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旭日
繁体版

第十三章 君臣默契

    李治说过,“与国人交止于信。既然应允他,倘或三日之内查到幕后之人,寡人便想法在陛下那里,为他讨得一方差事。如今他兑现了与寡人的承诺,寡人又岂能言而无信?”

    有了李治这番话,又加上长孙询三尺不烂之舌,强将麾下无弱兵的本事不过两天功夫,李世民便以为李治挑选护卫为由,将裴行俭内定成了李治在长安驻京官邸的侍卫。

    然而,李治却并未将侍卫首领的职务给他。虽未做解释,裴行俭却丝毫怨言也没有,甘心情愿在李治麾下默默无闻地做了个普通侍卫。

    长孙询曾以试探的口吻,悄悄地问他:“裴郎君好歹出身世家大族,大王却以普通侍卫之职相待,甚至连牵马驾车这种低等差事都派给你。郎君不觉得委屈?想当初,您可是东宫的左卫率啊!”

    裴行俭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他笑着对长孙询道:“大王不也在人前隐藏自己吗?势单力薄之际,太突出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嗯,你说得对!”长孙询亦以微笑相对,心里颇为李治拥有了这样的属下感到庆幸。古人言刘玄德得诸葛武侯乃如鱼得水,如今看这裴行俭的智谋,手段与大王心灵切合自与武侯也不相上下了。难怪大王如此看重他,让他隐没于护卫之中加以冷藏保护。

    这天申时,李治带着一行人亲自将负责晋王婚仪的长孙无忌送出官邸院落,直到他的四辕马车隆隆拐出了保宁坊的青砖垒成的高墙,李治才转脸看向若有所思的裴行俭问道:“守约在想甚?”

    裴行俭像是自言自语地感慨了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李治对此深以为然。

    他转脸瞥了裴行俭一眼,见后者眼波流转像是有话要跟自己说,却又碍于人多不便直言。李治抬起手朝跟随而来的宦官,婢女以及侍妾做了个“打道回府”的手势,与裴行俭转回到了驻京官邸。

    一踏入官邸内院,李治遣散了众人,回头看向紧跟其后的裴行俭道:“适才你想跟寡人说什么?”裴行俭谨慎地看了看周围,低声道:“大王,陛下已将十七公主许婚给了房相国的次子房遗爱!”

    李治冷然一笑道:“是长孙无忌的建议吧!”

    “大王所言不虚!”话落,裴行俭不由得喟叹了一声,颇有些对房乔的同情。他继续道:“那十七公主骄纵蛮横的性子,比起您将要娶的王妃有过之无不及。更要命的是,房家次子性格懦弱无能。”

    李治停下脚步,轻蔑地哼了声:“舅伯的手段,真是了得。”他握着剑柄的那只手收紧了,像是要将剑柄捏碎了般。

    他想起,曾在天禄阁阅览古籍文献时,偶然翻阅过一卷医书。这部医书中记载了上千种草药,其中有一种名为“罂粟”的药材。这种药材在北方不多见,能够镇痛安神却不宜多食。原因是这种药材连着外壳和内仁一起服用能够让人多食上瘾。就像权力,用得好了可以安邦定国,可以给百姓带来福祉。反之,便成了祸害天下的毒物!

    长孙无忌为自己,或者说在为整个关陇门阀成为父亲将来托付后继之君唯一的选择,在新朝培植势力一手遮天,便使出如此手段破坏父亲的制衡之术,可见日后必然成为大唐强国之路最大的阻碍!

    这时,耳畔传来裴行俭的呼唤“大王…”将李治从思绪中拉了回来。他说:“走吧,我们去议事殿说去!寡人还有正事与你说。”

    殿门“嘎吱”紧闭,当每个可以看到殿外情况的小孔张开后,李治才真正放下戒备之心问道:“守约对于当今科举如何看?”

    裴行俭反问道:“大王看到今年科考的题目了?”

    李治叹息地摇了摇头,忧虑地说道:“寡人还没这个权力呢。与往年一样,参加科考的人数太少了。新选上来的人,还都是世家大族中那些一心想着壮大士族实力的家伙!长此以往…”

    裴行俭颔首,对此深表赞同。“是啊,臣也为此感到焦虑。”

    他见主君李治已坐到了屏风前的无腿圈椅中,这才绕到台阶下的一方臣子宾客坐席前,轻轻撩起袍服前摆屈膝跪坐下来道:“大王,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今大唐表看似沿袭了隋文帝创建的科举选拔人才。可实际上,那些勋贵世家大族子弟依旧可以凭借家族的势力,以及父兄祖辈们的功劳直接进入朝堂,为他们的家族在庙堂之上增添羽翼,垄断官位阻止寒门子弟的晋升,这似乎又回到几百年前的九品中正制,一切都是为世家门阀服务的旧时代。”

    对于裴行俭就科举改制,以及对于世家门阀为了私利倒行逆施表示愤怒的观点,李治是深表赞同的。他试探性地问道:“你的意思是,欲使大唐真正强盛,科举制度化势在必行?”

    “对!”裴行俭果断给予肯定,继而就人才的选拔和录用向李治进行了详细澜述,又谈了些自己的看法,听得李治津津有味。

    末了,裴行俭道出了一件令李治振奋之事,“作为大唐的太子,还有一项其他藩王都没有的权力,就是可以下令自行选拔人才充盈东宫。”李治连连点头,自语般地说了句:“哦,这到底个好机会!”

    一句“而且可以名正言顺,不需要遮遮掩掩。”裴行俭又说到了李治的心里。从李治那双闪着星子的眼眸中,裴行俭看到了“求贤如渴”和“唯才是举”,看到了一个充满着强国梦想的君主。

    这样的李治,让裴行俭忽然想到了《三国志》中的曹操。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裴行俭默默想,大概这位晋王就是有了合适出身的曹孟德吧!只是,他要的不是周公吐脯的辅佐明君之志。他拥有的是一颗逐鹿九五的心,且才略丝毫不逊色自古明君雄主。

    想到这里,裴行俭向李治举荐了大儒令狐德棻等人。他说:“杜正伦,谷那律等人均科举出身,往以才行选入国子监。尤其是曲阜的令狐德棻,更是当世之大儒!”

    “寡人只能得到被立为太子之后,才能有权力见他吗?”

    裴行俭无奈地叹息了声儿,摇摇头道“怕是更晚!尽管太子有着为东宫选拔人才的权力,但大王还是要顾虑到关陇门阀的存在!他们会从中暗箱操作,将不利于他们的人剔除掉。这还算一般的代价。”

    李治的叹息如同浓雾笼罩,不仅透着无奈,更藏着难以言说的压抑。裴行俭感受到了他心里的沉重,轻声转移了话题,试图为主君解忧:“陛下曾寄望令狐德棻以孔孟之道熏陶太子,李承乾也确实深受其儒风影响尊师重道。然而,陛下却留下了本该去往封地的魏王!用藩王来制衡太子,这一步棋走得似乎过于险峻。”

    听罢,李治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笑容。既感激又无奈。感激裴行俭对自己的忠诚,无奈于父亲竟走上了当年祖父的老路。

    又听裴行俭接着道“太子似臣非臣,更是将来之储二如何能以藩王加以制衡?”话说到这里,他不由得喟叹了一声儿。

    或许,这就是真正的英雄所见相同。

    李治与裴行俭这对君臣,就总能在很多事情看法上达到一致。比方说此时,李治又一次从心里赞同了他。不过,他又道出了除此之外,父亲这么做的另一个后果。“陛下这么做,不但助长了李泰的野心,更是给了后宫某人挑拨离间的机会!这个女人,隐藏得不可谓不深,就连父亲这个枕边人都对其一无所知。”

    “大王说的是杨妃!”

    “怎么?她近来可有什么新动作?”

    思想良久,裴行俭像是有什么后怕般点了点头,将探听得到有关杨妃和吴王的行迹向李治做了汇报。李治听罢,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裴行俭皱着眉头说:“大王切记小心!”

    李治重重点了下头。他从席子上站起身,行至一处窗前扶窗沉思。吴王李恪竟与归降的东突厥侍卫有私交…

    耳畔迭起裴行俭的声音,“大王,以臣看吴王此前并不为虑。可是魏王,出身嫡系又时时处处与陛下以文相会,书法互惠才是大王当前之大患!”就是这一番话,犹如醍醐般让沉思冥想的李治开朗起来。

    李治回过头两眼放光道:“卿所言犹如明灯!”一条移花接木之计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形,只等一个使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