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月雨淋铃
繁体版

第三章 天真方得学长生

    先生也姓杨,眉眼与杨行舟有几分相似,都是浓眉大眼,眼神明亮。只不过,先生眉眼多了几分深邃,好似沧渊,杨行舟却是一湾浅浅的湖水。

    常萱铃甚至因此怀疑先生跟杨行舟父母是不是有血缘关系,才特意给杨行舟开后门收他为徒,但杨行舟父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先生却是爹爹在扬州的旧交,常萱铃因此也打消了妄想。少年人不可避免的会偶尔怀疑自己或别人的出身,大抵是因为抱有世界最初的天真吧。

    七岁那年,书院的先生开始传授杨行舟和常萱铃武艺。杨行舟和常萱铃这才知道,先生不止文采斐然,武艺更是高深。

    常萱铃当天回去跟常知秋和吴春华炫耀:“阿爹,阿娘,先生说我是个学武的好苗子哦。”

    常萱铃开心的一蹦一跳,却忽然想起先生不止教她一个又有点嫌弃道:“你们一定想不到,杨行舟那个木鱼,总是学不会,最后还要本小姐教他。”虽然语气显得很嫌弃,但是常萱铃嘴角却一直不住的翘起。

    “铃儿最厉害了,刚拜师就能收徒了,”吴春华打趣道。

    “那铃儿要好好督促行舟学武哦,哈哈哈哈哈哈,”常知秋丝毫不惊讶常萱铃和杨行舟学武的事,反而揶揄道。

    常萱铃还小当然听不出来弦外之音,眉飞色舞的说道:“那是当然,爹,你放心吧。本姑娘是绝世天骄,我的书童自然也不能太差。”

    杨先生传授心法通常不超过一刻钟,剩下的都是留给常萱铃和杨行舟自己领悟。因此,常萱铃和杨行舟也就多了很多独处的机会。虽然这对于杨行舟虽然有点苦恼,但他天资不如常萱铃,常萱铃偶尔还能指点他一二。久而久之,杨行舟心里也认为常萱铃欺负他理所当然了,毕竟常萱铃也没把他当习武路上的垫脚石,而是一路踢着他前行。

    可是先生的武功并不易学,饶是常萱铃天资聪颖,也学了三年才入门,更别提杨行舟了。其实先生并未传杨行舟和常萱铃一招一式,只有一段心法,以及根据心法自研的练气法门。常萱铃和杨行舟三年来只是朝夕在山中吐纳练气,一对少年竟好似书中餐晚霞饮朝露的神仙。杨行舟和常萱铃心中这样想着,也就不觉得练功枯燥无味了,虽然神仙后面还未跟着“眷侣”二字。

    先生并未透露这是何心法,但杨行舟和常萱铃都觉得一定是绝世心法,因为常萱铃才刚练气入门一身轻功就如鹊踏枝头,即使习武数十年的武林好手也未必如她这般轻身似燕。杨行舟和常萱铃一致认为先生不告诉他们功法的名称,是为了防止他们不小心走露风声被江湖中人知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杨木鱼,要不要本小姐指点你啊。”常萱铃习武以来愈发神采奕奕,生气十足,此刻正俏立在一枝不粗的树枝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杨行舟。

    “不用,我自己能行。”杨行舟咬牙坚持道,用力挥着木剑,心里却始终不解先生教的那一句心法——“气随心止,物我两忘;风起云聚,风动云散。”

    常萱铃看着杨行舟笨手笨脚,有些好笑:“呆子,你乱砍什么,这是要你真气外露,沟通万物,感悟天地气息,才能直上青云,像我这般轻盈。”

    杨行舟虽然假装没听常萱铃的唠叨,但耳朵还是竖的笔直。常萱铃的话好似一阵清风吹散了杨行舟心中的迷雾,杨行舟试着将丹田的真气吐出,真气从手心流入木剑,人剑在真气的作用下竟好似融汇成一体。剑随心动,杨行舟一剑斩断一片落叶,木剑带起一阵清风,真气便盈散到清风,清风又吹起落叶,落叶却落在杨行舟的心里。

    原来如此,杨行舟眼睛一亮,高兴的抬头看着常萱铃,同时运气真气挥剑入泥,瞬间振起一圈落叶,脚尖轻轻一点落叶,便落在常萱铃身边。

    “谢小姐指点,”杨行舟双手作揖,方要感谢常萱铃,便听到“咔嚓”一声,那根不粗的树枝承受不住两个人的重量断了。杨行舟本能的抱住常萱铃,将身体垫在下面,甚至忘记了用真气护体。

    “杨行舟,你笨死了,”常萱铃在杨行舟落地,她落入杨行舟怀里的瞬间心里说道。其实以常萱铃比杨行舟功力深厚,完全可以在树枝断的瞬间安然离去,可是忽然被杨行舟抱住,一下子六神无主,只能成全了杨行舟当人肉气垫的想法。

    幸好常萱铃站的不高,杨行舟也只是背后被树枝划伤了一小道口子。事后杨行舟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常知秋夫妇还特意带着常萱铃来看望他。

    常萱铃趁爹娘和杨行舟父母寒暄的时候偷偷问杨行舟:“笨蛋,你怎么忘记用真气护体?”

    杨行舟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我忘了。”

    常萱铃脸颊微红,糯糯的说了声“真笨”,一蹦一跳的跑回吴春华的怀里,还不忘回头冲杨行舟做了个鬼脸。

    杨行舟躺在床上愣愣的看着吴素华怀里的常萱铃,此情此景,杨行舟只觉得记忆中他从未跟爹娘这般撒娇过。虽然他懂事,但是偶尔也会犯错打碎个盘子之类的,可是爹娘从未怪他,反而对他百依百顺,就像敬畏他似的。杨行舟心里莫名有些羡慕常萱铃,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年少光阴弹指容易过,杨行舟与常萱铃不知不觉跟随先生十年了。

    杨行舟与常萱铃心法也都有小成,其实常萱铃一直高出杨行舟一线,只是每当她有所突破总会在原地嘲笑杨行舟,笑着笑着两个人就齐头并进了。

    心法小成后,先生摆了各式各样的武器,让他们一人选择一样称心的武器。只见桌子上刀剑枪戟,斧钺钩锤,琳珑满目。虽说每种武器只有一样,但都是珍藏孤品。

    杨行舟一直拿着一把自己削的桃木剑,就像命中注定似的,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三尺长剑。

    先生捧起长剑,顿了一会儿似在追忆什么,久久才双手捧起长剑满含深意的看了一眼杨行舟:“此剑名曰沧澜,据传一出世便剑起沧澜,怒斩蛟龙。现为师将它赠予你,望助你碎龙潭,填虎穴,诛妖邪,护苍生。”

    杨行舟慷慨道:“谢师父,弟子一定不负此剑,视若生命。”

    常萱铃看了一圈,嫌弃刀枪太重,反而选择了最轻的银针。

    杨先生笑了下,开口道:“还是铃儿最聪明”,随后将一包银针递给常萱铃说:“此针甚妙,名为银样梨花针,是一位高人所赠。此针锋利异常,配合心法使用,令人防不胜防,而且此针可以验出世间百毒,可谓当世奇珍。现为师将它赠予你,望助你平安顺遂,春和秋祥。”

    常萱铃满眼都是小星星,看了杨行舟一眼,似是在说还是本姑娘有眼光,赶忙接过银针,嘻嘻一笑:“谢谢师父,弟子一定可以保护好师父您和父母的。”

    常萱铃又瞥了一眼杨行舟,骄傲的说道:“当然,顺便也会保护好你的,毕竟你是我的书童。”

    “哈哈哈,为师相信你可以保护好我们的,”先生看着不怎么服气的杨行舟,一挥手笑着说:“如今你们心法俱已小成,后续的提升就要靠自己的悟性了。去吧,今日上元,满城灯火,就当祝贺你们出师了。但要切记,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在人前显露武功。”

    “弟子谨记!”二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常萱铃和杨行舟带着先生所赠的称心兵器,飞快的穿梭在竹林里,速度令人咋舌。常萱铃甚至在掠过一只麻雀的时候,伸手抚了下它的翅膀,惊的它差点落到地上。

    快出竹林时,俩人不约而同回头望了一眼,只见先生徐徐回庐,背对着竹林,昏暗渐不可见。竹林之外便是主城区,只隔了一衣带水,主城区有万家灯火。

    常萱铃突然觉得先生的背影好生落寞,对杨行舟说道:“喂,木鱼,你有见过先生的家人吗?”

    杨行舟也不反对“木鱼”的称呼,只是忽然心里难受,没头没尾的说了句“不知道。”

    “你还真是木鱼!”常萱铃敲了一下“木鱼”的脑瓜:“敢不敢跟本小姐比试猜灯谜?”

    “怎的不敢,谁输了谁掏钱买糖人!”杨行舟消沉的心一下子又活跃起来。少年心性,本该愁来得快去的也快。

    杨行舟和常萱铃就站在明亮的城区和黑暗的竹林之间,站在一衣带水的桥上,那座桥名曰“白桥”。但此刻,他们带着竹林里幽幽的期待,跨过白桥,要去见那竹林外熠熠的灯火。

    上元花灯节,人约黄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