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未来,朱元璋拜我为大明国师
繁体版

第十三章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

    “当年秦皇制造焚书坑儒,是为了统一六国思想,打压六国贵族,保证政权稳固。”

    “据历史资料记载,杀的那些人也根本不是什么儒生,而是一些歪门邪道,祸害国家和百姓的术士。对于真正的儒家学者没有任何坑害之意!”

    “但现如今陛下却公然诋毁孟圣人,并且还有意发动真正的焚书坑儒之举措,可以说举世罕见,闻所未闻!”

    “难道陛下真的想要禁锢思想,堵塞言路,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在臣看来,陛下最后一意孤行迁怒于孟圣人的最终结局,就是“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

    “整个大明的文坛恐怕会呈现出‘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场景!”

    “大明朝现在的读书人,何其悲哀啊?”

    傅英写到这里的时候也是长舒一口气。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后面一直看着的方孝孺和蓝玉两人竟然也非常一直的跟着长舒一口气。

    关于洪武帝迁移孟子出文庙一事,一直到现在都还影响着大明读书人。

    方孝孺作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之一,非常明白和清楚,朱元璋做的这件事情,到底有多离谱,对大明天下读书人到底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可是上疏进谏的官员,全部都被处死,导致现在没有人再敢提起此事。

    偏偏傅英这个时候,却一意孤行的再次提起此事。

    只能说,这位新晋状元郎是真不怕死。

    方孝孺对于傅英的敬佩之意,再次上升不少。

    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这就是真正的君子吧。

    蓝玉之所以长舒一口气,完全是因为当初他的一些好友,受到此事牵连,导致被问斩。

    虽然他身为一介武将,并不太清楚,把孟圣人迁移出文庙,到底有多大影响。

    但他是重情重义之人,为那些死去的好友,鸣不平,也是一直他想做的事情。

    现在傅英算是替他那些好友发了声,非常欣慰。

    朱棣则是看到这一条的时候,并没有刚才那么激动。

    因为他从小和太子朱标,二哥秦王,三哥晋王等一帮皇子们,在国子监,受大儒宋濂教导。

    对于孔孟之圣人治世之道,还是非常清楚。

    当初朱元璋一意孤行要坚持把孟子迁移出圣庙,他们众多皇子内心也是非常反对。

    只不过当大哥朱标,跪求父皇慎重的时候,就直接被禁足一个月,其他皇子们就再也不敢出头。

    要知道朱标可是朱元璋的心头好,平时只要不违背原则,他的要求和请求,朱元璋都能够满足!

    可为了孟圣人迁移文庙一事,朱元璋是难得对朱标下了重罚,也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件事情,朱元璋没有任何收回成命的意思!

    当初朱棣还不是太能够理解自己父皇,为什么这么针对孟圣人。

    但现在看了傅英的奏疏之后,他才真正明白父皇的良苦用心。

    不管傅英如何说,站在朱棣的角度来看,父皇做的没错。

    为了能够集中皇权,控制老百姓的思想并没有什么错。

    傅英则是转头,冲着身后三人幽幽笑道:

    “几位,你们谁能够帮我研墨?”

    “接下来奏疏的内容,我会一气呵成。”

    朱棣和蓝玉脸色瞬变,他们没想到傅英竟然会狂傲到这种程度。

    要知道按照他们现在的身份,分分钟可以弄死傅英。

    你小子真的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啊。

    反倒是方孝孺,主动请缨开始帮助傅英研墨。

    傅英沾墨提笔继续写道:

    “陛下第三错,恢复殉葬制度!”

    “秦皇一统天下之后,就率先废黜殉葬制度。”

    “一向被后世称为暴君的秦皇,都不认可如此有违天伦的殉葬制度,但偏偏当今圣上却再次开启并且大力推行,实在是让人痛心。”

    “殉葬制度本应在秦朝就结束,改为陶俑代替,可陛下却一意孤行恢复了这一残忍制度,甚至还连累后世子孙!”

    “多少父母的子女,在最好的青春年华,跟着朱家皇室一起殉葬。”

    “陛下是天下万民之主,本应该体恤民情,爱民如子,可是却为了一己私欲,让这些正处在大好年华的年轻男女,都要跟着一起殉葬,实在是有违明君之名!”

    “陛下乃天下百姓的君父,所有大明百姓都是陛下的孩子,但是殉葬制度却是对孩子最残忍的惩罚,在臣看来,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的父子之情,为了一己私欲恢复殉葬制度,视为不父!”

    “如此不君不父的行径,人神共愤,当诛!”

    “陛下第四错,乃是开创了种姓户籍制度!”

    “这种制度直接就给老百姓的身份定了位,你是农户一辈子都是农户,子孙也是农户,你是匠户一辈子都是匠户,子孙也是匠户,这样极大的固化了阶级,把老百姓当做了做牛做马的工具,让阶级矛盾在世间的沉淀中积累成灾!”

    “原先平民老百姓虽然很苦,但好歹也有人身自由,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当官,也可以通过经商赚钱,就算希望渺茫,但至少还有个翻身的机会!”

    “但是陛下设立的种姓户籍制度,等于是直接断绝了这些平民老百姓翻身的机会!”

    “在陛下看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自己啥职业,以后的子孙后代也只能是啥职业。”

    “这样的高压政策之下,军户最终只会成为军官的农奴,匠户会成为没报酬的手工业者,至于那些为奴为娼者,更是要世代操持贱业,永世不得翻身,可以说苦不堪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可现在陛下却弄反了顺序,把自己这个君主看的最重,把老百姓看的最轻,此乃有违天道循环,不可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初陛下为什么要反抗大元,不就是因为元帝暴虐,朝廷腐败无能,民不聊生。”

    “难道陛下想要重蹈覆辙吗?”

    “在臣看来,陛下设定的种姓户籍制度,就是妄想把天下都变成朱家一家一姓的天下,不仅对官员士绅狠辣,更是对老百姓狠辣,也终将会给老朱家的子孙后代埋下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