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打都不用打了
这些清军都是从哪个地方派过来?带队的是什么军官?武器配备是什么情况?
战马有多少匹?骑兵的水平如何?这些军官当中,哪个吃过我们的回扣?哪些帮我们运过盐?
这些军官哪些战斗意识比较强?哪些会比较中立?还有一些做做工作就可以临阵倒戈。
要说这群秀才们还是认真的做了工作,而且确实制定出来一个确实可行的作战方案。
那就是针对这群清军一碰就跑的特点,在清军进入铜鼓县境内之后,我们派出精锐部队去抄他的后路,让他们没法逃掉。
我思考了几分钟之后觉得这个方案并不是不行,但是总感觉到有点不过瘾,好像费了很大的劲儿,最后成果很低的样。
要想完成这个作战方案,基本上要动用差不多2000名团练士兵,还要走将近150公里,也就是300里地的距离。
而且还不一定能堵得住这2000名的清军士兵。
感觉到消耗很大,性价比太低。
我思考了几分钟之后,就让他们再找一份比例更大的全省地图出来。
还真有,但是这份GD省的地图就显得简陋多了,也就是把各个县城的位置标注了出来,连那些大的镇子都没有标注。
我手指着石鼓和铜鼓两个县的县城,说道:“延平王让我来这里当知府,可是现在我的手里只有两个县。”
说完之后,我用手指在石鼓和铜鼓县城之外,画了一个椭圆形的圆圈。
同时,我的脑海中想起了音乐,还有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我想了想,歌词里有海边,于是我的手指又重新把这个圆圈画大了些圈到了海边。
我的嘴里小声的哼了起来:“一六七五年,那是一个秋天,有一位少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我又指了指距离茂名不太远的一个县城,“我要把府衙修建在这里。”
我用手指的地方,应该是现在的吴川市。
几个刚上台的官员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了得有三四分钟,谁都没敢先说话,显然,我的大手笔把他们震惊了。
这个吴川县距离我们的铜鼓县和石鼓县少说得有200公里远,中间还隔了一个化州。
而且离茂名又不远,我们想要攻打吴川,那茂名的清军,不会傻瞪着眼看,这就有点让人不好说话了。
而我才不管他们的想法,直接就给他们下令。
“今天开始你们放出风声去,一定要传到尚之信的耳朵里。”
“就说我周德良回来了,现在需要一个府衙,选在吴川了,这段时间准备过去看看。”
“你们做好准备炒米炒面,各种作战食品要准备2000人用20天的。”
“现在能够动用的独轮车有多少辆?”
“500辆!很好,把这些独轮车上的盾牌,各种装置都要准备好,做好备份。你们挑选全县的训练比较好,体能好的团练士兵,先进行一下行军方面的训练。给我准备出2000人。”
别看我的年龄才不到17岁,但是四品官的官位放在这里,一群可以给我当爷爷的老秀才立刻开始分头去准备。
而我作为地区的最高一把手,立刻就没啥事了,不过我召集了几名工匠开始改造县里存放的那些大号的火绳枪。
把大约100支火绳枪改造好之后,我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火枪部队。
开始让人训练他们玩排队枪毙。
我看过一些欧洲的中世纪战争片,知道在燧发枪时代的排队枪毙的队列有好几种。
就简单的一个前后排,轮流发射的这个动作,就有很多的讲究。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队形不变,开枪的都是第一个人,每开一枪,后排就把装好子弹的步枪传给前方的人。
而子弹打完之后,这支火枪就传送到后排,让后排的士兵装火药,装子弹。
再复杂一点的有逐渐逼近式的进攻型的移动方式。
就是前一排开火之后,站在原地装子弹。
然后,后面的士兵越过第一排的士兵向前走几步,再开火。
然后,后面的士兵继续超过前面的士兵站到他们的前面再去开火。
这样等于是火枪手们离敌人的距离是越来越短,火枪的杀伤力和准确度在逐步的提升。
还有那种两排一块开枪的,前面一排单腿跪地射击,后面一排站立,同时开火,这样可以增加火力密度。
我组织人把这几种射击模式都操练了一遍,最后决定还是用最简单的队形不变,来回传递火枪射击更加顺畅,而且队形不容易乱。
在声音嘈杂的战场上,想要让士兵们听到命令按照要求进行位置变换,难度有点高。
特别是这些火枪兵刚刚开完枪,耳朵正在嗡嗡响,很多人的时间在半分钟之内,基本听不到什么声音。
为了保护火枪手的听力,我专门设计了耳塞子,让士兵们在开枪的时候堵耳朵。
但是真正到了战场上,无论是,采用让开完枪的士兵,从队列的两边跑到后面去,还是直接向后转从队列的缝隙走到最后排。
没办法准确听到命令的情况下,队伍就会变得非常的纷乱,而且现在还用了燧发枪,弄不小心就会走火。
当然,我看到的那些电影里的士兵们,就像机器人一样在枪林弹雨当中转换队形。
我觉得不是拍电影拍的非常夸张的话,那就是真的经过了非常严酷的训练,把士兵们都训得像机器人一样。
反正目前我是没本事让士兵们在几乎听不清口令的情况下,还能准确的完成战术动作。
最终还是决定老老实实的站成一列把火枪递到第一个人开火还是最简单的,最好训练。
而且用这种开枪方式,可以非常方便的和放在独轮车上的盾牌配合起来。
让一名枪法最好的士兵站在一列的最前面躲在盾牌后面,不断的开枪,能提高准确率,而且速度还快。
但是,我很快就发现,哪怕是那些开过几百枪的士兵,枪法也就那么回事,最多是使用自己的步枪的时候,枪法好一点。
使用其他人的步枪开枪的时候,也完全是靠概率枪法。
这个问题在各种资料中,各种论坛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枪管的口径误差太大,子弹和枪管的贴合度不高。
甚至枪管的前后内径都有差异,造成子弹离开枪膛时的速度是不统一的。
甚至为了让子弹能够顺利的进入枪膛,必须让子弹比枪膛的直径要小一些。
这样一来,子弹离开枪口的时候的方向就会出现非常大的随机性,有可能是贴着枪膛的上沿飞出去的,也有可能是贴着枪膛的下沿飞出去。
所以飞出去的轨迹是偏上偏下,还是偏左偏右,那就只能问概率论了。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在子弹外面裹层薄皮子,最好是鹿皮羊皮或者纸。
但是子弹裹皮的时候要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带把小锤子才能把配皮子包裹的子弹送到枪膛的底部。
当然,如果我们是有膛线的步枪,用这种方法装填上一次之后能够当狙击步枪使用,费劲用锤子装填一次就装填一次。
但是我们这都是滑膛枪,费劲在子弹上裹上皮子,还要用推单杆费劲把子弹推进去,实际上,能增加的准确度基本没什么提高,也就是让枪膛和子弹的缝隙变小了。
子弹飞出枪膛时的速度能提高一些。
而且这会让我们装填子弹的动作更加繁琐,增加了装填的难度。
我在研究步枪的准确度的时候,还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子弹的规格。
除了我从我岳父工厂特地挑选出来的100多根内径非常接近的枪管,现在我手头的其他的步枪口径是参差不齐。
至少要准备四种口径的子弹,才能和现有的枪膛的口径大体匹配起来。
而如果要想让所有的步枪达到最好的射击状态,那就至少要准备出来11种口径的子弹。
你说这可能实现吗?
最终我还是在论坛当中寻找到了一种难度不太高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圆锥形底部扩张弹,也叫米尼弹,也有叫米涅弹的。
这个玩意儿制作起来相对来说也难度不高,就是拿把专用的钳子夹一下的事情。
让城里的铁匠制作了一堆钳子,钳子上面有个凹槽,另一边有一个比这个凹槽小一号的凸起。
把一两重的铅锡合金弹放到这个凹槽里面,然后拿钳子一挤。
就制作出来一个像半个蛋壳一样的米尼弹。
找了几支步枪,实验了一下,发现和那些大神们预测的差不多,使用这种尾部扩张的在滑膛枪当中使用的时候并不能增加射程。
不过,大神们预测枪的准确度还会下降,因为不是球型的子弹会翻滚,影响弹道,我倒是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本身原来就打不准,现在还是打不准。
但是我测试火枪在20米距离的威力的时候,这种尾巴可以扩张的子弹,明显要比球形子弹威力更大一些,这就证明子弹的初速似乎更高了一点。
不过这些问题都不是我所关注的,我所头疼的子弹的规格大小问题,在这把钳子的作用下解决了。
用这种底部扩张弹,因为在开枪之后,子弹的底部会扩张,所以就能够比较密实的和枪膛贴紧,能够增加气密性。
这样一来,子弹的直径和火枪的内径只要差别不是太大,在开枪的瞬间,尾部能够和枪膛贴合,那么气密性基本就能有保证,不用专门准备不同规格的子弹了。
而那些口径相差太大的火枪可以在那把小钳子上做点手脚,让铁匠专门给那些口径太小或者太大的火枪制作专门大小的凹槽。
一下子就把我们后勤部门头疼的子弹的直径问题基本解决掉了,在开战之前,每个火枪兵提前给自己用钳子压出十几颗子弹备用就行了,发放弹药时也不用一颗一颗的在枪口上实验。
至于精准度下降的问题,根本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我对这种大火枪的射击距离要求是在50米以内,最好是在20米以内开火。
我从来没把火枪当成一种远程武器来使用,我是把它当成近距离的重锤用的。
就现在的射击精准度,网上看到的西班牙大火绳枪的杀伤距离能到300米,我确实用这种大火绳枪进行过测试,还不止一次。
最终根本就没测试出来,它的杀伤距离到底是多少米?
因为在100米以外安装的目标,根本就没有一个被打中过,那怕用两米乘两米的大靶子照样打不中,所以它的杀伤距离也无从测试。
当然,测试的数据多了之后,肯定会有一枪能蒙到靶子上,但是那得花钱和时间呢!
我只测试了100多次,就放弃了,就算他到300米的距离,子弹还有杀伤能力,但是你打不中就白扯。
至于网上讲的膛线的问题,我根本就没有考虑,就现在我能掌握的工业水平,也就只有我岳父的工厂可以在枪上弄个膛线,但只能是直线的。
在枪的内膛搞出螺旋形的膛线,目前还没有什么办法。
子弹上的闭气沟槽的问题先不想了,那也就是另外一把钳子的事,但是我手下的这群铁匠们做不出来那么精细的小钳子。
而且一个火枪手出动的时候,带着两把作用不同的钳子,很麻烦,还是等到这次战斗结束之后,好好的设计一下,制造一个能够一次成型的小装置吧!
也就不到15天的时间,我任命的县衙里的那群官员们,就把各种物资和人员都给我准备好了。
而且从海口给我运过来完成了初步训练,但是某些能力不合格的被淘汰的于家军的新兵。
这些新兵和老兵混合在一块进行几天的合练之后,我手下的这400多名的精锐士兵看着气势已经很不一样了。
我正准备挑个时间,带上炸药包,去吴川县的县城看上一圈,看看能不能把城门搞开,给我自己占上一个知府衙门。
海口那边的于将军派人给我送了一封急信,信里实际上加了两份材料。
一封信当中写的是吴三桂已经举旗造反了,开始和清军作战,近期不要和吴三桂有什么冲突?让他认真的和康熙掰手腕。
这封信是从南京转过来的,这个事情应该都发生一个月了。
第二封信是于将军写给我,信里写的信息让我瞠目结舌。
这封信告诉我,尚之信把广州城给围了,逼着他老爹造反。
而尚可喜被这个康熙洗脑了,坚决不同意他反叛他这个小皇帝。
父子两个现在正在广州城下对峙,于将军建议,我这段时间不要有什么军事动作,让那父子俩好好PK就行。
等到晚上,周小欢偷偷的提前起床,在电脑上查询了一番。
发现尚可喜和尚之信之间确实还发生过这么一回的事,当然时间点和这个世界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
人家儿子打老子,咱就不能去拉偏架了,老老实实在一边嗑着瓜子看热闹就行了。
而且铜鼓县那边也传来消息,基本上十天半个月就会出现的清军,已经有一个月没出现了。
通过里面的卧底传达的消息,大部分的部队都在往广州方向调,看样子这爷俩好像真打起来了。
看样子这吴川还暂时不能动了,已经集结起来的部队,又通知他们解散,不过每人发了20个铜板的劳务费,相当于一天一个铜板,谁让我耽误人家干农活了呢?
这不用打仗了,就赶紧跑到铜鼓县,给那群辛辛苦苦的老秀才们发了一圈的委任状。
让这些顶着风险也要在城里主持工作的秀才扶上了官位。
铜鼓县的秀才们确实不容易,真的是一穷二白的,硬是靠着一股气守住了县城。
换那些胆小的,清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就已经投降或者逃之夭夭了。
他们靠着一群只进行过队列训练的团练士兵,硬是顶住了清军的压力,虽然清军没有真正的攻城,但问题是如果万一清军攻了,就得靠削尖的竹子和清军对抗了。
我跑到铜鼓县县城的时候,真的觉得他们太不容易。
在几年前被我几乎给搬空了的铜鼓县的县城,现在人装的满满的,基本都是城市周边的那些乡村里跑过来逃难的人。
但是人虽然很多窝棚大的满满当当,但是街道并不显得脏乱。
走过窝棚区的时候也没有明显的异味,这就证明城里是有人管理的垃圾之类的东西也是定期清理的。
窝棚里住的大人小孩也没有现出凄苦之色,小孩子在各个窝棚之间追跑打闹欢声笑语。
看样子是没有挨饿,那几个老秀才还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
等去看了一下,负责保卫工作的团练士兵,真的和石鼓县差的不是一个档次。
铜鼓县的团练基本没有身上有铠甲的,除了手里一杆长枪之外,剩下的唯一装备就是一个相对来说厚实一点的斗笠。
而手里的那杆长枪也是近期石鼓县和于家军支援给他们的。
在三个月之前,他们手里大部分拿的还都是削尖了的竹棍。
我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我们两个县已经有200多名秀才,每一个秀才都训练了50名的团练。
加起来之后得一万多人,而这一万多人真正有装备的,也就是石鼓县最早训练的那批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