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知今夕是何年
“娶媳妇儿!娶你个头啊!胡思乱想,赶快要上课了!”
整整一天,每个课间这个胖子都缠着我,非要问清楚我那几个动作的含义。
你说我能告诉他吗?坚决不说,我实际上觉得自己还是很勇敢的。
居然敢和一个陌生的女性睡在一张床上,没有半夜爬起来去找自己的妈,就算不错了。
结婚三天之后,周德良和新媳妇要回门,结果这个门回的直接就不回来了。
我的那位岳父大人真的是有钱,直接给自己的闺女盖了一个院子,院子外边直接挂上一个牌匾。
周宅。
这等于是岳父大人直接送给女婿一套院子。
而且院子里面连仆人都配好了。
这是啥意思?我娶了媳妇了,连家都不能回了吗?
我的岳父大人非常和善的告诉我,为了我的安全,在参加完考试之前,我就老老实实的呆在我们新搬进的周宅里。
尽量不要出门,老师都给我请好了,全部是一对一定向辅导,要保证让我考上秀才。
当然,第一次考秀才,也就是让我试试水,他没指望我怎么一个刚从乡下出来,拿起书本还没超过四年的乡巴佬,能一举混上秀才的身份。
整个县城一共有2000多个在籍的童生,基本上会来参加考试的,得超过1000。
这1000多名考生当中,也就有50多个秀才的名额。
而这50多个秀才名额每年还经常性的还凑不够数,平均起来每年也就能有三四十个人能够混成秀才。
我非常的纳闷,我们周家虽然不算是个大户,但是也算是人丁兴旺,打群架械斗时候从来不怕。
在我们县,虽然不算是地方的一霸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我的爷爷和那位大伯竟然能够让家里的子弟刚娶了媳妇儿,就住到娘家去,这不形同入赘了吗?
他们怎么能丢这么大的脸?我们周家的颜面何在?
原谅一个刚上初中的中二少年,搞不清楚什么的情况下,这个少年能干的事情就是大喊大叫。
当然,一个体重没有超过70斤的弱鸡再怎么闹腾,也抵挡不住那些膀大腰圆的男仆人。
我被关在书房里,三天之后,我的大伯赶到了我们周宅,在书房里跟我聊了整整半天。
我这才明白两家老人的良苦用心。
我形同入赘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被逼无奈,真的是为了我的安全。
我的大伯的那个儿子,我的那个堂哥真的是白死了。
那个杀手已经判了死刑,但是背后的主使明明知道是谁,却没有办法去惩罚他。
人家背后有后台,而且雇佣这个杀手的时候,经过了好几个人的手,光凭杀手的一个人的证词,根本没法定罪。
而且这个杀手连雇主的面都没见过,能够知道这个真正雇主的名字,还是这个杀手心眼多,特地跟踪了给他钱的那位雇主。
还偷听了这个上线和他的上线之间的交谈才搞清楚了,真正的雇主是谁?
光凭杀手的这个一面之词根本就没办法去找那个真凶的麻烦。
甚至去找那个给杀手钱的人都已经找不到了。
而且很麻烦的是,中间还有一些曲里拐弯的亲戚关系,很多事情都没法做的很干脆。
现在只能先保护好我,保证我的安全,最好我能够考中秀才,有了官方身份之后,就没人敢轻易动手了。
知道了,这个原委之后,我就把心情平静下来,好好的学习。
先把这个秀才考下来再说吧!
本来我以为考中个秀才一点都不难,毕竟我是经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
虽然刚刚完成六年,但是要比古代的那种私塾教育知识量大的多。
特别是考试,小学六年的时间,参加的考试还有测验,简直就数不过来了,至少我上考场的心态要比一般人稳的多。
只要进行上一段强化的模拟训练,把前三年的考题好好做一做。
再找比较好的老师出上几套模拟题再好好练一练,相信考个秀才应该没太大问题。
等到真正的开始学习,我发现这个秀才没那么好考。
这个朝代的科举考试和每个朝代的科举考试都不太一样。
我考中童生之后,在现代社会的那个周小欢特地在网上查询了相关的科举的知识。
而现在这个科举考试和周小欢查询到的资料是相差甚远。
这个世界想考秀才,竟然要考骑马,还要考射箭。
这怎么和中考一样,还要玩体能达标吗?
甚至还有选考科目,是举重物,器械还有兵法。
这个考试就像是高考当中的选科,语文必考,数学必考。
骑术和射箭,举重物,器械还有兵法是选考选三门。
一般的考生都会把语文、数学、骑术和射箭都考了,再考一门兵法。
而举重物和器械那只有那些真正有家传的,或者天生力气大的才去参加考试。
而且考中秀才的标准其实比较低,就是所有科目中五门及格就有资格当秀才。
如果符合标准的人很多,那么就选成绩好的。
比如说你有四个及格,一个优秀,而另外一个人是五个及格,那么名额不足的时候,你就能当秀才,那五个及格的就有可能混不上秀才。
这不是难为普通老百姓出身的考生吗?
我家好歹还有头牛,小的时候放牛的时候至少在牛背上牛脖子上骑过几天。
像那些家里头没有牲口的,让他上哪去练骑术?
射箭那就更不公平了,一副好一点的弓,那可是不便宜。
不要以为买上一副弓练习上一段时间就没问题了。
在弓箭的使用过程当中,也会有损耗的。
就算质量很好的弓和弓弦,在使用过程当中,也有可能损坏。
就算是没有损坏,也要定时的进行养护,家里头如果没有一个非常懂行的,就得到铺子里去,请人家伺候这张弓。
就算是你家里有专业的人员,换掉磨损的弓弦,养护弓也是需要各种材料的。
在练习射箭的过程当中,箭也有可能会损坏,这都是钱呐。
这到底是哪朝哪代?考个试怎么这么麻烦?
我在周宅闭门读书之后,发现有钱就是好,宅子里专门有一个书房,里面有上百本书。
一半多的是考试用书,还有一部分就是历史书,还有一些杂记,诗词歌赋什么的。
我翻了半天书房里的历史书之后,又对照着我现在的历史课本。
还在网上查询了很久,总算大致的确定了周德良所在的年代。
周德良所在的这个历史时期是现代的历史课本里没有的。
但是几十年前,明代的历史基本能和周小欢现在的课本里的历史对上。
按照现在课本里记载的历史事件,周德良现在应该是在清朝康熙年间。
而且还是在康熙初年,小玄烨应该现在十几岁。
周德良所呆的地方是浙江地区,目前还不用剃头留辫子,我周围的人都穿的是明朝的衣服,男人女人都留长头发。
现在的历史书上,康熙朝时,大清国已经基本了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再过几年,小玄子应该把鳌拜干掉,顺便要削藩了。
还要和吴三桂打好长时间。
不过目前,小玄子还是大清国的皇帝,但是他想削的三番只剩下两藩了。
吴三桂和尚可喜还在,耿金忠已经被干掉了。整个福建现在姓郑。
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历史拐点?我查了很多网上的资料。
甚至用压岁钱偷偷买了一本二月河的《康熙大帝》。
一番对照之后基本确定,和我们历史课本当中的历史事件开始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郑成功进击南京的那次战役上。
历史上记载的郑成功攻击南京的行动有两次。
1658年,第一次进攻,在舟山群岛遭遇了飓风,损失惨重,儿子都淹死了,还没有进入长江口,就只能退回来了。
1659年第二次进攻,都杀到南京城下了,结果被人骗了,说是你等等,等够一个月我们就投降。
如果现在投降了,我们留在北京城的家属就遭殃了。
结果郑成功这个大头就信了,还和手下的将军们饮酒作乐。
结果被清军增援来的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手下的将领都快死光了,只能灰溜溜的逃回了福建去。
在金门岛又和清军的讨伐部队打了一架,这架算是打赢了,把清军的主帅打的都给自杀了。
但是伤敌一万,自损8000,郑成功的部队损失也很惨重。
后来他力排众议,带着人马去和驻扎在台湾的荷兰人又打了一架,把荷兰人给打跑了,占领了台湾。
随后就发生了他的儿子郑经和弟弟的乳母通奸,又给他生了一个孙子的事件。
郑成功勃然大怒,派人去杀死他的儿子和孙子,顺带还要把孙子妈也杀掉。
结果受到了手下将领的一致反对,气性非常大的国姓爷不知道是因为水土不服,最后病死了,还是因为被人下了毒,反正是1662年死在了台湾。
后来郑经在台湾当了几年的土皇帝,结果在郑经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又因为继承权的问题发生了内斗。
台湾岛内的军事力量又受到了进一步的削弱,最后,被施朗带着部队攻占了台湾。
而在周德良的这个世界,历史的拐点发生在郑成功第一次攻打南京的时候。
这个历史上,郑成功没有碰到飓风,他的部队完整的杀入了长江口。
可以说这个时候,郑成功手下的部队是他历史当中战斗力最强悍的时候。
在郑成功强大的军事威慑之下,长江沿线的城市是望风而降。
最终,南京被围了一个半月,郑成功的部队先和增援到南京的救援部队好好的打了一架。
最终是先败后胜攻下了南京城。
随后又和清军南下的一支部队在南京城下大大的打了一场,据称是把御驾亲征的顺治给打伤了。
当然,这只是据称,反正顺治回到北京城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就结束游戏了,去世的时候大约就是1661年,年仅24岁。
清朝方面是坚决不承认顺治皇帝曾经到过前线,没有御驾亲征过。
反正我能看到的各种资料的能够显示出我们这头打赢了,具体怎么打的?每本书和每本书说的都是不一样的。
关注结果就行了,细节问题并不重要。
反正郑成功占领南京之后,整个JS省基本都投降了。
随后,他分兵派出一部分人马向南打沿海的几个省份,浙江,福建全都归顺了。
广东也占了一部分,广西靠近海南岛那部分也被占了。
而海南岛和台湾在郑成功庞大的兵力面前,迅速的被占领。
台湾岛上,荷兰人的那个叫什么热的城堡也没有打了好几个月。
一群归顺了郑成功的清朝绿营降将,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荷兰人的那个小城堡给占领了。
不就是个城堡吗?火炮厉害,火枪厉害,还挡得住我们的覆土攻城法吗?
中国什么多?人多,我用土堆把你这座小城堡全给填平了,看你怎么办?
而历史上那个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的永历皇帝,没有落到吴三桂的手里。
缅甸国王得到了郑成功把南京占领的消息,没敢把人交给吴三桂,这样永历皇帝多活了好几年,最后是在缅甸生病死掉的。
不过永历皇帝的尸体和他的子孙后代全被缅甸国王送给了吴三桂,然后这些永历朝的太子和皇子们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云南。
郑成功在南京开府建衙之后,他的老师钱谦益,就是那个被人称作水太凉的柳如是的丈夫。
被郑成功尊为丞相,而这位历史上名声非常不好的江南文人,东林党中总是被排挤的钱谦益,却迅速的把占领区的内政给梳理好了。
同时,发现清朝举办科举考试,他也劝说郑成功在占领区进行科举考试与清朝争夺人才。
当然,明朝搞科举考试已经是驾轻就熟,不过只进行了一次科举考试之后,郑成功手下的那些将领们就闹翻天了。
明朝明显的是以文御武。文人的地位明显高于武人。
而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那群文人以南方人居多,他们代表的是各个地方商人的利益。
可以说大明朝基本上是被这群唯利是图的文人给搞垮的。
当停止了几十年的科举考试,重新举行之后,那些明朝官宦人家的子弟明显更能够考出好成绩,得到出来做官的机会。
毕竟人家的父辈甚至爷爷辈都是通过明朝的科举考出来的,光是家里藏着的各种书籍要比普通人家的多好多。
陪着郑成功浴血奋战,从清军的嘴里强抢了一块地皮的这些军人们,也是有儿子孙子的。
凭什么这群胆小鬼的子孙坐在考场里面,考考试就能出来当官。
而我的儿孙必须得玩命,用刀用枪才能博个出身呢。
而这位水太凉能够在明朝做官,又做到了清朝,基本上算是个没有太多原则的人,或者说他的底线比较低。
而且经历两个朝代的官场之后,这位水太凉和稀泥的水平变得相当的高。
他相当迅速的就改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增加了射箭和骑术。
没过多久就减少了八股的内容,增加了数学方面的能力考核。
随后,又应军方的要求增加了兵法考试,器械考试,也就是武器的使用。
甚至连力量考试都加上去了。
评分标准也进行了更改,语文算一门,数学算一门,骑术和射术都算单独的一门。
再加上兵法,器械和举重物一共七门。
这七门考试里,只要能有五门是及格的,就有资格成为秀才和举人。
而这七门里面必考的是语文和数学,其他的科目里面任选三门,当然你也可以七门全考。
进行考试的时候,选你七门当中,五门成绩最好的进行排名。
排名靠前的就有机会成为秀才和举人。
这样一来等于把文人和武人之间的差异基本给抹平了。
当然,这么考试也遭到了文人集团的强烈反对,不过很快就被郑成功给镇压了,刀把子在人家手里。
当然,水太凉也在私下做了很多的工作。
最终,这种考试方式也被这些玩弄八股文好几百年的世家们捏着鼻子认可了。
不认可也不行啊,人家握着刀把子呢,而郑成功提出的问题也非常的贴切。
现在和大清国的战斗几乎是每天都在进行。
我们的科举考试筛选出来的官员必须是能文能武,虽然不指望当官的能够上阵杀敌。
至少不能对军事一窍不通,跟着部队行动的时候,好歹能骑上马,骑上驴,跟着部队跑。
总不能大军前进的时候,还要派几个人给你抬着轿子吧。
而水太凉私下里讲,练好了骑术,就算是逃命的时候,你也能跑的快一点。
大家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当初清军肆虐的时候,很多有点骨气的官员不是上吊就是喝药。
因为除了投降之外他没有别的选择了,打是打不过人家,跑也跑不掉。
如果那些满嘴之乎者也的官员们,都有一手能过得去的骑术,好歹能在清军围城之前逃出命来。
如果能懂点军事常识,组织士兵守城的时候也不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而且目前当官确实这个高危行业,学上一点保命的本事,确实也挺有用。
钱谦益活的岁数不小,快90了才去世。
在他在世的期间,非常技巧的调和了占领区的各种矛盾。
大力发展海洋贸易,延平王府的财政收入非常的健康。
把郑成功的政权稳定了下来后,还和清朝那边的官员们勾勾搭搭,说降了不少在清朝做官的汉族官员。
搞得满族官员对汉族官员的信任度,直线的下降。
而他这一招直接就造成了清军对江苏,浙江等地的几次大的攻势,都是虎头蛇尾,莫名其妙的就败了。
现在按照公元纪年的话,应该是1670年以后了。
郑成功比历史上多活了好多年,刚刚去世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