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海洋时代
繁体版

297读史开荒

    在羊山堡旁边军屯地不远的地方,林夕正举着手里的镐头,一搞头,一搞头的在刨地,这是林父处罚林夕的。

    具体的原因就是林月华招惹出来的。林夕从海上回来,由于林王氏的到来,使小丫头没有办法再逼迫林夕。

    但是带来的后果是林王氏把所有的权利都收回去了,林夕只能协助王铁锤管理铁作。

    其中铁作的银币和琉璃镜甚至炼钢的生产管辖权都收归了林王氏。

    林夕只能在产品技术上给予指导,无所事事的林夕便把注意力集中回那本编撰的小说当中。

    当时提出的那本编年体历史小说现在已经完全完成了,时间已经编撰到万历帝驾崩,泰昌继位。

    再往后就没有办法编了,因为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林夕经过这段时间的编撰和审核。有许多心里的感慨,并把这些感慨写了下来。

    其中最令林夕感慨的就是在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史记中明确记载大禹建立夏朝471年,成汤的商朝554年。姜太公辅佐周朝的建立,一口气创造了790年的国祚记录。

    然而从此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中原王朝能撑得过300年的历史。

    好像在夏商周之后,就有一张无形的手在调整着政权更迭频率的同时。

    因为历朝历代提前设置好了300年这个始终无法突破的极限时长。这个现象也被后来的学者形容成王朝的周期周期率。

    林夕大致总结了一下王朝末期的现象。主要有地震、蝗灾、旱灾、水灾、疫病、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入侵。

    或者是汉族导致自己的战乱和土地兼并情况,而由这些现象造成的普遍的大饥荒才是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把能找到的关于中国古代灾难的所有记录。林夕发现在。朝灭亡的后期和新朝开始的前期灾难都是十分频繁的。

    “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古籍中铭文的记载着商汤在建立灭夏,建立商王朝之后开始的连续了三年的大旱,而在之前还有七年的大旱。

    可以说,这场大旱是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林夕仔细的查阅了《礼记》《诗经》《左传》《吕氏春秋》《史记》《齐民要术》等大量的古籍、历史文献。

    林夕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我国5000年的历史当中,可以分为四个冷暖变换的循环周期。

    林夕用一年的四季来代替。夏天被我称为暖稳定的期。冬天被我称为冷稳定期。而春天作为冷向暖的变换期。而秋天作为暖稳定期向冷稳定期的变换期。

    温暖期包括传说中的五帝和夏朝的时期、东周前期。秦汉时期以及南宋后期、元朝与明朝的前期。

    寒冷期为西周中后时期,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宋和明后半期。

    由于以前的历史时间太长,记录的也不详细。所以表现的不十分突出。但是到了隋唐时代,古代中华文明的高峰就是在暖稳定期才有了盛唐,从隋到唐朝的中叶是暖稳定期。

    这段期间人文荟萃,由于生产力得到发展,对于天气和历史事件记录的也相当详细。

    而从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29年到北宋的靖康之耻的时间作为我国气候又进入暖稳定期到冷稳定期这段暖冷变换期的起止时间。

    唐高宗时期,永徽元年(650年)、总章二年(669年)及仪凤三年(678年)的记载,国都长安冬季无冰无雪,其气候的温暖可见一斑。唐玄宗(712—756年)及唐武宗(841—846年)时期,都有记录说皇宫及南郊的曲江池种有梅花和柑桔。

    玄宗的妃子江采苹因其所居种满梅花,而有梅妃之称。唐武宗曾将宫中桔树所结桔子赏赐大臣每人三个。

    柑桔和梅树只能现在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而此时的西安,梅树已生长不好,更不用说柑桔了。

    简而言之,温暖湿润的气候让唐代农作物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唐代农业迅速发展,成为大唐前期繁荣强盛的重要经济基础。

    隋唐时期的关中气候温暖,夏季十分炎热,《新唐书》、《旧唐书》中有大量皇帝“苦京师(长安)盛暑”的记载。

    唐代前期的历代帝王建造了大量行宫进行避暑,这些行宫广泛分布于长安-洛阳两地及其往返道路上,这加速了长安-洛阳两京枢纽的形成。

    这段温暖期,造成了唐朝的国力极端强盛,加之当时政治制度的强悍它四处出击扩张领土。

    向东灭了高句丽,向北打败了草原上的突厥民族占领了西域地区。迫使那些不愿意臣服于大唐的突厥民族向西迁徙。

    安史之乱之后的这个气温啊,就越来越低,低到了连吐蕃都给冻没了。

    这种气候变冷导致华夏文明周围的其他民族生存环境变得非常恶劣,从而导致了民族矛盾的尖锐化。

    根据《旧唐书》记载,开元二十九年(741)“大雨雪,稻禾偃折……京城寒甚,凝霜封树”。

    这次气温骤降事件实际上蕴含着预示着。气温由暖稳定期向冷稳定期变换的信号,在这种气候转变给大唐帝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在农业发展上,气候转冷给原本欣欣向荣的农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特别是在北部边疆的屯垦地区。受到气温下降的影响,北部地区的霜冻灾害日益频繁,降雨量迅速下降,前期能够自给自足的屯垦已经无法满足边疆需求。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生活的草原地区受到气候转冷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畜牧随之减产。

    游牧民族不得不向南进军,掠夺农耕地区的财富,同时寻找更加适宜的牧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侵扰唐帝国边境,甚至于,吐蕃还攻陷了陇右和关中地区。

    在少数民族不断南下的浪潮和唐代内部的动乱中,唐帝国一步步走向衰亡。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有象入信安(今浙江衢县)境,(吴越)王命兵士取之,圈而育焉”。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五月,有象至澧阳(今湖南澧县)、安乡(今县)等县”。

    公元十一世纪初期,华北已没有梅树了。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1037—1101年)有哀叹“关中幸无梅”的诗句。

    王安石(1021—1086年)的《咏红梅诗》有“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之句,嘲笑北方人到南方误认梅为杏。

    到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气候加剧转寒,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这可是长江以南,可见当时的寒冷。太湖洞庭山有名的柑桔全部冻死。

    南宋时,杭州降雪时间经常延至暮春。南宋前期,每十年降雪平均最迟日期是四月九日。这可是农历如果对待后世的公历那就是五月中旬。

    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因为气候变化比较不定使得灾害不断的发生。

    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南下侵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辽金、西夏、蒙古。而蒙古更采取了掠夺的方法获得食物和草场。

    单位亩产低,那就扩大种植范围和抢劫范围用来获得更多生存资源所以元朝的疆土格外的广袤。

    蒙古向南灭了南宋、交趾、缅甸等国家;向北直达到北冰洋;向东打到了西太平洋沿岸;向西打到了多瑙河流域。

    还有一部分蒙古人入侵了印度建立了莫儿卧王朝。

    蒙古人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原因是忽必烈争夺蒙古的可汗。

    那场战争由蒙由忽必烈带领的由中国北方汉族为主的组成的联军打败了由蒙古贵族组建的的草原联军。

    这场争夺蒙古大汗的战争使蒙古帝国分裂成为四大汗国和统治着亚洲的元朝。

    由于蒙古人的统治手段比较粗糙给了官吏们大量的权力使他们可以上下其手。这些都这些统治成本都压到了当时的作为第四等的汉人的头上。

    结果在中国造成了南方汉人的反抗才有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也正是由于蒙古帝国的分裂才使元顺帝没法调集其他蒙古汗国国的力量来镇压元末的红巾军起义。

    明朝的成化朝开始。中国又处于由暖稳定期向冷稳定期变换的阶段了。

    所以说,从明成化六年(1470年)起,其中弘治六年(1493年)淮河流域各地普降空前未有的大雪。

    从弘治六年九月起,至次年二月方止,降雪期竟长达半年之久,当时苏北沿海变成一片“寂静的冰原”。

    正德八年(1513年),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同时结冰。湖面宽阔的洞庭湖竟成为“冰陆”,不仅可以行人,而且可以通车。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了这半个世纪我国气候寒冷的程度。

    嘉靖34年农历12月12日,一场震级8级,烈度11度的特大地震,在大明领土上爆发。

    短暂的地震过后,明朝陕西,山西,河南这三个中原大省,人口大省成了地震重灾区。

    除了这重灾区之外,地震威力还辐射影响了当时的大半个明朝疆域。

    按照各个地方志的记载,可知这场地震的范围。

    东起南京,西至甘肃靖远,北到陕西保德,南至湖南浏阳都有震感记录,就连边远的广东和福建都受到这次地震的影响。

    除了烈度强,影响范围大之外,这个地震还有个特点是,余震持续时间长。

    史料记载说,这场地震的大规模余震,持续有五年之久才渐渐减轻,到万历年间才彻底消失。

    为什么这次地震的影响这么长的时间。因为地震爆发的短时间内,就有50多万人直接伤亡。

    无论城乡皆成一片狼藉,大量的人口死亡,随之而来的必定有瘟疫和灾荒。

    古人说的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就是这地震破坏力的诠释。

    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更是出现了千里无人烟的惨状。

    地震所在都是黄土高原区域,这场地震导致了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土层滑坡、崩塌,大量黄土进入了黄河,进而堵塞了黄河水道。

    这堵塞,让黄河河水逆流,又引发黄河之水倒灌渭河,让渭河河道整体向北移动了五公里之多。

    黄河堵塞渭河改道直接将关中地区的水文地脉给改变弄的“河、渭大泛,终南山鸣。”

    地面上的水脉出现了问题,地下水也随之变化。不少地方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让原本地下水丰沛的地区,出现了井水干涸的地区。而原本水源干涸的地区,却遭遇了泉水如河的现象。

    水源问题,又让原本就歉收的农业问题越发的凸显。

    早在地震之前,中原地区就已然经历了持续二三年之久的旱灾,粮食本就不够,无数居民都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储存的粮食(皆覆土埋压)。

    这就让本就遭遇旱灾的民众难以维持生活,再加上正值冬日时节,一时间粮荒成了灾区常态。

    为了活命,不少灾区民众不得不想尽办法找吃的,吃完树皮,吃观音土,许多走投无路的灾民迫不得已开始抢粮、掠食。

    当时关中地区冻饿致死的人数不胜数,随之而来的瘟疫更是让状况越演越烈。

    这场地震,加重了本就财政困难的明朝财政负担,也引发国库空虚削弱了明朝庭国力。

    因为通过这一串的数子。林夕得出的几个结论。

    第一、气温的周期大概是250年左右。

    第二、而且在冷暖变换的时间时期。不但会有剧烈的天灾。还有频繁的地震。

    第三、由于以前的历史太长。而且一些记录在战乱中也损毁了。

    所以,元明这段历史就尤为重要。因为他离我们最近,记录的也最全保存的也最完整。

    如果猜测是正确的话。我们现在正处于暖稳定期向冷稳定期过渡的时段。

    冷暖稳定期变换会发生什么?

    在从安史之乱到到元灭南宋,再到朱元璋北伐这段历史已经给我们完美的演示了一遍了。

    而此时明朝处在这个冷暖稳定期变换时期,在200年至250年这段时间里。

    接下来大明会面对冷暖变换的气候灾害,面对地震等地质灾害。

    还有面对国内那些豪商巨富,在外又想进入大明覆地生存的敌对势力对朝廷的破坏和颠覆。

    就算从成化年间开始算到现在才过去了112年。也就是说我们还有14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等到冷稳定期的到来。

    来对抗即将到来的天灾和人祸要抓紧粮食的生产和储备。让我们有足够的粮食面对一切的天灾。

    同时加强教育提高卫生水平应对即将而来的瘟疫。虽然现在储备粮食能够解决一部分粮食的种植问题但是它无法解决天气的降温和升温问题。

    因为在冷暖变化期内气温不光会上升,它也是会下降的。这段气候就像一年四季中的春秋一样,气候时暖时冷。同时也会伴发着水旱和地质灾害。

    林夕这时手笔看着自己写完的这篇文章十分满意。然后便把自己十分喜爱的一首词提在了这篇文章的后面。

    林夕费了五天的时间才将五亩地的范围用镐头平整出来后,接下来该怎么干,林夕就不知道了。

    这是林月华给林夕出主意说该耕地了,去借头牛套上犁,她在前面赶,林夕在后面扶。

    看看林月华那个跃跃欲试的模样。林夕觉着有点不靠谱。

    虽然粮城中会耕地的牛有很多但是林夕和林月华两个人都没有种过地也不知道如何种。

    这时候王铁锤将林夕以前实验干锅炼钢时打造的所有农具都用车给林夕拉过来了。

    跟随这批农具到来的还有18个跟林夕一起受到处罚的军官短训班的学员。

    这些短讯员短训班的成员中跟林夕一样只见过别人种地,他们根本没动过手。

    因为能上短训班的几乎都是家里有些小钱或者跟随林府当家丁的职业军人的后代。

    他们根本没有亲自下过田种过地,顶多是在农忙的时候帮收割一下稻子,这些人也只会使用镰刀,不会使用镐头。

    好歹人多力量大林父也考虑到这些人具体是什么情况,给他们找了一个指导他们种地的老农叫做田杏树。

    这个田杏树还有几个兄弟,分别叫桃树,梨树,李树,是那些乡绅还回军屯地上的一个自耕农。

    由于他家里人口比较多,所以田杏树便带着几个儿孙到到盐厂。林长申在一次视察盐场时,看到一个50多岁的人还在挑盐,便给他换了一个比较轻松的活计。

    这次林夕种地,林父让林长申给林夕找个指导他种田的人。索性就近就把这个他印象中的老农给派过来指导林夕等19人。

    田老汉过来的时候,林夕正指挥着18个人。按自己想象种田的步骤,先修了垄沟,然后便准备犁田,还好田杏树及时阻止了他们,否则又要白费力气了。

    田杏树几乎是手把手教这帮小子怎么种田,林夕也才知道种田这里面有这么多道道。

    对那些熟地来说,直接耕田锄田便行了。

    可这块地以前根本就是一块荒地,要重耕首先第一步便是先翻地,而不是打垄沟。

    这是因为这块地已经结实了,要先把地松开,将地翻起来,将大块的泥土敲碎,越小越好。

    把地翻过后,才是修垄沟。修垄沟是为了浇水,阻拦水流到别处去。将垄沟修好后,这块地的规划便算整好了、

    接下来便要再浇一次水,这次水要稍微多些,让水慢慢渗透到地里。

    这段时间也就比较清闲,只要把水浇上了,你就等着,等地半干不干时,就要再犁一次田,这一次要尽量深些。

    田耕了后便要施肥,农肥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人肥,也可以是草肥,这一层肥料在农民口中便是底肥。

    人肥其实就是粪便,人的粪便,牛羊马粪便的什么的发酵之后都可以作为;再就是草肥,其实就是把草用水沤,让其腐烂变成肥料。

    可要施这草肥,需要大量的草,也可以烧草灰,虽然延长的四周有很多的野草可以过来制作草肥,但是林溪怎么会费那个力气?

    林夕在之前花大力气建的公共厕所里就有很多肥料,但是有那些肥料被周围的屯垦的军户看的看的牢牢的。

    林夕也有些不好意思去和那些产粮的农田抢肥料。

    但是林夕通过田杏树的提醒,想到南溪的船厂在清理船坞的时候淘出淤泥不少,那也是好肥料,难得的好肥料。

    接下来几天中,林夕带跟着他的18个被处罚的学员从船厂用牛车将那些淤泥一车一车的拉到这被开垦的好的20亩水田当中。

    至于看管这些淤泥那些管事的心里有所不满,但林夕根本不在乎。

    田杏树在来指导之前就已经被林长申叮嘱,只动嘴不动手,站在地头充当起技术指导起来。

    十头大黄牛拉着犁,一步一步的向前迈,林夕和那十八人分成十组两人控制一头牛。

    给林夕牵牛的就是林月华,她牵着牛在前面走,时不时的从兜里掏出一把黑豆递到那头老牛的嘴边。

    这是田杏树告诉林月华和如何跟和耕牛处好关系的办法。

    林夕在后面用尽力气扶着犁,犁这玩意,看上去不重,可要扶好却很不容易,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保持好平衡。

    二十亩地被林夕分成十份每人负责两亩,他们足足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把这近两十亩地耕完。

    田杏树看得直摇头,这要在村里就算是个女人,也不过半天的劳动量而且还何况他们还有十头耕牛和十只曲辕犁。

    “田老伯,接下来怎么作?”

    林夕在浇水的沟渠前冲洗脚上的泥,这几天可他们累坏了,别看只有不到两亩,可真做起来也把他们累得够呛。

    “先歇息两天吧,这地肥还要等上一阵,这地还要翻一次,将翻过来的地重新爬成细土,然后便可以下种。”田杏树说道。

    “不需要育秧吗?”林夕傻傻的问到,他记得如果要种植水稻的话要提前预样的。

    田杏树叹口气,然后问林夕:“你知道你更的这片地为什么荒着吗?”这城里人真是有福不会享,怎么会想起来种地呢?

    林夕疑惑的说道:“不是说这片地离盐场太近,盐厂的人不让耕吗?”

    田杏树嘿嘿的笑了起来说道:“这也是一部分原因,不过真正的原因是这片地是盐碱地,如果想变成良田的话,则需要用南溪的水大量的冲泡,这样会影响盐田采集海水,所以盐场才不让人在这里开荒的。”

    这时在旁边正在安抚那头老牛的林月华便叫起来:“那不是说这些天我们都白忙活了吗?这片地即使翻出来也是中不了任何东西的呀!”

    “小姐说的没错,就是种不了,不过要想种吧,也没有不是没有办法。在盐厂西边儿那头儿有很大一片红米草。这些盐碱地泡好之后可以种一些红米草。尤其是下了这么多底肥,这些红米草一定会长得很好。”田杏树说完后冲洗下光脚,穿上鞋子回家去了。

    接下来,田杏树带着林夕他们人到盐场的西面那一处野生的红米草地,挑着比较健壮的红米草将它们移植到这20亩地。

    经过半个月的移植,这20亩地终于种满了,可南面西盐厂旁边的红米草却被他们铲出秃了很大一片。

    田杏树又带着林夕他们将那些密集的红米草随意的抛在那些被他们产出的地方,说道:“这些草很好活,等下次潮水来的时候淹过之后他们就能生根了。”

    由于林夕他们的忙碌,这20多亩水田终于算是种上了,而且也也引来了南溪的水对他们进行浇灌。

    林夕正在忙着给这些水田浇水的时候,林父带着林长申从船厂那里那个方向走过来。林海平慢慢走过来,林长申小心的跟在他后面。

    林海平笑眯眯的低头看着林夕他们种的这20亩绿油油的红米草。

    “怎么样,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了吧?”

    “老爸,别在这挖苦我了,额以后一定爱惜每粒大米。”林夕没好气的说。

    “老爷,公子已经很不错了,居然一步不歇就拉下来,这可不容易,咱们寨子象他这样大的孩子,可拉可没有办法组织这些人种着20亩田地。”田杏树反倒很是欣赏林夕连忙替他分辨。

    “他就是有仗着他的身份欺负这些人罢了。”林海平摇头说,林长申却是笑眯眯。

    他知道父亲心中其实欢喜透了。林夕和跟随他这些人这一关算是过了。

    接下来恐怕按照林父的意思,要让林夕带着这些人去管理一座山里的农庄。

    让他们挖地施肥,模仿种地。实际上是为了管理农庄做准备,毕竟你去管理庄子不知道怎么种地,如何管理田地是怎么能行?

    林海平视察完后便回到家里,他现在住在林夕夫妻的小院儿中,王铁锤被赶到和林月华一起居住。

    等林海平进入书房时看见林王氏坐在那里正等待他的回来,看见他回来,连忙给他倒了杯茶递了过来,说道:“检查的怎么样?你这样对小太阳是不是有点儿过分了?”

    “还好小太阳干的还挺美,据指导他种田的那个老头子说,他干得还不错。”林海平接过茶水,坐在椅子上边喝边回答。

    “对了,那天晚上你为什么怒气冲冲的闯到这里?把小太阳给关到柴房,关了两天。”听到林王氏的问话,林海平将手中的杯子摔到桌子上然后怒气冲冲的。说道:“这小子简直是胆大包天,他居然组织人编了一部通史,同时贯以小说的名号居然编到了先帝。”

    看到林王氏疑惑的眼神,他探出头瞅了瞅四周没有别人小声的说道:“只有后的王朝才能给先跟上一个朝廷修史。

    因为这是一项潜规则。如果让人知道,就会有人污蔑我们林家有造反的心思。”

    “所以你就以小月亮说长旭他们编的这部史书,是使用的炎黄历有问题,以这个为由头把小太阳关起来了。”林王氏用带有疑惑的口气说道。

    “就像你说的那是个借口,他们编的这个小说我看还真挺好看,我决定把月亮嘴里的那个炎皇历用小太阳的方法改成开元计时,当做小说来看。”

    “那不会因为这个名称而受到某些人的诬陷。”

    “哪有那么严重,虽然这小子采用的这种统一时间虽然不算太准确。但是其实这种记年一直存在,只不过它是以干支计年法的方式存在。像小太阳这样从零开始,一年一年的排序还真没有人用过。”

    “那你如此处理一下太阳是不是有点儿太严重了?”

    “严重?如果不是怕人追究我这么处理他的原因。我真想把这小子先打个半死。是不是你是受姚姨娘请托来给小太阳求情?我给你看样东西。”

    说着他在书桌上拿起两页纸交给了林王氏。

    林王氏把那几张纸拿过来,毫不在意的托在手中。但是越看他的脸色越严肃,最后那三页纸足足看了将近半个时辰。

    饥荒,历朝历代都有,那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有饥荒发生,可这全国范围的饥荒,在两千年的史书记载中,没有。

    但是这篇文章分析了饥荒爆发的原因和爆发的时间,尤其是最后总结出的结论。

    就说他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很快就要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了。而且爆发的范围都大致圈定好就是陕西,山东和河南。

    最新爆发的是陕西,紧接着就是山西,河南,最后是山东。

    林王氏握着手中这几页纸重于千钧。

    林王氏深吸了好几口气之后,才把它放到桌子上,然后抬眼看着林海平说道:“这篇文章是小太阳写的。”虽然是疑问的句子,但却是肯定的语气。

    林海平点了点头。

    “我这几天都在他的书房中,查阅书房中的所有史料,这篇文章写的内容在那些史料中都有明确记载。

    只是最后这个结论,我不希望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话,那么咱们这个大明朝廷恐怕很还挺过去。”

    林王氏听到林海平这句话后,随手从桌子上拿出来拿起了一张纸念着最后的一首词。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载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如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忆往昔,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羡煞无涯过客。数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戈舞钺。歌未竟,东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