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月雨淋铃
繁体版

第四章 上元张灯迷金军

    大宋北边战事逐渐吃紧,只是战火还未烧至钱塘一带,因此秀州上元还是异常热闹,甚至因为都城南迁反而更胜昔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杨行舟和常萱铃站在白桥上便看见长街十里烟火,那是群星投向人间的目光,温暖了漫长的流离。无论是归来的,还是南迁的,亦或是暂住的,此刻秀州城中的男男女女都在流光中分享来之不易的喜悦。即使是短暂的。

    但此刻最耀眼的一道风景无疑要数月河上那艘最大的花船了,船长数百米,千颗夜明珠点缀着船坞,招招摇摇,荧荧煌煌,鲜花铺满甲板,数百名歌姬、舞姬与云袖流光一同纷飞,加上丝竹管弦,如此笙歌曼舞,人间几回曾见。

    常萱铃和杨行舟刚走上烟雨长廊就被月河上的花船吸引了,浑然忘记了要去猜灯谜的事了。毕竟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大船,何况还是艘这般明亮好看招人眼的花船。烟雨长廊分布在月河两侧,此刻挤满了围观的男男女女,他们虽世代居于秀州也是第一回见到。

    花船的中央只有一张桌子,端坐着一位青年男子在自斟自饮,仿佛溢目的流光,充耳的丝竹都不能荧惑他的心。忽然,青年男子抬眼瞥了下人群,引起人群一阵惊呼。杨行舟和常萱铃只觉得锐利的目光像刀剑一样袭来,一扫而过,此人竟是何人?

    人群中一个南迁来的见多识广的世家子弟不禁惊呼出声:“此人,此人是韩大将军!”

    “韩大将军是谁啊?”

    “韩大将军都不知道,当朝韩世忠大将军啊!”顿时又引起一阵惊呼,杨行舟和常萱铃也觉得十分惊奇。

    韩大将军在北方战事未歇之时竟然来秀州游玩。此事不仅平民百姓想不通,就连知州也想不通,在红楼醉生梦死之际突然被属下报知韩将军来到属地,吓得当场失禁,来不及穿衣就要去迎接韩将军,因为他深知这位爷可不是好惹的。官场暗传,韩世忠曾经当众抢走一位当朝高官的姬妾,而且安然无恙,甚至愈发受到重用,那位女子自然也成了韩世忠的姬妾,因为再也无人敢去拔韩世忠的汗毛。

    虽然众人事前皆不知韩将军来此,但是还是有一小撮人对韩将军的行踪了如指掌。就在韩世忠的花船穿过桥廊的瞬间,数十支利箭破空而至。

    “韩大将军居然孤身出来喝花酒,这是瞧不起我们啊。”紧接着利箭而出的是从长廊两侧飞跃而出的一队十五人的黑衣刺客,为首的黑衣头领叫嚣道:“兄弟们,上,为了金国的荣耀。”

    韩世忠仿佛料敌在先,不急不缓一掌翻起桌子挡住羽箭,随后站起身来挥手让甲板上的歌姬舞姬退下,然后悠哉悠哉的看着落到船头的十五个黑衣刺客,不屑道:“就你们这些菜鸟啊。没意思!”

    黑衣头领顿时感觉到脸上挂不住,气急败坏的说:“我们可是金国号称‘金雕’的最精锐的杀手。”

    “就你们,我看‘雕毛’还差不多。”韩世忠说着,好似手上沾了根毛放在嘴边吹了口气。

    这下全部黑衣人被气的浑身发抖,不管不顾的向韩世忠扑去。

    杨行舟怀里沧渊似乎随着杨行舟的心意微微颤动,正待出手相助,韩世忠就动了,剑光如同破碎的琉璃在甲板上划出一个五芒星。不,不止一个,五芒星顺时针旋转了两下,一共划出了三个五芒星,十五个星芒刚好对应十五个黑衣人。

    韩世忠转身回剑,十五个黑衣人在身后齐齐倒下。就在此时,韩世忠身后突发一道黑芒。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杀机,前面十五个黑衣人只是用来让韩将军放松警惕的。

    “将军小心,”一柄三尺飞剑“咻”的一声从烟雨长廊直插入船上的甲板上,与此同时落下的还有一个少年郎和那道黑芒,竟是一支萃满毒药的菱形飞镖。

    杀手显然十分老道,一击不中就暗中随着慌张的人潮离去。于是现场只剩刚潇洒转身而显得有些尴尬的韩大将军和从高处落下身子飒爽的少年郎,半屈着膝准备拔剑站起。

    就当剧本朝着一位当朝大将军遇见一位英雄少年郎拔剑相助,接下来必然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然后潇洒的说出豪气干云的壮语时。

    韩世忠转身刚说了两个字“其实……”其余便卡在喉咙,因为少年的身边忽然落下一位少女,给了少年脑壳一个“暴栗”并喝到:“杨行舟,你找死啊!”

    “韩将军,不好意思啊,他是我书童,脑子不太好使。”常萱铃说着就要把杨行舟拖走。

    “好疼,等等,我的剑!”杨行舟不知道为什么大小姐又敲自己脑门,也不敢问,一手捂着脑壳,一手伸过去拔剑。只见沧澜剑身完全没入甲板,只剩剑柄还露在外面。

    “无妨,”韩世忠尴尬的顿了下,看着少年抽出明明只有三尺却给人好似一条千丈蛟龙一般的长剑,眼前一亮:“好剑!”

    “少年郎,身法不错,要不要跟随本将军投身行伍,建功立业。”韩将军看着杨行舟马上要被常萱铃带走忍不住开口道。

    “好,”杨行舟毫不犹豫的说道。

    “好你个头,”常萱铃又给了杨行舟一个暴栗:“呆子,他就是想骗你去冲锋陷阵的。”

    韩世忠正襟危坐,严肃道:“没错,跟着我就是要冲锋陷阵,若非看你有几分侠气本将军也不会想着把你收入帐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靖康耻未雪,臣子恨怎灭?而今金军铁蹄践踏我大宋大好河山,我等炎黄子孙岂能坐视不理。”

    岂能坐视不理,韩世忠一番慷慨陈词如同振聋发聩,瞬间在杨行舟内心激起惊涛骇浪。

    常萱铃看着被韩世忠一番说辞震住的杨行舟,心中暗道不好,连忙拉走杨行舟说:“别被他骗了,你爹娘还在家里等你呢!”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韩世忠站起来朗声说道。

    “你,”常萱铃瞪了韩世忠一眼,对杨行舟说道:“你别听他的,你是我的书童,没有我的允许,你哪儿也不许去!”

    “少年郎,若是有意,今夜子时,我在南湖等你!”见杨行舟不说话,韩世忠留下一句话。

    “什么南湖北湖,”常萱铃一边呛道,一边拉着杨行舟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月河,重新回到烟雨长廊。

    “杨行舟,你可不能被韩世忠骗了,他指不定就是看上了先生送你的宝剑。”经过月河的一场风波,俩人也没有心情猜灯谜了,回常家时常萱铃又一次苦口婆心的劝杨行舟。

    “可是,他是大将军应该不会,”杨行舟嘟囔道。

    于是常萱铃又赏了杨行舟一个暴栗:“笨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江湖险恶,人心难测,知人知面不知心。先生的教诲你都忘记了吗?”

    “不敢或忘,”杨行舟挠了挠头,因为被常萱铃训惯了,下意识觉得常萱铃说的有几分道理,也是因为对杨先生的尊敬。

    杨行舟与常萱铃道别后望了眼明月,十五的明月何皎皎,可是明月左上方竟有一颗五芒星与其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