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空气说爱你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器物

    与人相比,我更喜欢器物。

    在好质量的器物身上,可以感受时光的流逝,经手人的用心,妥善保管和使用的过程中,它们就像忠实的朋友,陪伴身边,与人一同建造生活,让平凡的每一天变得有质感。

    好质量并不等于高价格,品牌是提供给懒人的筛选机制,我偏爱货真价实的手工制品。比价格更重要的,是挑选的心情和识别的眼光,让每一件器物,都不只是用,而是与自己有关,成为一部分。

    跟在身边的器物大多古旧,来自曾经走过的地方:XZ农家的毛毡毯子,铺在飘窗,搭配手工靠垫,就是下午茶慵懒的阅读时光;西昌淘到的本地漆器,出自一位老师傅之手,黑红黄三色圆盘,装出水果,五颜六色,是不一样的自然味道;书架上摆放的双面刺绣,来自苏州,不同于牡丹繁茂骏马飘逸,是两株红梅在绽放,简单安静的美,制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利落短发,细声细语,眼睛里透着执拗......最喜欢的咖啡器具,有土耳其带回的黄铜咖啡壶,木质手柄,尖尖的壶嘴,拥有沉甸甸的质感;以色列银质咖啡杯,小巧,一颗绿松石镶嵌其中,自带浓浓的异域风情;日本经典手冲壶Kalita,红色珐琅瓷材质,出水流畅,让煮咖啡变成一种享受;咖啡杯大多来自朋友的馈赠,风格各异,也许代表他们眼中不同的我。钢笔、键盘都使用多年,有清晰的使用痕迹,用惯了,就舍不得换了。

    这大约也是一个过程。

    二十岁的时候,买东西只讲究好看与否,不关心质量,一来是囊中窘迫,二来是盯住花花世界的闪耀,乐意添一分姿彩,也喜欢时换时新。三十岁的时候,买东西会更看重质量了,因为懂得识别,也因为经不起常换常新的折腾。跟交朋友是同样的道理,主动减去无效社交,选择愿意留下的。

    品牌的选择,是一个阶段,不是目的。慢慢地,在跟器物相处的过程中,就会找到自己的偏好属性,所以看一个人在用的东西,他所居住的环境,就会大抵知道他是怎样的人——在众多品类的选择中,单单选择一类,那就是每个人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了。

    每一次使用,都是相处,也都在积累“感情”。时日长了,它们会给人以某种安定感,比如当人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即便赌物,也不会完全沉浸在思人之中,器物自带的故事与气场,会让人回到某种熟悉的场景中,跳出当下困境——像一个木工,当拿起雕刻刀,就沉浸在雕刻中,一点点,磨练心性。认真与器物相处,是本心的回归。

    来到这个海边城市之后,我开始喝茶。朋友邮寄来的荷花茶宠来自景德镇,在一家传了四代的手工小铺里购得,是这一代小女儿二十岁时的作品,体积不大、双色、却柔美娇艳。再购得一盏柴烧杯,在一次又一次的冲泡过程中,用茶汤浸泡,看它们的颜色渐渐发生细微变化,在那个当下,习惯性全心全意感受,品味茶香、茶色,不想其他。

    对所有这一切,怀着深深的感激,它们陪伴我经历说不清道不明、甚至无从言说的种种情绪,安静陪伴、给予,大约如此我才能维持表面稳定,像一只牡蛎,外表看起来并无大异,内部正在消化沙粒,在经历属于自己的历程。

    这种默默的陪伴让人心安。相比之下,现实社会的许多人,并不具备静下心,沉下心,能够细心耐心给予陪伴。许多人面对面,看似热烈,嘴上说着话,实际却都在自说自话,牛头不对马嘴,跟对着一堵墙说话没有分别,她只是需要听众,被看见,被肯定,至于对面那个是谁,别听信那些“因为是你才说”,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这点上,宠物做得比许多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