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灵犀
繁体版

第二章 岚朝

    世人都知晓,岚朝出自山野江湖,建国不过三十载,就使得天下太平。

    先王最有任侠气,形制规章,也与往昔的诸多王朝大有不同,偏偏却最能折服人心。

    先王之兄,当今的老福王,也是最为慈爱之人。

    可惜先王早逝,只留下独子李圭为当今天子。

    福王多经战阵,诸子早亡,也只有早先流落江湖的李信承接嗣位。

    所幸天子早年虽沉湎于求道问仙,登极之后却也已收心,繁育子嗣众多。

    早年天子每攻克一城,就要先礼遇正神,再鞭挞淫祀的奇闻逸事,似乎也将成为史书上颇有趣味,却并不重要的一笔。

    秦王李信自去王位进入嵩都以来,似乎能够动摇天下安稳的最后一个不稳定因素也即将消失,却也难免会有人为李信的命运担忧。

    但到底又过了七年,李信新娶了妻妾,又生下一子李琮。

    琮者,正是玉中六器礼地之物,这个字正是福王与天子一起所取。

    而珣者,却只是东方医巫闾山的夷玉而已,似乎在其中,一种似是而非的暗示已经给出了。

    但说到底,暗示也只是暗示,如若不然,为什么不明示呢?

    总是有一种力量在凝滞、在阻碍,甚至是,在恐惧,惧怕秩序被打碎后的无所适从。

    当向来不需要权衡的事物,无可避免地放在真理天平两侧称重时,究竟会给出多少重量呢?

    大多数情况下,王朝崩塌,随着王朝一并旋起旋灭的门派与世族的覆灭,旧与更旧的统治者往往更倾向于归咎于天数、气数。

    总而言之,就是一些玄之又玄,不可名状,连天子都无法领会的事物,既然如此,凡人更是无从置喙了。

    而据说在诸多重劫之前,莫说是椽子这种,承接屋面与瓦片的长条木料了,就连言语似乎也不应该加诸一点。

    李信在过去认为,无论死多少人,总是要留下些东西,所以再怎么说,也该往前走几步路。

    再不济,即使路途更短,也要换一种走法。

    他们的作为正在招致一部分人,乃至于天意的愤怒吗?

    如果真是如此,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但另外一种概率更大的可能性是,所谓人间在诸多重劫之后,再度浴火重生、重归一统的结果。

    只不过是通玄少数几个宗门的斗争,与少数几个人的谋算,而他们无论是好是坏,也只不过是适逢其时,仅此而已。

    如果真是如此,那似乎就连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是生似乎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就如此不停地轮回与流转下去,永远不会停息的悲剧与喜剧,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但是李珣让他感到了恐惧,他只有八岁的儿子,或者忘却了原本姓名的做梦人。

    让他由衷地感到了,不知道从何处滋生,不知道怎么开始蔓延,也不知道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就连构成与探寻也让人感到费解的,难以名状而又痛彻心扉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