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凤夷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新任务

    李静皱着眉头,站立在围栏边,望着楼下,那逐渐模糊的身影,内心发愁!

    想到了前天,夜里三更时分,密探紧急送到书桌上的,那一封沉重的密信。

    此时正在发愁!

    那密信是交…还是不交为好?

    大半年来,儿子才过上了些许安稳的日子。

    习武练刀是危险,但也是在其掌控范围之内。

    这封信来得不是时候!

    西北王也离开了望鹤楼,沿着小径走向八角湖畔,看似一人独行,实则一路暗哨无数,先不说军伍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悍卒,便离先天境界只差一线的从一品暗卫、死士,就有三位。

    并且,义子马冲也在十丈外,观察一切的动静,以防有先天境以上的刺客。

    李静自认项上人头,还值些黄金。

    十几岁与村中兄弟去边境战场,那会年轻觉着战死沙场,被敌人摘去人头无妨,马革裹尸也算快事。

    随着官位,爵位高升,难免越发惜命,这并非怕死,死而已,一了百了,干净利落!

    穷苦出身的李静一直坚持今日荣华,都是无数兄弟舍命拼出来的,太早下去阴曹地府。

    对不住…那些葬身在七国各地的兄弟英魂,尤其是…这些人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其家属、儿女……

    总得他来照应着,兄弟们在黄泉路上才放心!

    老了?

    也要有人继承这遗志!

    走到八角凉亭处,半空的鹅毛小雪在湖畔勾勒出朦胧美景,没驻足欣赏,而是径直离开,踏入了藏经阁的大门,略显冷清阴森。

    登上八楼,恍若置身异姓王煊赫的彪炳人生中。

    他负手而立,站在走廊眺望湖畔、凤雪夜景,想起到膝下两儿一女,麾下数十万铁骑,六名义子女。

    王府高手如云,清客智囊无数,门生故吏遍及朝野。

    一招招暗棋,落子于各国各州天下百城,所谓“富可敌国,位高权重”,便是如此。

    有钱,有权必有恩怨,政敌…仇人,不计其数。

    比如那杨小花魁,在比如那世家女子刺客,不正是一只只自投罗网的瞎眼雀儿?

    不过,这类小角色,李静一般懒得计较。

    军务已经足够繁忙,边境上每隔数月便是狼烟四起,不过大部分都是他暗地里点燃。

    此外,他还要应付秦都那边的风吹草动,对于江湖之事,早已不去理会。

    义女白初一,十年前代为监视江湖之事,为其减轻了不少负担!

    搓了搓双手,记起了,年轻时听过王妃的一首诗。

    可惜,只能记得片段,关于什么……更是模糊不清。

    但末尾一句,始终牢记:“雄途霸业数十年,最后,黄泉路上小鬼听。

    道出了多少心酸!”

    站在空空荡荡的走廊,李静一直待到风雪渐渐的消散,夜色逐渐昏沉,这才轻声道:“居中,此时把信送到世子大院,可好?

    终究已经行了冠礼。

    也该长大了!”

    随心所意,盘坐在木桌边上的老酒鬼,没理睬,继续低头,拿着毛笔抄写书籍。

    没有任何明面上的回应。

    只是落笔时犹豫了一下!

    西北王李静有军中死士十二名,以十二生肖作为代号,当长女白柳尘呱呱坠地,夫妻二人,就开始着手为子孙培养另外一批死士,以二十四节令命名,可惜迄今才调教出七名,在儿子游历中,又相继阵亡三人,凑足二十四人愈发遥遥无期。

    所幸剩下的四位死士,让李静十分满意,这些最大不过三十岁的青年,最小的才年华十四,这些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栽培的暗桩,兴许武功暂时不如从一品高手,可说到杀人手法,却丝毫不弱,能杀人才能救人,李静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李静走下楼挮,到了大门时,突然问道:“虎,马冲能服我儿,那白起?”

    阴暗处,响起了一阵如同钝刀磨石的沙哑嗓音,“回禀主公,难。”

    李静揉了揉眉头,苦笑了几声,“本王没记错,当年七国乱战,黄山铁桥一战,白起先后救过你二次,这样过命交情,不替他打个圆场?

    也不怕他暴毙军中?”

    沉默…

    忠孝义,在北地,这个次序不能乱。

    谁乱谁死!

    一生只能躲在幕后的“虎”若替白起辩解圆场,无非是多搭上一条人命的小事。

    李静心思难测,自言自语道:“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

    李凤夷离开了望鹤楼,在一路上,想起那赵学士下棋画面,就一阵的发笑!

    一步轻一步重,笑着笑着,就到了八角湖畔,几个月以来湖底练刀,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挥手招来仆人,提来一把军刀。

    脱开了外衣,带刀跳入寒冷湖水下,沉入湖底,双脚踩在淤泥上,挥动长刀……

    ………?

    每隔半时辰,便要离开湖底,浮出水面换气,来来回回,再挥动了军刀上千次过后,便上岸,离开了湖畔!

    回到大院,走到内屋门口。

    还没踏进,门口的丫头怀香,已轻声提醒说书桌上多了封密信。

    李凤夷嗯了一声,世家门阀内,逾越规矩是大忌,再得宠的丫头侍妾,都不敢掉以轻心,走进书房,拿起书桌上密信,轻轻拆开,此信不同寻常,世子大院不是谁都可以进的,信封外写了个小篆,狗。

    看到了密信上的小篆字。

    此刻已恍然大悟,李凤夷心中不再惊奇。

    众所周知,李静身边有十二位死士,如同见不得阳光的魑魅精怪,精通奇门遁甲、旁门左道,杀人于无形之中,作为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李凤夷信件里只是记载了老玄头行程,比较直白,一路上,事无巨细,一一记录,开始都是鸡毛琐碎的小事,

    李凤夷看着都差点笑出声来!

    想来当初自己的游历江湖糗事,也应该被老头子知晓全部。

    想想都丢人!

    但当看到老玄头进入了,大周残留势力东临十三城,当中的主城“问仙城”辖区境内,就出现一些不同内容。

    此时,那个“狗”特意写了一些其他江湖秘闻,例如几位天下间有数的剑道名家都早早进入问仙城,除了东海剑池的当家,还有极少入世的剑谷传人也都出山入东临,拭目以待那二位绝顶的一战。

    更提到了,久负盛名的棋坛国手,陈官子,也不远千里来到问仙城,租下一整栋观仙楼。

    虽未亲自经历目睹,却也能明显感受到,一股狂凤暴雨来临,黑云压城风雨满楼的窒息感。

    还讲述了,在城楼门外,不远处一座酒铺歇脚片刻,要了烧刀酒二两,牛肉半斤,花生一碟。

    喝酒的小习惯,已旧没变,就是爱喝烧刀洒。

    不温不火的老好人。

    “狗”字号秘录,只剩下最后一页了。

    李凤夷没急于反动下一页,而是想起了三年游历的一些小事。

    大大小小,不一而足。

    碰到过拦路劫匪,也不过是些逃难过来边境流民,为了肚皮温饱才出此下策。

    坑蒙拐骗偷,能想到的伎俩都使了出去,却常常颗粒无收,更是招来一顿白眼与乡民的棍棒追打。

    从一开始,见到漂亮小娘子就腆着脸搭讪,到最后,见到姿色尚可的妇人,连忙绕道而行,怕死了!

    从挑三拣四,肉不够精细、酒不够醇香,一概不碰。

    到后来有口热茶喝、有点荤味,就是美味佳肴,天壤之别。

    卖过字画,也帮村夫村妇代写过家书。

    ……

    大丫头怀香看着世子少爷的嘴角上扬,她的嘴角也跟着微微翘起。

    李凤夷收敛思绪,还是翻开末页。

    “玄三通手持长枪,走上墙头,距离周不死二十丈而立,出枪破开其拳法。

    逼得周乾坤双手应对。

    十八招过后,枪法已尽,龙蛇枪法被周不死的点苍指法,一一破去。

    共计二十四招。

    剑末出…

    最后大吼一声“干邪”。

    长剑破空而来……

    玄三通一心二用,剑法如阵法,如一挂云雾倾泻千里,围困周乾坤的身体。

    龙蛇在玄三通的真气贯通之下化形而去……

    周乾坤倾力而战,单掌单拳,破去四十九招,玄三通力竭身亡。

    附一:玄三通经脉俱断,盘坐于城墙上,抬头望向半空,自言自语,突然大笑……该回去了!

    附二:经此一役,天下无人敢说佛魔玄三通弱于西门雪。

    观仙楼内陈官子赞誉,好一招剑阵,在先天七境中,已然走到精气神三合为一,天人境,了得。

    附三:木匣子遗留在城墙之上。”

    李凤夷一直低头盯着那封信,光看脸色,并无异样,沉默片刻,才最终开口:“怀香,煮些烧刀酒来。”

    这可不是煮酒的时节,雪还是小雪,于是大丫头柔声道:“少爷,这会儿就喝?”

    李凤夷点头道:“想喝了。”

    怀香也看出了一些异样,不敢言,去了地窖拎了壶烧刀酒上来,煮了一壶,端到二楼临窗木桌上。

    李凤夷要了两只酒杯,挥挥手,将所有的丫头都请了出去,倒了两杯酒,当夜色全暗,始终都没在脸上挂出欢喜悲恸,瞥见了墙上的挂画。

    才快步,走入卧室,从床底搬出枢机盒,试了两次才打开,拿出那叠以木炭作画绘势的麻布图录,与枢机盒一致无二,都成了遗物。

    不让人打扰,李凤夷凝神看了一人会。

    将简陋三绝秘录放回盒内,李凤夷抬头看到老头子不知何时就坐在一旁。

    李静问道:“看得懂?”

    李凤夷眼神黯淡,闭口不言。

    “特别任务,去往问仙城,取回兵家传承木匣。

    任务时间,一年。”脑海中传出了一个许久没出现过任务声音。

    ………?

    李凤夷嘴角微微颤动,声音很低:“兵家......木匣......一”

    接着叹口气,说道:“是啊,没理由放在那里让人笑话…老玄头。”

    李静恍然,问道:“儿,你说什么?

    拿回什么?”

    李凤夷已恢复平静,转声回道:“当然是去问仙城,拿回老玄头的木匣子。”

    李静没有反驳或说教,只是神情随意地起身离开,留下一句不咸不淡的话:“想清楚再跟爹说。”

    李凤夷望着老头子背影,问道:“最后说了什么?”

    李静停下脚步,没有转身,说道:“不知道,只有周乾坤清楚!”

    李凤夷神情坚定,说道:“不…不需要想了!

    最多三个月,便出发,去往问仙城,取回老玄头的木匣了。”

    李静神情一变,转过身子,盯着李凤夷问道:“就你…如今这点微末的武道修为,无疑是自寻死路!”

    李凤夷一下子泄气了,纳闷说道:“要不然?”

    李静抽出手来,呵了口气,缓缓卖了个小关子:“那你去趟天权山,王权峰有人等你。”

    李凤夷讶异道:“总不是要我去跟那胡一北学刀吧?

    这也太没面子了,那王权峰山景是不错,可要我在那里练刀,不痛快。

    而且三个月,能学得了什么?

    说实话,没这雅兴!

    我宁愿挨老怪物的骂,被喷满脸唾沫星子,也好过在王权道寄人篱下。”

    李静淡笑道:“姓胡的道士哪有这本事,你要见的是掌教张北凤。”

    李凤夷震惊道:“那个躲起来闭关修行十余年的老道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