般般,但能说会道,是个风流浪子,啤酒厂的很多女工都和他相熟相知。

    我还在伯明翰工作的时候就认识了他,那时候他就是我手底下的一名员工。他是个很会来事,很幽默的人,而且脾气特别好,同事们都很喜欢他。

    他在工作上也很敬业,有一次,他的一个工友喝醉了,要往原料仓里撒尿。是卡特及时出面阻止,替公司挽回了损失,为此他脑袋上还挨了一酒瓶。

    这件事后,公司奖励了他3万英镑,并把他提拔到了销售部的管理层,他在销售部干了很多年,直到几天前他主动离职。”

    谈及卡特在公司的过往,哈里森对卡特的评价都是正面的。看来这小子在公司的人缘确实不错。

    “伯明翰?卡特之前在伯明翰待过吗?”彭顿想起卡特在审讯时曾经说过他年轻时居无定所,四处飘荡。

    卡特长期在啤酒厂的销售部门任职,需要长期出差,肯定不是从一开始就待在伯恩茅斯的,而是在很多地方都待过。

    这为彭顿打开了新的思路,可以从卡特以前待过的城市,寻找相似的案件查起。

    “是的,我们公司的总部是在伯明翰,1994年年末,我们公司收购了伯恩茅斯的这家小啤酒厂,并改造升级了生产线。

    说起来,还是我带他来这里的,新厂给老员工开得工资更高,因此他也愿意跟我一起来伯恩茅斯打拼,开拓一片新天地。”

    “也就是说卡特是1994年年末才来到伯恩茅斯?”彭顿问道。

    “是1995年年初,1994年年末我们还在伯明翰。”哈里森扶着下巴,回忆一番后回答道。

    “哈里森先生,您当时愿意充当品德证人,上庭为卡特做品德证明,您是认为他无罪吗?”彭顿瞅着哈里森。

    “卡特有没有罪我说的不算。”哈里森笑了笑说道,“我只是觉得他女人缘好,是个情种,有点放荡不羁,喜欢和女人搭讪罢了,他的朋友们也这么说。为他当品行证人,我也是就事论事,相信他的为人。”

    “卡特有很多朋友?”

    “他曾经有很多朋友,他这种性格很容易交到朋友。不过自从他和露西交往后,两人一直形影不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继续保持联系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形影不离?卡特和露西一直都在一起?”

    “是的,可以这么说,卡特去哪里出差,露西就跟到哪里。反正她也没有固定的工作。”

    “你们公司有卡特的出差记录吗?”

    如果能拿到卡特在任职期间的出差记录,就可以根据相应的时间,地点,筛选出作案手法类似的悬案进行调查,找出其他受害者。

    “有,我们公司的管理制度很严格,差旅费的报销要提供相应的发票和收据,比如火车票,车票,酒店旅馆的住宿发票,餐馆发票,通信账单,加油账单,洗衣发票等等。”哈里森夸耀着公司制度的完善。

    “你们公司员工的差旅记录能追溯到什么时候?”彭顿打断了滔滔不绝的哈里森,这家啤酒公司的规章制度,不是他感兴趣的话题。

    “纸质记录可以上溯至1980年,电子记录可以上溯至1989年,从1989年开始,本公司开始极力推崇电脑的使用。”哈里森如数家珍般地说道,看得出来,他是一名很敬业的经理。

    “贵公司真有远见,这么早就开始信息化,我们能查看这些记录吗?关于卡特的那部分。”彭顿如获至宝,这一趟没有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