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从1996开始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 新书

    想到账户里的两千多万现金,刘周心里美滋滋的。

    这些钱可都是全部属于刘周,当初和出版社签合同的时候就注明,这些是刘周的税后收入。

    过完除夕,刘周陪着父母走了好几天的亲戚,然后又在家里接待了好几天的亲戚。

    直到年初七,刘周才算是停歇下来。

    刘周本想好好在家躺两天,然后就回学校,不过此时却接到了曲河的电话。

    刘周也明白曲河打电话过来的意图,肯定又是过来催他开新书的。

    说实话,在大概了解到自己现在已经有了两千六百万身家之后,刘周是不太想继续写小说的。

    他当初写小说本来就是为了挣钱,现在钱也算是挣到了。

    而且自己现在的三本小说还在持续不断地在销售,刘周后面也能拿到不菲的稿费。

    因此接下来,刘周会把自己的重点放到电影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写小说。

    在和曲河彼此问候之后,曲河也是开门见山地说道:

    “刘周,你新书有构思了吗?”

    刘周叹了口气说道:

    “曲哥,我也不瞒你,我现在已经没有动力去写小说了。”

    “怎么会?你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呢!现在不应该是你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吗?”

    “我可能和那些矢志当作家的人不太一样,我当初写小说的目的是为了挣钱。”

    “你继续写不是可以继续挣钱吗?”

    “但现在我感觉钱已经挣够了,而且你也知道我是中戏的学生,我今后规划的重点会放到电影上。”

    听到刘周的话,曲河也不由沉默下来。

    如果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他还可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一劝。

    但这是涉及到人家未来的人生规划,这就不方便劝了,自己也不好冒然开口。

    如果说是以前,曲河也就不劝了,毕竟人家志不在此也不好强求。

    但最近《萌芽》杂志的销量在持续的下跌,后来调查发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少了一部有爆点的小说。

    说白了就是少了刘周的小说!

    现在虽然因为刘周带头兴起了青春小说的热度,多了不少跟风的人,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一本大爆的小说。

    所以少了刘周小说的热度,《萌芽》杂志的销量就开始缓慢地下降。

    其实就算销量下降,此时的杂志销量也比两年前刘周连载小说之前的销量要高。

    但是对于杂志社来说,上面的领导是不会在意两年前是怎样的,他们只会看到现在杂志的销量下跌了,下面的人必须想办法挽回颓势。

    之前还没这么着急,年底这段时间,上面给的压力越来越大,曲河也不得不再次找上刘周。

    目前来说,与其再去挖掘一个新的畅销作者,还不如请刘周出山。

    现在听到刘周对自己说的发自内心的话,曲河也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

    “刘周,我现在知道了你心中的想法,作为朋友,本来我是应该祝福你在电影行业大展身手的。

    但是作为《萌芽》杂志的编辑,我还是想请求你,在你大学毕业之前,再写一部小说吧,目前《萌芽》杂志销量下跌,上面给我们的压力很大。

    不过如果你实在没时间的话,也没关系,我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再挖掘下一个你。”

    刘周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到曲河语气里的一丝无奈,看来是真的被上面逼的狠了。

    想到曲河一手挖掘了自己,并且对自己照顾有加,传授了他很多业内的知识潜规则。

    两人早已经算是朋友的存在。

    现在曾经帮过自己诸多的朋友有困难了,刘周也无法袖手旁观。

    想来未来的青年领袖韩函就快要出道了,再写一部小说帮曲河顶住这段时间,后面应该就不用他再操心。

    从韩函开始,后面会接连涌现出一批青年作家。

    “明白了曲哥,我就再写一本吧,不过在这里我事先说好,这次我要的版税会比较高。”

    “这个都好商量,只要不是太离谱,我都会去帮你争取,上面的领导也非常清楚你的重要性,应该是不会拒绝你的要求的。”

    “行,那先给我点时间吧。”

    “刘周,这次谢谢你。”

    “曲哥你讲这话,之前你也帮了我很多我可没有每次都说谢谢。”

    “好吧,那先挂了。”说完曲河笑着挂了电话。

    另一边,挂了电话的刘周却是陷入了沉思。

    刘周此时也在思索写什么小说好,反正他是不太想再写青春小说了。

    不写青春小说的话,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写什么题材好。

    脑海中想着前世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然后不由地思绪纷飞,想到了后来的小说IP运营,然后又想到了哪些IP的运营做的比较好。

    想到这,刘周想着是不是也可以写一部能够全方位运营其IP的小说。

    上一世,刘周在编剧行业从做枪手开始,然后慢慢地混了起来,到后面,甚至接触到了两个大项目。

    一个是由刘浩然主演,改编自江南的《九州》的同名电视剧。

    还有一个是由王龙正主演,改编自《鬼吹灯》的网络大电影《昆仑神宫》。

    这两个是他从业十多年来唯二的两个可以在字幕上署名的大项目。

    为此,刘周在创作剧本之前,他不仅把江南的《九州》看了好几遍,也把其他几个人写的《九州.幻想》系列也认真看了一遍。

    后者同样不用说,《鬼吹灯》全系列小说他更是通读了好几遍。

    相对来说,《九州》电视剧无疑是失败的,相比于它的巨额投资,电视剧的热度却不是很高,所以后续它的IP运营也就无疾而终。

    而《鬼吹灯》的IP运营却做的非常的好。

    只是《鬼吹灯》有八部,版权流落到好几方人手里,所以最后院线电影只拍了一部《寻龙诀》,但是参差不齐的鬼吹灯网络大电影却上了好几部。

    如果不是企鹅把鬼吹灯系列的网剧改编权拿到手,它的IP运营也会像盗墓笔记那样弄得一团糟,每拍一部就换些人主演,没有连贯性。

    如果当时鬼吹灯系列的版权都在企鹅手里的话,说不定企鹅能把它运作成最具价值最成功的IP。

    所以刘周现在也在考虑,要不要提前把这个IP拿下。

    《九州》这个IP事实证明是不太好运营的,需要的投资很大,而且现在这个时间,江南应该也在构思九州世界了。

    而《鬼吹灯》系列无疑价值更大,也更好运营。

    但是这部小说总共有八卷,好几百万字,需要去查找的资料也要多很多,刘周担心自己根本没时间去写。

    不过想到这系列的巨大价值,刘周咬咬牙还是选择写《鬼吹灯》。

    没时间写大不了先占着坑,等有时间了慢慢写。

    至于天下霸唱,你前世都这么牛逼了,这一世就让我牛逼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