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察举?科举?

    “给底层人留一条通天之路?功名自有马上取!这算不算是通天之路?”

    大夏齐王林远,想到了自己大夏境内的情况,问道。

    “算!当然算!一般施行军功爵制的王朝,武德都是相当充沛的!”

    看完林远的问题之后,李鸿运眼睛一亮赞道,对于武德充沛的国家,李鸿运还是比较喜欢的。

    “那能跟寡人说说这个科举制么?能够作为王朝根本国策之一,想来一定会有可取之处的!”

    当看到这些基本制度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后,卫国国君李康,就对这些有了极大的兴趣。

    “哦?对科举制感兴趣?不过若是将你们各自的兵制,与我这边历史相对应的话,距离科举制出现,也有近千年了快!”

    李鸿运见到李康的发言后,提醒说道。

    “你的意思是,即便知道科举制是一项很好的国策,但是在我们这些时空中,未必会适合?”

    李康若有所思,眉头紧皱问道。

    “我不是说不合适!相反,我认为科举制是一项十分灵活的制度,合不合适,都可以根据你们各自王朝的情况,来进行调整。要知道,即便是现在,我们这边的选官制度,依旧还可以算是科举制!”

    李鸿运摇头解释说道。

    “既然科举制合适,那为何……你好像并不支持我们实行科举制?”

    大翊皇帝刘信感到异常的不解。

    “你们听听科举制度的内容,便知道了!”

    见群聊中的众人对此都有疑惑,李鸿运也不解释,而是讲起了科举制:

    “其实科举制度说起来也非常的简单易懂,科举制,盖取分科而举士人之意。如果按照这样的意义来解释的话,其实汉朝的察举制。也是属于科举制的!

    甚至于,若是单单说分科取士,其实但凡是选官的制度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分科取士的影子,除了世袭制啊,那个不在科考范围之内!”

    “这不是和分科察举一样么?”大魏太子安逸疑惑问道,他被李鸿运给绕晕乎了。

    “察举制和科举制,只是换了个名字?”卫国国君也有些迷糊了。

    “不是的!不是的!我不知道你们各自的察举制都是怎样的,我就按照华夏的历史说一下好了!”

    看到群中大有察举和科举混为一谈的趋势,李鸿运赶紧摇了摇头,否定说道。

    “若是说有相同之处,也就仅仅是分科取士这一规则相同,但是说起不同点,这察举制和科举制也有根本性的不同!”

    “先说察举制,实质上就是一种推荐制度,由州郡等地方官员,在自己的辖区中考察。选拔人才,按照一定的科目,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向中央推荐合乎标准的人才。”

    “这和我大魏的察举制,不说有点像,那也几乎一模一样!”

    大魏太子安逸说完,等着李鸿运的下文。

    “在汉代的分科中,有孝廉、秀才和贤良方正;经过一定的考核之后,就会授予不同的官职。”

    “分科的名字倒是不太一样,但这并不影响根本。”

    显然,从李鸿运的讲述中,依旧没有听到大家想知道内容。

    “而科举制在诞生之初,其实同样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

    “科举制的本质,就是为了限制士族门阀的权势,将选官的权利收回中央!”

    “你的意思是在科举制之前,中央竟然没有选官的权利?这这这——”

    当李鸿运说完之后,大靖王朝的钟天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选官权利的重要性,众人身为皇帝,自然是很清楚,而李鸿运说,选官的权利,并不在中央……

    这还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汉王朝了么?

    “我之前也有说过的,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之间,可是还有一个选官制度!”

    李鸿运翻了翻聊天记录,截了个图,发在了群里。

    “九品中正制?难道说就因为这样的一个制度,就让一个王朝丧失了选官的权力?”

    群聊中的皇帝们,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情,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主要是他们实在是不敢想象,自己若是失去了对官员的选拔权力之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天下还是自家的天下么?

    这一刻,聊天群中的皇帝们,从对科举制的好奇,转移到了九品中正制上面!

    无他,都被惊吓到了而已!

    他们必须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手段,竟然让中央失去对选拔官员的权力。

    “一切的变革,说来说去,都是围绕着中央集权制!”

    卫国国君李康不禁又想起了之前李鸿运说过的一句话,在看到选官制度的改变,竟然能够有如此大的差异后,不禁感慨万千。

    “说到九品中正制,便不得不提起曹操和曹丕父子二人!”

    “这又是哪个皇帝时期的大臣?”大魏太子安逸问道。

    之前李鸿运,不管是任何的变革,讲述的都是当职的臣子,群聊中皇帝们也只以为曹操、曹丕二人是改革的大臣!

    “哈哈!这两位可并不是大臣,而是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

    李鸿运笑着解释说道。

    “魏?和本宫的大魏是一个国号!”安逸看着这个熟悉的国号说道。

    “三分魏蜀吴?”

    大翊皇帝刘信则是想到了之前的朝代歌。

    “是的!曹操和曹丕父子,正是曹魏的建立者!”

    “这和九品中正制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夏齐王林远开口问道。

    “唉!之前说过,独汉以强亡,东汉末年的时候,宦官乱政的状况屡禁不止,当时朝廷选拔官员的察举制,已经濒临崩溃。

    这套选举官员的制度已经慢慢为被门阀和士族所操控,成为他们为自己谋私的工具,后来各地军阀各自为战,这套官员的选拔制度彻底失去作用。”

    “是啊,天下纷乱的时候,对于官员的任命,从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任人唯亲的情况到处都是!”

    杨旗此时也在思索着未来的楚国,应该用什么样的选官制度,毕竟以后统一整个天下,就不能再像之前乱世时期那般的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