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从高保真音箱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以下是旧内容:

    其实邹正道是知道高新技术是能够享受税收优惠的,但没想到会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这是出乎自己的意料的。

    但对于对于李主任的示好,邹正道并不领情。

    这种东西,只要自己发展的像模像样,就一定会拿到,并不是只能通过李主任这里才能实现。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吴雪梅所承诺的三年免租金来的力度大。

    吴雪梅好歹是尽了自己职权范围之内最大的力量,从免租金到陪同自己办理企业注册。

    而面前这位李主任只是在这里利用信息差来表现自己的好意。

    但现在邹正道还不得不领情,因为注册公司的事情还在李主任手里捏着呢。

    李主任这边,在看到邹正道一副感恩的模样,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以后自己私底下换外汇又多了一条路。

    在确定了邹正道的态度之后,办理公司手续的流程非常的顺利。

    工作人员迅速的清点了邹正道带来的皮箱里面的钱财,向李主任汇报到里面有一万美元。

    工作人员是大都不认识美元的,就算是见过,也不懂得辨别真伪的办法。

    所以工作人员仅仅是清点了钱的数量,得出了一万美元的结论。

    但李主任是曾经到过漂亮国进修考察的,对于美元的真伪有着自己的认识。

    在李主任确认里面的钱是美元了之后,注册公司很快就完成。

    从今天起,飞鸽传音就正式成立了。

    在所有流程结束了之后,众人握手。

    吴舒华、吴建军和吴建国三人从羊城的一个寻呼台走了出来。

    “看来,羊城已经建立了数字寻呼台了,听里面的人解释,他们已经使用了150MHz频段开通了我们国家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听说到1985年也就是明年就向公众开放无线寻呼服务。”

    吴建军脸上挂着忧愁,一脸沉重的说道。

    “没想到寻呼台发展的这么快,1983年,也就是去年才在申城借着半大运会的契机建立了我们国家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今年就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普及了,而且现在羊城还出现了数字寻呼系统。”

    吴建国也是满脸愁苦。

    “以这个发展速度,用不了多久,寻呼机就会在国内各大中小城市普及,原来邹正道同志说的是真的,甚至还要更加严重。”

    吴舒华也是认同了两位长辈的观点,并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申城无线电二厂应该怎么办?前一阵子还在岛国引进了对讲机,这不是引进就要被淘汰吗?”

    众人担心道。

    申城无线电二厂是申城无线电各厂的老大哥了,很多无线电厂都是从申城无线电二厂分裂出去,或者是接受过申城无线电二厂的援助。

    特别是吴建军和吴建国都是从申城无线电二厂出去的。

    两人对于申城无线电二厂的感情是特别的浓厚,这是后世国企改革后人们再也不能体会的感情。

    吃饭、上学、工作、玩耍都在厂里,对申城无线电二厂的感情能不深厚吗?

    “我们得尽快回去向领导汇报,国内的发展现状。”

    两人都是从事和销售有关的工作的,对于国企从配给制到市场为主的改革力度远比国企的其它人员敏感。

    现在的国企,里面很多员工对于市场变化一点都不敏感,在大多数这个时代的国企员工看你了,东西只要生产了就自然会有它的去处。

    他们的思想和六七十年代大练钢铁的时期还非常相似,只要做的多就会受到表扬,至于生产的产品合不合适,下游企业需不需要,人民需不需要,一点想法都没有。

    这也是两人急着想要回去找领导的原因。

    毕竟,如果东西生产出来堆在仓库了卖不出去,那不是人都麻了。

    要知道,国家下发的订单越来越少,而产品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上的销售。

    “舒华,你尽量交好邹正道同志,他的眼光非常的好,我们以后可能都需要他的帮助。”

    吴建军对吴舒华嘱托道。

    “我听你说,邹正道需要一批高质量的电子零部件,是有这回事吗?”

    吴建国向吴舒华问道。

    “是这样的,这批电子元器件的参数要求很苛刻,时间也很赶,我们应该做不来。”

    吴舒华承认道。

    “这样,我和你二叔的厂子都是生产电子元器件的,我们亲自嘱托一下车间的同志,严格要求,应该也能做出来,正好他们这段时间也懒懒散散的,是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吴建国看着吴舒华。

    “你用这件事去交好邹正道,我们就将这重担交给你了。寻呼机和对讲机的事情比较急,我们得赶回去叫停这次的引进岛国对讲机的谈判。”

    吴建国拍了拍吴舒华的肩膀。

    “你就在羊城多停留几天,我们先买火车票回申城了。”

    “行,我先到公司在羊城的仓库里筛选一遍,看有多少的零件规格符合邹正道的要求的。我先今天送一批零件过去,展现一下我们的诚意。”

    吴舒华对着自己的两位长辈说。

    下午,邹正道接到了学校门卫室方面打来的电话,是吴舒华来找自己,同时留下了吴舒华的联系方式。

    这个时代想要联系到对应的人,得层层中转,一打电话就能联系上那得看运气。

    还好,邹正道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用一包红塔山就将学校门卫室的关系给打点清楚了,一有电话来找自己,如果自己不在,见打到萝岗村这里。

    邹正道猜到了应该是吴舒华、吴建军、吴建国三人在羊城对于寻呼机的调查有了初步的结果,现在想要和自己加强联系,看能不能在自己身上得到些帮助。

    邹正道当然是乐意的。

    能在国内稳定住供应链,谁能不乐意?

    邹正道连忙跟着传信的人走向了村委的办公室。

    拨通了吴舒华留下的电话。

    “喂,是吴舒华同志吗?”

    “对是我,您是邹正道同志?”

    “对的,好久不见,寻呼机市场调查的怎样?”

    “很糟糕,具体情况等见面再说,我知道你这边着急拿电子零件,我们先在羊城的仓库里先挑选了一批符合你要求的电子零件先送到你这里,你方便留下地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