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我的手下
当一群读书人有钱了之后,想法就多了。
反正这些钱也没法装在自己兜里,因为大家都看着,干脆就加强装备质量,提高自己手下的战斗能力。
生活在石鼓县的秀才们还是比较幸福的,因为当初我在的时候把大量的缴获当成训练奖品分发给了那些团练。
所以,基本上第一批训练出来的团练,武器装备都不错,甚至有将近2000的团练,身上还会有铠甲,虽然都是清军的样式,还有不少是有残破的。
但是有铠甲的和没有的区别是很大的,别看是一群团练,穿上甲之后,显得比正规军还正规,因为比正规军站的队伍要整齐。
铜鼓县的秀才们就相对来说困难一些,他们真的是从削尖的长竹竿开始,一点一点的攒装备。
而且他们这些秀才还存在一个问题,他们没有办法像石鼓县那样,把所有秀才建立起来的团练统一组织起来。
在石鼓县,因为我经常的对下面的团练进行考核,打分,发奖品,所以,各支队伍之间都是比较熟悉的。
虽然很多的秀才跑到南京去准备考试,还有很多秀才已经成为了举人。
但是,他们在家乡的团练队伍还是存在,当留在老家的这几名秀才,有需要时,通知这些私人部队的时候,这些队伍基本都会给面子。
当某些行动还发工资的时候,这些队伍的行动还是很积极的。
而铜鼓县相对来说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互相之间都不认识,因为也没有举行过什么大型活动,秀才和秀才之间的交流都比较少。
这样一来,在县城当中自封为领导的几名秀才,能指挥动的团练队伍就比较少了。
但是,在清军的上千名士兵的压迫之下,铜鼓县的这些团练也迅速的勾结在了一起。
不能用勾结这个词,应该说团结在了一起。
那些清军可真是抢啊!什么都抢,吃的喝的、农具、耕牛、羊、猪、鸡、鸭、大人、小孩儿、漂亮姑娘,连那些老大爷们都被他们用枪逼着,拿着扁担给他们运东西。
在我当县令的时候,第一个比较大的军事动作,就是把铜鼓县的县令以下的一群官员全部给活捉了。
从那个时候起,铜鼓县就处于无政府状态。
但是在县衙的一群衙役和办事员的主持下,整个县的秩序没有乱,赋税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
特别是没有官员们上下其手,随意的增加摊派,老百姓们手里留下的粮食要比原来多的多。
毕竟粮税什么的已经是按照明朝这边的规矩算,相比较而言,比清朝的税要低多了。
而我在石鼓县大量种植的土豆、红薯、玉米,也很快的让铜鼓当地的老百姓接受了。
很多的坡地不适于种植粮食的基本都被老百姓们用来种土豆和红薯。
特别是土豆这个东西,很快就有老农民总结出来,在秋天收完稻子之后,把提前育好的土豆秧种到地里。
在春节前后,还能从地里收上一回土豆,而种的这个土豆纯粹是白落,因为不会再收一次土豆税。
中国的老百姓对吃的东西那都得是无比热情的。
虽然从地里刨出来的其貌不扬的土豆吃起来没什么味道,甚至土豆皮上还有点涩涩的,让嘴里发麻。
不过这个玩意儿顶饿,所以很快,老百姓们就发掘出了烤和煮之外的很多种吃土豆的方法。
比如把土豆切成丝,蒸出来,少放一点盐,用筷子搅一搅,就是类似于土豆泥的吃法。
把土豆切碎了,和大米饭一块蒸,或者把土豆丝里面掺点面或者米粉在锅里蒸熟,烤熟煎熟,做成土豆丝饼。
当然,还有把土豆蒸熟之后,拌上酒曲,做成酒。
当农民们自己做土豆酒的时候,就会清洗处理的非常干净,有些聪明的会往里面加一些粮食,比如大米进行调味。
这样这种土豆酒的味道就能够让人接受了,当然,这些穷苦的老百姓一年到头是喝不到酒的。
所以就算是那种非常差的带土腥味的土豆酒,照样有人喝。
土豆,红薯这些植物,推广的其实一点都不快,这些新品种的东西,老百姓的接受速度是很慢的。
让土豆这种植物一下子在雷州半岛地区推广开的诱因是一场台风。
夏末的一场席卷整个莱州半岛和广东沿岸的台风,基本上把秋季作物给铲平了。
可以说,各家的田地里面秋天已经收不上来什么东西了。
这个时候本来是在秋天收完晚稻之后才播种的土豆,马上补充了这个空缺。
广东的其他地区不知道,但至少受灾严重的雷州半岛地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基本都选择了种上土豆或者红薯。
三个多月之后,土豆收获了,又过了两个多月,红薯也收获了。
本来可能会引起灾荒,但是有这两种作物之后,不敢说是丰收了,但是老百姓冬季春季的口粮是没问题了。
虽然大家吃这两种新鲜的作物不是太适应,但总算是可以在春稻收割之前,不至于饿肚子。
随着这次台风过后,土豆的大规模种植,广西地区也很快开始引种这种可以在南方冬天生长的作物。
本来广西,广东和海南地区都是可以收割两季的,海南岛的南部地区是可以种植三季植物的。
现在有了土豆,广东地区和广西地区也可以种上三次,收获三次,虽然第三次是土豆。
这种不太挑剔土地,而且管理起来比较简单的植物很快就受到了老农民的喜爱。
只要是能吃的东西,中国老百姓好像都很喜爱。
而这个时候,那群我培训出来的种痘医生,推广种牛痘引来的后遗症正在爆发。
那就是婴幼儿的死亡率大幅度的下降,半大小子明显增多。
未成年人口的比例明显开始上升,人口增多之后的显著问题就是粮食不够吃了。
这个时候土豆和红薯的出现,马上就把这些增加的吃饭的嘴给填饱了。
为什么七八十年代的时候非要计划生育,非要推广独生子女?
那个时代,真的是好多家都吃不饱饭,孩子越多的吃的越差。
现在这个时代就更加如此,周德良幼年时代基本是处在半饥饿状态,少年时代好了一些,但是也不敢说每顿都能吃的八九成饱,要不然也不至于结婚的时候比新娘矮一头。
连周德良这种小地主家庭的孩子都不敢说总能吃得饱,那些农民一养四五个孩子,家里只有十几亩地,还得把赋税先交完。
想把大家的肚子填饱的难度还是挺大的。现在红薯、土豆的出现让同一块大小的土地的出产,一下子增加了一半,甚至翻倍了。
比较肥沃,土质合适的田地,每亩土豆的产量真能突破四五百斤。
现在的稻子的亩产一季也就是200斤左右。
这种高产的作物别管好吃不好吃,能把肚子填饱,一下子让那些孩子一堆的家庭,免去了卖儿卖女的痛苦。
而且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农民们发现不管是红薯还是土豆,他们的果实都在土地里面。
台风影响不了这种植物,最多影响一些产量,不会像水稻那样,一场台风过后,直接绝收。
所以很多的农民就会找些半坡地,小边块的土地种上一些红薯和土豆。
即使遇到了灾难性天气,也不至于什么东西都收不上来,好歹能把肚子填饱。
而广东地区的那些农民很快就发现,种土豆和红薯的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躲避兵灾。
好不容易过了两三年的舒坦日子,突然,一群清军像蝗虫一样,就冲进了村子,这些清军扫荡过的村子,就像被狗舔过一样干净。连地里的稻子也收割掉,就算没成熟,也要割了喂牲畜。
除了一些失去劳动力的老人之外,基本什么都剩不下。
就算他们没时间破坏田里的庄稼,但光他们行军就破坏了大量的庄稼,水稻肯定是报销了,但是土豆红薯被人踩马踏之后仍然能够顽强的活下来。埋藏在地里的果实不会受太大影响。
在清军这种比抢劫还恶劣的军事行动的威胁之下,各个家族代管的那些秀才团练们,很快就勾连在了一块。
如果两支队伍距离比较近,就赶紧汇合在一起,100人的队伍要比50人的队伍显得更厉害一点。可以把小股部队吓跑。
当一群像抢劫犯一样的清军杀到铜川县的城下的时候,早就得到消息的城里的几个秀才已经组织起来了小1000人的队伍。
当然不敢像那些老兵带的队伍一样,冲出去和清军对攻。
但是这些受过基础训练的团练,还是在城墙上能够站直自己的身体,做出一副坚不可摧的样子。
而这些清军当中的很多中级低级军官,都是贩盐集团的下线。
这些既得利益者根本就不想出来打仗,于是咋咋呼呼的在城下武装游行。
上级军官让他们攻城,他们就在城下窜来跑去,就是不碰城墙。
这样的闹剧折腾了很久,但是在石鼓县的团练和我留在二锅头生产基地的那220名精锐士兵组团过来救援时。
这1000多名在城下乱晃的清军,直接就逃掉了,还没打就给跑掉了。
我的训练方法折腾出来的团练,穿上竹铠甲之后,再每人扛上一支长枪,已经非常的能够唬人了。
超过1000人的部队,喊着121举着四米长的长枪,迈着整齐的步伐,还故意跺着脚,缓缓的走过来。
那种压迫感是相当强烈的,这群本身就没有打仗心思的清军直接就被吓住了。
从上到下一点儿,没犹豫就全部掉头就跑,连那些打劫来的东西都不要了。
总算是把铜鼓县城给解救了下来。
但是大家在清军剩下的那个营帐里面搜查一番之后,都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训练团练,提高团里面的战斗力。
因为这些清军扫荡过的那些村庄里面俘虏的老百姓,女性都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了,成年男性的脑袋基本都被割下来,用石灰腌制好。
甚至每个脑袋的边上都已经绑好了腰牌,要作为战功上报。
延平王对我们的缴获都是有赏金的,而清军那边同样是有赏金。
甚至标准都很类似,必须得有首级,同时要有身份证明牌等等。
像我们这边想要杀良冒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因为只需要把头发做个处理,把脑袋上的头发剃掉,然后在后脑勺上编上一根辫子。
剩下就是找些腰牌的事情了。
清军那边想杀良冒功比较困难,他们要上交的首级,必须是有头发的,太短的都不行。
所以清军想要获得人头奖,必须得跑到明朝控制区那些不留辫子的地方砍脑袋。
后来我们了解到,尚可喜和康熙皇帝互相联系,最终,尚可喜决定退休回家。
然后让他的儿子尚之信担任平南王,然后手续都办完了,老平南王正准备要出发。
结果性子急的康熙直接又下了份诏书,说这个尚之信太残暴,文化太低,不适合做平南王。直接把尚之信刚拿到手的王位给撸掉了。
如果康熙滑头一点,直接再下一份诏书,让尚之信的某个弟弟担任平南王。
那么哥俩肯定就会因为兵权、待遇等等问题看不对眼,然后再干起来。
可这个康熙是连装都不愿意装了,就等着尚可喜回老家,然后广州就算是削藩成功了。
甚至新的广州将军都已经任命,
于是乎这个尚之信就开始搅事,正好这段时间发现石鼓县和铜鼓县这边的问题,于是就让手下的部队到那个方向转悠转悠。
虽然没有打下县城,但是却送回了一些合格的脑袋,而那些腰牌什么的,看着也算比较真。
情况怎么样?全靠手上一支笔,尚之信让手下夸大情况,增加损失,同时用上一堆脑袋向BJ汇报,我们广东的地界并不平静,我们还是有用的,别把我裁了。
然后继续增兵,继续去包围铜鼓县的县城。
然后石鼓县的部队再来继续营救,然后清军再继续跑掉。
过不了太久,清军又继续来,援军一来,他们就撤。
虽然没有打仗,而且没有一个被打死的士兵,但是越来越多的清军反反复复的来来回回的行军。
在铜鼓县和石鼓县的清军部队来来回回调动的时候,郑经也搞不清楚了,然后急急忙忙的把我提了半级,让我赶来当知府。
我把各方面的情报汇总之后,发现这些事儿全是尚之信搞出来的,而且他的目的就是制造紧张气氛,好想办法把他的平南王的王位拿回来。
知道铜鼓县的军事压力并没有那么大,我也就不紧张了,把怀孕的老婆安排到了徐闻。在于家军的一个兵营附近买了套房子。
这样安全就有保证了,并且找了一群知根知底的奴仆,照顾这个孕妇。
安排好了之后,我就偷偷摸摸的在部队的保护下回到了石鼓县县衙。
屁股坐稳之后就拿出了一堆委任状,把那几个没有工资,自带干粮,自觉自愿在县衙里打工的老秀才带上了相应的官帽子。
已经不是热泪盈眶的问题了,这几个平均年龄都接近50岁的老秀才,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穿上官袍。
还好,我已经提前几个月就安排人给他们吹过风,新任的知府大人想从当地的这些表现良好的秀才当中提拔上几名官员。
所以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没有变成范进中举那样一下子被痰迷了心窍。
嚎啕大哭,浑身颤抖,抱着官袍瘫软到地上,这就不能算太激烈的反应了。
我让人把他们送到后面去洗脸,更衣换上官袍,也就是半个小时多的时间。
这群经过大喜大悲的新出炉的县级官员,就又人模狗样的站在了我的面前。
同样是一脸皱纹的白胡子老头,穿上了七品官服之后,就显得那么气宇轩昂。
一双眼睛都比在换官袍之前显得有神,而且犀利。
一群七八品的官员穿着青色和绿色的不同品级的官服,互相行礼还笑嘻嘻的撑着对方的官职。
“李主簿,恭喜恭喜!”
“曹县令,大喜大喜啊”
“哎呀哎呀,这不是咱们的县丞大人吗?”
“各位同僚,哎呀,同喜同喜啊!哈哈哈。”
我给了他们五六分钟的时间,互相道喜,高兴了一下。
然后就坐上县衙的大堂上拍了拍桌子。
一群官员立马按照官职大小前后排好一会儿向我行礼,然后非常整齐的叫道:“拜见知府大人!”
“大家免礼!我就不说客套话了,现在清兵就像疯了一样,在铜鼓县到处乱窜,他们再这么折腾,我们的秋税都收不上来了。”
“我打算教育教育这帮清军,你们都有什么主意,说一说。”
站在后面的兵曹动作麻利的找出了一个卷轴,摊开在了我的面前。
这是一张地图,上面的线条简单的勾勒出了石鼓铜鼓两个县的地形地貌。
县令飞快的跟我讲述,现在清军的行动特点,并且建议如何去把这群总是在铜鼓县内肆虐的清军教训一顿。
我听着县令的讲述和我原来得到的情报基本一致,而且很多的细节问题这个县令了解的非常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