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舰队出海
粮城的码头上,由五艘船只组成的舰队正在进行远航前的准备。
林长建的一声令下,舰只在小船的拖带下离开了港口,升起风帆驶向外海。
当这支舰队出现在外海之后,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从船舱中钻了出来。
他小心翼翼的向四处观望着,发现没有看到自己寻找的任务之后长出了一口气,躺坐在甲板上,看着天上蓝蓝的颜色。
“至于这么小心翼翼的吗?就是小丫头再受宠,娘也不可能让他上船的!”
正躺在甲板上,无所事事的林夕的耳边传来了林长礁带着调笑的话语。
“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你天天被小丫头在屁股后面要债的话。你表现的还不如我,至少我能躲出来你往哪里躲。”
林夕看见旁边那张幸灾乐祸的面目,不忿的出言反击了。
“不知道当初是被迫用二十两银子一只的价格买了好几百只手铳。”
“不过从现在来看,那笔生意我还是小赚一些,那只手都被我以三十两一只的价格卖了出去。”
林长礁得意洋洋的说道。
林夕毫不犹豫的揭开了他的画皮。
“然后你再一只五两的价格补给了小丫头的差价,你倒是别给她。”
林长礁没有理会林夕的讽刺。
他和颜悦色的说道:“不就是单给他开条手铳生产作坊,你答应他不就得了吗?”
林夕叹了口气说道:“这不是给他开一个手铳生产作坊的问题。那是一个原则问题,像这种生产武器的作坊必须掌握在林家手中。
即使是小丫头也不能自己生产武器,所有的生产和售卖甚至使用都必须在林家的军事后勤系统中。
绝不能因为我们宠爱这个小丫头,就给她开这种恶劣的先例。”
林长礁这是转变了话题说道:“即使有姨娘给小丫头撑腰。以小丫头的个性也不会提出如此条件来为难你的。到底是你怎么惹到她了?”
提到这件事,林夕嘴角的苦涩味道更浓了。
“说起来都怪我。我如果不多说那一句话,就没有现在这么多麻烦事!”
原来这件事就出于林长建他们几个发现了林夕的那个小金库。
几个人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长嫂林海氏。
林海氏便把林夕叫过去,和几个小丫头开始盘帐。
结果盘出来的结果连林夕都吓了一跳了。他没有想到在这不长的时间内,他的手里居然握着六十多万粮银子的财物。
而且这还不包不包括放在武备库中的那些火铳和盔甲和刀枪的物品。
之所以林长建和这次清账的金额差这么多,就是人常见,毕竟是军人出身,对商业有些不太了解。
他只算了蒙学,孩儿兵和后勤物资的钱物的数量,而忽略了林夕在粮城的民生方面的投入。
还有铁作中生产出来的那些农具的铁质农具的销售量。
林夕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全中国自从汉武帝时代就开始收盐税。
因为这些民生必需品虽然单个看起来价格不高,可是价格比他们量大,产生的利润那是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以说世间最挣钱的商品,并不是那些奢侈品和价格昂贵的物品,而是这些人人根本离不开的日常消费品。
林海氏面对着清晰的账目和大额的钱财十分高兴,并夸几个小丫头,管家的本事学的不错。
林夕也想夸夸几个勤劳而认真的小丫头。
于是便说像掌控这么大财富级别的掌柜,在一般的商家中都是有分红的。
如果没有林月华的话,其他人也会当这句话是句赞美,但是林月华的脑回路与其他人不同。
其他人正在高兴于得到了林夕的表扬的时候,林月华却抓住了林夕话中的另一个重点。
那就是掌管如此大财物的帐房们都是有分红的,于是小丫头变相向林夕要分红。
她还振振有词的说:“我替你掌握了这么长时间的财产,而且一点错误没出,你给我一些分红不是很正常吗?”
林夕无可奈何之下,只好答应给每个人1000两银子的现役,然后再给他们做一个一尺方圆的琉璃镜,边上镜框有玫瑰金来制作。
几个小丫头都非常满意,但是林月华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那些镜框不能用里面是木头外头镶一层玫瑰金来糊弄,要用实心的玫瑰金。
林夕无可奈何的答应,并且很快的就把答应他们的琉璃镜交给她们。
甚至连银子都没给钱票,给的是整锭的百两一锭的纹银。
林夕本来以为这件事情就过去了。
可是没想到两天以后,林海平带着小姚氏来到了粮城。
而且林海平由于临时有事,只在粮城歇了一宿。
第二天便坐着大狗熊号军舰离开了废珠湾到泉州去商量事情去了。
小丫头之所以养成这样的性格,其实跟小姚氏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小姚是所生的子女,只有小丫头,她可以参与教育的。
其他的子女她只能关心子女的一些吃食,至于教导和养育都是由林王氏和林海氏两个人负责。
小丫头的主要教育也是由林海氏负责。但是小丫头由于是女孩子,又是林海平的老来得女所以很受宠爱。
林王氏对女孩子的教育,也不是十分上心,所以才给了小姚氏亲自养育女儿的机会。
小姚是也知道自己不知道怎么教育资,所以把教育的责任交给了林海氏。
但是林海氏毕竟是小姚氏的儿媳妇。尤其是小姚氏还是她丈夫的生母情况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只能向小姚氏进行妥协。
而作为另外能够给小丫头当床一样的那些哥哥们由于岁数相差太大,都是把林月华当女儿看待。
甚至和林月华岁数相差最小的林夕也是这样,所以小丫头所受的宠爱是简直和后世的独生子女的熊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小丫头没有被养歪,也是多亏了林海氏的教导严格的原因。
就拿粮城那些自动织机来说,就是林海氏要求小丫头学会纺线和织布。
小丫头就把他想象出来用于偷懒的自动织机的任务安排给了林夕。
林夕也是蔫儿坏,蔫儿坏,他等小丫头学会纺线之后,把自动纺线机拿了出来。
等小丫头学会织布以后,又把自动织布机拿了出来,气的小丫头咬牙切齿。
因为林月华刚把作业交上去,林夕就已经把造好了机器放到了她和林海氏的面前。
尤其林夕为了防止小丫头作弊,把原来三尺宽的布幅增加到了一丈。
自动织机出来的布跟小丫头那才手动织机出来的,根本是两个规格。
最后小丫头祭出了无赖大法,才让林夕把她使用的那个手动的织机改成了半自动。
而且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还不是一起。后来林月华学女红的时候,让林夕给他弄出来一个自动缝纫机。
林夕很快把这个机器弄出来,但是一直放在库房当中。只道小丫头扎的十指头鲜血淋漓,他实在看不下去之后才拿出来。
林夕做的并不是那种脚踏缝纫机,而是后世用于修鞋的那种手摇式缝纫机结构简单,而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这部分为了应付小丫头而出产的机器实际上也是很挣钱。
这些东西都被林长申几个人看成了林夕为了满足小丫头的要求,绞尽脑汁开发出来的产品销售额。其实一点儿不比那些铁质的农具销售额度少多少。
而这件事情的原因也是出在这里,小姚氏来了之后,小丫头有了撑腰的后台。
于是向林夕提出那些应她要求开发出产品所产生的销售额应该给提成。
因为是林月华提出这些要求,虽然是林夕研究出来的,但也有她的劳动成果在内,必须给分红。
可是林夕的小金库都已经交出去了哪有钱给她,于是小丫头便又提出了那个已经放置很久的手铳作坊的要求。
在小丫头的眼中根本不在乎钱多少,缺钱无论是找父母还是找长嫂都能要来。
林月华真正想要的就是这个手铳作坊,但是林夕迫于自己以后的规划,是绝对不能答应林月华这个要求的。
小姚氏却不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也站在了小丫头那边,所以林夕只能被迫的躲着这对母女。
至于船上的林长建和林长礁帮助林夕的原因是他们也这个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因为他们亲眼看到那时候被林海平俘获的忠诚号,从进船坞到出船坞一共只用了五天便已维修完毕。
并同时将船上所有的火炮全部换成了粮城自产的。
而且林海平在头走之前给了林长建更换所对粮城的所有军队更换武器的命令。
之所以林海平会下这个命令,是因为粮城里高州卫和雷州卫的两支军队全部撤走,现在控制粮城的只有林家的军队。
因为这两支军队其实在林家封爵之后就应该撤撤走。
一直拖到现在,就是在和林家讨论补偿问题。
直到现在才讨论完毕,林家补偿给了两卫军官一笔银子,这支看守林家船队船员的狱卒才离开了自己的位置。
当林夕打开了武备库,里面的东西,让见到这些的武器林长建大吃一惊。
里面的东西大概能武装1万人左右,而且所有火铳,火炮的药的弹丸全部通用,而且火药的发货率极高。
甚至还有引信管和燧发机构这样的发火装置。
而且林长建也见到了林夕说的那种军用的手铳,正是因为手铳的精良和百分百的发火率,就让他们知道林夕的良苦用心。
而这些跟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是讲不通的,所以只能带着林夕躲出来,只要躲到林海平回粮城就可以。
虽然粮城的军队进行了大换装,但是武器刚刚发到他们的手中,还是不如原来的使用家什的熟练。
真正能发挥这些武器威的,只有由蒙学中毕业的孩儿兵们。
林长礁这是从木盒中掏出手铳问林夕。
“你怎么能肯定这些火器一定比那些弓箭和长枪使用起来战斗力要强?
我听说九边的那些士兵根本不愿意使用火铳。
连辽东的铁骑也不愿意使用鸟铳他们基本都使用三眼铳发射完弹完之后还能当狼牙棒使用。”
“我就举个例子,你知道汉朝时环首刀代替了长剑成为汉军的主要武器。
固然有铁器发展的原因,其中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汉朝的剑是八面汉剑为例,它首先要磨出八个棱面儿,还要开双刃研磨成本,难度就翻了一翻。
它是一个八棱形,它是有这种结结构非常稳定。
刀背比较厚到刀刃渐薄,所以他们两个从结构强度来说其实并没有强弱之分。
甚至于杀伤力方面剑它是双刃的,使用的技法更丰富。
那么为什么这个战场上最终是刀取代了剑,那肯定是剑的威力不足。
那是因为这些使用者想当然,不一定是威力的事儿,还有可能因为生产成本的原因。
比如换手套只要打出刀条然后开刃,夹柄,缠绳这把刀就算做好了,非常的简单,而且研磨只需要磨一边儿开着就行。
但是剑的话就不一样,以八面汉剑为例,它首先要磨出八个棱面儿,还要开双刃研磨的剑刃就比刀多一个。
最重要的是这个剑啊一般是需要专门的训练,要比剑刀的训练难度提升了好几倍。
多为高手或者贵族所用,因为开双刃稍微用不好,它就容易把自己给伤着,所以实践的人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因为使用剑需要长时间训练,所以根本不是一个需要常年进行耕种工作的普通士兵所能掌握的技术。
虽然使用还手刀时要想发挥出威力,也需要进行长时间去练,但是使用刀的最低要求很低。
因为你只要会砍,会格挡就可以了,必要时候还可以使用手扶着刀背加强格挡的能力。
很适合一线的这个士兵使用,只要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发挥刀的大部分能力。
所以说刀训练成本低,制造成本更低,制造时间周期又短,那能不大规模配备在这个军队所以呀这刀在战场上取代了的地位应该是以上几条原因,而不是说威力的问题。”
“我之所以选择火器其实也跟使用刀代替件的原因差不多。
火器的使用装填比较简单,只要不缺胳膊少腿经过三个月左右的训练便能掌握火器的使用方法。”
但是使用火器又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
至于周边的那些军校不愿意不愿意使用火器,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就是火铳的质量良莠不齐,那些士兵根本不知道火铳能够装多少火药威力大,又不会炸膛。
所以那些士兵只能减少火药的状态,保证先不会伤到自己,这样就是火气的威力减弱。
其二就是使用火器需要耗费大量的火药和火药的价格也比较昂贵。
士卒要想熟练的掌握火器的威力和提高发射的速度。是要进行大量的训练,而这些训练要花钱的。
以九边那些将门的德行,他们会把大量的钱财花在这些普通的士卒身上?
那是想都不要想,所以还是每人发把钢刀,给条长枪比较靠谱。
第三点则是这些火器的原因。其实就是这些火器的弹药都不通用,这就加大火器的使用成本和火器兵的训练成本。
因为每一门火炮的炮弹和火药的重量都不一样,每一门炮和另一门炮的脾气也不一样。
这样每一门炮的是炮兵都需要进行专门训练,而且离开他熟悉的火炮那打的就就会变得不准,所以也是这些边将不愿意用火器的原因。”
“所以你就把每门大炮的口径都统一起来,炮弹做成一样大小,连每门炮的火药包装数量都的基本都一样。”林长礁这时对林夕火炮的标准化一直不太在意,直到此时听到林夕仔细的解说才有些心理上的认同。
此时这五艘船就沿着一个方向向南航行。
因为根据林长建制定的计划,这五艘船出港之后便一直向南航行。
这只舰队直到航行到太阳落山之后,在海面上休息一宿第二天返航。
这样既不会迷航,也不会出现较大的危险,也不会让来往的见商船产生误会。
尤其是他在这支船队中有海丙号和刚刚缴获的忠诚号两艘盖盖伦战舰。
会让来往海路上的商船产生很大的误解,认为他们是西夷海盗来抢劫商船的。
林家这支舰队向南航行在海面上远离海路的时候会进行大规模的火炮演习。
用来检验林夕的想法的是否正确,也是您常见会把林夕叫出来的原因。
两个人谈着谈着就说到了林海平快速离开的原因就是白旗帮的现任掌舵人颜思齐通知林家。
白旗帮需要和林家商讨一些重要的事情,希望您家排除核心人员参加。所以林海平在老宅的要求下去和颜思齐会面。
林长娇向林夕介绍起这个传奇的海盗王颜思齐是颜家放在岸上用来传递香火的子弟。
所有在海上进行搏命的海盗家族都有几个这样的地址放在不为人知的角落。
国人传递香火是十分是相当重要的事情,颜思齐就是颜家放在月港的暗子。
当时的颜思齐还叫颜振泉,海澄县人,就是在人口稠密、商贾云集的月港开裁缝店。
据说手艺还不错是月港一带出名的裁缝匠。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一件事情发生那就是他的一个邻居在颜思齐店前税监官宦高采手下的一名恶奴何海被调戏。
颜思齐见状义愤填膺,上前阻拦,不想那个恶奴根本没把老大放在眼里,便朝他亮出了刀子。
结果在搏斗当中何海被顏思齐打了三拳。却不曾想三拳下去,何海就一命呜呼了。
闹出了人命后,为躲避官府通缉,颜思齐拿了一些银两作为盘缠,自己匆匆逃至港口。
用银两和颜家在海上的威名买通停泊在港的倭国货船老板,乘船离开了月港码头,被迫亡命海上。
颜思齐逃往海上后,在平户避难,起初为了生活,他重操裁缝旧业。
后来,他联络到颜氏家族更名为颜思齐,之后开始从事海上贸易,逐渐发达。
一向好交朋友,仗义疏财,又有颜氏家族海盗在背后撑腰深受旅倭华人的拥戴,被倭国平户当局任命为管理华人的甲螺(头目之意)。
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统治下,百姓贫穷、困苦、无人身自由。许多留居倭国的闽南人,经常与颜思齐往来,都很同情华人的苦难处境,不满幕府的专制统治。
元和七年,天启四年,颜思齐等谋划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在日本建立政权,接受明朝册封。
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等二十八人结为拜把兄弟,并被推举为盟主,立下“富贵与共、生死勿替”的誓言。
颜思齐提出参加倭国农民、町人推翻幕府统治的政治斗争,并且争取在倭国割地称王获得了盟兄弟的一致赞同。
然而计划却被走漏,颜思齐和盟兄弟,只得率漳泉籍同乡义民二三百人,乘十三艘帆船逃离倭国。
当是时正逢退潮风顺,各船坐潮顺风而行。幕府官兵在岸上发炮轰击,由于距离较远,帆船没有被打中,才有惊无险地逃离了。
船队驶至九州西海岸的外岛洲仔尾,陈衷纪建言:“吾闻疏球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今当先取其地,然后侵略四方,则扶余之业可成也。”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颜思齐率船队柢海湾,在笨港靠岸。
他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决意在此开疆拓土,干一番事业。乃率聚伐木辟土,构筑寮寨。
土番以为外敌侵犯,聚族攻击。颜思齐遗人加以安抚,商定疆界,互不侵扰。
在笨港东南岸的平野,颜思齐规划建筑了井字型营寨,中间为大高台,使之成为组织指挥垦荒的中枢。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
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
垦荒需要资金投入,颜思齐挑选了一批有航海经验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开展和大陆的海上贸易;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颜思齐这次十分匆忙的联络林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福建招募移民的人发现自从春节之后,到现老天爷依然还没下雨。
福建田间的庄稼有绝收的危险,整个福建布政司内的气氛也开始渐渐紧张起来。
颜思齐虽然是海盗但他也是个福建人,他也在密切关注着这场渐渐成型的灾害。
他已经让遍布福建各地的密谍成员注意收集各地灾害和存粮的情报。
就在一个月前福州常平仓大火,数十万斛粮米被烧了个干干净净!
这一下问题严重了,以颜思齐团伙之所以如此重视福建,是因为和林家的水手和士兵都来自于海南卫和广东卫所一样,颜思齐他们这伙海盗的根基就在福建的穷人。
他他如果想救济这些穷人需要大量的食物,但是颜思齐集团刚从倭国逃离出来银子不少,但是想要大米这些生活物资手里真没有多少。
索性向他们的友商氯气帮发出了邀约,想从林家的手里大量购买食物还有很移民的铁器和耕牛的生产生活物资,有可能的话还想购买大量的刀剑和火炮。
林海平听见白旗帮派人传递来了的消息,也立刻被吓了一跳,福州常平仓失火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这里。
过林海平倒没有怀疑这个消息的是虚假消息。
除此之外眼看着大灾将至,地方上储存粮食的常平仓却突然大火,这里面的凶险之处,也是吓了一身冷汗!
林夕的老爹林海平可不只一个海盗,他还是一个拥有品级的大明的官员。
他心里非常清楚,大灾之后就会造成流民四起,百姓没有饭吃,自然要到其它的地方找生路。
在这之后,这些危险的流民中要么就会爆发大型瘟疫,要么就会掀起暴乱,除非国家赈济及时。
可是现在福州常平仓却要命的时间突发大火,这就不仅仅是雪上加霜的事了,而是很有可能有人在推波助澜!
林长礁讲到这里的时候,林夕一摆手问道:“这些事情,恐怕就是在福建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你怎么会知道我这么清楚?”
林长礁急切地说道:“在一个多月之前,我们林家就已经知道福建要发生旱灾的事情。
当时李掌柜还向老爵爷上书要趁这个机会从福建大量的移民到西贡去。
所以爹这次回来其实就是主持这件事情。”
“我知道这件事情是因为白旗帮派来一个叫郑一官的人来求援,是我和长建负责招待。他的详细向我们介绍了这件事情来龙去脉。
你那个时候还躲在铁作闭门不出,父亲来了你都不知道。”
“我要是知道父亲来了,一定会第一时间把这件事情跟父亲说清楚,也不至于现在被姚姨娘和小丫头逼的,整天躲在四处躲避,不敢见人。”
在兄弟两人还在闲谈的时候,粮城的码头上站着一个老人。
这个老人头上顶着一个光头,身上穿着棉布的绿色袈裟。
他体形健硕,满面红光,脖颈上青筋凸起,脸颊上有些褐斑,那是人岁数大出现的老人斑。
他的双手,由于长期用武器练习的缘故,留下了很多白色的老茧。
在他的面前有两个身穿彩衣的小姑娘。
一个站在那里无可奈何的望着,另一个在那里跳着脚冲着海面大喊并不停蹦跳的小姑娘,她漂亮的眼睛能喷出怒火来。
“小月亮啊,既然太阳已经跑到海上去了,等他回来,你再找他算账不就得了,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绝林大师看着在那里发泄自己怒火的林月华柔声的问道。
绝林大师是被小姑娘缠了两天之后才带着他到铁作去找林夕。
可是到了铁作之后,在那里的王铁锤里告诉林月华,林夕跟着舰队出海了。
林月华骑着马来到码头的时候,只看见远远的白色帆影消失在海平面之下。
然后林月华便站在栈桥边大声的叫喊,虽然没有骂人,但是话语中的愤怒也是能感觉出来的。
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早被这里的维持秩序的人拎着脖领子扔出了码头,但是看见在那里叫喊的是的林月华。
这条栈桥连渔船都没人往这上面靠。
林海平的所有孩子的武艺都是绝林大师给打的基础包括林月华。
这个慈祥的老人教会了林月华的技击的基础,其实李月华这样的女孩子也很喜欢整天板着脸的和蔼的老人。
“你还记得我在你开始习武的第一天让你坐在海边钓鱼的事情。”绝林大师说道。
“我当然记得当时你教我的第一课,就是如果对方,无论我怎么苦求都不答应的事情,一定有他不能说的苦衷。”
“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一定要逼迫你是一个答应你的事情。”
老人拉着正在暴躁中的女孩走到了码头的一处僻静的地方,然后坐在木板上他用手指着前面忙碌的人群说道:“他们每天出海打鱼,会获得很多鱼获。
得手的渔夫把大鱼剖开,整条整条地排在木板上。
每块木板由两个人抬着,摇摇晃晃地送到你家设在码头上的收鱼站。”
林月华看着在送到收鱼站的大鱼都被渔夫刨出内脏,剔出鱼骨,割掉鱼鳍,再剥去外皮后,就成了割一条条鱼肉条,然后雪白的海盐腌制成咸鱼。
海风刮起的时候,收鱼站会随着海风传来一股腥味儿。
但今天只有淡淡的一丝腥味儿,因为现在是白天,海风是由陆地吹向海面。
此时的码头上可谓阳光明媚,景色宜人。这是一艘船靠上码头,有几个人抬着一个木桶来到了码头上。
这时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从木桶中跳出来,鱼尾乱拍乱打,码头上的木板被那条粗大的鱼尾拍打的啪啪作响。
从木桶中逃脱的海鱼的身体在码头上蹦跳着,并逐渐像海水的方向扭动。
那些人放下木桶开始捕捉这条大鱼,但是由于他们反应慢了一步,那条大鱼蹦了几下,落入了海水当中。
而且抬着木桶的人咒骂几句,便把木桶放到了一辆大车上向粮城的方向驶去。
林月华知道这些鱼都是供应给蒙学的那帮小孩子吃的。
林夕规定给小孩子们吃的鱼必须是活的,所以这些疍户们才会把捕捉到的海鱼放到水桶中养着,而那些死掉的早已被收拾干净,准备晾晒成咸鱼。
林月华突然间笑了起来,然后牵着绝林老和尚的手说道:“大师,咱们回真武庙。既然他躲着我,那我就在他的书房的等着。
我就不信,他会不给那些蒙学的学生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