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和她的同伴们
繁体版

第九章 父亲去世

    抓铺了潘三贼子后不久,公社办公室主任又叫慧明到公社去。

    慧明到了公社,公社办公室主任一见慧明就说:“现在县上在招干部,你准备一下,过几天去参加考试去。”

    慧明一听,连忙摇头说:“我不去,我才认识几个字,去了也是丢人,我才不去丢那个人。”

    办公室主任眼睛一瞪说:“你这丫头,没考怎么就知道考不上?再说了我们政治上还要把关,不是谁想考就让考的,公社已经开会讨论过了,已经经定了推荐你去考,你必须去参加考试。”

    慧明一听办公室主任这么说了,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过了几天参加考试,慧明心想反正考不上,就当是完成任务了。在慧明的心里,当干部,那都是文化人干的事,她一个只读了两年民校班的人,怎么能当干部。

    不料卷子下来后,慧明发现好多题目她还真能答上,总体考的还行。但她也没抱什么希望,觉得她能答上的题,别人肯定也能答上,别人肯定比她考的好。

    不料过了不长时间,公社通知她,她考试通过了,县上已经把她分配到水胜分销店了,让她过几天就去报到。

    慧明一听说考上了,很意外也很高兴,不过一听说是去当营业员,就不想去了。

    她在社里领着社员们战天斗地,正干得热火朝天,风生水起的,才不想去整天这个几角几分钱,那个几角几分钱,收了你几角几分钱,应该找你几角几分钱的跟人掰扯。

    在她看来那都是没出息的人才干的,她可不想干这么没出息的事。

    可组织上已经下了通知了,一向组织纪律性很强的她,心里再不愿意,也只好服从组织安排。

    慧明回家把这个事告诉母亲后,砀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杨妈一向认为丫头读书没用,读书是男人的事,当初慧明读书,她就百般阻拦,没想到儿子们读的书都比慧明多,儿子一个没出去,这丫头刚18岁就当上了国家干部了?而且是村里的第一个国家干部。

    杨妈心里百感交集,既为女儿自豪,又觉得愧对女儿,早知道就让女儿多读几年书了。

    慧明知道杨妈的心思,安慰母亲说:“妈,你就别多想了,你看我这不是考上了吗。”

    杨妈高兴地为女儿准备行装,可找来找去,也没什么可准备的,衣服只有破旧的几件,被子家里就只有几床破被子,都是几个人盖的一床,慧明若拿走一床,别的人就不够盖了,毡也没有,褥子就更别提了。

    慧明看着杨妈在那里翻着被褥发愁,就知道母亲在想什么。

    她扳着母亲的肩膀说:“妈,你什么都不用给我准备,现在天气也不冷,我穿个单衣就行了,被子我去跟同事凑合凑合就过去了,等我发了工资我再做也不迟。”

    杨妈说:“那怎么行,人家不笑话。”

    慧明说:“那有什么好笑话的,再说了,我是去工作的,比的是谁的工作干得好,又不是看谁穿得好,盖得好。”

    杨妈知道是慧明宽慰自己,但家里也实在没有,只好听慧明的。

    最后杨妈实在过意不去,还是把她结婚时穿的大红斜襟旧棉袄,给慧明改小了拿上。

    报到那天,慧明只拿了一件汗衫,一条单裤,一件母亲改的旧棉袄,还有一条一尺多宽,三尺多长的小毡,就走了。

    杨妈看着女儿单薄的身影渐行渐远,想到女儿连个小被子都没有,去了怎么睡?女儿走了,家里没了主心骨,她以后有事找谁商量?忍不住伤心地哭泣,弟弟妹妹们也不住的抹眼泪,最小的弟弟跳着脚喊:“姐姐,姐姐,你回来!”

    慧明泪眼婆娑地走在去单位的路上,不敢回头,边走边不停的向家人挥手,让他们回去。

    直到看不到女儿的身影了,杨妈才和孩子们恋恋不舍地回家。

    水胜分销店设在一个大户人家的堂屋里。

    那户人家院子很大,大门座西朝东,正对大门的就是堂屋,堂屋左侧有一排房子,大门两侧也有房子,堂屋右侧只有正对着堂屋的一间柴房,没门没窗户,放了一堆麦草和柴火,晚上黑洞洞的,很吓人。

    分销店只有慧明和唐玉凤两个姑娘,唐玉风比慧明大2岁,她小学6年级毕业,比慧明早几个月参加工作,已经熟悉了分销店的工作,慧明就用心跟她学习分销店的工作流程。

    刚上班时,慧明觉得买东西特丢人,老远看见熟人来了,就羞得藏在柜台下面不敢见人,唐玉风就取笑她,后来慢慢适应了,才不躲了。

    两人白天买货,晚上就睡在堂屋的土坑上。唐玉风见慧明衣衫单薄,只拿了一个小毡,便热情地对慧明说:“来,把你的小毡拿过来跟我的拼起来,晚上跟我盖一个被子。”慧明也没客气就答应了。

    有时晚上天凉了,慧明就把棉袄拿出来披上,唐玉凤一见慧明的大红棉袄,还是个斜襟的,不由得大笑起来,说:“你穿什么不好,还穿个斜襟的大红袄。”

    慧明苦笑着说:“就这都还是我妈的棉袄改的,不然大红袄都没有。”

    两人说笑了一阵,后来,慧明的大红袄也在公社出名了,多年后唐玉凤见了慧明还笑着问:“你那个大红袄还在的没?”

    到了月底,慧明的工资发下来了,总共28.08元,慧明高兴坏了,给自己留下12元的伙食费,再留下2元零花钱,买了1元钱的水果糖,兴冲冲地抽空回了趟家,给杨妈送去13元钱。

    杨妈一见慧明给拿回来这么多钱,高兴地直抹眼泪,手里拿着钱,数了又数,嘴里直念叨:“丫头挣钱了,丫头挣钱了,以后就不愁了,这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慧明说:“是啊,妈,我以后每月都按时给你这么多钱,我们家的日子以后就好过了。”

    弟妹们见姐姐回来了,高兴地围上来,慧明拿出糖,给弟妹们一人分了2颗,别的都交给母亲放起来,以后再分给弟妹吃。

    弟妹们还从来没有吃过糖,一边吃着糖,一边高兴地说:“姐姐真甜。”

    慧明攒了几个月的零花钱,终于攒够了买被里的钱,扯了个被里,找了一小块旧布当被面,称了2斤棉花,缝了一个薄薄的小被子,到了秋天,又攒了点钱,才扯了个被面子,又称了几斤棉花添上,缝了一个大被子,慧明才算有了真正的被子。

    秋天冷了,慧明扯了布,自己裁上,缝了一套蓝制服。

    慧明穿上蓝制服,唐玉凤上下打量着说:“呀!还真是人靠衣裳马靠鞍,这制服一穿,立马神气了,就象变了个人。”

    公社的人见了,也都围过来说:“哟!这不是慧明吗?怎么像变了个人,鸟枪换炮了,抖起来了,大红袄不穿了。”

    工作了几个月,有一天慧明到公社去,碰上了曹书记,曹书记知道她现在当营业员,遗憾地说:“这丫头工作的太早了,迟上几个月,行政招干就招上了。”

    慧明一听,更加后悔了,但已成定局,后悔也晚了,只能先干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