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未来,朱元璋拜我为大明国师
繁体版

第十四章 朱元璋乃是华夏文明的掘墓人!

    “第五错,闭关锁国!”

    “当初陛下之所以颁布禁海令,封闭海域,禁制大明子民去海上,是因为海上还残留着张士诚,方国珍等人的余党,还有不堪其扰的倭寇之乱,为了铲除这些后患,压缩敌对势力的生存空间,无可厚非!”

    “但是如今大明休养生息多年,海上那些余党和倭寇之乱,尽数平息,但是陛下依然坚持禁海令,并且还强行追加禁外藩交通令,导致大明朝跟世界各国的交流机会,直接从源头切断!”

    “本来大明通过海外贸易,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白银,但是闭关锁国,等于自断一臂膀。”

    “不管是大宋,亦或者残暴的大元,通过繁荣的海荣贸易,获得大量白银,这些白银又可以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军士的待遇,进而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武器!”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要有足够的白银,足够的钱,可以保证老百姓衣食无忧,根本不可能会发生任何动乱。”

    “但是陛下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不是历史在进步,而是历史在倒退!”

    “在没有颁布禁海令之前,华夏在对外贸易当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彻底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导致国内先进生产力和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可以说因为陛下的一念之差,导致华夏错过了一个发展的绝好机会!”

    “不出百年时间,大明将会因为这个国策,被反噬其身。”

    “在臣看来,陛下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反复无常,根本就算是真正的明君,而是实实在在的亡国之君,就是华夏王朝的掘墓人,如果没有陛下,华夏文明和强盛一定能够一直延续!”

    傅英写到这一段的时候,有点没控制住,直接开始疯狂用现代的一些理论,来阐述朱元璋闭关锁国政策对于整个大明的影响。

    实际上,在后世看来,这个闭关锁国,不光是影响了大明,更是影响了后面的大清。

    如果没有朱元璋,没有这个闭关锁国,说不定华夏民族就不会无端的遭受百年屈辱。

    在傅英看来,这一切的源头就在于朱元璋和他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上面。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手持拂尘的太监领着两个小太监,忽然出现在了傅家府邸。

    “云公公!”

    当大太监出现在朱棣三人面前的时候,哪怕是燕王殿下,也是恭恭敬敬的冲着这个老太监施礼。

    蓝玉和方孝孺两人也是毕恭毕敬的施礼。

    这位大太监不是旁人,正是跟着朱元璋一起当和尚,后来成为了朱元璋在皇宫之中除了马皇后,最信任的人。

    当初朱元璋在严查胡惟庸案的时候,胡惟庸被伏法前,在自己府邸之中埋伏兵甲,邀请朱元璋前去府中观井涌酒泉。

    颇为自负的洪武帝,断定胡惟庸不敢犯上作乱。

    但云奇却强行拦下,后更是孤身犯险,识破了胡惟庸的歹毒之心,但他也被强行割了舌头,差点殒命。

    或许是手下人做事不干净,或许是因为云奇公公的身份特殊,总之,虽然被割舌头,但是她还是能够呜呜咽咽的说话。

    可以说没有云奇的孤身犯险,或许洪武帝还真的有可能会死于胡惟庸的阴谋之下。

    正是因为此,本就无比信任云奇的朱元璋,对于这位大太监更是恩宠之致,加封为司礼监左少监!

    通过胡惟庸案,云奇公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朱元璋更是对外宣称,见到云奇公公,犹如见到他亲临。

    大半夜,这位颇受朱元璋恩宠的大太监,亲临傅家府邸,那等于就是朱元璋亲临。

    实际上,今天晋王朱棡当街做了出格之事,然后被傅英阻拦下来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皇宫。

    虽然洪武帝现在一门心思都在重病的马皇后身上,但并不代表他完全是做了甩手掌柜。

    越是这种时刻,朱元璋就越谨慎小心。

    对于这位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而言,往往最太平盛世的时候,潜在的危险就越大。

    当初查处胡惟庸的时候,就是这样。

    要知道胡惟庸可以说已经权倾朝野,朱元璋更是笃定认为这家伙只是单纯的贪恋权力,不敢有什么越轨之举。

    但最后的事实让这位洪武帝清晰的认识到,整个大明朝堂,就没有真正值得他信任的人。

    现在除了云奇公公和马皇后,朱标等一众朱家皇子,朱元璋根本就没有什么信赖之人。

    这次知晓傅英竟然要上疏劝谏自己重新裁决空印案,他就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儿。

    有一股新的暗流势力正在疯狂涌动,傅英摆明了就是一个靶子。

    朱元璋想要彻查这幕后之人到底是谁,所以就连夜派遣云奇公公过来一探究竟。

    但是让云奇没想到的是,朱棣三人竟然也在。

    不过这位玲珑心思的大太监,看到三人之后,就瞬间了然,这三人背后代表的势力到底是什么。

    太子党,浙东党,淮西勋贵党!

    虽然说朱元璋是无条件站太子党,但是另外两个党派也不可忽视。

    毕竟不管是浙东党还是淮西勋贵党,都是支撑大明江山的重要力量。

    朱元璋现在要做的更多就是两个党派势力的平衡。

    云奇也是恭敬的冲着燕王和蓝玉回敬施礼。

    “听说这小子准备要上疏劝谏陛下,重申空印案,陛下得知消息之后,也是特别在意,特别让奴婢过来看看,这位新科状元郎。”

    蓝玉听到云奇的话之后,也是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

    都说朱元璋创建锦衣卫,监察百官举动。

    本以为只是传说,但现在听到云奇公公这么说之后,他忽然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有点小觑锦衣卫的势力。

    燕王朱棣则是恭敬的回复道:

    “云公公,这小子,现在还没有写好,等写好,我一定第一时间呈递上去!”

    云奇则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杂家就是被皇上派过来,盯着这小子的,我跟你们一起看着吧!”

    “这次这小子和晋王殿下,在京师惹来这么大的动静,皇上不能放任不管。”

    “你们都上点心吧。”

    傅英这个时候,正好提笔写下了朱元璋的第六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