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感受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无法重来的人生,当然要活的比谁都炙热。
春节“回家”是国人无法割舍的情结,每个漂在远方的游子心中总藏着对家、对团聚的思念。当然,回家有很多种方式,“家”同时也有很多种定义。吾心安处即是家,喝两口乡味的热汤也是到了家。
披星戴月地奔波,商海挥斥方遒,可我每每念及家人总揣着责任和思量。万家灯火下孤独悄然蔓延;光影雕刻时光,大千风光在镜头下珍藏,我把平凡的日子缀满在诗和远方,四海为家。
精致的手表、窄框眼镜、锃亮的皮鞋以及一袭剪裁得体的黑色风衣是我最常见的装扮。对我而言,应酬客户、统筹兼顾、奔波于各大城市是我日常工作的写照。2015年的日历一天天撕去,今天终于到了可以回家嗦一碗正宗牛肉面的时候了,满满的期待。
本来和刘泽一家约着一起坐飞机回家,但昨天突然心血来潮,想自己开车回去,于是我早早定了个闹钟。
今年公司发礼品,年会后剩了很多,我从公司拿了米面、坚果礼盒、牛奶酸奶等七大件。我又买了七七八八给亲人准备的礼物,昨晚早早地收拾好装进了车里。
原本打算是第二天早上走的。结果到了半夜睡不着,就想着早一点赶回家。
趁着凌晨的微光,我索性起床洗涑,拿起行李箱和手包下楼出发。
最近几天,返乡的人很多,原本14个小时车程能到家,走走停停多出来好几钟头。服务区人很多,尤其是排队加油,有时候排队1小时才能加上油。
偶尔高速上也会发生交通事故,半个小时车子不动,心里着急,不过安全第一,平安到家最重要。好在和老家的距离,一点点在缩短。
我想着家人,家里人同样在盼着我回家。得知今年我要开车回家过年,亲人们也期待了很久。
亲人们往年嘴上说着不要紧让我安心在上海工作,其实心里是很挂念的,知道我要回家过年,他们激动得好多天都没睡好觉。盼星星盼月亮把人盼回家之前,家里人没闲着。
老家好像也下雪了,快到家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把很长一段路上的雪都扫干净了,怕我们车子打滑。一家人老早等在门口。
车子缓缓停下,大姨一下子冲上来抓住我的手。那么冷在外面等着接我,看到门前的路,看到守候的人,我真的想掉眼泪了。大包小包搬进家里,我一下子就乏了。
到家之后很安心,又开了这么久的车,突然放松下来感觉有点累。好久不见的亲人有说不完的话,尽管累,却舍不得结束,聊到后来,我眼皮都睁不开了。老人心疼,招呼我赶紧休息。
第二大早,在鸡鸣狗叫中苏醒。拉开窗帘,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田野,呼吸的是道不尽的乡愁和回忆啊。
我不愿意回家过春节是因为,自己的家好似只剩在了记忆中,因此很少回。母亲在99年白血病过世,父亲也于08年工程上意外走了,这座小城对于我来说有些不友好的惆怅。父亲有一个兄弟,也在隔壁的城市做着生意;92年就去了那边,扎根在了哪里,奶奶跟随他们一起居住。
母亲有兄弟姐妹4人,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生,朴素无华、待人温和。后来跟随我父亲一起在小县城包工程做工程,渐渐的生活都好了起来。自从母亲过世之后,大姨就很照顾我们家,因为相隔不远,就在隔壁村。父亲走后,除了10年去了次伯伯家过年,基本都是在大姨或者舅舅家,人都是越近越亲,远了关系自然而然就淡一点。
过年前的这几天,镇上的集市已经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抢购砂糖橘、蔬菜、春联等年货。路边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三轮、货车等等。过年前的那几天,准备着一家老小过年的东西。忙了一年的人们,回家来相聚,团圆。
过年前的这几天,期待着、期待着年的到来。农村的杀猪饭、冲年糕、做甜酒汤圆、腌制烟熏的腊肠腊肉等让年的即将到来,渲染了气氛。所有过年前的那几天几乎就是用来准备过年,准备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放假归来的学生、工地回来的大叔、工厂回来的夫妻等,万家灯火,欢声笑语。过年的这几天是最放松的时候,人们期待着能过一个好年。村里所有人,停下了手中忙的事情,准备着过年所需要的东西。有的人打牌,好友相聚喝酒,有的人带着一家人去周边旅游放松心情。
过年前的这几天,也是很多人刚放假的时候。给人一种假期时间很慢,刚开始的感觉。一旦大年初一一过,就让人感觉时间很快。让人们有一种过年后的一种失落感,焦虑感,想到马上就要回去工作。过年前的那几天,真的是让人感觉很舒服,会感觉这是过年前的一种恩赐,一种多出来的白给的假期。
我就是个农村娃,这些事情对我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看来我非常的想念家乡。现在城市的年味越来越少了,但比起过年大家更加的热衷于外国的节日。过年也就越来越萧条了,在外工作了这么多年我也看见了很多,我觉得还是家乡好,至少在过年的时候有着浓重的年味。
小时候看大人杀年猪。进入腊月份以后,就要开始杀年猪了。在当时家家户户都有养猪,而杀猪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还要挑选一个好日子。每当村里有人杀猪了,小孩子都会去围观。当时的小孩子胆子是真大,围着大人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们干活,比现在看手机还要过瘾。
买对联、贴对联。在当时对于过年都是很重视的,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人都是很高兴的。到了年底,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购买对联,然后把它们仔细的贴在大门两边。往往贴对联都是一家人都参与,非常的热闹。
到了年底,农村也可热闹了。有些制作爆米花的人,就开始走街串巷了。每到一个村子里,只要一吆喝,后面就会跟着一大群的孩子们。然后就会因为嘴馋,会哭着闹着要家长来做爆米花。除了爆米花以外,还有冰糖葫芦、棉花糖这些都是小孩子最爱吃的。
看耍龙舞狮。以前这在南方的春节期间,基本上每年都会上演。当时只有在春节的时候,农民比较闲,所以村里的人就会舞龙耍狮子,敲锣又打鼓的,并且挨家挨户的表演,十分的热闹。不仅村里的人都回来看,就看其他村子里的人也回来看热闹。
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最大的乐趣不仅是有很多好吃的,而且还有好玩的,那就是玩鞭炮了。在当时,男孩子都爱玩鞭炮。毕竟鞭炮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都要购买。有些是在家里来客人,放完鞭炮了去地上捡没有爆的鞭炮,有些是直接拿家里的鞭炮。如果去亲戚家里拜年,亲戚给了鞭炮那会比给红包更开心。因为红包都会被家长收回,而鞭炮却不会,可以尽情的玩。
几十年过去了,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农民大量外出打工了,留在农村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他们最盼望的也是过年,因为过年了子女、父母就回来了,家里面才热闹。可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说过年没味道了,不愿意回家。就算是在农村里过年,走亲戚也成为了形式,放心礼品,说几句祝贺的话,然后就离开了。想想30年前的农村,虽然日子艰苦一点,但是却也有着简单的快乐。只是这些年味,也只能是在记忆深处了,再也找不到了,也回不去了。
小时候盼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味佳肴,因为过年会有新衣服穿,可以尽情的玩耍,放鞭炮,放烟花,最重要的是——有压岁钱。
农村进入腊月,就逐渐有了年的气息。集市上商店里,都备足了过年的各种商品食品,供人们选购。
腊月十五过后,不光集市商店,有的村头路口都有年货售卖。有养了一年的猪,就是通常所说的杀年猪,还有其他的各种肉类。
鞭炮在农村过大年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以前农村的大集上都有卖鞭炮的场地。卖鞭炮还有试放的环节,就是商家会燃放一挂鞭炮,证明自家的商品质量。
那个时候对鞭炮的管理没有那么严,集市上有很多自家小作坊制作的鞭炮,为了招揽客户,都会燃放鞭炮来吸引人。
几个摊位轮流燃放,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场面甚是火爆!伴随着阵阵的爆竹声,过年的味道十足。
围观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购买哪家的鞭炮,农村大集售卖鞭炮的场地大而空旷,燃放鞭炮还是比较安全的。
小时候过年,要忙很多天,一直忙到年三十那天才算忙完年。我们的地方习俗是腊月二十三辞灶,那天要把厨房打扫干净,辞旧迎新,让灶王爷也清爽干净的过大年。
还要用稻子加工大米,准备在过年期间吃,一般每户要加工50~100斤的大米。还有最重要的,大人小孩都爱吃的汤圆面也要加工出来,它是用糯米洗净晾干,再用机器加工的。磨出来的汤圆面,雪白雪白的,回家要趁晴天有太阳的时候铺开晾干,要不然会结成团发霉的。
接下来就是摊煎饼,做豆腐,炒米做米糕。这些活得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农村人淳朴,邻里之间都是互相帮忙,在一起忙年,说说笑笑的很热闹。
先说说摊煎饼,小时候的摊煎饼是用三条腿的鏊子来做的,我们这儿叫烙煎饼。烙煎饼的工具叫煎饼尺子,烙煎饼用的是“水糊涂”。在村里的加工厂有专门的机器,可以用小麦磨出“水糊涂”用来烙煎饼。
用“水糊涂”烙煎饼可是个技术活儿,煎饼池子在会烙煎饼的高手手里,动作流畅,行云流水,烙出的煎饼薄厚均匀一致,颜色白色里微微透着红,闻着香味就想咬一口了。
烙出的煎饼薄厚均匀一致,颜色白色里微微透着红,闻着香味就想咬一口了。
烙好了煎饼,就开始做豆腐了。在农村过年必须要做豆腐,因为豆腐不单是一道美味的食品,它的寓意是“都富”,象征来年会奔向幸福和富裕。
再接下来,就是炒米做炒米糕。把糯米炒熟炒成明黄颜色,接着在大锅里熬制糖稀,糖稀熬到沥成条状而不断续,再把炒米倒入锅中,用锅铲不断的翻炒,等米粒均匀沾满糖稀,立刻用水瓢把炒米盛出,倒在准备好的桌子上面,用煎饼尺子摊平,擀面杖来回的压平压实,压成大约两公分左右的厚度,晾凉几分钟后就可以切块装袋了。
炒米糕是我们这儿过年的传统美食,每家每户都会做很多,在过年期间慢慢吃。
农村忙年还有一样重要的事情:写春联。几乎每个村子都会有几位写春联的人,过年的前几天络绎不绝的人们买好红纸,送到写春联的人家里面,说出自己需要写几副春联,写春联的人会帮他拆纸,折成一副副春联对子纸的模样备用。
写春联是义务劳动,不要报酬的,乡里乡亲的就是图大家有一个过年的喜庆氛围。当然送了红纸写春联,有的人会买上一盒香烟表示感谢的。
写春联时,屋子里围满了人,大家都会主动帮忙裁纸磨墨,帮写春联的人理一下纸,让写春联的人方便下笔写字。写好的对联放在屋子里空地上晾干后才能拿走,不然会粘在一起的。
写春联一直会写到除夕前,因为那个时候买春联的人家少,都是在村子里面请人写,所以写春联是比较忙人也比较累人的活儿。
到除夕前一天的活动,就是准备第二天早上除夕饭。这是有分工的,一般都是女的在家忙着做大餐,男人去祭祖,然后一起团圆吃饭。
吃完年早饭,下午是最放松的时光,村里头路上都有很多人,在一起聊着天,说着一年的收成和经历。有的已经拉开桌子热热闹闹打起了牌。
人们都享受着举国欢庆,万民同乐的团圆时刻,在这喜庆祥和的氛围中等待晚上的精神大餐——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可惜啊,现在再回首看望,那似乎过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