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和她的同伴们
繁体版

第十八章大弟的婚事

    慧英结婚第一年,在慧明的阻拦下,没到内蒙去,第二年,慧英的丈夫来后,背着慧明偷偷把户口转上,杨妈领着慧英和慧英的丈夫到了慧明家里,慧明一看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也无力阻拦了,只得让慧英跟她丈夫走了。

    慧英到了内蒙后不久,二弟也听从母亲的安排去了内蒙。

    慧英嫁到内蒙的第二年,慧明生下了大女儿玉萍。慧明生玉萍时,也是在婆婆家由大妈接生的,生下女儿后,又是大出血,那时坐月子,都是在沙坑上,慧明流的血在沙坑上如一汪清泉,幸亏李诚早就准备了止血药,药喝上后,血终于止住了。

    慧明两次在家生小孩,两次差点把命搭上,从此后,慧明再也不在家生孩子了。慧明后来生的四个孩子都是在医院生的。

    慧英到内蒙后,18岁时生下了女儿玉梅,慧英生下女儿后不久,因患痢疾没及时医治而去世。后来也有人说慧英女儿刚生下时,头上戴着个白帽帽,也是胎里给父母戴上孝来的,慧英的死也是命里的事。

    慧明听到慧英去世的消息,哭了一天,嘴里直说:“我怎没把婚给退了!我怎没把婚给退了!”这成了慧明心里一辈子的痛,她一生都在后悔没犟着母亲,把慧英的婚事退了。

    三弟参军走了,慧英去世了,后来,三妹也找了个煤矿工人嫁了,如今家中只剩大弟、四弟了。

    大弟为人厚道,憨厚耿直,少言寡语,在生产队当会计,少时因家贫,弟妹多,顾不上考虑个人婚事,如今已年近30,仍没成家。

    杨妈愁得整天唉声叹气,直后悔大弟18岁那年被招上工,杨妈怕大弟走后,家里没有了顶梁柱,日子难过,大弟都已经上了车了,杨妈却硬把他拉了下来,听话的大弟眼睁睁看着拉工人的车远去,而无奈地留在了家里,从无怨言,如今弟妹们一个个长大,成家的成家,立业的立业,只有耀奎还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劳作,眼看着就要成老光棍了,杨妈怎能不急,见人就托人给耀奎介绍对象,却音信全无。

    慧明在县上工作的时候,队上的好多人知道慧明替大弟着急,一没烟抽就去找慧明,假借给耀奎找对象,骗慧明给买烟抽,慧明明知不靠谱,但为了大弟也只能装糊涂,希望能碰上一两个真给介绍的。

    对方刚开始也同意了,慧明听了也非常高兴,女方要什么就赶紧给买什么,可谁知,本来已经说好的亲事,队上有个也没找上媳妇的二混子听说了,气不愤的跑去女方家,在背后说坏话,说耀奎岁数大了,老的很,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嫁过来就是受穷等等。女方家听信了馋言,又反悔了。

    杨妈一听女方反悔,再也坐不住了,翻起身就去找慧明,找到慧明拍着大腿着急地说:“你说,说的好好的亲事,又不成了,不知道是那个缺了大德的贼短命子,在后头乱嚼舌头根子,说你弟人又老,家里又穷,嫁过来就没好日子过,你说怎么办呢?这个错过了再啥时候才能找上个?”

    慧明一听,立马说:“妈,你别着急,明天我到女方家走一趟,说耀奎老得很,那明明就是常年在地里劳动的苦成那样子了,我总是姐姐,我让他们看看我老不老,他们就知道了。”

    慧明当即请了假,当天就跟母亲回了家,第二天慧明拿着女方要的扣线、各色布料,跟介绍人到了女方家。

    女方家人一看,慧明身材适中,皮肤白皙,模样俊秀,脸上光洁透亮,没一点皱纹,齐耳的短发,乌黑发亮,一副精明干练的女干部模样,看年纪不到30岁。众人一见,暗暗赞叹,这样的女子十里八乡也少见。

    再看慧明拿来的各色布料、扣线样样都是好东西,不由得心里犯嘀咕:“说是这家人穷得很,怎么买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他姐姐又这样人才出众,模样俊俏,气质又好,有这样的姐姐,弟弟能差到哪去?”

    加上慧明有多年的妇女工作经验,做起妇女工作来,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三言两语就说得对方心服口服,当即就改变态度,立马同意了。

    慧明一不做二不休,乘热打铁地说:“既然你们都没意见,那不如我们今天就把领结婚证、结婚的日子订下来吧。”

    女方家现在态度大变,慧明说什么就是什么,当即就决定订日子。但当时只知道农历马上到月底了,具体多少号谁也说不清,领结婚证讲究上要选双日子,大家说了半天也不知道那天是三十,那天是初一。

    慧明说:“打发给小孩到学校查一下就行了,学校总有日历呢。”

    于是赶忙打发了一个小孩去学校查日子,一会小孩回来说,后天是农历30日,于是就一致决定后天去领结婚证,顺便把结婚的日子也定了下来。

    慧明和杨妈见事情已定,便兴冲冲地回了家。

    回到家后,慧明一查日历,后天是初一不是三十,慧明一看,大笑着告诉母亲,母亲一听与慧明抚掌大笑,说“我们管他是初一还是三十,只要把结婚证领了,我们的头长牢了,人跑不掉就行了,管他是初几呢。”

    母亲和慧明笑了一阵,又担心地说:“这一关过了,万一领结婚证时,发现耀奎岁数大了,又反悔了怎办?”

    慧明思想着说:“应该不会,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想个办法,不要让知道了。”

    慧明想了一会说:“这样吧,我去给村上开证明的人说说,让开证明时少写上2岁,我再去给公社领结婚证的人也说好,让他村上开多少就写多少,不要深究,把结婚证领给就对了。”

    说完慧明就出门找人去了,晚上回来,慧明高兴地说:“妈,都说好了,你就放心吧,不会有问题了。”

    又叫来耀奎把事情给讲明,让他不要说漏了。

    第三天天一亮,杨妈就摧着耀奎快去领结婚证,慧明怕耀奎太老实说漏了嘴,不放心,吃完早饭,陪着耀奎一块去领结婚证,中午结婚证顺利领回来了,一家人高兴地笑得合不拢嘴,杨妈连声说:“这下就好了,这下就好了,我的一个愁帽子抹掉了,我的耀奎能娶上媳妇,我晚上睡觉都笑醒了。”

    慧明也高兴地说:“妈,你这下该放心了吧,接下来就赶紧准备婚礼,耀奎受了那么多的苦,如今好不容易说上了媳妇,我们一定要给他办得风风光光的,让那些捣事的人看看,我们家到底穷不穷。”

    一切安顿顺当,慧明才高高兴兴地回去,拿出全部积蓄,准备耀奎的婚礼用品,一个多月后为大弟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大弟媳娘家人见婚礼举办得如此隆重,都庆幸没有悔婚。

    婚后大弟和弟媳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大弟宽容礼让,弟媳明理懂事,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生育了一男两女,家庭和美。