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官途
繁体版

第0006章 两条腿走路

    翌日,临近午时,韩成带着主簿吴安和几名衙役才赶到海边的永宁村。

    这次可谓是轻车熟路,直接就来到里正吴贵的家。

    双方行礼落座后,韩成开门见山说道:“吴里正,本官此次前来,是有些事情问你。”

    吴贵有些拿不准这位知县老爷的意思,要说永宁村也没什么值钱东西,值得对方一个月来两次啊。

    前几任大老爷,除了上任的时候来过一次,有事情也只是遣人通知一声。

    吴贵老实的回答道:“大人有事询问,小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嗯,本官问你,整个永宁村的咸鱼,一年能卖多少银钱?”

    “如果全都算上,一年四千两还是有的。”

    “这么少?八百多人的村子,合下来每人每年才五两?可还有其他收入?”

    “回大人的话,除了咸鱼的买卖,村里就没其他收入了。”吴贵恭敬的回答道,只是眼神有些飘忽。

    韩成看对方的反应,就知道没说实话。眼睛紧盯着吴贵,低声问道:“可还有私盐的买卖?”

    韩成能问出这个问题,并不奇怪。大宋的沿海地区,私盐走私一直很猖獗,仅沧州一地,每年都能抓获不少的私盐贩子,但私盐走私的利润实在过于巨大,也导致这个行业是屡禁不止。像永宁村这种偏远地方,如果说没有私盐,韩成是不信的。

    吴贵听到“私盐”二字,吓的浑身哆嗦了一下,连忙摆手辩解道:“大人啊,小的可是老实人,绝没有干过那个掉头的买卖。”

    韩成像是没听见对方的话,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这才意味深长的说道:“你,有也罢,没有也罢。现在本官这里有一个发财的机会,就要落在你们永宁村,能否把握的住就看你这个里正了。”

    吴贵和旁边的主簿吴安,听到有发财的路,同时来了精神,齐齐看向韩成。

    “但是在说出这个发财大计之前,你还是要如实回答本官的问题。”韩成站起身,背过身去,也不再搭理吴贵,转而欣赏起墙上的一副山水画。

    主簿吴安自然领会上官的意思,小声劝说:“还不老实交代?你那点破事,县衙早就知道,只是你弄的量太少,懒得搭理你而已。”

    吴贵瞪大眼睛看着对方,原来是嫌我太瘦了,才懒得抓是吗?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小声说道:“可是说了,弄不好要坐牢的啊。”

    吴安撇了撇嘴,对吴贵的说法,很不以为然:“你他娘的不说,衙门就不知道了吗?信不信老子回头就把你的卷宗报上去?”

    吴贵终于确认对方掌握自己的证据了。可要是反抗,他还不敢,全家上下,包括奴仆使唤,加一起都没二十人。

    跑不出沧州府,就得被抓起来。

    吴贵心里一横,这才缓缓的跪下,向韩成叩头请罪。

    “大人,草民是贩卖过私盐,还请您高抬贵手饶了草民吧。”

    韩成这才转回身,看着跪在地上的吴贵。

    “本官不关心你每年走私私盐的数量,只问包括你在内,全村一年能收入多少钱财。”

    吴贵恭敬的跪直身体:“回大人的话,永宁村全村上下,包括咸鱼和私盐的收入,一年在万两左右。”

    韩成默算了一下,万两白银听起来挺多的,可这是八百多人一年的总收入,算下来人均才十几两,一个月才一两多,实在太少了。

    “那你贩卖私盐的价格是多少?”

    “贩子定期来村里收购,价格是二十文一斤。”

    韩成看了吴安一眼,对方起身回答:“官盐现在是一百文一斤。”

    “那州府的私盐价格呢?”韩成这次问跪在地上的吴贵。

    “大人,沧州府的私盐价格是八十文一斤。”

    韩成再次被这个数据惊到了,只是来永宁收购,转手去到州府贩卖,就翻了四倍。

    “那你为何不自己拉过去贩卖?”

    吴贵不禁苦笑一声:“小的没有门路啊,一路上的关卡就有三个,就算能打通关系。也躲不开沧州府里的盐税官,能在那里卖私盐的,都有上面的关系。”

    韩成弄清楚来龙去脉,也不再多言,让吴贵去准备饭菜,自己赶了一上午的路已经饿了。

    吴贵这才从地上爬起来,催促着佣人摆上酒席。

    酒桌上,三人杯来盏往,谁也没有提刚才的事情。只有吴贵心中好奇,不知道这位知县大老爷的发财大计到底是什么。

    用过饭后,吴贵给两位贵客安排了客房休息。

    这时候,韩成才把吴安叫到自己房间面授机宜。

    吴安听完韩成的计划,心里有些打鼓,小心翼翼的说:“大人,这,这不妥吧?”

    韩成低头玩弄着桌上的茶杯,有些慵懒的问:“哦?如何不妥了?说说看?”

    吴安并没着急答话,而是先推开房门,看看左右确定无人偷听,这才关上房门,回到座位上,情绪有些激动的低声道:“大人,这和走私私盐无异啊,被抓到是要罢官免职的。”

    韩成听完对方的话,朗声大笑起来:“本官且问你,这是走私私盐吗?哪条律法上规定的?”

    吴安被问的一时不好回答了,过了良久,才说:“可是上面的盐太多了啊。”

    “好!你说盐太多了,那本官问你,咱大宋的哪一条律法上规定了或者标明了,咸鱼所携带盐的数量了?”

    “这,这......”吴安又一次被韩成问住了。

    其实韩成的计划很简单,在制作咸鱼的时候,外面包裹上一层厚厚的盐,说是贩卖咸鱼,实际上卖的就是盐。但按照律法办事,还真治不了他的罪,毕竟律法上没规定咸鱼携带盐的数量,属于钻律法的空子。

    这也是韩成被逼的没有办法了,不只是知州韩贽给他的压力。还有历年来无棣县的民生欠债实在太多了,其中包含水利,教育,交通等方方面面。可解决这一切的办法,就是大幅增加税收,只要衙门有了钱,所有的困难都会一一化解。

    新肥料对农业的增产,还不足以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加上咸鱼的生意,两条腿同时走路,才能让无棣县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看到吴安不安的在房间里来回走动,韩成心中暗自摇头。这个主簿还是太老实了啊,假如将此事交给县丞刘玉呢?会不会更合适些?

    就在韩成起了换将心思的同时,吴安突然站住身体,眼神逐渐变的坚定,似乎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吴安先对着韩成,深深一揖:“大人,您能把这件事告知下官,已经是对下官的信任。还请您吩咐,下官愿意为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韩成长身而起,拍着吴安的肩膀朗声大笑。

    良久才止住笑声,双目盯着吴安,正色道:“你错了,你干的这件事,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你,而是为我无棣县一万余名百姓。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无棣县变的富足。”

    吴安重重的点了下头,身体也因为激动有些颤抖。

    “去吧,按照我的吩咐,去和吴贵商量一下如何实施。”韩成微笑吩咐道。

    吴安这才施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